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96 不同声音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洪承畴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但现在他不得不冲动一把,因为再不冲动他就要无缘无故降两级了。他今年三十四岁是从四品官,以他的年龄按照新规定他得降级为从五品。如果说犯了错误或者做事不得力被降了官职他也想得通,但他自认为自己做事一贯勤勉且做得中规中矩,就因为少生出来几年就降了官确实心有不甘。

他在奏章中阐述了年龄跟能力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并举了姜太公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甘罗十二岁就为丞相两个例子,对品级与年龄挂钩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当然,他也没有仅仅对使自己受到伤害的年龄与官职挂钩一事进行声讨,对文武平等一事也大肆否定。他列举了汉朝和唐朝因朝廷无法辖治武臣从而使国家处于藩镇割据的不安定状态,论述了武将一旦不受文官管理的危害性,赞扬了宋朝和本朝以文制武的高瞻远瞩。

在论述宋朝和本朝的英明之举时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岳飞二是戚继光,说这两人到后来不被重用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一支只听他们命令而轻视皇帝圣旨的军队,岳家军和戚家军的称号说明这两支军队已经变了性质,如果主帅有异心出现“安史之乱”和“陈桥兵变”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后,他呼吁皇帝和朝廷慎重考虑他的话并希望能够恢复旧制。

当乾清宫总管谈敬把这份奏章送给天启时,天启正在陪刘三lang刘选侍说话,因为刚刚得到消息三lang这个傻大妞也有身孕了。当时卫笑兰、张春英、冯思琴等都在恭贺三lang,天启更是给三lang开玩笑说:“三lang啊,如果生个儿子胆子大就让他当个大将军去打仗,如果胆子小就让他跟他外公学学怎么当个成功的镖局趟子手,你看怎么样?”

三lang说:“好啊,如果生个女儿就让笑兰妹妹教她武艺,免得以后嫁出去受婆家欺负。”

天启正要继续说笑就发现谈敬来了,于是问道:“有什么事吗?”

谈敬说:“皇上,有政务院转呈的奏章,是急件由朱延禧朱大人亲自送到司礼监来的,司礼监很久没有干过这事也不敢擅自作主让皇上拿个主意。”

这半年来天启基本上都没处理过什么很急的奏章,一般都是由军务院和政务院处理好了送来让司礼监整理归类他有空了仅是过目知情,就算出现什么意外也有都察院顶在前面处理,有了这几个得力部门天启的小日子过得很是轻松惬意,现在猛一听有急件奏章天启才想起自己还有这样一项工作内容。

见谈敬说得慎重天启就走到一边去细看,看完后心里很不痛快。这洪承畴不过是江西的一个小官就敢管起中央的大事,这都不说了问题是他除了管上政务以外还管起了军务,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最让人气愤的是他并不是本着拾缺补遗的目的而是要全盘否定。

见天启脸上阴晴不定,谈敬因为预先看过奏章就说:“皇上,要不让杨公春来处理这件事?”

天启诧异道:“杨公春还有这个能力?”

谈敬说:“怎么处理里面的内容奴才们不敢乱说,否则有干政的嫌疑,不过这个人让皇上如此不痛快,杨公春可以给他个教训。”

天启一听更诧异了,心道连谈敬这么老实的人也琢磨着要整人,看来这太监都有与生俱来的整人天赋,于是问道:“现在杨公春不在,如果由你来做你准备怎么对付这个洪承畴让朕出出气?”

谈敬想了想说:“抓起来胖揍一顿是跑不了的,如果皇上还有气就把他一刀阉了让他进宫来天天给皇上赔罪。”

天启笑道:“好主意,不过朕先想想。”

让谈敬离开后天启就想,这一个人反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几天有一群人反对。自己是皇帝又不好失了身份跟臣子置气,最好找几个帮手帮自己说话。这政务院几个鬼处理事务没得说,要让他们跟人扯道理估计水平不怎么样,再说他们都是二品以上大员,让他们跟一个从四品马上就要变成从五品的人吵架也有失他们的身份。

思来想去猛然想起一人,就是圣学院的刘宗周,这圣学院就是专门整理言论搞归纳总结的地方,平时说得好听是坐而论道,说得不好听就是清谈讲歪理,如果连个小官他们都扯不过还不如找块豆腐碰死。想到这里天启派人通知刘宗周下午到养心殿见驾。

吃过午饭,天启来到了养心殿,早已等候一阵的刘宗周急忙来行礼,天启让谈敬把洪承畴的奏章拿给刘宗周看并问道:“此人对朕的政策有抵触情绪,如果不很快地处理朕怕这种异端邪说扰乱了正常秩序,刘大人看怎么办?”

刘宗周看完了洪承畴的奏章后想了想说:“皇上要推行新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理顺关系方便管理,无论是要说服洪承畴还是只想让他闭嘴都是可以的,不过臣认为能够说服他更好一些。”

天启大喜道:“不知刘大人能不能负责说服此人?”

刘宗周想了想说:“臣能说服一半,另一半臣如果讲道理讲不过,讲歪理也许能拖一时但不能拖长久。”

天启皱眉道:“刘大人能不能说具体一点?你能说服他哪一半?”

刘宗周说:“这年龄与职务挂钩虽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但臣心里非常赞同。这少年人雄心万丈适合做事,但如果年纪轻轻就身据高位难免会有逾越之念非自身之幸和社稷之福。老年人乐知天命望高峰则能熄登高之志,临深渊则能想退而保身,这样各安其位也是好事,臣有信心在这方面说服这个洪承畴。”

天启点头问道:“那文武平等之事你也认为不妥?”

刘宗周点头道:“不完全是,武臣势力大则容易生内乱,如汉、唐之结局;文官势力大则容易生外患,如宋朝和本朝,在这一点上洪承畴说的没错。不过臣认为只要把握好个度就能及时处理好让内乱外患不生,这个度到底是什么容臣回去与众位老臣商讨,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什么满意答案。”

天启一听无语了,心想这屎尿憋急了都要拉到裤裆里了你才准备挖茅坑,你这是不是在玩我啊?

见天启面色不好看,刘宗周说:“臣有一个建议,不用想如何去说服他,来个釜底抽薪即可。”

天启心想:“你不会也想先胖揍洪承畴一顿然后用口袋一罩把他丢河里吧?”嘴里问道:“刘大人是不是想让朕派人悄悄地把他抓起来然后打得他改口?”

刘宗周变色道:“万万不可,臣也毫无此意。”

天启奇怪地问:“那你准备怎么个釜底抽薪法?”

刘宗周说:“臣的意思是把他调进京来先由圣学院中人给他讲讲道理,如果讲不通就直接把他改任军事文官,按皇上的规矩他的年龄在军中还可以升为从三品,臣想他之所以有怨言是因为凭空降了官,如果给他升了官他应该没有什么话说。”

天启想了想说:“行,那就把这个洪承畴调进京来,到时候由刘大人给他开开窍。你也回去尽快跟大家商议一下如何把握好文武之间的度,说实话朕还真觉得这是个问题,不管是像汉、唐那样发生内乱还是像宋朝和本朝那样被周围蛮夷随意欺凌,想起来都让人很不舒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48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