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11 去意彷徨(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把黄玉按在额头上后就闭目等待,谁知道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白光的降临,偶尔能觉察到一群群白点一瞬而过,但却又感到不那么真实,就好比一个人想看看太阳抬头时却只能看到漆黑的夜空,偶尔能见到一两点星光也是若有若无。无论天启把黄玉翻过来还是掉过去,预料中的白光还是没有出现,大约过了两刻钟,天启想起是不是日子不对,记得当初地震是四月初八,今天才是四月初一,看来是给了自己一些时间做安排。

想通是因为时间问题后天启翻身站了起来,想了想将黄玉放入箱子里。然后喊道:“来人,拿把锁来将箱子锁上。”

只见谈敬进来问道:“皇上休息好了?皇后和几位选侍娘娘都急坏了,她们怕惊扰了皇上休息都去旁边屋子等候了,奴才这就去找锁,是不是要通知她们过来?”

天启点了点头没说话,心想还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看来不把事情安排好就走是不妥当。一会儿,只见皇后、冯思琴还有宁德公主,以及得到消息赶来的张春英、刘三lang、卫笑兰等人都来了,一个个面露担忧之色。天启笑道:“你们怎么啦?朕不过是身体微有不适休息一下就好,没什么的。对了,信王选妃的事怎么样了?”

皇后说:“皇上没事就好,臣妾等就放心了。信王选妃的事已经完了就是开始那三房淑女,臣妾已经命她们在偏殿候旨,其他人都吩咐人赐银还乡了。”

宁德公主说:“皇兄你突然身体欠安,把我和信王都吓得不轻,信王在外面叫我有消息就通知他,我这就去了。”

天启说:“去吧,给信王说三天后就完婚,三个女子一起进信王府随他怎么封。”

宁德公主惊讶道:“这么快?来得及吗?”

天启说:“府第和家什都准备好了还有什么来不及的?不就大家洗个澡挂点喜庆的物件请人吃一顿然后入洞房吗?三天时间足够了。再说信王把别人抱都抱了还让人回家去?你也一样,四月初六你与附马刘有福的婚事也办了,还有五天时间你也去准备一下吧,这两天皇后和你们几位有空的帮六妹准备一下,不要到时候失了礼数。”

待皇后和其他几位选侍答应后天启又对谈敬说:“传旨,加信王府左右长史黄尊素和钱谦益为礼部侍郎,会同礼部和宗人府其他人安排一下信王和宁德公主的婚事,时间虽紧但不能乱,出了漏洞朕要处罚他们。”谈敬听了急忙召集司礼监其他人写旨去了。

天启看了看桌子上重新锁好的箱子,想了想对杨公春说:“一会儿把这间屋子锁起来派专人看好,这里面的东西跟佛祖有关,朕要在四月初八佛祖生日时拿来供佛,在此其间任何人不得入内免得亵渎了佛祖。”

杨公春说:“皇上放心,奴才担保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之后这几天天启很忙也很快乐,大家都知道他在信王选妃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可能是累着了。想想也是,虽然政务军务还有吏治方面有信王、孙承宗、高攀龙、杨涟等能人尽心竭力帮忙做事,军情民情等也有魏忠贤和杨公春等人让锦衣卫用心收集,但大事和难以决断的事还是要天启亲自做决定。有人帮忙都这么多事,真不知道如果没人帮忙还有人使坏的时候怎么过。

因为这几天没有人来打扰他,所以天启可以天天陪着老婆们到处玩,天气不热就去爬山,热了就坐上敞蓬船到南海子上划船,累了就摆上几桌麻将,看大家为点小钱患得患失天启也觉得有意思。中途信王和宁德公主成婚时都进宫拜见过,天启好言安慰并都有赏赐,其中有一天天启还跟卫笑兰和陈明珠化了装出宫去,在内城里逛了逛夜市看了看夜景,虽说有锦衣卫和内卫在周围化装保护,但好歹过了把微服出宫的瘾。

白天看着很清闲,但晚上天启很忙碌,每天吃了晚饭他都要一个人呆一个时辰,将自己的安排写下来。

首先是自己走后朝中不能乱,无论是政务军务都要正常运行,至于说吏治方面的改革就顺其自然吧,没有人当张居正和王安石,估计也难以改得顺利。如果让一个不知道怎么做的人强行去推动,到时候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可能性很大,还不如顺其自然好些。古人也说过治国以不扰民为上,时机到了自然水到渠成,现在还是不要拔苗助长。

最让天启感到有希望的是圣学院和博学院的建立,听说圣学院中经常举行辩论会,不止是退休老臣,连那些私下讲学的名人也纷纷前来互相交流。天启一直以来就给刘宗周说过一个观点,就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正确为前提跟人进行学术上的辩论,大家都以自己不一定正确,抱着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态度来互相交流,才能够不断进步。刘宗周觉得天启说得有道理,在平时主持辩论会时也一再这样要求,可以说现在的圣学院中学术氛围很浓厚也很健康。

博学院里此时没什么大的动静,只有倪元璐、孙元化、茅元仪等人在研究大炮和火枪,虽然没什么大的进展,但小改进却有了很多,他们同时还招了一些有兴趣的人一同研究,相信以他们的劲头获得大突破是迟早的事。

徐光启作为博学院主持人也没有闲着,他自己在努力写书宣传他对农政和历法等方面的心得时,还请了很多跟他关系不错的人进博学院研讨军工、数理等问题,其中还有几个外国人。天启知道这些外国人的目的是传教,为了博得朝廷官员和士绅的喜欢也把西方的一些知识拿了些出来吸引人们来关注,天启没有说穿只是允许他们在有限范围内传教,而且不得强行要求和不断骚扰民众,只鼓励他们对民众进行数理、历法、航海、地理等新知识的传播。博学院虽然没有像圣学院那样吸引到众多人的关注,但天启相信他们有厚积薄发的那一天。

博学院和圣学院一个是为了发现新知识,另一个是为了合理运用新旧知识,可以说这两个机构是大明的希望所在。为了避免自己离开后这两个机构瘫痪甚至解体,天启一再下旨不允许任何人对这两大机构进行言论上的攻击,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圣学院中辩论,说得对就按你说的办,但如果有不愿意把话摆在明面上说反而私下造谣中伤圣学院和博学院的人,天启命令一律按妖言惑众罪名严惩。

现在既然要离开了,天启决定把对圣学院和博学院的关照定下来,在这几天里他抽空去这两个地方转了转,并赐墨让孙承宗和信王亲笔给两个机构题词,政务院总理王大臣和军务院首席军机大学士都在这题词,今后就算有人想动这里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而且天启还宣布说从现在起在圣学院和博学院两大机构里,无论是谁对任何人都不再行跪拜之礼,以示他对知识的尊重,并要求把这道旨意用石碑刻下来放在门口醒目处。

如此忙碌了几天,转眼四月初八就要到了。初七晚上,天启把皇后叫到那间存放箱子的房间里说话,并让其他所有人退出房间不得偷听。见天启神色慎重皇后问道:“皇上晚上把臣妾叫到这里来有何事?”

天启说:“皇后看一看这间屋子,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皇后左右看了看问:“没发现什么东西,是不是皇上准备要把这里拆了重新盖?”

天启惊讶地问:“皇后怎么这么说?这好好的怎么要重新盖呢?”

皇后说:“臣妾也是前两天听人说的,说乾清宫有很多屋子都老旧了,而且前几天晚上在这附近睡觉的人都昏昏沉沉的,总做梦说有什么东西在梦中不停呼唤,臣妾想这房子虽然还算结实但日子久了会不会有不干净的东西?干脆叫人翻新一下,魏忠贤前两天刚刚送来十多万两银子,拿来翻新一下应该没有问题。”

天启点头说:“看来这两月魏忠贤过得挺滋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