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55 攻守配合(下)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既然定下今后的方向,大家就顺便说了下各人该做的事情,比如说孙承宗去通知渤海军区督军王在晋和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让他们两个安排毛文龙和祖大寿同时向辽东南部和锦州发起骚扰攻势,就算皇太极知道明军在恢复会宁要重新建城也空不出手来。这之后让蓟州巡抚王化贞跟辽东巡抚袁崇焕选人,先从归附过来的喀喇沁人和朵颜人中选出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加入满桂和卢象升的骑兵,然后征招有意愿的人跟从修建部队去会宁修城。

大致安排完后天启说:“现在就暂时这样定,但是正式发布命令要等三天后再说。”

孙承宗微微诧异地问:“请问皇上为什么要等三天后?兵贵神速时间不等人啊,臣算了一下先修全宁城就要至少四到五个月,然后还要在会宁城两边建两座既可驻兵又可住民的月形关城,那就还得要两个月,现在已经六月底如此一来就要到年底才做得完。长城外冷得早有时候秋天就会下雪,冬天可以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滴水成冰不利于修城。”

天启说:“会宁城修成长条状用来囤积粮草和武器算是主城,两边的月形关城住人和马算是辅城,不用先修主城再修辅城那样lang费时间,反正我们闲人多有多少拉多少上去做就是。朕之所以要先生三天后再下命令,是因为我们今天说的都是一时的想法,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周全再说。曾经有几次有人犯了错朕都想立即埋了他,但过两天又发觉这人就算有错也没有到要埋的地步,所以冷静三天要更稳妥些,你们也要在这三天多征求意见务必把事情做好。”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言之有理,这样一来就只能先定位置打好界桩,然后修多长按界桩来不按规制了。”

天启说:“按规制修是可以修建得漂亮好看,但我们这是图有用不图好看,既不是专门让外人来参观也不是给哪为公主勋戚居住,一起动手早点完工心里踏实。”

倪元璐这时候说:“既然如此还不如再分细些多定几个界桩,分成十几处甚至几十处各包一片,最后将结合部连成一片就是。最多就是每一处高低厚薄不均匀看起来难看,但是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最多两到三个月就能完成,皇上你看可好?”

天启大喜道:“对啊,先修个有作用的长短不协调难看点也没有关系,等有空了再在细微处费点工夫修补漂亮,明年、后年完全可以继续做不然闲着做什么?到时候兴趣来了雕个龙描个虎都可以,甚至可以在城们外摆上一溜石狮子也威风。”

王化贞见分布了这么多任务但主要还是在他和袁崇焕身上,比如说遣送喀喇沁人、在喀喇沁和朵颜两部招募骑兵、在不愿意当兵的人中招募修建人员等。现在袁崇焕不在只有他在不问一问不甘心,于是他问道:“皇上,喀喇沁部的人现在还在蓟州,需要把他们分类分批送走,臣等是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遣送走呢?”

天启想了想说:“你可以先给袁崇焕通个气,还是三天后开始动手,先在两部中招人从军,要有意愿还要有能力,年纪大的就不要招了。这之后招人去修建会宁城,这些人就不管年龄只要有劲听话就可以,剩下的老弱妇孺听凭他们自己选择,愿意种田的就靠近长城安排,在长城和第一道边墙中间安置人,告诉他们朝廷会给他们种子、农具,还可以用马换耕牛,只是一切都跟大明百姓一样要交税。”

王化贞问:“不愿意种田又不愿意从军和修城的人呢?怎么安排这些人?”

天启说:“可以将他们安置在第一道边墙和第二道边墙之间,那里靠近外面离长城远适合放牧,也可以让他们到辽西皇庄山里去找合适的地方。不过要给他们事先说好,无论是种田还是放牧都得交税,只不过在皇庄里是朝庭拿一成朕得一成,在边墙里两成都由朝廷派人来收。他们交了税就可以得到大明军队的保护,受了灾也可以得到朝廷的救济,那些不愿意修建城墙的你要先把好处说给他听,就说凡是在边墙外会宁以西做事的,都算是大铁公司的员工。”

孙承宗点头说:“皇上这么安排就对了,臣开始还担心修建了会宁城围了那么大一片地怎么办,有原来住那里的人也有后来去的人,同样收税原来住那里的人会不愿意。现在皇上把里面全以大铁公司的名义接手,那些人就相当于从种地的农民和放牧的牧民变成拿薪俸做事的工人,原来是没有保障的日子现在只要做事就有钱拿,就不会有多少人不愿意做了。”

倪元璐问:“皇上,找你开始那么说凡是在会宁以西做事的都算大铁公司的人,拿固定薪金听安排做事,那在里面的军队也是这样的吗?”

天启说:“应该是这样,不过拿了大铁公司的薪金就不能在军队中享受其他待遇,吃饭穿衣都得花钱自己买,这样算起来还不如别惦记。按原来的想法是让退役的士兵都进大铁公司,想让西北军区给个经验,谁知道马世龙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那里的方法行不通,可见大明之大各地有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能想当然去想怎么一种方法推广全国。”

孙承宗这时候说:“皇上,倪元璐的话让臣有了启发,会宁以西军都山以东长城以北坝上草原以南这片地区很大,如果把人往这里一撒就见不到影子不好管理,何不把这些人用军队模式来管理?统一住宿统一吃饭统一做事统一发放薪金,林丹汗向西走皇太极向东走里面住的人不多,还可以在陕西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再移一些人进去,臣听说北方受灾的原因主要是天旱,但也有个次要原因是有些人不愿意移民到南方,现在让他们到这里来他们应该愿意。”

天启想了想说:“先不忙移内地的人来,先把喀喇沁部和朵颜部的人安顿好再说,等真缺人了在安顿过来也不迟,不过可以先给政务院通个气让他们做一些前期准备。以军队的名义安置管理人也是个好办法,方便管理和保护免得受到其他蒙古人和女真人的攻击,相信他们也愿意这样做。虽然是军队化管理但并不会让他们去打仗,既然如此干脆就把名份定下来叫小滦河建设营,这个地方就叫小滦河坝子吧,给他们把话说清楚免得误会,毕竟很多人不喜欢打仗。”

卢象升这时候说:“既然是要招募军队,不如让臣带着山海关的骑兵去现场招人,招到就走然后到宁远去跟满桂将军分就是了,何必还要王大人和袁大人他们多忙一阵呢?”

王化贞也点头说:“是啊,两位大总兵直接带人来招募走,一趟就走了多省事啊。”

天启看了看这两人不满地说:“你们在说些什么呀?什么都想方便就不怕给朝廷带来麻烦?你们换个身份想一想,喀喇沁部和朵颜部刚刚同意归符我大明,这就相当于从原来的独立部落变成大明的一员,肯定有一些顾虑害怕我们对他们区别对待不公平,甚至害怕会受到伤害。保不定说还有不怀好意的人会从中挑事期待这种归附出现异变,你们还要带着军队去要人,别人会不会以为你们是有其它想法想杀人?”

卢象升和王化贞一听天启这么说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孙承宗这时候哈哈一笑说:“皇上说的有些稍微过了,不过呢注意别人的想法是对的,你们想啊,两部刚来就像新进门的小媳妇,难免有些羞涩胆怯小心紧张,你们带上千军万马去堵上门,谁也会有另外的想法,说不准真有人当场拔刀自卫呢。”

王化贞说:“那还是臣带些文官去做安民之事吧,把他们都安置好了慢慢地就融合在一起,也许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归符来的这些人才会觉得跟大明百姓没有两样。”

天启摇头道:“什么几年十几年?那只能说大家能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要不分彼此至少要几代人的慢慢融合,中途还得通过多次姻亲关系才能不分彼此。想秦朝末年很多中原人到岭南居住,过了上千年还说自己是客家人不以主人自居,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习惯风俗不一样吗?你要给当地百姓说清楚一不许欺生惹事,二也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同时把自己好的习惯拿出来互相取长补短,这才是长久共处之道。”

倪元璐这时候说:“皇上,臣还有个问题,记得你说过要在辽西进行退休制度,现在看来你是把辽西的收入拿来发退休金,问题是年轻点的可以平时扣除老了发放,老人即将到达退休年龄交不了几年就不交钱光拿钱,这些钱又从哪里出呢?”

天启摇头说:“朕的辽西收入只是个引子,真正还是得自己平时交老了才有所得,现在老了的人占点便宜后面的人也不会吃亏,他们又可以拿比他们更年轻的人交的钱,只要大明不亡不是子子孙孙无穷近吗?好了你们各做自己的事去吧,倪元璐去把袁可立大人叫来,你跟他一起过来侦要问一问东南军区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00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