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90 天下三分(中)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皇后和冯思琴跟天启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听说天启又在老话重提,前一阵以为他是病没好利索脑袋还不清醒,于是叫上陈明珠去看看,结果就是病根还在但现在不影响.今天刚好见天启到坤宁宫来,于是想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这个缠绕在天启脑袋中的问题就是病根那就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也就治好了病。皇后怕自己不能探问明白,就把冯思琴找来帮忙问,冯思琴来了直接就问天启的看法,天启就也直接说自己的看法天下应该是属于三部分人所有。

天启说这天下属于现在正生活着的人,同时也属于已经不在或者说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天下事务的祖辈,最终也属于还没有到来但终将会来接班的后人。天启的意思是看问题不能只孤立地看眼前还要加上时间观念,过去的都是堆满了经验和教训的曾经存在过的历史,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也值得后人重视和尊重。不尊重历史发展方向必然会走弯路,不考虑从过去传下来的的传承社会就是无根之木,人们就没有目标。

过去的人值得重视和尊重,未来的人更应该重视,做事情不考虑子孙后代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被子孙后代唾骂的。就如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石敬塘,他为了自己一己私利割让领土给异族,自己厚颜无耻自称儿皇帝,后人中没有一个赞美他的人,提起他都是不屑和鄙视的语气,其中应该包括他石家后人,天启不愿意后人都说自己只顾自己自私自利。当然,他尊重祖辈只是给后人看叫后人学样,在确保百姓的当下生活的同时,考虑一下后人的感受才是正理。

冯思琴听了天启的话却不能理解,她说:“祖辈当然重要不过他们已经不在了,最多在祭拜的时候祭礼丰厚一点,后人还没有来,他们来到这个世上时自然有他们的父母用心照顾。现在的人去考虑前人和后人的感受也应该,但是把他们跟现在的人相提并论是不是有点太过?”

天启说:“朕这么说并不是什么爱心泛滥,也不是因为受了什么高尚精神的影响,只不过是想把天下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做事。这天下的人分为很多种,假如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来启发诱导,将绝大多数人都团结起来并用起来,大明的江山才会更加牢固。民心就像水一样,如果我们不去争取就有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去争取,到时候跟他们走的人多了国家就会出现极大隐患。”

皇后问:“这大明还有人心怀叵测想影响民心?皇上怎么不把他们都抓起来?”

天启说:“知道了肯定要抓,但是就怕不知道,还有的人是知道他们也许会做坏事但他们现在还没做,只有找人监视着他们避免出状况。”

天启说这话是有所指的,一是前几年山东出现了个妖言惑众的徐鸿儒,此人在山东潜藏多年用妖言迷惑百姓,见时机成熟了煽动百姓起来杀官闹事,后来虽然被平定了但也看出朝廷的后知后觉。还有一群人也在大明的土地上四处活动,那就是包括了龙华民、邓玉函等人在内的泰西人,他们四处传教发展教民让教民信奉天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跟朝廷争夺民心,只不过天启现在还用得到他们不好对他们下手。

听了天启的介绍皇后说:“臣妾也听人说起过这些人的事,好像说他们就是一些外来的洋和尚没有害处,谁知道他们也在偷偷地行妖术,既然那些泰西人包藏祸心,为什么皇上不把他们都抓起来或者赶走呢?”

天启说:“他们也不仅仅是传教,还有很多有用的新知识要在大明传播,这些新知识确实有用,所以朕也不好把事做绝,只是叫魏忠贤紧紧地盯着他们。”

皇后笑道:“魏忠贤一贯会搞些阴谋诡计,用他对付这些泰西人应该是人尽其用。”

冯思琴这时候说:“既然这些泰西人有用,皇上完全可以让他们在全国传教,只要他们不造反就不会有问题,就像天下的寺庙道观一样替百姓做点事也行。”

天启摇头说:“这些洋和尚跟我们中土的和尚道士不一样,他们没有平等意识做不到跟其它宗教和平相处,在他们眼里只有天主教才是真正的正教,其他的人都是异教徒不能上天堂。假如他们只是这点小毛病朕也能忍,问题在于他们不但要教民信教,还要教民听从他们那里的什么教皇的意思,这问题就大了。从三皇五帝开始历朝历代还没有哪个帝王能允许活着的偶像存在,就算后来倍受尊敬的孔夫子,当他活着时也是倍受排挤和打压。”

冯思琴说:“既然如此皇上防着他们点也是应该的,你开始把天下说成是三部分人的,说这样就可以发动百姓真心替朝廷做事,这又是怎么一个说法?臣妾怎么不明白呢?”

天启说:“这天下人有很多种,但最多的也最应该改变的有两种,一种就是不安份的人,像秦朝时的陈胜、项羽,唐之黄巢后周之赵匡胤,三国之魏延宋之宋江,这些人都是不安份的人。陈胜替别人种田时就怀着鸿鹄之志,就算后来没有遇大雨失期他说不准也会造反,项羽更是看见秦始皇就说出要取而代之的真实想法,黄巢的菊花诗和宋江写的反诗都暴露出其感到不平的愤慨,魏延作为将领去考虑统帅该考虑的问题,都是不安份的表现是不安份的人。”

见皇后和冯思琴不住点头,天启继续说道:“不安份的人是一种,第二种人就是从不把自己当主人的人,在他们眼中所有义务都跟他们无关,哪怕是天要垮下来了他们也会觉得有高个子顶着。这样的人也许是受到不公平对待对社会感到极度失望,当有灾祸来临时说不准心中还会暗暗感到高兴和期待。史记中《曹刿论战》中说当敌人即将侵略而曹刿要去给鲁国国君献计献策时,很多人劝他别去,说这些事是吃肉的官员考虑的事,这些劝说者就是第二种人。”

冯思琴说:“这样的人确实很多,不过皇上把天下分成三部分所有他们就会有所改变吗?”

天启说:“大明开国以来就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不是读书人就不会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敌人来了时百姓可以给敌人带路,因为敌人给他们粮食银两,这就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更有可恨者为了私利走私粮食通敌资敌,这都是不把自己当主人的原因。在以前他们没有地位,假如朕说这天下他们也有份,而且会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意见会得到重视,他们也可以参与治理国家,包括读书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平等和公平的,是不是那样的人会少很多呢?”

冯思琴听了想了想笑着说:“国家大事我们本不该多问,只是因为担心皇上大病初愈被某个问题缠上不利于身体健康,既然皇上是真正关心国事臣妾就放心了,皇上多跟大臣们商议才是正理,只是要注意身体不要累着。”

天启听了冯思琴的话轻轻点头,端起一杯茶慢慢地喝着,皇后听了也放下心来暗暗同意,谁知道冯思琴接着说道:“臣妾心中有句话不吐不快已经很久了,今天就借此机会说出来请皇上不要怪罪。既然皇上说要让所有人都得到重视和感到平等,那么为什么把臣妾和张美人的儿子被有意混淆?像刘贵人、卫贵人她们都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或者女儿是谁,只有臣妾和张美人不知道,这能说是公平和尊重吗?”

天启早知道自己把两个儿子有意混淆起来瞒不过冯思琴,但没料到冯思琴这个时候会直接了当问出来,当时一口茶就呛在嗓子眼里连连咳嗽,急得皇后急忙过去帮忙抹背,一边抹一边转过头嗔怪地看了冯思琴一眼。冯思琴见自己的话把天启呛着了,急忙过来看并请罪,正在榻上跟两个娃娃玩耍的张春英见势不对也赶紧跑过来看。

其实天启只是呛了口茶水并没有什么关系,咳嗽几声也就过去了,张春英一过来忙中出错就把正抓住她衣袖的西瓜给带倒了,小家伙没站稳一个狗趴摔在地上,房间里顿时响起了嘹亮的哭声,吓得张春英急忙又跑回去安慰儿子。

天启摆了摆手叫人把两个娃娃带出去玩,然后坐下对冯思琴说:“说实话两个娃娃确实是朕有意混着养的,这样做对你们两个可能有些不够尊重,跟其他人比起来也显得不够公平,不过这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公平。朕的儿子生下来就有很多人侍侯,但很多人的儿子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对那些娃娃来讲公平吗?就算在宫中也一样,西瓜和冬瓜之所以分不清是因为他们都是太子,其他人分得清是因为其他人没有当太子的资格,有得必有失也是一种公平。”

开始冯思琴如果是变声变调甚至说哭闹着说出那番话,天启会认为她是想发泄一下不满,只需要安慰一下就够了,但是冯思琴说这番话时很冷静也很平和,天启知道需要好好给她们讲一下其中的道理。此时两个娃娃都被宫女带出去了张春英也坐过来在听,她也对不能认自己的亲骨肉感到难过,只不过没有胆量像冯思琴那样问出来而已。

天启接着说道:“至于说到尊重与否,朕认为这跟尊重不尊重无关,这其实是个目的和过程的问题。朕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宫中有个互相团结互相关爱的环境,而不是要把宫中变成一个明争暗斗的战场。你们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历史上的典故故事也应该看了不少,历史上宫中争储位争恩宠闹出人命的也不是一起两起。就以刚刚来说,假如你冯才人清楚知道摔倒的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会相信张美人是无意的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4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