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15 官员大增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高攀龙见天启说公平是官员最大的能力,不由得皱眉说:“在一般时期做到公平,但遇到特殊事务还是需要临时决断,把公平说成是最大能力是不是太过?”

天启说:“朕只说公平是官员的最大能力,没说公平是官员的唯一能力,毕竟不可预料的特殊事务很少,除非预政处是吃干饭不管事的.当然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主政官员有意把一般事务拖延成特殊事务,这叫挟事自重骗功求赏,对这种人和事要严厉处罚。”

十一月初,监政院经过仔细商讨后同意成立辅政院并由天启下旨宣告全国,随后又宣布要把辅政模式逐步向省、府、县推行下去。官员们虽然早有耳闻,但猛然听到确切消息还是有些感到突然和紧张,毕竟对陌生的东西都会保持警惕是人的天性。官员们的紧张情绪还没有得到缓解,突然又得到天启的旨意,要在全国开矿开工场的同时还要办学堂。开矿开工场修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一半的省份都早就开始动手了,但官办学堂还是个新鲜事。

大明立国两百年来,所有读书人一开始都进的是私学,教什么知识都由私塾先生说了算,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三年一度的科举。当一个人进了学考上了秀才举人,他的老师就换成了取他的考官,因为他有了感情投资的价值,以前的启蒙先生基本上都丢到一边。对这类事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怪罪学生势利,谁叫先生没用不能给学生的仕途增加助力呢?当然也有不忘本的人,当了官也时常记挂着启蒙先生时常照顾,但毕竟是少数。

现在要办官学,而且据说要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这就让很多人诧异之余期待不已了。大家都知道读书会改变生活,虽说现在读书人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特权,也要像一般人一样交税纳粮,但大家都明白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区别很大,前途也是不同的。

俗话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在宣布官办学堂没两天,朝廷又宣布要在各县都增加辅助官员,比如说辅助收税的税官,辅助办学的学官,辅助开矿修路等事务的工矿官,这些都要从当地的官吏中选拔,无论以前是几品或者说答应给你几品都不算,全部按八品算,算是一种平等的开始。当然并不是所有辅助官员都从本地选拔,每个县都来了个监督县令的六品县督,他的主要事务就是主持选拔官员和监督县令老老实实做事。

朝廷的告示宣告后不久,各省的总督首先就被召进京学习,他们在监政院中学习了半月,然后各带一批人回省里准备成立省级辅政院。现在中央的人也不多,只在翰林院和闲置官员中选出一批去各省,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训发掘人才。他们先是把所有举人召集起来详细说明在各级办辅政院的意义,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各府县人员缺口补充到各府县任税官、学官,一路忙下来一直到十一月底才算初步忙完,能不能用是一回事,至少架子算搭齐了。

一般来说有了人就可以做事了,但现在做事还得靠后,先得把这些人的俸禄解决了。从中央派去的人原来都有俸禄,反正年龄限制在那里谁也没有想多要的心,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各省的举人。各省的举人虽说原来朝廷要供应银米,但那只够填肚子,现在要出来做事而且朝廷说了都给个八品,那相应的待遇就得提高,人不能多做事少拿钱这是都得遵循的原则。因为这个原因,十二月初政务院就接到各处索要银钱的奏疏。

信王和刘宗周、高攀龙等人早就知道有这回事,也早就准备得很充分。他们在接到各省上奏几天后,立即以政务院的名义行文宣布了各地税收的分配比例。前一阵已经说过要给各地留下一部分从矿山和工场收取的税收,大家都知道但不清楚具体留多少,所以一直在期待中。

政务院当时没说清楚具体给各地留多少,是因为还没有收到钱。当时各地的开矿和开工场事务还在出售权利中,只有少部分地方刚刚开工没卖几个钱,收税更是无从谈起。加上其中牵扯到大铁公司,要算清如何分配税收比例确实很为难。天启知道后决定让户部和大铁公司各让一部分利益出来,给各地新增加的人员发补贴。

大铁公司本是天启用来替朝廷开路的,现在见各地都动起来了也就觉得没有必要事事冲在前面,不过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他也不会全部放开。经过跟监政院几人仔细商议,天启决定把出售开矿和开工场权利资格的所得全部转投到修路上去,只留下钱庄收益安抚各股东。在此同时也要求政务院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把所有商税和可能收获的矿税都拿出来给地方政府留一些。

经过反复商议,最后结果是从矿山、工场、商贸等处收到的税都称为商税,所有收到的商税都分为二十等份。在这二十等份中各县留五等份,府里留三等份,省上留两等份,剩下的十等份全部上交户部。这个规定就意味着大家不能够光坐着不干事,如果哪个县开矿开工场经商等事做得不好,上级会斥责不说自己也没有收益。

政务院在宣布这些措施时,明确规定在各省、府、县留存的税收,一部分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员发补贴,剩下的用于今后新型农庄的建设,如果有余钱可以拿出来跟大铁公司合作修路,今后公路收费时可以按股分红。

这个规定出来没几天,就被全国的官员们领会清楚了其中的含义。除了农税不算外,其它事务都好可以收税,收到了大家有收益不说还会得到上级表彰,如果因为自己懒或者不懂导致没人做工,那么就收不到税,所有人也只能像原来那样领点只够填肚子的粮米,两相一比较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话说十二月初的一天,天启正在坤宁宫里跟皇后说话解闷,正在说时只见刘三lang和张春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宫女各抱了一个小孩子。皇后见她们来了愣了一下说:“皇上你瞧臣妾现在糊涂了,本来有点事叫她们来商议,谁知道说着话就忘记了,她们不进来臣妾还想不起来。”

待春英和三lang见过礼,天启问皇后道:“皇后有什么事需要她们两个做?两个现在都带着一个小娃娃,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啊。”

三lang上个月也生了个闺女被封为贵人,其他人以为她会不高兴,小孩子满月时都纷纷安慰她惹她笑,谁知道三lang满不在乎还很得意。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闺女可以取个好名字,免得像那两个哥哥一样被叫什么瓜。今天皇后叫她和春英一起来,她们就一起来听皇后的吩咐。

皇后见天启问她,于是说道:“三个月前宫里添了四百多小宫女,教了三个月礼仪后现在可以分到各处做事了。她们一来那五百多个愿意出宫的老宫女就可以出去了。张美人、冯才人和刘贵人都带有小孩子,臣妾叫他们先来挑几个去帮忙,多两个生人小孩子长大了不怕生。”

天启问:“冯才人呢?怎么她不跟你们一起来挑人?”

三lang说:“思琴姐姐病了,皇后娘娘说怕她的病传给小孩子就叫她安心养病,我们选的时候就替她选两个。如果思琴姐姐到时候不满意,在我们这里换人就可以。”

天启点头说:“你倒大方,不过既然要跟小孩子在一起,这些新来的小宫女就应该去重华宫跟那些懂医术的老宫女学一学,周青周碧还有唐选侍过几月也快生了,其他人今后也用得上,不如多叫一些人去学习医术。”

皇后点头说:“是,那就先问哪些有学医意愿,现在学一些今后出宫前学起来也快。”

天启点了点头对张春英说:“把西瓜给朕抱过来让朕抱抱,看长重了没有。”

张春英转身从宫女手中把儿子抱过来,交给天启手上然后说:“冯才人病了西瓜和南瓜都在臣妾宫中,两个人差不多重,臣妾怕再搞混了就把南瓜留在宫里没带来。”

天启摇头说:“你现在还放不下,哪个是你亲生的有什么关系?反正两个都是朕的儿子,两个都立为太子大家平等,你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三lang这时候说:“皇上,臣妾虽然读书不多,但也听说过天无二日的话,你这样做不怕以后出事?”

天启说:“怕什么?又不是分不匀,反正大明有南京北京,两兄弟一人守一处刚好。”

皇后笑道:“皇上正年轻,两人孩子也还小,哪里说得到那些事上去?皇上还是说说怎么安置那些出宫的宫女吧,她们都知道皇上说过她们回乡后皇上要封官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