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89 天下三分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这次运动会开了一天就结束了,总的算起来不算很成功,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获得了奖励,人们对奖励的兴趣远远超过了运动本身.那些名次靠前的人一天中获得的奖励就相当于他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很多人都认为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虽然不敢明确反对但背地里都在议论纷纷。天启知道后也没有责怪大家,只是对监政院几个人说了说自己要办运动会的原因。

天启这两年一直都在锻炼身体,病好后就感觉到自己还锻炼得不够或者说不得法,尤其是听到贵州平叛行营里的几个人都中了瘴气,年纪大身体好的高第得以幸免而年纪小身体差些的蔡复一就死了时,天启更感到应该让所有人都重视锻炼身体。开运动会时宣传了一下几处皇店的生意,同时也宣传了大铁公司跟公路有关的三项新业务,但是最后颁发奖励的同时发了本小册子,重点介绍了怎么养生和平时的身体锻炼。

这本小册子一开始就说了人的一生有很多追求的东西,其中地位、金钱、美色、名声等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自己的身体,身体不好常生病或者早死,附着在身体上的那些东西都会烟消云散,这种说法顿时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小册子的后面写的是怎么锻炼,有锻炼肌肉的方法,有锻炼筋骨关节的方法,有调整人体系统的方法,这些介绍看得很多人都入了迷,都准备回去后按这些介绍作针对性锻炼。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惯例放假一天,以前大家都是带着家人去登山踏秋,今年重阳节东林书院几个高级别首脑都聚集在叶向高家里喝酒赏菊,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事要谈。大家都来到叶向高家中,但召集人却不是叶向高而是杨涟,因为杨涟家里狭小容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叶向高就邀请大家都去他家中聚会。叶向高家中有钱为人还豪爽,坐在他家后院的高亭中,喝酒赏菊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时不时吹来的秋风,很多人心中都不由得感慨有钱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他们这次聚会天启是知情的,所以也不怕有人说,除了召集者杨涟和主人叶向高外,还有赵南星、孙承宗、高攀龙、刘宗周等人,除了这几个老头子,还有个比较年轻的人,他就是现任礼部郎中钱谦益。赵南星退休后在圣学院中养老,人虽然老了但性子还是很急,他跟大家寒喧几句后直接问杨涟:“杨老弟今天请我们来,是不是有什么为难之事?”

杨涟点了点头说:“赵大人说得不错,前两天皇上给了我一个任务,让我仔细考虑前一阵他提出的问题,就是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这事很是让人感到为难。”

赵南星皱眉道:“前一阵不是很多人都写了认识吗?据说那天开运动会时皇上和信王还交谈甚欢,怎现在又老话重提了?难道皇上对大家的回答不满意?”

叶向高说:“以前是叫每个人都说摸摸底,也许大家说完也就过了但也许还有下一步动作,现在既然是叫专人负责这事那肯定就是不满意了。我奇怪的是皇上为什么会让杨大人来办这事,而据杨大人说皇上还不阻挡杨大人多方征求意见,这到底是个什么原因呢?”

杨涟说:“这事还是怪我,半年钱一次偶然的对话中我对皇上说,说都察院把人派到全国各地就近监政后就显得很清闲,本只是一句随口之语谁知道皇上现在还记得,有了事自然从闲人中抽调。至于说皇上为什么不怕大家知道这事我也听皇上说了,他说他这样做是为了长久的打算,不是要私下整人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献计献策。不但如此皇上还说了要这么做的原因,皇上的意思是搞清这些问题并宣传出去,有利于今后一些事务的开展。”

赵南星问道:“皇上又要推行什么新东西?怎么还要事先作准备?”

高攀龙说:“这事我知道一点,上月皇上病刚好些后我去宫中拜访,那时候皇上已经是精神抖擞看不出有什么病。皇上问起全国开展的四级辅政制度时,我当时回答说全国都在搞但效果还没有见到,只能说是初具规模但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因为很多事离不开百姓们的参与。皇上当时说他心里有数了让我回去好好想想怎么把百姓发动起来,一是要利用他们的智慧,二是要让他们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这么几天一直在想没想个头绪出来,杨老弟是不是这样?”

杨涟点头说“正是如此!皇上的意思是通过认清天下的归属来得到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的认同敢,这样一来大家才不会经常有在帮谁做事的想法,到最后就是让每个人都明白是在为自己做事。”

赵南星想了想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前一阵写的东西确实是废话,解决问题不像解决问题,拍马屁不像是拍马屁,结果两头落空一头都没有占着。但是发动普通老百姓这事却需要谨慎,老百姓没知识没判断力,他们做事说话好多都仅凭自己的好恶而不管是不是在理,这样的人多了到最后恐怕不好控制。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依我看这老百姓既像水又像火,水火无情难道皇上不知道吗?”

杨涟说:“这也是皇上担心的问题,他想通过对天下归属的认定来把**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万全之策,只好向大家求助了。”

赵南星点了点头转头对孙承宗说:“杨老弟的意思我算是明白了,他怕到时候出问题引起上下一致的责难,到时候就算皇上仁慈不想把他当替罪羊但他自己也会难过,孙大人有什么好法子吗?”

孙承宗说:“这用人就跟用兵差不多,需要他们时恨不得他们个个都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但同时又怕他们能力太强不受约束,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

杨涟说:“孙大人这么说我也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那么孙大人能不能说说军队里怎么加强训练士兵的同时又能有效约束他们的吗?”

孙承宗想了想说:“这事也经过多次讨论,后来的决定是分工,就是又军事主官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由监军负责士兵的生活和情绪排解。当然这些还不够,还要经常进行宣传教育让士兵们都知道要对皇上保持绝对的忠诚,先忠诚后能力这是皇上亲自要求的,我也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没有忠诚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刘宗周这时候说:“那我们能不能也像军队一样用不同的人对百姓分头发动和约束,让他们既能发挥积极性又能听得进道理。开始赵大人说百姓没有决断能力也不通道理,这话我是非常认同的,要一个人明理就必须要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接受多少教育的人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教育为何物的人是不可能明理的,他们只会凭自己的喜好做事,有时候还怀疑一切,就算你百般为他好他还嫌你做得不够多。”

赵南星见大家都在发言,只有钱谦益坐在那里不动如山,有些不悦地说:“喂,那个钱大人,你今天来可不是当菩萨的,都说你人灵活点子多有什么建议也说两句。”

钱谦益说:“众位前辈在此高谈阔论晚辈怎敢乱插言?不过既然赵大人问及晚辈就说说自己的看法,不成熟的地方请前辈们不要见怪。”

杨涟不相信钱谦益一个五品郎中能有什么好建议,眨了眨眼愣愣地看着钱谦益听他说什么。钱谦益说:“我们在这里说什么也没有用,晚辈虽然跟皇上接触得不多但也看得出来皇上是个外表随和但内心极有主见的人。既然皇上已经说了要通过对天下归属权的讨论,来达到发动百姓但又能有效约束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不从这个思路去做呢?这就好比是搭桥,在河两岸搭桥总好过在山中修路有眉目些。”

钱谦益说的确实是个好办法,皇帝说什么就做什么,一切按皇帝的想法来既可以减轻负担也可以减轻责任,想琢磨透皇帝的思路并找一条比皇帝的想法还完美的方案,这样做费时费力还不讨好。遇到天启这样的懒人也许还没什么,但要是遇到自负的皇帝那很可能会自讨没趣,皇帝会认为你是在否定他的聪明才智,作臣子的有哪个敢说自己比皇帝还聪明?一般人都不会做那傻事,那样不识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东林书院的人就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以天下兴旺为己任的人,从当年顾宪成开始东林书院讲学中最大的一项内容就是针贬时弊讽喻人物,朝中大臣能被他们看上眼的没有几个,就算有也是被他们褒贬的对象。现在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东林书院的精神还在,要东林书院的人学习他们批判的人,去做得过且过不求有功的人,大家从心里面是抵触的。

就在东林党几个重要人物在叶向高家中聚会时,坤宁宫中天启正在跟皇后还有冯思琴冯才人三人在一起讨论同样的问题,就是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张春英张美人正拉着西瓜和冬瓜两位太子在旁边的锦榻上玩耍,直到现在她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她亲生的,最后只得把两个同样看待,只生了一个儿子却得到两个呆瓜,这也是不幸中的甜蜜吧。

皇后坐在桌子边没有说话,冯思琴问道:“皇上说天下不仅仅是属于皇上臣妾能理解,因为书上说过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太祖开国时也说过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可是这天下到现在怎么还跟过去的前人和未来的后人有关呢?他们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还没有到来,这天下跟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7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