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84 四会之说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天启从年初就感觉有些身体不适,开始只是稍微不适应认为不是突然的大疾病,不过这种不适应的状况慢慢在加重,到后来每天都是一时清醒一时迷糊,连宫中太医都束手无策,医学院的武之望来看过几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开始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只是偶尔头晕头涨,后来越来越厉害每次说不上两句话就想睡,太医看了几次有时说脉象平稳没有大碍,有时又说脉象时快时慢难以决断,武之望看了两次没说话,有人问起只说一个字就是“等”。

这等就有等的含义,也许是在等某个人也许是等某样东西,也许是说等某个时刻的到来。宫里宫外的人各有解读也各有心思,皇后和一众嫔妃自然是包着泪水守护,这时候她们才真正感到一种危机感和恐惧感,大家都明白皇帝一旦没了她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信王这一阵很忙什么事都压在他身上,知道天启病重难治也是经常抽空去探望,不过探望了没多久他就不来了,连八月十五中秋节都只是上了张贺表没有亲自来,因为他听到了不好的传言。

八月初宫里宫外就又有了传言,说天启的病怕是不能好的了,人吃五谷生百病没什么好说的,连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只是这皇帝一旦撒手离开不管事了那把椅子该谁来坐是个问题。虽说现在有了冬瓜和西瓜两个太子,一个坏了还有个备用的,但把一岁的小儿摆在龙椅上他也坐不稳。现在南方在平叛北方也有威胁,内部还有很多吏治、内政、经济等方面的事等处理,让一个没断奶的娃娃来决断显然太过儿戏。

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十七岁的信王。信王开始只是一心担心哥哥的病没想其它,每天忙完政务院的事还要到监政院中跟高攀龙和徐光启他们碰碰头,看有什么特殊事件需要处理没有,完了后还要到宫中探视天启的病情,好在高攀龙经验丰富刘宗周知识渊博有特殊事务也能处理得圆满,但信王后来看到一个个怪异的目光再一联想自己的处境,也突然明白现在是怎么回事,大惊之下只得回家闭门谢客。

朝中大臣们除了例行问安外也没敢多事,皇帝虽说眼见不行了但现在就有投奔新主的意思那是在找死。平时说话大声的现在声音也小了起来,遇到利益爱争一争的也收敛了好多,大家都知道此时人心不安,争争吵吵让没权的烦,有权的说不准会拿自己开刀出闷气。连从贵州平叛前线回来的高第和赵率教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按惯例作了些安排,一切都以天启的病为重,是死是活大家都在等信。

好在刘侨回京了,八月十六刘侨回京当天就进宫求见,得到消息的武之望也跟刘侨一同前去,负责内外情报的杨公春知道刘侨的任务,当下把他们两人带到乾清宫外等天启醒来。天启此时正在迷糊中,他的世界里飘荡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幻影,全是黑白色的一个个都不说话,让天启不明白这些人是做什么的。正在迷糊时天启突然脑袋一清醒,当下坐起来问道:“外面有谁在?”

皇后昨晚守了一夜,又放心不下别人白天也守在这里,此时正在旁边的小榻上休息,听得天启问话急忙起身看,见天启坐了起来皇后惊喜道:“皇上醒了?臣妾马上去叫人看。”说完就喊外面轮值的宫女去问。

过了一会儿宫女和杨公春、谈敬、王体乾等人都进来了,说刘侨和武之望在外面等候求见,天启让皇后等回避在后面听,然后叫宣刘侨和武之望两人进来。

刘侨和武之望见礼后天启给他们赐座,见天启精神抖擞的样子武之望一惊,生怕是回光返照就麻烦了,告了个罪给天启请了个脉,仔细把了一阵脉后露出笑容不住地恭喜。刘侨也取出小木匣递给旁边的谈敬让他呈上,天启让谈敬打开后亲自取出黄玉,看了看点头说道:“确实不一样了,刘大人一回来朕就好了,这次你立了大功。”

刘侨急忙低头说:“为皇上效力是臣的本份,这次能完成任务还多亏了好多有功之人,臣不敢独自贪功。”

天启点头说:“回头你列个名单上来,哪些人立了哪些功都写上,朕要及时赏他们让所有人都知道立功就要受奖。你说说这次是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希奇事了?”

刘侨于是从他出宫讲起,路上的见闻和贵州看到的情况,还有遇到秦良玉并把信转交给她,最后一直讲到天师观和神奇的山洞,说完还把那张从石鼓上拓印下字的白布呈上。天启点了点头让谈敬把白布收起来,说他辛苦了让他回去休息几天再来,到时候会给他新职务不必再去诏狱混日子了。刘侨走后天启问武之望:“朕记得半年前武大人说可用外力增加引导,说灵石宝玉可以增加调养的效力,你看这黄玉该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武之望说:“既然皇上感应到黄玉就能复原,臣认为最好不要离它太近,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

天启问:“这是为何?难道其中还有什么说法?”

武之望说:“皇上的病是因为有双脉双魂,外力刺激有可能的好处是合二为一,也有可能加速其分离,臣以为还是不要冒险慢慢自己调养为好。”

天启点了点头,想了想让谈敬还是把黄玉放在乾清宫原来的塔下,顺便让他把刘侨带回来的白布给武之望看,毕竟武之望年纪大见识多,说不准能看出那石鼓是个什么东西。武之望接过白布看了很久,最后摇了摇头说:“臣见识不够让皇上失望了,里面的东西如果是字臣一个都不认识,假如是图形还可以慢慢猜。不过臣听说圣学院的刘宗周刘大人博闻强记,也许他能够看出些什么来。”

天启点头说:“武大人辛苦了这就请回吧,过几天朕大好了请刘宗周来看,到时候武大人也一起来看他怎么说,朕还有件事要跟你们说。”

七天后也就是八月二十三,天启经过几天的调养已经大好了,武之望早早就接到宫中太监的邀请,让他去文昭阁议事。他知道刘宗周要来认白布上不认识的字,心中也很好奇就马上来到宫里,由于天启现在已经可以离开黄玉远一点也没事,所以大家都来到文昭阁。武之望来时看到不但刘宗周在,信王、福王、瑞王等几位王爷也在,只是信王的脸上虽有笑意但一瞬即逝,反而显得有点惴惴不安。武之望也没多说,都打了个招呼就来到指定座位坐下。

天启也没多话先是让谈敬把白布给刘宗周送过去,让他看看认不认得。刘宗周接过白布仔细地看了一阵,想了想说:“臣能肯定这些确实是文字,但是臣还是不认得。”

刘宗周是当世公认的大儒,他都不认得那肯定就不会有几个认得了。不过大家都比较奇怪,你既然不认得怎么肯定那就是字而不是道士骗人画的符呢?见大家都疑惑地看着自己,刘宗周问道:“不知道皇上和诸位大人听过四会之说没有?”

见刘宗周发问大家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天启笑道:“刘大人直说就是,我们的学问在你面前那不值一提。”

刘宗周说:“皇上谦虚了,臣很多事上还是不及皇上的。现在大明的事自然是皇上的病情为重,所以这几天我们监政院也没有闲着,把刘侨刘大人叫去了好几次,现在我们把他一路的行程都搞明白了,不过臣还是不信这世上有鬼神之说。皇上的病情加上黄玉和神秘山洞的事,只有四会之说能解释。”

见大家都看着他刘宗周继续说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开始,已经过去有好几千年上万年了,但万事有始有终,总有一天人会从天地间消失,这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称为一会,我们现在活在天地间的人算是第四会。”

福王沉声问道:“刘大人这话说得,皇上称为万岁,大明江山也会万年,怎么会像刘大人说的那样几千年就没了?”

刘宗周说:“王爷误会了,臣只是说现在已经过了几千上万年,没说大明江山马上就要没了。”

福王问道:“那你说一会究竟有多少年?是不是假如一会有两万年,减去已经过去的一万年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只能在天地间再活一万年就要全部死完?”

刘宗周说:“一会是指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短的一会也许只有几千年,长的一会也许会有几万乃至十万年,这事谁也说不清的。再说人们说的话也当不得准,就像福王开始说的那样皇帝都被称为万岁,但从秦始皇开始到现在,有几个皇帝活到一万岁了?别说一万岁一千岁,书上记载有活过一百岁的皇帝吗?所以说不能以祝福之词作依据。”

天启怕刘宗周和福王因为小事争起来,就问道:“我们都知道人从无到有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原因,但都不知道人怎么会从天地间消失,刘大人认为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假如找到原因我们就可以给后代子孙提个醒。”

大家一听都点头称是,连福王也连连点头,他现在每天好吃好喝的什么都不愁只愁子孙,只要大明在一天他的子孙后代就会逍遥一天,当然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刘宗周说:“臣估计一般都是人自己互相残杀引起全部灭亡的,曾经有人在一个山崖上看过一幅刻在石壁上的画,上面有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见过。臣想这万事都在不断进步,杀人的手段也会越来越毒辣,杀起人来也会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会出现一次能杀千万人的东西,大家杀起性了什么顾忌都没有,到时候就会同归于尽。”

瑞王听了点头说:“是啊,以前用刀枪弓箭杀人一下杀一个人,现在用大炮一下杀一群人,将来出现水缸粗的巨炮也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一发出去杀死几千人都不是不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42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