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159 契约精神(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通过跟思琴和春英的对话。天启大概明白了现在的一些状况。既然朝廷不可能像神仙一样,通过各种神通把商品公平地散发到每家每户,那么商人就有他必须存在的理由。百姓们用辛苦劳作换回的银钱买商品,首先就需要信任商人以及商人手中的商品,这个信任是建立在朝廷对商人的有效监管前提之下的。百姓信任商人才不会害怕吃进嘴里的东西会使自己拉肚子,也不会害怕穿在身上的东西两天就坏,一切都是以信任为前提的。

对朝廷来说,既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撇不开商人就需要对他们既利用又监督,既团结又制约,这就跟对朝中的官员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手段,商人跟官员都会侵犯百姓的利益,只不过朝中官员是利用手中的行政手段豪夺,商人则利用经济手段巧取,在侵犯百姓的利益的方式上两者可算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朝廷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督制约,才能够限制住他们不断膨胀的野心,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

但是,这个信任也不是单一的,商人需要百姓的信任,朝廷也需要商人的信任。百姓对商人的信任建立在朝廷对商人的制约上,那商人对朝廷的信任又应该建立在谁对朝廷的制约上呢?军队武装等暴力手段商人是不允许有的,菩萨保佑也是不靠谱的,至于说赌咒发誓,现在谁还信那玩艺?

由于大明朝廷两百年来对商人的限制和轻视,使得商人也对朝廷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加上没有强有力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安全,商人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隐藏。隐藏银子隐藏店铺隐藏作坊无所不隐,甚至有的人把家人也隐藏了起来,目的就是装穷。沈万三不就是一不小心露了富才被朱元璋干掉的吗?血淋淋的事实迫使商人们隐藏实力,到后来还加速了获取财富的速度。

据说有种松鼠,每到秋天它就在焦虑中不停地储藏食物,人们到后来发现它储藏的食物足够它吃三年有余,但它还是不知疲倦地到处找食物,最后人们的结论是这种松鼠有食物缺乏焦虑症。商人也一样,害怕自己一夜之间又回到一穷二白的原始状态,就不停地赚钱越多越好,虽然说这里面有他们永不满足的贪心,但对朝廷的不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想明白这些,天启决定给商人们吃颗定心丸让他们增加对朝廷的信任,只有商人对朝廷信任了,利润两成封顶的制度才能够得到落实,也才不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其实人根本不需要那么累的,只要利润能够得到保证,未来不是漆黑一团,大家完全可以过得更轻松更简单,也更幸福。

第二天上午,天启让谈敬把信王、叶向高、韩爌还有刘一燝叫到养心殿来,他要亲自说清楚商人与朝廷之间的信任问题。在谈敬去传人时,天启看着桌子上香炉里的烟雾发呆。昨天晚上,天启亲自看到谈敬把装着黄玉的盒子放到塔底的铁网上然后叫人用砖封堵上,那一瞬间好像是把自己的某个命运之门关在了那里,剩下的是在茫然中等待时机。也许这个时机好几十年也不会有,但至少有个希望,很多人不就是因为某个希望才活下来的吗?

当信王和叶向高等人来到养心殿时,天启并没有先问被关的大户赎身之事,而是问起了灾民的安置问题。半月前的大爆炸使得好多人无家可归,还有数千户人家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能住但有危险。天启跟孙承宗商议后紧急调派赵率教的两万人马进京救灾,并且让叶向高和韩爌两位协理大臣专门关注。这半个月过去了,没有专门的奏章对这事的进度作个说明,只其它奏报中偶尔提了几句什么人员安排和粮食调配的事但都不大。

天启首先问:“信王,赵率教的人这半月来在干什么?有没有替百姓修房子?有没有扰民?”

信王说:“新房全都修好了正在做清理泥土等收尾事务,有隐患的房屋也加固过了,灾民们都在陆续往回搬家了,本来准备过两天给皇兄一个惊喜的,现在正好给皇兄说明。扰民的事没听说有,毕竟是军队应该可以放心,听说赵率教治军也很严。”

天启一听赵率教已经安排人把所有房子都修好了,不禁有些吃惊,那是好几千人的房子,怎么修得那么快呢?后来一想可能是修紧凑了,而且死人不需要房子,再加上召赵率教的手下非常专业,两万人半个月修完也能够理解。仔细问了一下原因,说是这半月来运气好老天爷没怎么下雨所以修得快,不过这消息对周围的农民来说又是坏消息,因为这预示着持续多年的旱情一时还得不到缓解。

天启又问了下叶向高和韩爌关于灾民现在的口粮问题,叶向高说因为辽东军区存粮充足,朝廷为他们预备的粮食就拨了些来接济灾民,等过一阵安置好了大家都开始新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得跟从前一样。

韩爌说了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说因为灾民都安置在几个用来操练军队的校场内帐篷里,于是有些男子看到别人家的家眷就开始用言语撩骚。这事被杨公春派去的内卫太监知道后,立即宣布宫里准备在灾民中抓些人阉了后去宫里办事,骚扰妇女者优先考虑,于是所有人都老实了。

后来又说到大户们身上,天启首先问信王:“这犯了错的大户愿意用股份赎罪换回自由,这属于政务院管理范围内的事,信王认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信王想了想说:“他们的犯的错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愿意用股份赎罪也能理解。臣弟的意思是不能这么就事论事,要把所有民间股份作个了断,要收回就借此机会一起收回,当然事关重大还得皇兄做主。”

天启问:“这是你个人想法还是集体的意思?”

信王说:“政务院商议过,大家的意见都差不多,其他问题还无所谓,这钱庄本来属于朝廷的,牵扯商人的资本就有些不好运作。”

天启点了点头说:“朕的意思是不同意,在朝廷非常困难的时候宫里、民间商会、朝廷官员、朱姓诸王都拿出了银子,替朝廷解了燃眉之急,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相信朝廷、相信朕不会过河拆桥。信任这东西要建立起来非常困难,但是要摧毁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朕不但要增加所有人对朝廷的信任,还要以此提出一种精神,这就是契约精神。”

刘一燝这时候迟疑地问道:“皇上的意思是不是不但要无条件放人,还要给他们保证让所有人都相信皇上的话是算数的?”

天启说:“刘大人说对了一半,朕不但要他们信任朕,还要让他们互相信任。只有让老百姓都互相信任了,做起事来才不会有那么多顾忌,才不会躲躲藏藏的互相欺瞒。人肯定是要放的,但犯了错不受一点惩罚也不好,不然他们会觉得朕好欺。去年范有道和韩不疑他们犯了错,朕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宣讲,大户们听了纷纷退土地可以说效果很好,前两天红山卫的指挥使也去各地卫所宣讲去了,现在就让这几家大户派人去宣讲。”

刘一燝问:“请问皇上,让他们讲什么?”

天启说:“让他们回家后派人去江南各地说,只要他们不谋反、没有放弃经营,他们从朕这里购买的股份永远有效且世袭罔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