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58 农事规划(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这军中选人一般来说都是选其能力,主要看一个人能不能打听不听话,只要你能打敢拼再加上服从命令,年龄什么的没有人会去考虑,除非你的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扛杆枪站在地上不住喘气,这样影响形象的事又另当别论.现在站在蔡复一面前的这个老兵看年龄不过三十来岁,属于正能打的年龄,张静安居然不要他把他踢到赵率教这里准备让其退役,这就让蔡复一大为不满了。

蔡复一点了点头挥手让老兵退下,转头对高第说:“高大人,我认为张总兵这种做法有待商榷,三十多岁正当年本身还愿意打仗的老兵,他居然把人退了出来让其退役,这样一来还能剩下多少有经验的老兵?照他们这样搞不到一年军中全都剩下新兵蛋子,这仗还怎么打?”

高第也疑惑道:“上一批人也只是按其意愿,并没有说要按年龄啊,难道张静安又有什么新花样?但我们怎么没听说起过?”

高第跟朱燮元还有蔡复一等人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虽不知道张静安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能肯定这事与他们三人无关。刘侨这时候轻咳了一声说:“诸位大人不要猜了这事怪我,我因为记性不好所以什么事都让杨涟杨大人写好,那天在行营中掏出来看了两次,谁知道一件重要的事给掏漏了。后来在张总兵营中时突然想起了就说了一下,本来准备空了给几位大人说一下,谁知道后来忙着忙着又忙忘了,请几位大人恕罪。”

高第说:“我算是听明白了,刘大人忘了的话是不是就是这个用年龄区分人的新规定呢?这又是谁在异想天开要标新立异?”

刘侨说:“正是这事,不过这话不是谁标新立异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经过分析最后由皇上得出的结论。”

听到这个新规定是皇帝定的,高第不由得有些尴尬,急忙掏出丝巾擦了擦汗然后说:“既然是皇上的规定那肯定有其道理,刘大人把这么重要的事都忘了应该受罚,就罚你把原委好好说一下给我们听听吧。”

刘侨连声说:“该罚该罚!不过这事说来就话长了大家坐下慢慢听,高大人是正月十五离的京,大概是三月初的时候倪大人造出了一种新炮,据说打得远炸得宽声音还大,一炸一大片不说敌人的马还容易受惊,这确实是个好东西。这大炮造出来后所有人都很高兴,不过有个缺点就是太重,比以前买来的红衣大炮还要重得多,渤海军区的王在晋大人亲自回京看过,发现上不了船后很是不甘心,最后大家一致认定这炮不能用于野战只能守城。”

这里离房屋不远,见这么多人在这里参观,早有人搬了些长凳和椅子还有茶水来,大家坐下后听得刘侨东一句西一句不着边际,说着为什么用年龄选人又扯到大炮和王在晋身上去了,高第不由得皱了皱眉,他问道:“这倪元璐在寻思新型大炮我知道,不过这跟选人有什么关系?难道新型大炮只能是十多岁的童男才能点得燃?上了三十岁就开不了炮了?”

刘侨笑道:“高大人开玩笑了,这跟大炮没有关系,只是因为有了新型大炮后宁远和两河口就不需要那么些预备部队,加上新投诚回来的刘兴祚刘副将在中前所协助袁可立大人整顿军队,山海关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皇上早有整顿西北边军和派遣军民实边的想法,知道这情况后立即让守山海关的马世龙马总兵带着一万骑兵去肃州外的嘉峪关,让他整顿西北边军防止蒙古瓦喇部进犯。”

众人见刘侨本来在说贵州军队里怎么选人的事,说着说着就说到北京城的倪元璐还有渤海军区的王在晋身上,后来扯得更远扯到辽东的刘兴祚后马上又扯到马世龙去嘉峪关,几乎把大明的边疆说了个遍,但就是没说到关键处。大家想问也不知道从何问起,只好都睁着眼睛直盯着刘侨看,看他要绕几个弯才能绕到主题上。

刘侨说:“开始说了皇上要整顿边军还要派人去充实边疆地区,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去甘州、肃州甚至到嘉峪关外面去居住开垦。不过一般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舍弃祖先留下的土地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好在皇上早有盘算让人把全国犯了重罪的人都发配到边关去,犯了死罪又不想死的人在一个地方终生不得离开,不是死罪的人在另一个地方刑满可以回乡。这些罪犯集中到一起后,管束他们的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问题比较严重使皇上都重视了起来。”

见刘侨说得煞有介事,高第问道:“什么问题?”

刘侨说:“人们发现一次杀多人的杀人案里近一多半的罪犯曾经是玩刀的军人,在这些犯罪的军人之中,老兵又占了绝大多数。”

朱燮元摇头道:“一多半的杀多人杀人犯曾经是玩刀的军人这事我信,因为只有有杀人经验且玩刀玩得好的才能连杀几人手不抖心不慌,一般人最多就是些屠夫地痞之流,壮着胆子捅死一个自己就先软了怎么还能再下手?但你说其中老兵占了绝大多数就有些无稽之谈了,以前哪个人是年纪轻轻就退役的?退役的都是老弱伤残之辈。”

刘侨说:“朱大人没有明白其中的意思,这军队里是论军功的,士兵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战功多肯定已经是军官了,到了三十多岁不是百户都是个总旗,最低最低都应该是个小旗。假如一个人三十多岁还什么都不是说明什么?”

朱燮元想了想说:“你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大明军队在论军功方面还是比较公平的,假如一个人三十多岁还没有什么功劳,要么是这人平时胆小怕事只敢躲在人后,要么是此人缺钱拿军功换银子了。”

蔡复一这时突然指着开始那个老兵说:“你说说你现在是什么职务?军功多不多?”

那个老兵站出来说:“回大人,小人原来是个管五十人的总旗官,没有立下多少军功。没立下多少军功的原因不是小人没用力只是运气太差而已,每次打胜仗时都没轮到自己冲前头,好不容易论到自己上了还没等砍下几个敌人的脑袋部队就败退了。”

蔡复一挥手再次让他退下,转过头问刘侨道:“看来除了胆小、缺心眼之外还要加个缺运气,刘大人就说说最后朝廷的结论是什么?”

刘侨说:“朝廷的结论就是年纪偏大还没当上一定级别军官的老兵,他在战场上的动手能力已经退化了,因为没有当上军官动脑方面的能力又用不上,说不准还心有不满懈怠不用全力,最好的结局是尽快退役在另外的地方做事。朝廷新的征兵制度是每个人都要服五年兵役从十六岁开始,五年后也就是二十一岁还没当上总旗官的就退役,假如有特殊能力要继续留下直接升成总旗,五年后也就是二十六岁还没当上百户,那说什么都得退役了。”

蔡复一想了想问:“如此一来军中都是些新兵蛋子了,这样的人能打仗吗?再说开始也说到一多半的杀多人案子里的罪犯绝大多数是退役老兵,不排除其心怀不满脾气暴躁等原因,让这样的人退役就不怕他们犯事?”

刘侨说:“这事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说很多人商议的结果是经过培训的年轻人比老兵好用,至少他们体力好灵活性强,而且不是那么油滑还听指挥。至于说老兵退役后确实是不安定因素,这也是大铁公司接受老兵的原因,给他们事做让他们成家有责任感,让他们凭兴趣做事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和约束。”

高第想了想说:“这样做其实也对,一个人二十岁时虽然不如三十多岁力气大,但二十岁左右的人精力好身体和头脑都灵活,确实更适合跟敌人拼杀。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要用火枪,用火枪的兵主要就是讲究排个阵势铺天盖地打过去,更不能要那些见势不妙就跑的老兵油子。再说种田备粮也是重要的,当年王三善是粮尽退却被追杀,贵阳城也曾经被围困得粮尽到人相食的地步。”

高第的话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往事,蔡复一也点头说:“是啊,当年贵阳被围前据说有接近十万人,到后来朝廷解围后点人数只有不足千人。听说他们虽然凭坚城守得好但被安邦彦用栅栏围困住外城,朝廷正对辽东用兵无暇及时顾及到贵阳来,城里的人吃完牲畜吃草料,吃完草料吃皮做的甲革,最后开始吃人吃完死人还吃活人!听说一个参政官把自己的女儿杀了给大家吃,还有个县令把自己杀了给守城的人吃,想起来不堪回首啊。”

朱燮元摆了摆手说:“蔡大人别说了,这些事提起来都让人心悸,想起贵阳当时的惨景我感到今天中午吃的东西都像是在犯罪!如此说来皇上让我们逐步围困渐渐进逼也是对的,先围住了然后抽出手来练习士卒淘汰老弱,同时屯田种地存粮,到最后赢得胜利也赢得民心,毕竟该死的只有安邦彦和奢崇明等叛军首脑,大明的士兵也好苗、彝等百姓也好都不该死。”

刘侨说:“各位大人都说得有道理,不过我们要向好的地方看,既然大家已经看到了实际状况,我们就进屋去休息一下,顺便让常青树公司的两位大才给诸位大人讲讲新鲜事,不但粮食会增产还有其它好事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07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