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15 军事分析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见孙承宗手握十余万大军都不敢开口拿这个钱,说明明军现在的野战水平确实太差,差得连主帅都没有信心,天启不由得暗自叹息。后又听户部尚书李起元说得可怜,天启说:“也不用那样,这钱呢也不是一下子全要投进去,可以先借两百万给户部但户部得还,对了,这筹钱也应该属于政务,信王先召人商议个对策,朕今天要跟孙先生先商议军务,明日来听你们议得如何。”

天启开始把如何安排多余官员的难题交给信王解决,现在又让信王想办法筹钱,信王的脸色就变了,苦着脸说:“皇兄,不是臣弟不愿意,而是皇兄交给臣弟的事实在是难了点。”

其他大臣心里也觉得把难事都推给信王有点过分,这时天启说:“为兄也不是难为你,只是要你们努力想办法而不是要你们必须想出来,只要尽心尽力为兄就感激了。这样,你们将各种可能都列出来,明天朕过来一起解决怎么样?”

信王说:“如此臣弟遵旨。”

天启说道:“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贿赂案,查无实据属于被诬陷,朕决定先赐第安家待机起复重用,你们先把家里安排一下,准备为国效力。”

杨涟等人齐声说:“臣等谢过皇上。”

天启说:“众臣有奏章交通政司,孙先生请过来一下跟朕去军务院,其他人这就散了吧。”

当天启和孙承宗坐着肩舆来到武英殿门口时,孙承宗见门两边站着四个内卫太监略微多看了两眼,到正殿门口下了肩舆时天启说:“门口那几个是新成立的内卫。”

孙承宗说:“臣听说了,魏忠贤带着东厂的人去南京了。”

停了停孙承宗突然问天启:“皇上把臣从边关调回京里,是不是对臣这几年所为有所不满?”

天启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说真话先生,朕确实是略有不满,先生出关以后每年花费太大朝廷入不敷出。但朕调先生回京的另一个原因是朕很忙,需要一个信任的人主持军务院,再说先生年纪渐老回京也能好好调养。”

听天启说得直接但又信任不减,孙承宗只得无语点头。

两人进了正殿,只见高第、张维迎、熊廷弼和王化贞等都在,见天启进来都过来见礼,待众人见礼毕天启问道:“新来的几个人呢?”

张维迎说:“他们几个年轻人正在后殿跟刚来的军机大臣王在晋看地图研讨军情。”

天启说:“叫他们都出来见过孙大学士。”

孙承宗一听王在晋也在就说道:“不如一起去看看他们在讨论什么?”

天启说:“那先生请。”

众人来到后殿,天启待里面的人见过礼后说:“开始上过朝的可能都知道了,从今天起孙先生就是军务院的掌院大学士,大家快来见过。”

众人又一起给孙承宗行礼,孙承宗还礼后还主动向王在晋问道:“好久不见王大人,王大人一向可好?”

王在晋说:“承蒙孙大人惦记,下官还过得去。”

王在晋原来是辽东经略,由于修八里铺的建议被孙承宗否决两人是有心结的,看他们互称大人而不是呼字号,可见双方心结仍在。

天启这时出言给孙承宗介绍说:“原来军机大臣只有三位,他们是英国公张维迎、兵部尚书高第、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大人刚来两天。现在孙先生来主持日常事务你们就有四位了,今后前方一切大的军事活动都要报请军务院同意才能执行,关于前方的一切决议要四人都同意才能下达命令,有争议报朕裁决,朕无法决断的搁置另想办法。熊廷弼、王化贞两人是参议军务待罪立功,黄道周、卢象升、倪元璐三人是文官转武职参议军务,这五人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锦衣卫左都督田尔耕暂管军法处,锦衣卫右都督孙云鹤暂管军情处,待有更合适人选再接任。这里的内卫由太监杨公春管理,负责守卫、文书、监督和杂务,这就是目前军务院的情况,先生慢慢熟悉。”

孙承宗点了点头,又顺便看了看黄道周、卢象升等人,大家以为他要发表高见的时候他转身看着天启问道:“请问皇上一个问题,皇上为什么要在翰林院中找人来学军事?”

天启想了想说:“朕决定让文官习武事是因为先生,先生是翰林出身却懂得打仗的道理,朕想翰林院的人懂了军事就会更有用,可看着是文职武将。”

孙承宗说:“本朝以文制武,皇上认为文职武将和武职武将谁的作用大?”

天启说:“朕认为武职武将在前线做实事,文职武将在后方出谋略,双方需要密切配合。武职武将在前线实事做久了会有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如果只藏在一个人的脑袋里就太可惜了,文职武将可以将这些经验写成文字上的东西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其他人才能借鉴避免走弯路。从对待敌人的角度来说,文官长于搞阴谋诡计而武将的特色是心狠手辣,两者一个动脑一个动手作用都差不多大,但如果文官能懂军事,就可以心狠手辣地搞阴谋诡计,这样一来作用更大。”

孙承宗听了微微一笑。

天启说:“铺地图的桌子不高站着看累,叫人搬椅子过来大家围着地图坐,顺便说说对当前军情的看法。”

看到孙承宗有些诧异大臣与皇帝一起坐,天启对他说:“现在需要正确的意见,既然需要正确意见需要的就是畅所欲言。在外面有什么规矩就按什么规矩来,但在这大家都是平等的,表达意见时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学士,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说错了也没关系,平等的环境下无拘无束才好说真话。这几天朕都要求他们这样,如果先生觉得不妥可以改。”

孙承宗说:“不需要改,这样很好。”

天启等大家都坐下后说道:“半月前大家都说了对当前敌我态势的分析意见,后来也将这些意见都抄送给了孙先生,今天请孙先生对大家的意见说一下他的看法。”

孙承宗说:“皇上,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各人都看出了建奴的长处和我军的不足。臣的看法是野战我军要弱些,但如果是依城防守我军不惧建奴,假如克服了野战的弱点,一个城一个城地占领,我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应对城未建好敌人就来袭的情况,臣这两年在组建车营,车营的大车箱板就像是活动的城墙,在野战中可以保护步兵、骑兵和炮兵,待敌攻击不利退却后骑兵追击就能大胜。”

天启听了以后点了点头,说道:“大家都再说说,看能不能讨论出个万全之策。”

兵部尚书、军机大臣高第说道:“这车营是个好东西,可以当活动城墙还能运粮,能护送人马野外作战。不过车营建得太少的话能护送的人马有限,建太多需要的钱也多,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车营的车用料要好做工还要精细,确实比较耗费银钱,但这是必须用的,如果某城被围就必须派人马去救援,这时如果没有车营野战没有把握。”

孙承宗话音刚落,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说:“车营的车是木头做的,行进时还要考虑路况问题,如果敌人先断路后用火攻怎么办?跟敌人拼骑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9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