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99 府县分工(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杨涟等人的奏报到了北京后,信王等人看了看立即转呈给天启看,因为里面包括了很多建议和总结都需要天启决断.比如说卫所军是否可以在关键时刻拉上去替百姓抢种抢收,是否可以在各地组织女子在一起搞纺织把男劳动力空出来,还有就是县级辅政机构中代表普通百姓的代表怎么产生。当然,陆知府建议府县分工的事也报了上来问朝廷的意思,杨涟还说一个地方不具备代表性,朝廷同意的话他们可以去江西、湖广等地再去看看。

天启看完杨涟的奏报后又顺手翻了翻刘侨和钱谦益的奏疏,看起来几个人都是用了心的让天启很是满意,他看完想了想让人给监政院几个人带话,说让他们先拿个主意出来,顺便说了没有什么急事的话就让杨涟他们到其它省份调查一下。只有卫所军的事他要考虑一下,反正是起保险作用应该也不是迫在眉睫的急事,正好可以多找两个人商议一下以求万全,因为军队的变动要慎重。

杨涟带来的事情多而且很杂很重要,不过虽然很重要但都不是很急迫,所以天启让监政院几位先自己想办法,自己可以先休息一阵等他们想出办法再说。尤其是卫所军用于帮百姓抢种抢收的事,更是要在军务院商议过后才能给出明确答复。在贵州平叛事情上,前一阵因为高第生病朱燮元回家奔丧蔡复一直接病死,前方几乎就是处于暂停状态,让安邦彦和奢崇明有了喘息之机,现在要怎么重新用人排兵布阵军务院还在考虑。

北方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没有什么大的军事动作,只有年初时林丹汗插汉本部八部中的两部突然间叛逃归顺了皇太极,让林丹汗大吃一惊后也在做准备。不过双方都没有明刀明枪用力拼杀,都还是在暗中拉拢和反拉拢属于斗内功,明朝这边知道蒙古人的窘境但没有去管,反正林丹汗要面子打掉牙往肚里吞也算好汉行为,别人要装好汉明朝就没有必要揭伤疤,否则惹得林丹汗恼羞成怒就不美,而且女真人跟明朝方面从名义上还处于和平谈判期间。

女真人的谈判是个幌子大家都知道,明朝方面分析了很久发现没有必要废力气去跟女真人闹翻脸,就算女真人最后真打垮了蒙古人自己也会伤痕累累,一时半会儿还来不及想如何进山海关。也有人建议联合蒙古人斗垮女真人,但遭到很多将领的激烈反对,他们举出几年乃至十几年前的事例,从各个角度说明蒙古人是靠不住的。以前靠不住今后还是会说话不算,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国家安全问题上靠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南北两方面都没有增加兵力或进攻或防守的打算,那么想办法把内部的军队训练调整一下就很有必要,自从张静安和赵率教在贵州前线边培训士兵边预备打仗的模式被公开后,西北和东南各卫所军都知道朝廷会在全国动手了,心眼灵动的还主动要求仿照贵州的例子办,只是军务院还在考虑怎么把众多的分散的卫所军集中起来训练。要集中军队首先要有个名目,其次是要防备出乱子,正想着怎么集中的事这马上就有人提出要分开,这就跟原来的想法不一样。

杨涟带回来南直和州陆知府的建议是让卫所军充当预备队,只不过这个预备队不是打仗的而是为种田准备的,这样一来集中卫所军进行培训的事就得重新作调整,几万人集中在一起根本就不适合种庄稼,真把上万人开到田里农民就会问你们这是松地还是毁苗呢?真要把卫所军拉去种地就得分散开到各县去,如此一来又相当于跟原来一样,只不过是原来卫所军种的是军田现在种的官田或者民田,最多当地官府会多多少少给一些报酬。

天启看了杨涟的报告后一开始也很头疼,后来就不头疼了因为他把事情交给监政院让信王和刘宗周他们头疼,现在正是进入冬月,大家都穿得比较厚不愿意在外面多呆,一个个都在家中把炉火烧得旺旺的取暖。宫中也不例外都在自己各人的房子里窝着,那些要陪小孩子的人更是把屋子挡得严严的,生怕一不小心得了病,现在如果得个小伤风还没什么,两付药出点汗就会好,但假如得了寒热重症那谁也不敢保证绝对医得好,只有睡床上听天安命。

天启这天感到没事来到坤宁宫,一是想跟皇后说说话,二来也想问问冯思琴的看法。现在的事情虽然不多而且都交给监政院去了,但自己还是要有一定的考虑,真要是监政院拿出唯一可行的方案也没什么,就怕他们也拿不准最后拿出几套方案要自己选择,那时候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就不好意思了。天启想问冯思琴一是因为冯思琴确实聪明,二来也因为她不属于朝中大臣说话没有夹杂私心,三来也因为杨涟他们这次去的是南直隶而南京正是冯思琴的老家。

天启进屋后见皇后和冯思琴早就等候在屋里了,他进屋坐下后一边招呼两人坐下一边问道:“怎么其他人不在?”

皇后说:“皇上叫人传话说叫臣妾和冯才人等你,臣妾想皇上可能有什么要紧事要问,就叫其他人不用过来了。这天气越来越寒冷,除了刘贵人和卫贵人外大家都不是很壮实,而且好几个都有孩子怕把孩子们冷着。”

天启见皇后穿得也不多,屋子里的碳火也不是很旺,伸手拉了拉皇后的手说道:“皇后穿得不多手也不是很凉还有些热,看来这屋子的保暖效果还不错,不过如果要出去还是应该先加穿两件才是。”

皇后笑道:“臣妾在屋子里手自然不凉但也不热,真要热了也不好才进冬就怕冷再过两月可怎么好?皇上从外面进来受了冷气手自然要冷些,因此拉着臣妾的手感觉热。以前皇上过来是不提前打招呼的,今天皇上事先就告知要到坤宁宫来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问?”

天启说:“是有那么点事,朕就想问问宫中培训宫女的事,从前年年底开始朕就跟皇后商议过要轮流放宫女出宫,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朕不记得了好像放了几百人出去,皇后还记得吗?”

皇后说:“有这事,臣妾记得是先放出一批后马上就招了一批,这马上就年底了马上也会放出地二批,这些人放出去后怎么样臣妾还没来得及细问,难道有人说了什么不好的话了?”

天启摇头说:“有几个人到了南直隶去了解过,说宫女的技术都学得不怎么样,但是她们回到老家后按原来的安排都给了个八品官位。因为她们年纪稍微大了些嫁的人也不是很理想,不是填房就是平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来有人说起她们在召集人手方面很有一套,就想着能不能让他们召集一些女子专门做织绣一类的事,说女子如果在织绣工场里做事就可以把很多男子空出来,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皇后笑道:“培训一年半载的就想有多高的技艺也不现实,不过她们的组织能力确实不容小视,她们原来平时都在学习怎么组织协调人。本来如果说皇上不行如此恩典她们也许会在宫中呆一辈子,因为年纪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准备培养她们作女官的,平时年轻宫女们见了她们都要叫姑姑。皇上说要她们召集人起来代替男人做工,这事臣妾不是很清楚,既然是南直隶的事不知道冯才人知不知道具体情况。”

见皇后这样说冯思琴说道:“织绣方面女子确实比男子适合,因为女子心细还不容易烦躁,而且织绣这事也不需要什么体力,用女子代替男子确实是个好办法,说明提出这建议的人是用了心的。不过其中也有些为难之处,就是现在的女子好多是缠了脚的走起路来不方便,还有就是身为女子无论是嫁了人还是没有嫁人都不喜欢在外面抛头露面,就算自己不觉得什么家里还有夫家的人都会不高兴。”

天启皱眉说:“朕不是下令不允许没得到本人同意之前给女子缠脚吗?怎么还会说出缠了脚行动不便的话?”

冯思琴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连皇后也笑道:“皇上下令不过是一年多不超过两年的时光,一两年前还是有很多人在缠脚啊,而且缠了脚脚背的骨头就断了就算放开也不知道能不能好走路。”

天启想了想说:“这样说来集中女子在一起做工一事肯定不行了?”

冯思琴说:“也不是不行,以前我们家就叫女子帮我们纺织,只不过没有召集在一起而是把任务量让她家人拿回她家里去做,等她做好了再一起送过来,只不过这样比较麻烦各人的技术也不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00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