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60 契约精神(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信王等人见天启不但不顺势收回这些商家大户手中的股份。反而要给他们世袭罔替的待遇,一个个都张大着嘴诧异得说不出话来。这以前人们只听说过某人有了绝世军功封公封侯,功劳太大的由皇帝加恩允许其爵位世袭罔替,大明立国之初就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商人现在居然也有了这种待遇,真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一燝首先问道:“皇上,这是为什么呢?对这些犯了错的人不加罪已经是格外开恩了,最多放他们回家不收回他们手中的股份,这样他们都应该感到万幸。现在居然还要给他们这么些前所未有的好处,是不是不太妥当?”

天启见其他人也带着惊讶的眼神看着自己,知道大家都有相同的看法,于是对刘一燝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以前,朕想先问刘大人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年我大明是否国泰民安?”

刘一燝想了想说:“外有强敌虎视,内部灾害频发,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危如累卵!”

天启点了点头问:“那么请问刘大人,现在的情况下你有何策让我大明转危为安?”

刘一燝听天启让自己献策,心头不由得一阵激动,仿佛眼前的天启是春秋时之卫灵公、三顾茅庐时之刘玄德、唐初之李世民,而自己是孔子、诸葛亮、房玄龄。常言道:“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自己多年来不就是等着这一刻吗?他强行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故作平静地说:“臣认为对外应该选拔悍将、勤练士卒、广办器械,先坚守积蓄力量,待敌情有变时而后战毕其功于一役。对内应该选拔能臣、赈济灾民、充实国库,假以时日国运自然昌盛。”

天启见刘一燝说得有一定道理,于是继续问道:“刘大人说的练士卒、办器械、济灾民、实国库是否需要银子?”

刘一燝见天启这样问,不由得一愣然后说:“自然需要,而且是越多越好。”

天启问:“请问刘大人,这银子从哪里来?朝廷现在的库银有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获得你要求的越多越好的银子?”

刘一燝想了想说:“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一直以来国库都很空虚,现在虽然有些存银但都有安排,其中还跟皇上借的有。但正因为如此臣等才认为应该收回商家大户手中的股份,这样朝廷每年的火耗银子就可以不用分出去,路商局的税收也可以全部由朝廷所有。”

天启笑了笑说:“当时成立钱庄和路商局时总价是一万万两,除去隐性股份和土地房屋外,真正的银两只有五千万,如果朝廷要反悔独吞就得对出资人双倍返还,而且还不知道别人愿意不愿意,就算他们愿意户部现在又在哪里去找那么些银子?”

信王这时候说:“皇兄,宫里的和朝中官员还有皇族的股份先不动,只把南北商会的两千万股份没收了,不知道皇兄以为如何?当然,臣弟的意思是要找个合适的借口,这些商人的身上没有一个是干净的,慢慢找他们的岔子总能让他们无话可说的,就像这次参与张贴小报的人,正好借机会没收他们的股份。”

见信王也对商人的银子起了意,天启觉得这银子确实是个害人的东西,一贯忠厚老实的信王也生了谋夺别人产业的心思,可怜他才十六岁还是个未成年人!

天启对信王说:“如果把这些商家大户的银子全没收了后朝廷今后就不再缺钱,为兄肯定会把他们全抓起来,狼要找羊的岔子是很好找的。问题是就算这些人身上的肉都是金子做的,把他们全宰了也没多少啊,况且这样做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今后再缺银子了谁还敢相信朝廷呢?再说人无信不立,朝廷都不讲信用民间就不会有人讲信用,一个国家的人都不讲信用,这个国家离破产也就差不了多远了。”

叶向高这时候说:“皇上讲信用是对的,但把商人的地位抬得那么高,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

天启说:“说到商人的地位,朕决定设立商户,这样一来他们有了合法的地位,既不会显得太高也不会显得太低,按农户、匠户一样管理,不知道叶大人以为如何?”

叶向高说:“皇上设立商户的想法很好,这样一来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收商税,商户们有了正当的身份应该也不会反对,不过臣还是认为在股份是否世袭罔替的问题上皇上应该三思。”

天启说:“在现在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朝廷是离不开商人的,既然离不开就应该互相合作,这合作首先就应该互相信任。你们几位都有随时谋夺别个产业的想法,其他人有这种想法的恐怕不在少数,这让商人怎么信任朝廷?朕的意思是将股份世袭罔替的说法明发天下,让天下人来监督朝廷,这样商人才会放心与朝廷合作。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诚实守信提升为一种精神,这就是契约精神。”

韩爌说:“皇上一再提到契约精神,这契约精神到底有什么好处?”

天启想了想说:“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这是因为皇帝一不高兴就要杀人,如果朕对天下宣布只要你韩大人不谋反,朕就绝不会责罚你,你是不是会更安心一些?”

韩爌笑道:“那是自然,无论哪个臣子得到皇上的这个许诺都会欣喜若狂的,臣也不会例外。”

天启说:“朕就准备以这次的事为契机,逐步提倡契约精神,就是不要乱许诺但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假以时日我大明百姓都以诚实守信为荣,那我大明就会越来越兴旺,至少努尔哈赤那种随意反叛的人会少很多。当然这只是朕的个人意见,你们还是把这意见交给圣学院去讨论,都察院作最后选择。”说完后还有意看了看叶向高和韩爌两眼。

叶向高知道天启让都察院作最后选择的意思就是让东林党把关,感到天启的信任叶向高不禁暗暗高兴,问道:“皇上的话臣马上带给圣学院和都察院,不过那几家大户的家主是继续关还是现在就放了?”

天启想了想说:“放了吧,不过要他们去湖广商会和山西商会的会长那里,要一个占有钱庄股份的商家大户的名单,让他们去这些家里挨个宣讲朕的意思并索取签名,表示他们确实去过。如果他们没有去,那就表示他们没有把朕的话放在心上,那么有什么后果让他们好好想。”

韩爌说:“他们年纪都有点大了,跋山涉水的恐怕受不了。再说让他们宣讲些什么呢?请皇上示下。”

天启说:“年纪大没关系,朕体量老人允许他们派人去宣讲,就像他们派人贴小报一样。至于说讲什么,朕就让他们讲三点,一是所有有股份的人必须继续参加经营活动,谁把银子藏起来不拿出来流通贸易,朕就退还其本金回收其股份。二是所有有股份的人必须遵守两成利润封顶的规定,一旦发现谁违反这一条,就说明他不想跟朝廷继续合作,朝廷会回收其股份而且是惩罚性的只退一半银子。第三条很简单,如果名单上的人资助敌人形同反叛,那包括他们股份在内的所有家产都会被没收。”

见大家都点头,天启最后说:“如果这三条他们都不犯,他们的股份就世袭罔替,而且朕还会把这话明发全国,让天下人都来监督朝廷看是否具有契约精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5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