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45 各有所为 (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当天启宣布成立基金会专门对清廉的老臣和功臣进行补助后,朝中的文武官员对天启的忠诚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以前对天启的尊敬还有敷衍的成分在里面,那么现在他们很多人已经有了真心诚意的敬意.

这老朋友要施恩巩固友谊,新朋友也要继续拉拢增加感情,在天启这一年所设立或改造的部门中,圣学院、博学院、医学院还有都察院无疑是很得天启看重的。而且开始圣学院已经在群臣面前露了一小手,推出了一个综合施政理论,连天启自己都承认如果当初把退田和经商搭配着搞,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反对声音。

当然天启对刘宗周也不是完全没有看法,刘宗周开始发言时居然说什么奉承话就不多说了,多拍两句马屁你会死吗?难道你不知道有时候一句奉承话比几句真心话更有价值?就这种认识居然还想当什么大儒,恐怕到后来最多就像孔老二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或许这个刘宗周心里就是以孔夫子为目标的,不但是他恐怕天下的儒生大多如此,想到这里天启也就释然了。

再后来想到有功必赏这一原则,天启说:“这圣学院里有很多老臣,他们的家境如何朕不得而知,刘大人回去后了解一下,如果有以三品以上品级致仕的官员可以申请进行经济审察,待政务院和户部等定下一个额度后一并补助,这也算是对大家退休了还为国出力的奖励。这是朕的私人意思,如果这里的群臣没有不同看法就施行。”

圣学院中的退休老臣都是现场之人的前辈,很多人还是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开始刘宗周说的综合施政理论对大家的好处那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本着投桃报李还是尊师重道的原则大家都没有唱反调的理由。

果然,天启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大声赞同,紧接着又有数人出列一同附和,把圣学院中人包括刘宗周都挨个恭维了一番,当然到最后都顺理成章很自然地夸赞到天启的身上。有的说天启成立圣学院等举动属于开天辟地的创举,可以与仓颉造字和文王演八卦以及周公制礼乐等行为比肩,都属于传播文化的不朽之举。有的说天启让老臣在圣学院中发挥余热的同时,还让老臣们老有所为还老有所乐,跟孔圣人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得天启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

就在群臣从不同角度对圣学院和天启大唱赞歌时,刘宗周被深深震撼住了,尽管大多数溢美之词都是冲着天启去的,但偶尔的连带夸赞也让刘宗周有些飘飘然。他深吸了一口气说:“皇上仁慈宽厚名不虚传,臣代圣学院中的老臣感谢皇上的厚爱,臣等定当尽心竭力替皇上办事,不负皇上创建圣学院时的厚望。”

原来你也并不是不会说好听话的嘛!虽然拍马屁的手法比起老手来还略显稚嫩,但能够把原来说的为朝廷办事变成替皇上办事,说明你刘大人在认识上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见大家虽然很开心也很激动,但也有人露出了尴尬相,天启知道他们不是口渴就是肚涨,于是笑了一笑说:“难得跟大家聚一聚,今天有话就说个够,现在先休息一刻钟然后我们继续,中午饭朕全管了,吃完饭还有皇店里的特色小吃每人一份带回家去。”

天启见大家都很高兴,到后殿吩咐谈敬去给每位大臣准备一份包装好的各色点心,让他们一会儿在酒足饭饱后拿回家去。这一来是让大家感受到皇店的好处,今后再有人说皇店是与民争利也不会有官员附和,毕竟吃了他们嘴软。二来是宣传需要,在皇城里这官员可是主要消费群体,汇聚了宫中特色和南北风味的各色小吃点心肯定能勾引一大批人来继续消费。三来也是因为昨天皇后错误地估计了当前形式,悍然决定增加产量最后有了很多存留。

一刻种以后群臣继续开始朝会,不过已经没有早上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当天启起了个头拉了两句家常后,大家自然而然地谈起了皇店里各色小吃点心的美味,还有如何用珠花首饰新衣服讨得自己老婆闺女欢心的心得体会,到最后将话题定在了新开的医院和新成立的医学院上面。

武之望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一来是他身体还好,二来是还没有找到年轻的官员主持医学院与朝廷沟通,所以朝会还是由他亲自来开。听大家都提到医学院,武之望不失时机提出要朝廷委派两个年轻人来主持医学院,他年纪大了想呆在医学院里安安心心做学问。

天启首先问他:“武大人这一阵是不是很忙?听说你也在民间召集了一些名医,有事让他们做就是了,你只需要做一些指导性的事务就可以了。你要记住,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累死的!”

武之望听天启这样说急忙解释,他说手下召集来的都是些名医,但这些名医都是些类似于医呆子的人,且都是些没学过什么官场礼仪的乡巴佬。内部事务上可以放心地交给他们,但很多外部事务他们就一窍不通,像与朝廷各部衙门沟通、给有求知欲的青年医者讲授医理药理等事能帮上忙的太少。武之望尤其指出在去皇城中给那些宫女和官宦女眷讲学时,内卫太监只允许武之望亲自去而拒绝其他人,原因是武之望年纪大不会惹出非议,而且就算武之望亲自去也有内卫太监监视还要隔着一层帘子。

群臣听了都哈哈大笑,天启也感到有些可笑,这武之望都七十多了还这样那样防着,现在的风气也太保守了些。就算他想勾引小姑娘,估计七十多岁的年纪也是有心无力,再说还有那么多人在还能出什么事?不过转念一想,在重华宫里学习医术的除了预备出宫的宫女还有朝中官员的女眷,事关妇女的名节稳妥从事也无可厚非。

见武之望说到想有个接班人的事,还说到了重华宫中的讲学,天启说:“这人才都不是天生的,武大人见谁有兴趣就多多培养吧,现在你身体还健康就再坚持一下。这重华宫中的宫女在学好了医术后是要到民间去的,当然诸位大人们如果家里条件合适可以或聘请或者直接娶回家。不过她们虽然出宫了都不拿俸禄但都是有品级在身的,宫中随时会派人去关照看顾,如果谁让她们受了委屈那是要治罪的,所以大家要事先考虑清楚。”

其实大家早就听闻有这宫女学艺然后出宫这回事,能当宫女肯定样貌不会差到哪里去,虽说年纪稍大也不过三十岁左右,娶回家作妻作妾都可以。后来听说她们在学习医术,那娶回家里以后就相当于多了个家庭医生,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惦记着在。有些没多少钱的人,直接就把自己的小妾或者女儿送进宫学习,今后虽然不打算以此谋生但多门手艺也不错。

就在大家对天启的话议论纷纷时,武之望说:“皇上,臣学医术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主要是臣小时候身体弱爱生病,久病成良医这话一点不假。几十年了臣发觉治病其实是末道,人们主要应该做的其实是养生。”

天启点了点头说:“武大人这话说得不错,等你空了就把你这几十年的养生经验写出来刊印。”

天启刚一说完就有个楞头楞脑的侍郎问:“皇上,都养生不生病了那医院的生意不是就差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84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