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17 统一认识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孙承宗当年教过天启一阵,现在见天启向他请教孟子的话,于是开始思考有什么可以建议的,他当然不会就孟子的话来一番大道理,因为那些话他当年曾经教过现在没有必要再说。既然天启郑重其事肯定是国家有了麻烦,放眼现在的大明天下,贵州一带持续十年的奢、安叛乱已经得到解决,与女真人的争斗现在也暂时告一段落,在女真人跟蒙古人分出胜负之前,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外部暂时无忧所需要关心的自然是内部如何安定。

孙承宗问道:“年初时军务院准备把赵率教的人拉到南关去,结果皇上说南京有急事需要赵率教留在那里配合政务的实施,是不是当时就有了端倪皇上留赵率教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真这样的话闹事的地方应该是南直隶了?”

天启点头说:“这次的事情就是从南直隶闹起来的,赵率教的军队留在那里只是有备无患,真要平息事端就不能直接上军队。武则天曾经说过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的话,她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没说全,在大家都有饭吃的情况下,贫富差距的大小就决定了地方是否稳定,贫富差距大就容易出事差距小就要稳定些。天下事就是这样不患贫但患不均,穷人想缩小差距实现平等,富人想拉大差距做人上人,想法决定做法矛盾产生对立。”

孙承宗想了想说:“穷人要平等倒是符合皇上一贯主张的平等意识,但是富人的利益也需要照顾,做一件事有人出钱出力有人不出钱只出力,出钱和没出钱的肯定有区别不能一味要求平等。不过臣有点没有明白,既然是穷人和富人有了矛盾,怎么又把矛盾转向朝廷的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人在暗中行事?”

天启说:“这肯定是有人顺水推舟了,无论是土地出产还是商贸往来,最后的收益一般分为三份,朝廷的税收、老板或者地主的所得、佃户或者帮工的酬劳,地主和佃户都觉得少了自然想少压低朝廷的所得。”

孙承宗摇了摇头说:“搞来搞去他们倒联合到一块去了,不过地主和佃户再怎么闹腾应该也不需要赵率教的军队吧?皇上是不是还有其他担心?”

天启说:“据魏忠贤说这次私下串联的人不多但分布很广,尤其是一些如漕帮、盐帮等帮会牵涉了进来,朕之所以要跟皇太极达成和平协议,就是想有了协议后可以专心整顿一下后方。前方在打仗的时候后方就不好放手整顿,不然的话这些人一闹事耽误了钱粮运送也是麻烦。赵率教的人多是搞修建的人,平时跟老百姓的关系还不错也很少扰民,有他们在软的硬的都可以用,比只知道摸刀动枪的强一些。”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政务方面的事臣不好多说,既然皇上想稳定后放手整顿,就需要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真要安定臣倒也有个好建议,既不过于软弱也不会惹事上门。这次谈判的结果就是三年内保持现状,有争斗都要控制在一千人以下,臣认为可以再给皇太极去一封信,告诉他现在实际控制区之间双方最好不要出现军队,就是金州到南关之间还有大凌河与广宁之间,皇上你看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可以这么说,但是要给袁崇焕和毛文龙交代清楚,我们这一年最好不去惹事,但如果有女真人来捣乱,他捣乱几次我们加倍反击,不能弱了我大明的威风。”

孙承宗说他不方便多说政务,天启也没有多说,待他走后吩咐人去通知监政院中众人,说明天要去看他们商议的结果,让他们早作准备。南直隶一带有人在私下串联这事还是魏忠贤发现的,魏忠贤擅长搞阴谋诡计,因此有超常的嗅觉,对搞阴谋诡计的人他也是异常敏感。在一次偶然侦察中东厂找到一些书信,书信的书写人和收信人都用的化名,其中好多也用的隐语,但魏忠贤一听就知道这信不寻常。

这些书信中多为正常问候,但是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这样的话夹杂在问候信里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魏忠贤立即叫人动手顺藤摸瓜抓住了几个人。按天启原来的保证东厂没有缉捕权只能侦察打探消息,好在魏忠贤还有两个侄子是锦衣卫,锦衣卫出动人马抓住几个人一讯问,这些人不但没有否认反而直接把真心话说了出来,就是他们要选施政官员和辅政官员,理由就是圣人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直以来官员都是由朝廷委派,现在这些人居然要自己选官,而且还不怕人知道以圣人的话作为挡箭牌,魏忠贤一听知道问题大了立即向天启禀报,并呈上书信原件并将拿获的人暂时交由当地官府关押。天启发现涉及的人很杂,而当时辽东正在打仗,明军和女真人正在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中玩捉迷藏,不好立即下手处理,只好一边跟女真人谈判一边让监政院他们督促各部门想办法。

第二天,天启一早就来到监政院,进去后发现几个人面色都很平静,看来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得心里一宽颇为满意,心道这有帮手和没帮手还是不一样的。待大家都坐下后天启首先问信王:“现在有人要求官员通过推选产生,信王对这事怎么看?”

信王说:“其实大明高级官员一直都是推选出来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廷推,由大家选而不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体现了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宗旨。官员怎么产生是都察院的事,臣弟认为不管是直接任命的还是推选出来的,只要能做事都可以。像当年的张居正也不是廷推出来的,但是谁敢说张居正不是一个好首辅?他推行的制度虽然被人垢病说太严厉,但是现在看来那些制度确实有效果,政务院中好多新制度和成例都有张居正的影子。”

天启略微诧异地说:“那些人只想推选点他们满意的小官,怎么信王直接就说起了首辅,要知道你现在这个政务院总理王大臣就相当于首辅,你是不是太累了想偷懒?”

信王急忙说:“臣弟不是想偷懒,其实朝中很多人都比臣弟有才干,老臣不必说就是新来襄助政务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在处理事务上都比臣弟自如。总理大臣这位置很重要,臣弟只是觉得用最好的人坐在最关键的位置上才是应有之意,没有人的时候臣弟自然是责无旁贷,真有高明之人臣弟自当退位让贤。”

信王这话说得让天启纳闷,怎么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居然有打退堂鼓的意思,高攀龙见信王解释得有些勉强,于是说道:“皇上,臣觉得信王的话是真心,假如今后真有人像姜子牙和张子房那样有经天纬地之才,信王可以专门在监政务院主事。臣这话也出于真心,眼见信王年不过二十鬓边就见白发,让他在监政院主事也可以轻松一些。”

天启闻言不由得转眼仔细打量着信王,只见他耳边确实有几丝白发,原来有些圆润的脸庞现在也略显瘦态,心中一叹低声说道:“那就先这样说在这吧,不过任何事都要慎重考虑,就像信王开始说的那样无论怎么产生官员,只要合格能做事就行,不合格不能胜任的人不管他是怎么来的都不行。等时机成熟了可以推选总理大臣,现在信王还是要盯着政务院,慢慢地把主要精力放在监政院吧。”

信王说:“臣弟遵旨,现在政务院中老臣和新进大臣都比较得力,很多事臣弟都是让他们在做。”

天启点了点头转过来问高攀龙:“开始信王说官员怎么产生是都察院的事,高大人对那些人的要求怎么看?也是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

高攀龙说:“其实这事情本身就是皇上引起的,从前年起皇上就开始从上到下推行四级辅政制度,近三年来各级的辅政机构都比较完善了,但也增加了许多新问题,就是辅政机构应该由哪些人组成。以前的百姓非常单纯,官府让他们做什么没有人敢说不,因为他们认为官员是代天子管理一方,所有的命令都会无条件服从。现在发现他们的意见可以得到认可时,什么事都要争一争闹一闹,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并不重要,能够争闹才是最重要的。”

天启说:“这样不是很好吗?正体现了孟子的民为贵思想啊,为了争闹而争闹其实就是想要个话语权,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是平等意识的萌芽。我们现在应该想办法把这种行为引导到好的方面来,让人说话总比不让人说话好吧?”

刘宗周这时候说:“皇上,臣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让人说话肯定比不让人说话要好,但是在说话和不说话之外还有一种就是乱说话。一个人不说话我们不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一个人在众多的人群中说话,而周围都是七嘴八舌不停说话的人,我们同样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有当一个人清静地表达意见,我们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1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