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26 兵役制度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在以农业为主的时期,劳动力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不是敌人打到家们口,一般都不会把所有壮劳力抓去当兵,因为壮劳力一抓走这个家里就没有人能下地种田.如果恰好这个家的女子都是缠过脚的小脚女人,男人全被征去当兵这个家就算毁了。当然遇到战事紧急时也会在民户中征兵,不过都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留点劳力好撑持一个家。

当张祥安普征的话一说出来,大家都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洪承畴问道:“张大人,假如依你所说让所有适龄之人都从军,那谁来种地呢?真要这样恐怕敌人还没打来农民就先会起来造反吧?”

张祥安说:“洪大人多虑了,下官的意思并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当一辈子兵,只想让每个人为国家当几年兵。一个男人十六成丁,当五年兵后才二十一岁,回家不影响成家立业。至于说要把每家的男丁都抽走的说法也不成立,一个家里的男人都是相继成丁的,还是可用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老法子,只不过是兄弟轮流着当兵而已。”

洪承畴一想也对,除了双胞胎和多胞胎谁家的男丁都不是一齐长大的,轮流当兵也说得有理,不过他不甘心地问:“张大人说废除军户制度,是不是就是说民户当了兵就可以转成军户?假如他服了五年兵役后回家,是转为民户呢还是转为商户匠户?这样一来会不会把户口搞乱?还有就是现在一般都是十六、七岁就要成亲娶媳妇,一个人到二十一岁再回家怕已经不好找媳妇了,到时候他们会不会埋怨张大人呢?”

张祥安挠了挠头说:“洪大人说的户口和娶媳妇的事下官一时没想那么多,不过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应该都好解决,反正取消固定军户制度是利多弊少,而且下官可以肯定地说是势在必行的。”

正在大家争论之时,谈敬来到天启身后轻声说:“皇上,内卫来报说倪元璐倪大人回来了,现正在外面求见,是否宣他进来?”

天启点头说:“倪元璐的鬼点子多,让他进来讲讲他的看法,正好也听听渤海军区的事情解决了没有。”

谈敬点头出去后一会儿倪元璐进来了,他先是向天启弯腰行礼,然后又向孙承宗等人告罪,天启吩咐他坐下后问他:“听说你去跟孙元化他们商议大炮上船的事去了,商议出什么结果来了?”

倪元璐说:“回皇上话,陆地上的大炮都还没解决好海上用的大炮就更没办法,我们以前的大炮比不过别人的大炮射得远威力大,铜炮打几炮就变形只能装装样子吓人,要上船不难但要取胜就有点难。至于说要像占据台湾的外国船一样用铁板蒙在船外侧挡炮弹,现在还没有进行过准确计算,臣怕现在的船装上铁板没挨上炮自己就沉了。”

天启嗔怪道:“哪里来的那么些俏皮话?明天起你就专心计算大炮和铁甲吧。不过呢这事急不得要慢慢来,反正台湾就在那个地方外国人一时半会儿还搬不走,等我们准备充分了终究会收回来的。”

倪元璐点头说:“皇上说得是,外国人再厉害毕竟他路途遥远,像这次一样他们海战赢了但也有损失,我们损失大但可以及时得到补充,他们损失小补充起来就不容易,最后的胜利肯定属于我们。不过皇上让臣明天开始搞这个,那两河口还去不去呢?”

天启说:“不用去了,原来让你去两河口坚守是因为兵力不够,需要你带人用手雷威慑蒙古人。现在大家有了新的考虑,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要把你用在该用的地方。”说完后就把大家开始的商议过程给倪元璐说了说,并问他有什么好的建议。

倪元璐想了想说:“皇上,臣认为张祥安张大人的建议很好,年轻人灵活反应快比中老年人适合打仗,普征制度在现在来说是最恰当的制度。户口转换的问题臣了解不多不好多言,不过耽误娶媳妇一说占不住脚,说不准二十一岁娶媳妇比十六岁娶媳妇对国家更有利。”

洪承畴见倪元璐帮张祥安说话,不高兴地问:“倪大人,常言道‘早栽稻秧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你说二十一岁娶媳妇比十六岁娶媳妇对国家有利,这是怎么一说?”

倪元璐说:“洪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偶然在医学院中听人这样说过,说民间很多妇人都是因为难产死的,年龄小生孩子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你想一想,男子年龄大些娶的媳妇是不是年龄也要大些?妇人年龄大难产死亡的就少,今后会生出更多的丁口,是不是对国家有利呢?”

洪承畴听倪元璐这样说不禁有些语塞,天启这时候笑道:“你说男子年龄大娶的媳妇年龄也大,妇人到了婚嫁之年不会嫁给别人吗?当了五年兵回来会不会娶不到媳妇?”

倪元璐说:“皇上,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想办法把媳妇给他们留着就成。不过这事呢还离不开皇上的帮忙,只要皇上一道旨意,服了兵役的人回来都能娶上媳妇。”

天启迟疑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朕下旨延后婚嫁年龄不成?”

倪元璐说:“臣听闻皇上准备在宫中广召宫女,允许她们学习各样手艺并同意每年放一批到年龄的宫女出宫还乡,并且在各府县都设立了女官,专门组织妇人在一起学习针工织绣女医等事。臣的意思是这些每年出宫的宫女可不可以成为各县的女教谕?让她们把十三岁到十八岁的妇人都召集到一起读书识字学习各种技术手艺,到了十八再出来说不准因为条件高还能嫁个好人家。”

天启点头说:“依你的意思优先嫁给退役军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是不是?”

倪元璐说:“话是这样说,但不能说培训出来的妇人必须嫁给军人,根据各人选择来嘛。”

听了倪元璐的话大家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以来女子一般都在十六、七岁就嫁人了,早的有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如李白的《长干行》里就有‘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的叙说。一个女子只要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嫁人,县官就要派人到她家问她父母是不是准备养老女,老女就要跟男丁一样纳税,所以女子都嫁得早。假如一个军人二十多岁退役回家,年龄上适合的女子都嫁人了,剩下的年龄都差太远,如果所有女子都培训到十八再嫁人军人刚好赶得上。

就在大家仔细琢磨倪元璐的话时,张维迎说道:“皇上,开始小儿祥安说到废除军户普征兵员让人人服兵役,臣对此有点看法,臣认为废除军户的想法太偏激,应该说成是军户民户可以有条件转换。一个军人在服役五年后,可以选择继续当兵也可以选择退役,自愿继续当兵的只要军队认可他的能力就可以将其户口转为永久军户,选择退役的回归原来户口,如此一来就不会有那么些麻烦。”

张维迎这话猛一看像是在反对张祥安,仔细一想其实是在帮张祥安弥补想得不周全之处,大家不禁感叹道这“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之言真不假。

天启想了想说:“英国公所言有理,无论是什么户,服兵役时可以转为暂时军户,享受军户的一切待遇,五年后退役的自动回归原来户口,如此一来省去很多麻烦。不过朕担心的不时户口的转换,而是担心人心的安定,英国公和诸位大人要多想想如何安定人心。”

张维迎有些诧异地问:“皇上说安定人心是指什么?请皇上明示。”

天启说:“一个人如果懂得少他就会安于现状,但是假如他学到了一些东西见过一些世面,再要他回到原来的环境中,他肯定不会再安于现状的,这就成为不稳定因素。你们想一想,一个从小就种田大字不识的农夫,对官吏的命令肯定是除了服从还是服从,只要不绝了他的活路,这样的人非常好管理不容易出岔子。但是只要这个人在军队中学习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加上他还会很多技术甚至有杀人的经历和胆量,他还会服服贴贴认管认教吗?”

天启的话使大家陷入思考中,这听话的好管理但没有什么能力,好不容易经过千辛万苦培养出能力了他又会不受管教约束,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张维迎想了一会儿点头说:“皇上所虑极是,但是既然要用人就要让他有能力,不用他了也不可能把他的能力和记忆抹去以求方便管理,臣想只有继续用上其能力才能使其不至于成为不稳定因素。”

天启问:“英国公准备如何继续使用将来的退役之人?先说好拖是万万不行的,找不到好办法朕情愿等一等再说免得引火烧身。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这些人的能力就会使其成为一点就着的干柴,那是非常危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