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485 该当离去(上)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温体仁是有意将那份笔录让别人看见的,但是他又偏偏给人一种无心之失的样子,谁都有不小心做错事的时候,何况他还算不上做错事,只能算是一种疏忽。他的本意是试探一下东林党人还有天启的态度,谁知道东林党人没有大事声张,天启这边也没有什么动静,温体人心中奇怪决定再试一试。

温体仁心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自己这钦差也就算完成了任务可以交旨了,于是将他跟周延儒这一阵的调查报告归纳了一下呈了上去。当然他对不小心引起的博学院中的纠纷作了检讨,说自己一时疏忽引起了不必要的争论,今后一定会注意请皇上和诸大臣原谅。作为礼部尚书能够有这个态度,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再说他有什么不对,心理比较健康为人比较善良的人还会夸奖温尚书虚怀若谷当得起宰相肚量。

别人不说什么不代表天启不说什么,他看了后当场就派了一些内卫去调查,看看温体仁所说是否属实。当然天启对那些什么学阀不学阀的扯皮事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事谁爱管谁管去,他比较重视的是温体仁轻描淡写提及的倪元璐办学校的事。年初时倪元璐跟孙传庭奉旨办军校,各大军区都派了中级将领来培训学习,温体仁这次跟周延儒是去调查教育方面的问题,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军校的情况。

温体仁在报告中说倪元璐办的军校在平常时间教学员打枪放炮等军事知识,课余时间还教一些不识字的军官认字,民间也可以办一些这样的学校,一边教授专业知识一边传授文化知识,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很多人来学习。天启对办这种学校的事不是很关心,他想的是这种事最多由监政院商议一下就可以,自己没必要多管闲事,天启最关心的是倪元璐怎么可能教那些军官打枪放炮呢?

倪元璐最早就有想法说把新型的子母炮和子母枪通过学校推广开,天启出于稳定的考虑没有同意,现在听温体仁说倪元璐在教人放炮,天启想倪元璐肯定不可能仅仅只教一教老式大炮的使用。一来老式大炮大家都会没有必要教,二来天启也知道一般人都要好为人师的毛病还有显摆心理,有好东西不让人看到并羡慕,是个人他都会心痒得难受,晚上还会辗转反侧睡不着。

内卫奉命去一调查,发现倪元璐确实没有教授新型大炮的使用,只是把来学习的军官们集中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总结使用火枪火炮的经验,把大家的经验集中在一起并总结成理论,是倪元璐跟茅元仪他们商议的结果。不过为了让学员们心里有个向上看的想法,倪元璐也把新型大炮推出来给大家展示了一下,一是给这些土包子展示一下洋玩艺让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不要局限于老经验和老思维,二来也有天启猜的那种显摆心理,让这些人能够看自己时有点神秘感。

人们对不知情的东西总有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慢慢会转移到带有这种神秘东西的人身上,倪元璐在展示了新型大炮后很是被大家高看了一阵,让他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种跟虚荣心有关的满足感没有多久,就随着内卫的调查而荡然无存了,倪元璐心中发慌本想跟天启解释一下,谁知道听说天启好像生病了。倪元璐知道一个人生病后就会有些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脾气突然变坏,别一不小心被天启痛骂一顿或者拖出去打那就有些划不来。

倪元璐急中生智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孙承宗,于是连夜上门拜见并诉说原委,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还有担心都说了一遍,然后夸奖孙承宗德高望重深受天启尊重,让孙承宗去替他给天启解释一下。孙承宗听了倪元璐的话后抹不开情面同意去给天启解释,当然他不是直端端的只去帮倪元璐说情,而是借着探病的由头求见。

天启这一阵正感觉无聊,每天睡不着一天当两天用,任他是谁时间长了也受不了,谈敬和王体乾还有杨公春他们三个轮换着陪天启,当然也找了好多人三班倒着给天启演戏、下棋还有搓麻将。听说孙承宗求见天启立即叫人请孙承宗进来,心里想着正好问问军务方面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带着人马到处去转一转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承宗进来后先是问了两句天启的病情,然后就开始说道:“皇上,军校里倪元璐向学员展示新型大炮的事倪元璐已经给臣说起过,他解释说他只是让那些军官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并没有让他们接触到,更不会泄露不该泄露的秘密。其实臣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不愿意推广这些新武器,前一阵郑芝龙来报说在福建沿海打退了红毛人的一次进攻,虽然依托岸防工事取得了胜利,但是损失也非常大。”

孙承宗虽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天启知道孙承宗在埋怨自己不把新型大炮装到船上去,依托岸防工事都付出了很大的损失才惨胜,如果是在茫茫大海上明军肯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天启低头想了想说:“先生可能不知道,外敌再厉害只要我们守得住就不怕他们,大海之大难以形容也有不可预料的风险,我们没有必要用自己所短去碰别人所长。那些洋人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他们就算想战也是想速战速决不想久拖,我们现在还不是对手要认清现实不冲动。现在我们的战术就是他来我们就退依托岸防工事打击他,他退走想经营台湾我们就派人去骚扰不让他们舒服,等我们发展起来那些红毛鬼迟早会滚回老家去。”

孙承宗说:“皇上跟人拼发展这条路是对的,但是为什么不一边发展一边用新型武器去开疆拓土呢?”

天启说:“秦良玉、马世龙、张静安他们不都是在边境上替大明开疆拓土吗?只不过他们做得慢大家发觉不到而已。向外部开拓慢一点不要紧,内部要稳定行事因为最大的隐患是我们的内部,中国最强的两个朝代是汉和唐,他们都是被内部分裂力量灭了的,现在大明的底子很弱不能允许有一个权臣出现,任何人只要掌握了威力大的武器就有可能成为权臣和军阀,那时候我们会后悔莫及的。”

见天启说起权臣和军阀,孙承宗就不好意思再说了,就算天启不是说的他别人也会这么认为。天启知道孙承宗的顾忌,想了想对孙承宗说:“先生可能不知道,现在大明的军队里左良玉的车炮营算是威力最大的了,这也是我不想扩大车炮营规模的原因。据车炮营的监军说说左良玉有时候在军队里有意树立个人威信,奖惩将士也不按条例来而是随心所欲,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孙承宗一听一惊,问道:“皇上是说左良玉有不臣之心?”

天启摇头说:“不臣之心估计他现在还没有,不过随意奖惩将士就容易造成将士们不认制度只认人的习惯,真到了车炮营都成了左家军,他再把车炮营扩充成三万五万的时候,大明谁能够挡得住他?”

孙承宗想了想说:“左良玉也是有能力的人,干脆把他的兵力一分为二分出一半去宁夏城,既可算是对他的警告也是对草原上的一种防备。”

天启点头说:“这也是我想跟先生说的事,据说皇太极跟林丹汗互相打了这么久,两人现在是各有损伤谁也奈何不了谁。皇太极的长处是兵强马壮人心齐,林丹汗得到了西蒙古也就是瓦喇部的帮助,谁的补给线拉得长谁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据说他们有几次都对宁夏城虎视眈眈,想着进长城来抢些东西就地补充,还好马世龙和洪承畴配合默契调度得当,皇太极他们才无机可趁。”

孙承宗问:“皇上的意思是要趁机收拾了他们中的某一个?”

天启问:“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跟他们交手有没有胜算?”

孙承宗想了想说:“以目前明军的装备和训练,如果是我们只专于防守的话,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也进不了长城。但是要说在草原上争胜,就算只面对其中一个也没有绝对把握,除非皇上解除禁令将所有新型装备都大力推广开。”

天启摇头说:“我的儿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能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时,到时候由他们去推广要好得多,况且我现在也没有要把蒙古人和女真人打垮的意思。经过这么多年的你来我往,我发现我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只站在汉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而没有考虑草原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孙承宗眨了眨眼睛没明白过来,心道你是大明的皇帝不替大明百姓考虑,难道还要站在异族立场上去考虑他们的感受不成?

也许是知道孙承宗的想法,天启说道:“我认为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他们和他们的祖先都是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跟那些金法碧眼全身白皮的洋人不一样。只要他们没有分裂着投靠泰西人或者倭国的想法,无论他们今后想怎么样都可以商量。”

孙承宗问:“皇上是准备向他们说点什么?”

天启说:“我想给他们都去一封信,告诉他们大明的土地很宽广,长城外的草原也很辽阔。假如他们和平相处的话我大明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就是可以学喀喇沁部一样归顺我大明成为大明的一份子。当然他们也可以保持现状互相争斗不休,也可以跟我大明军队过一过招,只要不想着独立建国什么的,一切都好商量。”

孙承宗心道这皇上是不是生病生傻了,怎么会写这样一封劝和信不像劝和信挑战书不像挑战书大东西出来?他想了想问道:“皇上是怎么想着要写这个给他们的?”

天启说:“开始说到汉、唐两朝,这两朝之所以强大,武力强悍是一个方面,有包容心也是一个方面,我写这样一封信就想告诉他们战争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共同进步。我大明现在虽然不像大汉大唐那样强悍,但是也是有强大的武备和广阔的包容心,何去何从他们自己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56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