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04 预先商议(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高攀龙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官员有品级是因为他们代替皇帝来治理地方,而他们的官品也正是朝廷给的,而那些代表百姓的代表不是朝廷委派所以不能允许他们进入官员序列.之所以会临时给这些人一个八品品级,完全是为了他们处理事务时方便,别人都是八品而自己没品坐在一起办事都尴尬,《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最早不是也因为当了个没品的弼马瘟才暴走的吗?

不过因为是临时给的品级所以不能升官,假如要升官也可以就得把代表的名份去掉,通过正常渠道进入官场拜老大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去。信王听了高攀龙的话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这时候徐光启说:“高大人的话我看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都是给皇上做事的人,但那些选出来的代表不完全是替皇上做事。按皇上前一阵三分天下的说法,天下属于三种人,就是过去的人、现在的人还有将来的人,那些代表只代表现在的人还不是全部。”

高攀龙点头说:“徐大人这么说也说得对,假如我们把官员与朝廷的关系说成是雇佣关系,那么我们就是皇上雇用的人,而皇上代表了过去、现在、将来三部分的人,所以我们这些人有品级方便皇上管理。那些代表是百姓选出来的所以应该说是百姓在雇佣他们,因为百姓是现在的人所以朝廷有义务给这些代表一定的地位,因此给这些代表一个临时八品的品级方便做事。”

刘宗周这时候说:“从关系上可以这么看,但是我觉得从作用上来分更好说得清些,以一个县来说从那些辅政机构中人员分工就可以看出不同。开始高大人都说了,辅政官员对县令是制约监督加认同协助,代表也好辅政官员也好跟县里的属员不一样,县里的县丞、主薄、典史、教谕、捕头等都要听县令的命令,而那些辅政官员可以不听。辅政官员有义务给县令提供帮助,但是没有责任接受县令的指派,他们都是属于县监管理。”

信王点头说:“代表的事我没有说的了,假如徐大人没有异议就向我皇兄呈报吧,我们再说一下府县分工的事,按高大人的说法现在应该叫省、府、县三级分工了。”

高攀龙说:“信王对这个三级分工有什么看法?”

信王说:“大致觉得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小处没想明白,按高大人和刘大人的意思是省里主管商业州里主管工业而县里主管农业,但具体以什么来分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你们想啊无论是省里也好州里也好还是县里也好,都有经营生意的商铺,哪些商家由省里管哪些由州里和县里管必须定一定,我不相信一个省里所有的商家还有其买卖活动都由省里管。”

高攀龙说:“这个是肯定的,不但商业还有工业也是这样,前一阵已经说过工场和矿山都在固定的地方,就算由州里管肯定也不可能把这些地方搬到一起,而且几个人的小作坊小商铺也由州里和省里直接管理还不笑掉人的大牙?我和刘大人的意思一是以所涉银子的金额来限定,另一个是以用工人数来限定,多大金额多少人由哪里管都定好才好管理,当然具体怎么限定还需要大家一起商议。”

信王点头说:“这是肯定的,只不过我对经商做工的事不是很清楚,还要看你们的意思。开始不是说过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来管吗?徐大人的博学院对做工和经商都有涉及,不如由徐大人来说说你的看法。”

徐光启想了想说:“把商业、工业还有农业分开管理这事我赞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个部门的精力也有限,在博学院中这么久我也有些感触,做事情时想样样精通的结果最后往往是样样稀松。但是高大人说的以金额来限定还有以用工人数来限定,这话我觉得还应该加两点。”

高攀龙问:“徐大人觉得有什么地方要加的?”

徐光启说:“你们想一想,皇上的大铁公司还有常青树公司可都跟做工和开矿有关,你们觉得是把这两公司交给顺天府管呢还是应天府管?或者说把这两公司分细了交给各地?如果这样的话皇上会同意吗?假如不面对这两个大问题其他商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皇上私下里怎么做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对平等和公平的要求还有百姓对他的看法很是在意的,不把这事处理好交给皇上也是添乱。”

刘宗周点了点头说:“徐大人说得有道理,我们忘了还有这两个庞然大物公司在,大铁公司全国分布主要的工业和商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常青树公司一开始不显眼但现在风头比大铁公司还劲,据说都跟博学院有关。徐大人既然这么说肯定有好主意,那就请徐大人说说吧。”

徐光启说:“我原来也没有想到常青数公司会这么迅速发展,一开始皇上说投资时你们都不作声,现在看到在农作物推广应用上的利润,各位心中就没有一点后悔之意?按现在的产量每亩地的一成收入都由常青树公司所有,跟朝廷的税收都差不多。现在皇上正把多余的钱投入到军工上面,假如新型装备研制成功被士兵们喜爱,到时候朝廷要采购这些新装备可又得替皇上赚上一大笔,而且是源源不断地赚。”

刘宗周摇头笑了笑说:“人无后眼谁知道后面的事呢?假如真知道有这好事朝中大臣还不疯了似的要投资?而且皇上的常青树公司主要是在农业和军事方面,都关乎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存,赚多少银子都是应该的。大家虽没有投资但是有很多人在这里面做事,徐大人还不是因为农业方面的事做得好被封为松江侯的吗?可以这么说吧,今后常青树公司越好我大明就越安全和安定,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信王也点头说:“是啊,这也许就是我皇兄把公司的名字叫常青树的原因,常青就是四季常绿不凋谢,代表常青树公司万年不倒。”

高攀龙待大家静了点后问道:“徐大人说要加两点,从你的话看来应该是针对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的,徐大人想怎么加?”

徐光启说:“很简单,就是把三级分工变成四级分工,也就是把原来的省、府、县三级分管商业、工业和农业,改成加一个中央直管的特大型综合体。这样做也不完全是为了皇上高兴,从道理上来说朝廷也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去管理全国。我说的这个机构管理全国不是指用行政手段,而是指跟其它商家用一样的手段做事,通过人数上还有技术上的优势稳定局势还有引领农业、工业还有商业的走势。”

徐光启的话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沉默了,原来他们也看到了大铁公司的强大,以为掌握了各省的商家后就可以在大铁公司的对面另外形成一股势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通过联系其他商家协同做事,最后能够跟大铁公司分庭抗礼。但是没有想到除了大铁公司还有个常青树公司,而且常青树公司的活力比大铁公司还足。这么说吧,大铁公司利用了朝廷官方势力,那么常青树公司就是利用了朝廷内外的智力。

真要像徐光启说的那样在最上面给大铁公司和常青树公司留个位置,可以想象的是所有有能力和有前途的人和项目都会被这两个公司随意取走,更让人沮丧的是那些被征集走人还会很高兴,如此一来东林书院的想法可能会泡汤。以前想的是另外形成一股势力,作为一个补充也体现了东林书院精神的存在,现在看来还是逃不过躲在背后当无名英雄的结局,这种结局就算顾宪成活过来也不会高兴。

高攀龙和刘宗周想了想也没有办法,这话就算徐光启不说皇帝恐怕也会做,与其反对让皇帝起疑心,还不如顺水推舟交给皇帝去裁决,两人只好说把徐光启的话加进去然后让皇帝决断。、信王这时候也想到了,他说:“我原来看到工业和商业分工的提法总觉得有哪里没对,原来是因为里面没有包括我皇兄办的两家公司。皇兄办这两家公司的时候就说过要跟一般商家在制度上平等竞争,不会因为是皇家办的就在政策上有不同。现在看来除了人力和智力这些优势外确实没有其它专有特殊政策,假如不作个设定要么是皇兄的两大公司受损,要么是在执行过程中普通商家抱怨不公平,事先说好大家都没话说。”

两天后在坤宁宫中,天启跟皇后在商议监政院呈上来的奏报,因为宫里也有些自己掌管的皇店,所以天启想皇后她们知道这些事,免得一不小心被人说皇店享受特殊政策。当顺便说到朝廷准备给百姓选出的代表暂时八品待遇时,皇后问这是为什么,天启说了一句:“这是官本位制度造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5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