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98 兵退义州

书名:天启风云 作者:孤舟六百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2

王化贞是看着林丹汗出发后才向回走的,知道自己的大队人马走得慢所以先派了快马把消息传了回去,军务院这边接到消息后立即快马传递到宁远城。

宁远城里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正在跟辽东巡抚袁崇焕商议军情,接到军务院送来的消息后立即按计划派人通知各自的人马。熊廷弼下令满桂带领两万骑兵去义州城,同去义州的还有贵州来的许成名两万部队,祖大寿的三万人退回大凌河沿线,直到大凌河堡最后成为一座空城。袁崇焕命令吴襄的七千骑兵将义州防务移交给满桂,率领军队悄悄回到宁远以防敌人万一来攻。各路人马都是悄悄行动的,锦州城内都只有少数耳朵灵的士兵在晚上听到几声马叫。

十二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各地的人在这一天都要买些灶糖祭灶,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在这个大家都准备平安过年的日子里,皇太极带领军队来到了大凌河堡城下,他自己带来了四万精锐,加上原来在此的两万人共有六万,多尔衮因为还没有人来接替他,怕径直走了阿敏部堵不住毛文龙所以要过两天才到。皇太极自信凭自己这八万人绝对能够踏平大凌河堡,所以没有掩饰大大方方地来到大凌河堡。

听说明军有大水龙炮守城,皇太极特意给一些人发了毛上涂了油的皮袍,让他们反着套铠甲上然后举着盾冲上去填沟,他相信只要填满了城墙下的壕沟这点高的城墙不算什么。但人算不如天算,他带着队伍雄纠纠气昂昂地来到大凌河堡城下时,发现先前的那两万部队已经拿下了大凌河堡,当然准确地说是拿下了一座空城。

见明军比自己还大方皇太极吃了一惊,进到城里一看见道路整洁没有零散遗留物,说明明军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仓惶逃跑。屋子里面也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无法分析明军为什么会突然离开,听报告说围困锦州的明军至少有六七万,就算要走也该打一仗再走,就这么一言不留就从容而去,其中肯定有什么阴谋。

皇太极不得要领就把一个原来在此地的蒙古将领叫了过来,见此人长得粗豪满脸大胡子心中就不喜,沉声问道:“你们在这里一直看着,几万明军走了你们都不知道?知道他们为什么走吗?”

大胡子说:“前几天只听到不断有马蹄声传出,我们正担心明军不断增加兵力,谁知道他们是在不断撤退。这些人真是狡猾也让人摸不透,可能他们是惧怕大汗天威所以逃走也未可知,去锦州问一问说不准他们知道。”

可能是为了配合大胡子的话,刚好这时就有人禀报说锦州守将李永芳来了,皇太极立即命人叫李永芳进来说话。李永芳进帐后先是拜见然后是谢过皇太极亲自前来解围之恩,最后说孙得功因为腿脚不方便要晚一些过来拜见,皇太极不耐烦听那些俗套就问道:“明军是什么时候走的?知道他们为什么走走哪里去了?”

李永芳说:“明军最早围城和攻城的都是步兵,攻了两次被我们打退后就不再来攻,他们攻城时骑兵都是在一旁警戒不参加。大约五天前从义州方向来了好几千骑兵,步兵就全部离开了,我们正奇怪以为明军要用骑兵攻城,谁知道前天突然都不见了,估计明军是先撤走大部人马剩下的趁夜撤退,因为只剩下骑兵所以他们撤得快。不过看脚印他们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分开撤的,一路向西大概撤回宁远,一路向东北估计是去义州。”

皇太极一听李永芳是目送明军走的,顿时火冒三长怒不可遏地说道:“孙得功腿瘸了你的腿也瘸了吗?眼睁睁看着敌人撤退而不去追,难道你们现在就只会缩在城里不会骑马了?”

李永芳见皇太极发火不敢辩解,只是低着头不说话。皇太极觉得自己这时候也不该乱发火,歇了口气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出城追敌?是不是真的怯战了?”

李永芳想了想说:“不瞒大汗说,我们只有两万人而当时明军有近八万,而且明军的新式装备层出不穷很有威力。为了避免锦州城门被明军大炮轰掉,我们用大石头把几个城门全部堵死了,所以出来得有些慢请大汗恕罪。后来见明军撤退,我们为了探明他们的去向都是从城上吊人下来的,担心明军用计杀回马枪只开通了一个城门。”

皇太极知道李永芳小心是对的,但他依然说道:“我不管你有多小心,现在你就回去让孙得功也不必来见我,你们只需要探明明军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撤走的就行。”、正在这时候手下有人来报说在一间大房子里发现一封信,而且这信是专门写给皇太极的,问皇太极是不是现在呈上来。皇太极也奇怪有谁会写信给他,叫人拿过信念给他听,手下拆开一看才知道这信是东北军区的督军熊廷弼写的。熊廷弼在信中说这封信是奉大明皇帝之命写的,是为了给将来双方的关系重新定个位,前几年为了实现和平大家都在谈判,因为一些误会致使双方重启战端,现在是该恢复理性好好谈一下的时候。

信中说以前谈判时明朝方面开的条件有些苛刻,一是让女真人立即放下武器归顺,如果不归顺就要驱逐他们都大漠以北去,这个条件不理性大明方面特地作了修改。修改方案就是恢复洪武时期的界线,女真人退回到大甸、宽甸等六堡以东,北边以三万卫为界女真人退到三万卫以北。如果皇太极同意大明可以封其官职,并按期跟女真人互市贸易,如此一来就能够实现和平避免再起争斗。

为了展示大明方面的诚意,围困锦州的明军都已经撤走了,撤的地方也没有隐瞒明确告诉皇太极是撤到义州和宁远。说义州现在有马步四万坚守,还有三万人在其后面作预备队,假如皇太极愿意就这个基础谈判可以派人去义州洽谈,如果不愿意谈判也可以派兵去义州城下较量一番再说。

天启让熊廷弼给皇太极写的这封信表明了一个意思,就是想不花一点力气把女真人占的地盘轻轻巧巧地拿过来,沈阳、铁岭、六堡这些地方现在是女真人占据着,大明方面要索回女真人是不会同意的。在民间一间房子一块地只要被人占了,要想讨回来都很不容易,这还是有官府作主主持公道,现在要想从一帮战斗力强悍的人手中要回一大片土地,除非女真人全部傻掉或者全部被佛法感动。

皇太极拿过一张地图看了一下,见义州两边是山但前面是一大片开阔地,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能不能歼灭这里的四万明军。宁远的关城修得结实就不说了,义州是个小城只要花点力气要攻下也不是难事,居然异想天开要自己退到三万卫以北六堡以西,不给他们一些厉害这些明军尾巴都要上天了。

这时候孙得功也坐着轿子来了,见孙得功面色疲惫地向自己行礼,又看到一旁还没有走的李永芳,想起他们当年献计献策加献城的功劳,于是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好了,你们还是回去继续守住锦州吧,挖开的门洞和堵着的门洞都保持现状,避免明军再来偷城。我就在这里休整两天后亲自去拿下义州,你们说说义州好不好攻下来?”

李永芳没有说话只看着孙得功,孙得功说:“义州当年防守薄弱,我怕明军偷袭得手所以这几年又叫人加固过,早知道如此就保持原样了。义州两边距离山不远,不好轻易包围怕被敌人从山上和城上夹击,如果要进攻最好正面直接攻击,建议大汗从锦州搬些大炮过去轰击城门和城墙,有大炮敌人自不足虑。”

皇太极点头说:“你当年为了报仇曾经从锦州运过大炮到义州去,据说运过去没要到一天可见道路也不难走,假如要从锦州运个几门大炮过去,拆下来运过去大概需要几天?”

孙得功说:“锦州现在有大炮十几门,要拆几门运到义州去最多三天。”

皇太极说:“好,你们现在就去做准备,三天后我要看到大炮出现在义州城下。”

三天之后皇太极来到义州城下,看着身后威武雄壮的将士,看着前面不远处一字排开的八门大炮,皇太极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叫过一名文书说:“明朝皇帝作了退步,已经开了恩免除我们去漠北啃沙子的苦,我也要来个先礼后兵,让明军知道我们不是不通道理的人,你现在替我写一封信我派人射进城去。”

文书恭恭敬敬地问:“请问大汗小人该怎么写呢?”

皇太极说:“你就写大金天聪汗看了大明皇帝的信很是感动,手下将士也非常高兴,准备接受大明皇帝的建议退到六堡以东。但是本汗手下有八名壮士不同意,要跟大明的军队较量一番再说,如果不能取胜自当无话可说,但是如果胜了的话义州城内的几万人就是本汗的战利品,需要大明用银子和粮食赎回,十石粮换一个人童叟无欺。”

文书不解地问:“请问大汗是哪八位壮士?需不需要写上名字?”

皇太极哈哈一笑说:“暂时还没有名字,告诉明军本汗的八位壮士就是这八门大炮,如果害怕可以在正午之前出城投降,本汗绝对保证他们的性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97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