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17 军民分工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王永光带着随从到肃州来了,他本不想年前来但他不得不来,东南督军袁克立在跟熊廷弼交待了辽东军务后,第二天就带着人去东南军区治所实地考察去了,在会上王永光叫困难叫得最多,现在必须有个相应的态度表明他叫苦是是为了朝廷事务而不是为他自己.他也是第二天就出发还带着监军洪承畴和两位副将曹文诏和祖大弼,曹、祖两人中一人带兵到了宁夏就停在那里观察宁夏的城防,另外一人南下去临洮以西去剿灭乱匪。

王永光在宁夏跟曹文诏他们分手后,带着一部分人沿长城一路向西走,经过凉州、甘州直向肃州而来,马世龙得到报告后立即叫人收拾地方洒扫庭院作准备,自己第二天一早就带人前出二十里亲自去迎接王永光王督军。两人见面后很说了一番客气话,其它的话马世龙没怎么注意但王永光的称呼让他感到诧异和兴奋,因为王永光当着陕西巡抚的面称其为将军,这就意味着朝廷对自己有了新的职务。

在大明一般小兵叫自己的长官都叫将军,但那是私下叫属于想有个好口彩,正经场合都叫官职不会滥叫将军,因为大明真正明封的将军少之又少。大家到了肃州城后听王永光宣旨,果然圣旨上明说朝廷任命王永光为西北军区督军总领西北地区所有军队,马世龙为玉门将军总领西北军区的所有野战军队,其他的守城部队由陕西总督命人统领,因为原陕西、四川、云南等三省总督蔡复一去世,现在暂时由陕西巡抚代行其职。

大家听完圣旨互相恭贺一番后来到总兵府议事,因为在军务院习惯了所以大家也都坐到一起,王永光首先问道:“马将军,你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封你为玉门将军吗?”

马世龙回答说:“末将不知请督军大人明示。”

王永光说:“唐人有诗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玉门关是千百年来抵抗外敌守卫国家的重要地方,朝廷任命马将军为玉门将军当有重用将军之意,也有让将军出关拓土之念。只是从宋以后中土跟西域不再通行,玉门关不再是必须镇守的雄关,我大明将士也只在肃州边的嘉峪关防守,不知道玉门关现在还有险可守吗?”

马世龙说:“末将年初来时曾经去玉门关旧址看过,古长城还有一段一段的没有连通不能构成防线,所以末将以嘉峪关为依托布置军力。既然朝廷封我为玉门将军,而也明说我主管野战军队不涉及防守,那过一阵我就带人去玉门关驻守,不负朝廷的期望。”

王永光点头问道:“玉门关到嘉峪关之间还有没有人住?”

马世龙说:“末将来时没有发现沙州和瓜州一带有人,偶尔有几个都是路过的土人没有常住之民,朝廷发来的一千余死刑犯,我让他们慢慢适应里面的生活,一是为朝廷的实边政策探路,另一个也是为了为军队作耳目,避免有敌人从北面搞突然袭击。”

监军洪承畴说:“自从属于赤斤蒙古的一些人在嘉靖年间迁移到肃州以南在祁连山边牧马放羊后,玉门关附近就没有了人,马将军说将朝廷发来的死刑犯都遣送到那里,算是提前走出了实边之路,值得肯定和赞扬!”

王永光惊奇地问:“洪大人知道这些事?那你能不能说说其中的来历?我虽在军务院但对西北的边事不甚了解,什么沙州瓜州玉门关的很有些搞不清。”

在军务院中洪承畴就发现几位军机大臣里就数王永光忙,但他忙得不是地方,别人都想的是怎么把手中的事务做好,王永光整天忙的是如何讨好孙承宗,还有怎么拉拢其他人跟他的关系,洪承畴对此是看在眼里鄙视在心里。

见王永光问洪承畴说:“下官对此事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说汉武帝时为了表彰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战功,汉武帝下旨将河西分为武威和张掖两郡,后来又增加了酒泉和敦煌两郡,这四郡成为镇守西域的重镇。在四郡之西又在险要处设立两处雄关,北面的叫玉门关南面的叫阳关,王大人开始提到‘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诗句,想必也知道‘劝军更别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以马将军所说现在不但西出阳关无故人,而且阳关和玉门关附近都没有人。”

王永光听后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洪承畴继续说到:“朝代的更替使地名有了变迁,汉代的武威就是现在的凉州,而张掖现在叫甘州,酒泉就是现在的肃州,敦煌也就是现在的沙州,也许具体城池有些变化但大致位置差不了多少。本来玉门关在沙州之西北阳关在沙州之西南,是过往行人的必经之地,但后来发现了一条路可以不从阳关和玉门关过,而是从沙州东北方向的瓜州过,渡过疏勒河后向西北过星星峡经哈密到吐鲁番。”

王永光问:“既然有了近路肯定就没有人走远路,玉门关岂不是没有作用了?”

洪承畴说:“人是会变通的,宋之时人们将关卡设在瓜州,所以后来的瓜州人又称瓜州的关为玉门关,只是阳关是彻底没有人再提起。倒不是说从瓜州过要近一些,而是走新路不容易迷路走着放心,因为沙州以东就是茫茫一片的大戈壁,人进去了没法找到方向,总不能老看以前的驼马粪便做指路物吧?而且大戈壁里面还经常出现海市蜃楼害人,所以大家就走新路放弃老路了,加上宋之后被异族占领道路不通,也就没有人记得起这些。”

陕西巡抚见洪承畴说得有条有理,不禁说道:“洪大人是内地人但说起西北之事却如数家珍,让我这个陕西巡抚汗颜啊,看来朝廷是让马将军到瓜州一带主管进攻,要把几千里长城的防守交给我,这担子也太重了些我怕担不起来。我看还是先由马将军统一调配,等时机成熟后在攻守分家,反正现在外面也没有什么敌人让马将军打,这些年来南面的藏人、东边的畏兀儿人还有北边的瓦喇人都很本份。”

王永光说:“做好了再移交那是自然,马将军应该将陕西的防守要害给地方军队交代清楚,等地方军队能够防守得住再放手专心进攻。到最后要做到野战军不管守城,防守军不管进攻军队不管民事,大家平时互相监督战时互相配合。我这次来还有个重要事务就是关于那些死刑犯的事,不知道马将军这一年来是怎么安排他们的?皇上亲口说让你写一个文书给他看,内地很多地方想从你这里学点经验看能不能找一些专门的人做农活。”

马世龙说:“陕西的防守主要应该是防守北边的蒙古人,东边的畏兀儿人没听说有什么大势力会对大明不利,假如蒙古人要南下有三个地方位置比较突出容易受攻击。一是灵州城以北的宁夏城,万历年间发生过叛乱但城防坚固,只要有一定的守军扼守住险要处应该没有问题。二是凉州城以北的镇番卫,三面都是沙漠没有可防之处易攻难守,不过敌人攻下来作用不大可以作侦察之地战时将兵力收回凉州。”

陕西巡抚问:“那还有第三呢?”

马世龙说:“第三就是肃州城西的嘉峪关了,蒙古人如果和朶甘或者乌斯藏的藏人勾结在一起的话,从甘州到肃州这一狭长地带就很容易被人切断,真这样的话我大明向西的路就会完全被封死。不过本将既然受命防守嘉峪关,现在又受命领玉门将军,这守住西大门并向西再向西的策略不会改变,到时候我们攻守配合应该没有问题。王大人开始说皇上对那些死刑犯很关心,我现在把他们用在沙州瓜州附近很有用,内地要想仿照恐怕不行。”

王永光问:“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人做的事内地百姓做不了?”

马世龙说:“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情况,内地百姓多种粮食但本地气候不适合种粮食,所以我想让他们专门放牧养马。瓜州之所以叫瓜州是因为那地方早晚温差大特别适合种瓜,种出来的瓜又大又甜很好吃,但种粮食恐怕不会有收获。既然开始已经说了今后军不管民事,如果那批人要我管理我就让他们养马,这里的水草好养出来的马比蒙古人的马差不到哪里去,如果要把他们一同给地方官府,那就由巡抚大人去安排。”

孙传庭是随同来的参谋,这时候他说:“马将军说在此养马确实是高见,下官见书上说过当年赤斤蒙古的首领就给朝廷进献了很多好马,当时的太祖皇帝还大加赏赐。赤斤蒙古以前就生活在沙州和瓜州一带,可见那地方确实适合养马,不过听说朝廷有些新品种粮食作物,到时候在空闲地方也可以试一试。这些栽种出来的粮食在平时也许不算什么,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能帮上大忙的。”

马世龙惊讶道:“看不出来一个监军一个参谋都对此地这么了解,那我就更放心了,今后我们团结一致好好合作,争取把西北军区搞成最好的军区,让皇上放心也让朝中各位大人放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59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