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16 双向谈判(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孙承宗这话问到了关键之处,现在我能打你而你只有挨打的份而没有还手的条件,我凭什么要跟你签定这个按现在控制线停战的协议?既然是真心谈判就要做得公平,不在其它地方做点让步就这样直接将不合理的想法提了出来,期待对方头脑失灵全盘答应,这不是一个真诚的态度。

岳托点了点头说:“我这几天跟礼部的人到处转,听到很多有意思的话,其中听到一个人说大明的官员除了两条腿的人和四条腿的板凳不吃,其它的什么都要吃一下试试。我以为是因为天灾原因如此,结果旁边有个人又说大明的官员还有两样不吃,说你们一是不吃素二是不吃亏,说完还瞪了我两眼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想这也是孙大人想表达的意思吧?”

孙承宗说:“我的意思是谈判需要公平,不能自己说是哪里就是哪里,如果每一方都是说了就不能改变那还谈判什么?几年前那次谈判有个结果,就是女真兵向西不过宁远,大明的军队不过漠北,因为皇上说过只要女真人愿意去漠北以北建国,大明愿意与女真国结成兄弟之邦。那次谈判虽然有些意气在里面,但是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在没有争议的地方都遵守协议,在有争议的地方各凭意愿或攻或守,总比没有一定的制约强。”

岳托说:“我明白孙大人的意思,你们开始说让我们退到六堡以东三万卫以北,我们现在说要以实际控制线为准,按孙大人的意思就是应该在六堡到大凌河堡中间确立界线是不是?那样一来我们不是太吃亏了吗?”

孙承宗说:“我没有二一添作五的意思,即便那样你们也不算吃亏。”

岳托说:“我大金军已经在大凌河堡边上,而明军离六堡还差得远,平均划分怎么不算吃亏?”

孙承宗说:“大明军队刚刚攻占过辽阳,前年还攻占了萨尔浒,难道贝勒希望我们再去几趟?”

岳托在辽阳的家就被明军烧毁了,听孙承宗提起这些不由得心中有气,冷冷地说道:“当时是因为我军主力远在北方,现在如果明军认为自己有那个能力不妨再去一下。”

岳托这话就算是话赶话了,真要这样说下去大家说不准会掀桌子的,但是孙承宗没有接口说气话,只是微微一笑问道:“贝勒这样说我就有点不明白了,只想问一句话,贝勒是来谈和的呢还是来下挑战书的呢?”

岳托这时候也觉得开始那话说得过了,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见岳托有点语塞,孙承宗说:“看来大家都有点情绪了,要不先休息两天调整一下,等心情好了找到都能接受的方法我们再谈,贝勒以为如何?”

岳托说:“那就听孙大人的休息两天再说吧。”

这一休息就又是好多天,经过这次短暂的谈判岳托也不是很急了,到处游玩也很有兴致,反正是拖时间能多拖几天是几天。原来心里着急是因为没有谈过一句,现在既然谈过就无所谓,到时候回去也能够交差。

却说张祥安到了沈阳后,皇太极没有那么些毛病要拖时间,皇太极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第二天就见了张祥安,一见面也没有寒喧几句,让坐后直接就说道:“张大人是老熟人了,当年与我父汗谈判的就是你,不过我很奇怪这一次怎么会抛下我派去的代表直接来找我谈,这是个什么说法?”

张祥安说:“皇上说两边同时谈要快一些,而且我是得到皇上的授意,没有那么些喊价还价的说法,也就是说大汗说什么我都不反对,只作一些调整而已。”

皇太极听了更感诧异,问道:“本汗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以实际控制线为界线,双方停止交战你看是不是也同意?”

张祥安说:“当然同意,不过需要作一点调整,就是现在可以这么办,但是过一年后就要变化,因为这样一来我大明太吃亏了。第一年以实际控制线为界线,第二年以辽河为界线,第三年以六堡和三万卫为界线。”

皇太极见张祥安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于是问道:“只三年?那么三年以后呢?还是用刀子说话?”

张祥安说:“我知道大汗是个直爽人就不绕那么些弯子,大汗有雄心壮志要一统草原甚至有取代大明自立的意思,但是现在有两个障碍,一个是朝鲜一个是蒙古,三年时间还不够扫平两个障碍吗?”

皇太极一听心头大震,沉声问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大明皇帝的意思?你们允许本汗征服这两部吗?”

张祥安说:“我是钦差当然代表皇上,允许不允许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无能为力阻挡大汗去做任何事,就当做个顺水人情吧。”

见皇太极在思考其中的含义,张祥安说:“皇上让我问大汗一句话,就是问大汗今后准备怎么跟大明相处,是平等共处还是要来个你死我活?”

皇太极反问道:“要和平相处怎么样?要你死我活又怎么样?”

张祥安说:“和平相处有两个办法,一是大汗带人到漠北以北去建国,大明与大汗建的国家盟约成为兄弟之邦。第二个办法就是逐渐融合,互相间不用刀枪相向而是互相贸易,最后就像朵颜部和喀喇沁部一样融入我大明。大汗要撤走这三年就可以慢慢地撤,要融合这三年就可以各派官员共同管理辽东,是撤是留都应了三年之期的话。假如大汗最后的目的是要取大明而代之,三年之内辽东还是能有有限和平,这就看大汗选择哪一样了。”

皇太极想了想说:“张大人说共同管理融入大明这话很有吸引力,可惜这事本汗不能答应。我们草原上的人像狼是吃肉的,你们汉人种庄稼吃米面就是吃草的,吃肉的狼跟吃草的羊学不到什么,最后的结局就是狼的牙齿和利爪都被闲坏了,到时候不想吃草但又吃不了肉,那结局就只有死。想当年成吉思汗横扫天下要多威武有多威武,后代子孙熏多了暖风住惯了华屋,结果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几个泥腿子推翻了,本汗可不能做那种事。”

张祥安想了想说:“其实每个人都差不多,都喜欢穿丝绸而不喜欢天天裹羊皮,都喜欢住在有城墙的房屋里而不喜欢住帐篷。大汗说草原上的人是吃肉的狼而长城内的汉人是吃草的羊,这话我不赞同,我们每个人的牙齿都是磨米面的平牙多而啃肉的尖牙少,说明我们应该多吃米面少吃肉,这是上天的预示大汗可以三思。”

皇太极摇头说:“大金的汗位是我从我父汗手上接过来的,不能从我手里丢失,张大人还是说说怎么有限和平吧。”

张祥安叹了口气说:“有限和平就是除了沈阳外不能有一千人以上的军队出现在辽东,具体说就是在大凌河堡和六堡之间,就算我们有争斗都控制在一千人以下,三年后再作打算不知道大汗以为如何?”

皇太极想了想说:“避免不了争斗就把争斗控制在一定规模,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不过本汗要跟其他人商议一下再说。张大人这就请回吧,我们商议好了送到大凌河堡去,你回去后把岳托叫回来,他在那里也谈不出什么名堂。”

当三月底张祥安把谈判结果带回来后,岳托知道皇太极让他回去也准备告辞,临行前天启接见了岳托,并告诉岳托回去多想想这近一月的所见所闻。天启的意思是女真人最好能够融入大明,看一种生活方式好不好不是看他有多威武,而是看后代子孙是否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老旧的东西迟早要被淘汰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规律。

岳托回到沈阳后皇太极派人送了书信来,说他同意三年内在辽东实行有限和平,就是说就算有争斗也控制人数在千人以下,三年后就没有人数上的限制。见到这封书信黄道周立即命人送到军务院,孙承宗先是把张祥安叫过来问了一阵,后来亲自去面见天启问清楚情况。

听孙承宗求见天启立即喊请,待孙承宗进来后不等他说话,天启先说道:“先生来得正好,正好有一件事要向先生请教,不知道今天先生来有什么要事吗?”

孙承宗先把皇太极的回信说了一下,接着说了下自己的担心,因为允许一千人的争斗可以激发很多将士的斗志,到时候该怎么控制和疏导情绪需要预先考虑周全,说完后问天启有什么事。

天启点了点头说:“皇太极不愿意融合我们也不勉强他,他要打谁让他尽管去动手,现在我们已经有充足的信心打败女真人,他现在相当于替我们在干活不必理他。这两天看孟子的话,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记得当年先生曾经讲过这一句,朕想问一问还有其它解释没有?”

孙承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皇上怎么看起了孟子?当年太祖不喜欢孟子,就是因为这些话惹恼了太祖。皇上有空还是多看看孔子的书,仁爱、礼义、名份等才是皇上应该率领文武官员学习并倡导的。”

天启摇头说:“没办法啊,现在有人拿这些话私下蛊惑人心,不理解其中真义无法驳斥他们的荒谬。”

孙承宗皱眉问道:“怎么不派人去把这些人抓起来?”

天启说:“这些人一开始就说他们是正确的朝廷是错误的,说朝廷容不下他们肯定会派人抓他们,因为他们是借讲圣人语录来迷惑人,抓他们就是反对圣人的话,不好随便动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7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