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91 天下三分(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开始张春英不小心把儿子带倒在地,小脸都摔脏了哭声大作,让在场的很多人都心疼不已,不过大家都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就算是冯思琴也能理解张春英属于无心之失.不过真要是像天启假设的那样,如果明确知道摔倒的娃娃是冯思琴亲生的,而不是现在这样不清不楚,那冯思琴心中没有疙瘩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假如真的能分清谁是谁的亲生儿子,冯思琴绝对不放心把自己的儿子交到张春英手里,两人的关系也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融洽。

见冯思琴、张春英包括皇后都在细想自己的话,天启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永远都存在,尤其是那种多人都想要但东西只有唯一一个,这种争斗就会异常残酷,也很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今天大家都在朕不妨把话说明白些,朕之所以要让大臣们商讨天下的归属,一个是想发动尽可能多的人做事,另外一个也是想限制一下皇帝这个位置的权力,有资格的人都盼着那个位置是因为坐在那个位置上有无限好处,只有把皇帝的权力大幅度加以限制才好办。”

想限制皇帝权力的人不是没有,东林党那些人中就有人怀着这样的念头,偶尔有人也会冒出那么一两句,但无论如何这话都不应该由天启说出来。当皇帝的好处就是吃的穿的住的还有金银美女应有尽有还要挑最好的,谁都嫌弃不够没有谁嫌多,所以天启这话一说出来皇后等人都露出诧异的表情,大家都又开始怀疑天启是不是又病糊涂了,天下还有要限制自己权力的人?

天启笑了下说:“你们不要以为朕糊涂了,朕只是看见历史上为了争皇位,杀兄弟杀父母的都有,杀大臣杀百姓的就更多。为了一个位置就杀那么多人是很荒唐的事,究其原因就是得到皇位不但能自己有莫大的好处,还能给其他人好处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假如能够将皇帝的权力加以约束,争这个位置的人也还有但不会那么不顾一切地去争,争不到这个位置的人也不会什么都没有,还能够分享其它权力,你们说这样一来是不是更好些?”

皇后说:“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臣妾支持皇上去做,只是要有万全之策才能开始做,否则的话容易引起混乱。”

冯思琴说:“其实皇上这几年已经在逐步减少自己的权力,军务方面你安排了很多得力的机构,避免把国家的安危托付在某个个人身上。政务方面和吏治方面也在机构上作了调整,避免某个权臣只手遮天祸乱朝政,这些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不能让皇上你满意。皇上现在要继续下去臣妾的意见跟皇后一样,要有万全之策才能开始,而且要先拿一个小地方作试点,等见到效果才逐步推广。”

天启点了点头问张春英:“春英不说话,对朕要做的事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张春英摇了摇头说:“国家大事臣妾不懂,不过假如真的能让西瓜和冬瓜今后不会争斗,那臣妾会非常高兴。”

几天后,天启接到杨涟的奏报,对天启要求他去广泛征求意见一事作了报告。天启见杨涟写得粗略心中不是很满意,但也理解他的谨慎,毕竟这是对一个广泛概念的非具体解释,搞不好就会冒犯到皇帝的利益。只有其中两点建议让天启眼睛一亮,这里专门说明了是礼部郎中钱谦益的意见,钱谦益的意思是把天下分成所有权和治理权,再细分下去落实到土地和人口上面,可以分为使用权和管辖权,通过这些权力的划分可以让百姓理解到哪些属于谁。

天启又看了另外一封奏疏,这是高攀龙写的,前面那封是杨涟写的可以理解,因为这是天启直接交给他的任务,杨涟调查完后直接呈给天启属于正常,高攀龙呈上来就有些问题。自从成立监政院后天启就交代平时各部门自己各管一摊,当出现什么异常事务大家才在监政院中商议着办,实在商议无果或者事情太大才呈给天启裁决,这也是天启一病半年朝中事务依然能正常运转的原因。

高攀龙现在呈上奏疏,说明要么是出了大事他们觉得有必要让自己知道,要么就是出了难事大家商议后也没有结论只好呈上来让自己解决。打开高攀龙的奏疏一看,果然见里面写了件难事,原来自从去年开始准备四级辅政制度后,人员、场所都准备得查不多了,施政官员有事也会征询辅政部门的意见,监政官员也能按施政官员的施政计划监督施政官员让其严格遵守他自己订的计划,只是还是出了很多事件表明百姓们不是很满意。

这些事件反映上来后因为有些属于吏治问题有些属于政务,高攀龙和信王都接到些这方面的消息,两人见这不是孤立事件必须要一起商谈,于是就在监政院中进行商量,让刘宗周和徐光启都出出主意。大家商议来商议去发现最终的原因出现在辅政部门身上,而这四级辅政制度是天启要求成立的,假如现在因为这些事件否定辅政制度那就是对皇帝的不敬,假如勉强维持等事情积累大了不好收拾也不是个事,最后决定呈上去让天启裁决。

天启看完两份奏报后想了想让人通知杨涟第二天到监政院中去一起商议,特别提出把那个钱谦益也叫去,天启觉得此人脑子灵活说不准能出点主意。

第二天天启来到监政院时大家都已经等在慈庆宫里了,让大家坐下后天启先让高攀龙解释了一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最后都判定问题出在辅政机构上。高攀龙说:“皇上,以前没有辅政部门时施政官员都可以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处理一般事务和突发事件,现在严令由监政官员处理突发事件,施政官员在辅政部门那里获得命令和支持。这样规定本来是好的,但是问题在于辅政部门很多人都没有经验,把一般事务都解决成特殊问题了。”

高攀龙的意思很明确,以前都是由一个主官随机应变处理事件,现在人多了反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多不治水。不过这也难怪,现在的辅政部门中很多都是些经过短期培训的京中闲官,还有些胸怀大志但志大才疏的有志青年,他们只有一腔热情而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要引经据典说一大篇纯粹耽误事,再加上拖延误会等原因,难怪高攀龙会说他们把一般事务解决成特殊问题。

天启想了想说:“这事朕明白了待会儿再说,杨涟先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写得那么简单?这可不是你一贯的作风。”

杨涟说:“臣惭愧!不能够领会到皇上的意思,臣一直认为这天下当然是皇上的天下,谁也不能也不敢说天下是其他人的。”

天启点了点头说:“据杨涟所说把天下的所属分为所有权和治理权是钱谦益的提议,钱谦益就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考虑的,怎么会这样想?”

钱谦益说:“臣之所以这样想是受了皇上的启发,当年皇上把土地分为所有权、使用权和耕种权,让大家明白因为土地归朝廷所有所以种什么品种还有一个人最高拥有的田亩数量都得朝廷说了算。地主有使用权所以有权利收取地租,百姓要生存所以有耕种权,只要按时按量交租地主不得剥夺百姓的耕种权。这些区分方法臣从心里很是认同,曾经仔细揣摩过,所以一听杨涟杨大人说起就想起了这事。”

杨涟这时候说:“钱大人一说我也想起了,皇上限制商人的利润,只允许他们的利润最高两成,也是说他们的所有商铺也好工场也好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让他们明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是只说说而已。”

天启满意地点了点头问:“两位都说得对,那依钱谦益你的意见这天下的所有权属于谁?治理权又属于谁?”

钱谦益说:“所有权当然属于皇上,治理权也很明确就是本朝开国之初就宣告天下的,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天启皱眉道:“朕的意思很明确,就是通过对天下归属的认定来发动百姓,让他们有认同感和参与意识。你说这所有权和治理权都属于朕和官员,那普通百姓会有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吗?又怎么能够做到比以往更能发动他们呢?”

钱谦益说:“这样或许会激发百姓们读书的兴趣,他们会慢慢明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

天启摇头说:“读书出仕治理国家,这条路还是太窄了,大明的百姓有万万之数,总不可能都来当官吧?假如大明成了官国那又由谁来种田纳粮当兵卫国呢?”

钱谦益想了想说:“臣愚钝!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朕认为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这话是对的,天下不属于某一个人,甚至不能说属于某一小部分人。从秦始皇称帝以来到现在,帝王换了一个又一个很多还是不同姓的帝王,说明这天下并不专属于某一人或者某一姓。不过虽说这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但是也要细分一分才是正理,否则的话曲解这话的人就会认为他是天下人之一,这天下也就应该属于他,这就会给他本人和大家都产生大麻烦。”

杨涟问:“皇上认为应该怎么分?”

天启说:“淮南子上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这里说了天下有时间和空间两种,朕认为既可以按空间分也可以按时间分。空间就是我大明能够控制的地方,那些我大明军力尚不能去控制的地方也就暂时不去想。时间就是指过去、现在还有将来,也就是说这天下是过去人的,也是现在人的,最后会成为将来之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12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