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18 统一认识(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刘宗周的意思就是说话的人太多跟没人说话一样,就好比把一根针丢进大海里,尽管这根针确实在这一带,但因为找出来的难度太大跟没有针一个效果。

天启这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问高攀龙:“这普通老百姓以前都是逆来顺受的,怎么不到三年就变得如此活跃,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高攀龙点头说:“皇上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普通老百姓老实了一辈子怎么会突然有变化呢?臣等查了两个月发现在其中有很多势力介入,他们打着百姓的旗号为自己谋利益,想在辅政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天启说:“朕成立辅政机构,主要是为了辅助施政官员让他们不走弯路,就像你们几个一样其中有把握大局的人,也有处理专业事务的专业人员。为了让官员既能听从上级的意思又能兼顾百姓的需求,辅政机构里除了朝廷委派还有地方推举,难道他们想让所有人都是地方推举?那些在其中兴风作lang的是些什么人?”

高攀龙说:“杨涟杨大人已经带人去南直隶作进一步调查了,据初步报告里面有这么几种人,一是对现行制度不满意的商人,二是从业的帮会,三是读了点书认为有了见识的读书人,四是传教的泰西人。”

天启皱眉道:“读书人可以理解,读了点圣贤书就以为掌握了天地玄机,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施展才华,那些没能通过正常渠道谋得一官半职的更是会怀恨在心,对这样的人都察院应该想办法用起来让他们各尽所能。商人也可以理解,朕的利润封顶制度让他们少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想占一席之地为自己说话也应该。从业的帮会中人除了要正常纳税还要受会主盘剥,感觉收入少了被人利用出来争闹也说得过去,泰西人他凑什么热闹?魏忠贤是做什么吃的?”

提起魏忠贤高攀龙和刘宗周两人就是一肚子气,本想说点坏话但又不想因为自己的仇恨影响了正常的判断,于是都闭口不说话。信王知道其中原委,微微一笑说:“据说魏忠贤派人把泰西人盯着在,没听说他们公开讲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怀疑他们是因为有人说好多传言那些教民说出来的。他们说什么几千年前泰西就开始推选城主,如果大家对城主不满意还可以罢免他,说这是天主的意思。”

天启哼了一声说:“天下好多事都是这样,外人的进攻并不可怕,内部出了坏了良心的二鬼子才是最可怕的。”

高攀龙说:“泰西人有野心毕竟根底浅翻不起大lang,因为朝廷现在需要他们所以暂时不想把他们连根铲除,实在闹得不像话了让我们抓住把柄,狠狠敲打几下也能平息事态。现在最关键的是漕帮、盐帮等帮会,他们才是最不安定的因素,普通百姓有意见也是忠于皇上的,但这些帮会的人最忠的不是皇上而是另有其人,皇上不得不防啊!”

听了这几个人的话,天启心中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就是地方推选官员的提法监政院几位都没有意见。信王是想抽身出来让给高明之人,身体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现在的总理大臣也没多大意思,还不如专心主持监政院,位高权重责任轻才是当官的真趣所在。高潘龙肯定愿意官员由推选产生,东林党曾经提过一个口号就是选首辅,他只是担心事情最后不受控制,所以要天启注意那些帮会。

天启对高攀龙说:“帮会的事你们不必操心,孙先生已经说了留赵率教在南京专门留意那些人,顺便改造他们成为忠于朝廷的良民。高大人开始说杨涟去了南直隶,让他注意一下包括泰西人在内的宗教势力,唐朝和南北朝时期和尚很是威风,本朝世宗皇帝当年不也被道士迷惑了吗?这些人在平时看不出有什么危害,但是这种影响比较深远容易被百姓接受。”

高攀龙说:“皇上说得有理,不过在宗教事务上不能完全取缔而要控制利用,毕竟还是要让老百姓有个敬畏之心。一般的守法良民敬畏法律和官府,那些胆大妄为之徒不畏眼前但很多畏惧来世,宗教的来世今生说法还是有一定稳定社会安定的效果。臣的意思是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泰西人信的天主教,要祭要拜都必须在固定场所,就是说只能庙里道观里还有教堂里,超出这些范围还要宣传他们那一套,就给他们定罪。”

这时候久未说话的徐光启说道:“前一阵为了个小事跟龙华民商谈,闲谈中说起哈密以西吐鲁番一带的畏兀儿人不吃猪肉信奉真主,臣问龙华民畏兀儿人信的真主是不是也是耶稣,龙华民说畏兀儿人信的真主跟天主教信的天主不一样。臣后来才明白信天主和信真主的跟我大明百姓不一样,大明的百姓有的信佛有的信道还有的信鬼,无论信什么走在一起也不会有多大矛盾,但是信天主的和信真主的在一起就势同水火,据说他们曾经打过大仗打了好几百年。”

大家见徐光启突然说起西边畏兀儿人的事,都觉得有些奇怪于是都看着他,徐光启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臣在想这些人为什么会为了信奉的神灵不同而打仗?后来才知道他们都认为对方是异教徒要攻之而后快。信奉神灵都到了要互相攻击的地步,说明已经痴迷到何等境地,这样的人怎么会忠于皇上忠于朝廷呢?开始高大人说帮会中人第一个效忠的不是皇上,但那些人都是暂时的不足为虑,信奉真主和天主的人其子孙后代都会先忠于别人,这才是大患啊!”

徐光启是入了教的深知教义,现在连他都这么说可见确实是如此,天启说:“女真人信奉萨满教,蒙古人信奉佛教不过跟大明不同,分为什么红教白教和花教,大明本身有佛教道教现在又多了个天主教。所谓信教就是把人对朝廷对国家最忠的忠心分到其它地方去了,这确实是个事情要考虑周全。开始高大人提议无论什么教都必须在固定场所或祭或拜,出了这些场所就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大明百姓,这提议好你们再多想想补充一下。”

大家又说了些话,然后天启就回到乾清宫,心里总觉得有些迷迷糊糊,下面有人要推选官员,信王和高攀龙他们好像并不在意,但是又没见他们有什么好办法,难道他们是各有想法?天启当然也有办法制止,但是他不愿意搞得人心惶惶,他也希望所有官员最后都是由百姓选出来,能够既能听上级的命令又能听百姓的意见。但是他知道,这样的事急不得需要在可控中慢慢稳健地推行,就像捧着油碗点灯,一不小心会引起火灾。

正如开始高攀龙说的那样,百姓最开始是逆来顺受不知道自己可以表达意见,现在要让他们说话肯定会出一些乱子,原因就在于现在还没有做好预防措施。比方说一块平地上原来没有水也没有河岸,突然倾倒一些水在地上水就会四处蔓延,让百姓表达意见就相当于倒水出来,不约束住水的流向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成为灾害。问题是如何预先约束呢?河道的修建是按水的流向来的,对百姓思想的引导也需要一些措施形成约束力,这些措施如何形成和健全?

天启想了一会儿不得要领,起身信步来到坤宁宫,进去后见皇后还有冯思琴他们都在,可以她们都辜负了大好的春光没有在春风里打麻将,而是在桌子边算帐。见天启来了大家急忙见礼让坐,皇后很高兴地向天启说起新开皇店的收益,说到高兴处眼睛里都不住地闪光,可见每个人在心底深处都是爱钱的。

皇后说了一阵见天启没像他那么有兴致,叫人把帐本都收拾走然后问道:“皇上前一阵才说起现在各处都不打仗了,怎么现在有些疲态?是什么事情上让你劳心了?”

天启说:“朕发现以前做事非常累,于是让很多人来帮忙偷点懒,比如说让信王替朕打理政务,孙承宗孙先生主管军务,高攀龙高大人主管管官员的都察院。过了一阵发现朕不累了但他们都很累,信王小小年纪已经有白头发了看着让人心疼。两年多前经过朕仔细琢磨发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做事时都需要有人来帮忙,于是逐渐设立并健全四级辅政制度,现在百姓们是发动起来了但好像有失控的危险,朕正为这事伤脑筋呢。”

皇后笑道:“臣妾记得八仙中的张果老有头纸做的毛驴,平时就把这驴卷起来放兜里,要用时就拿出来迎风一抖就变成驴了,皇上的臣民百姓要是都像纸驴一样就好了,皇上就没有那么些心可操。”

冯思琴说:“皇后娘娘说得不对,真那样的话皇上心不累了但手累,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抖纸人,那不更麻烦吗?”

皇后说:“皇上可以先抖一个,然后让变成人的那个继续抖,一抖十十抖百要不了半天就全部抖完了。”

冯思琴说:“半天才抖完也做不了什么事,因为还要花半天把人全部折叠好呢。”

天启说:“你们别开玩笑了,朕今天来就想找个聪明人说会儿话看能不能给朕一点启发。”说完就把泰西人、帮会势力、读书人、商人都想在辅政机构中有一席之地的事说了一下。

皇后一听就说道:“这事简单,以前没有经验空想是想不出来的,先找块地方试验一下就知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7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