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95章 百姓们有福了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公元1792年8月31日。中华大虞光中十五年,原满清乾隆五十七年,农历七月十四。

对于中华和罗斯来说,都非常痛苦的金汤城之战结束了。

罗斯上将古多维奇伯爵从多瑙河带来的两千罗斯一线精锐莫斯科团,战殁了七成,成功撤离的只有五百多人。

从叶卡捷琳堡带来的俄军第十五师一个加强团两千人,也几乎全军覆没,只逃走了百余人,另外还搭上了秋明和鄂木斯克的地区的哥萨克骑兵两千。

全军七千步骑,损失了超过五千人,几乎可以说全军覆没。

唯一成功撤走的,就是罗斯在西西伯利亚的一万四千民兵,算是勉强保住了火种。

真要这些人都没了,西西伯利亚的游牧部族和土人可就压制不住了。

而大虞这边,也战死了五百人左右,伤重不治的估计也得有个千把人,在罗斯军抢先占据了优势地利后,双方战损比大约在一比三左右。

9月2日,在罗斯人乘坐额尔齐斯河上的船只撤离彼得巴甫洛夫卡后,大虞军队立刻进城,在搬空了城中的粮草辎重后,陈光耀下令将这座城市一把大火全部烧毁。

9月4日,大军南返到了金汤城外,陈光耀将伤员全部转移到了金汤城中,一千多罗斯伤兵就这么直接被遗弃在了这个双方血战过山包上。

杀?

陈光耀才不会杀呢,对于这些伤口因铅弹化脓的罗斯士兵来说,让他们活着,才是最大的痛苦。

饥饿、寒冷、高热的三重袭击,还短时间不会死去,那滋味,地狱鬼差看了都要脊背发凉。

此战完毕,罗斯人至少五年内不会再想着从西鲜卑冰原来收复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了。

陈光耀为了保险,还将金汤城到鄂木斯克中间所有能控制的哈萨克等其他土著部落全部迁走,免得他们成为罗斯人的力夫和物资补给包。

9月15,抢在北地风雪到来之前,陈光耀仍旧留姚之富率一千征西军士兵,控制一个哈萨克右翼万户留守金汤城,并照顾伤员,其余九千大军开始启程南下。

消息传到南京应天府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天后了,这就是目前大虞急报传递速度的极限。

金汤城距离南京应天府直线距离三千七百公里,实际距离可能在六千五百公里左右。

四十天跑完,每天至少要跑一百六十公里,完全是靠着人停马停信报不停的节奏,不计人力成本跑出来的。

“电报、火车!”莫子布拿着这份仿佛还带着血腥味的奏折,轻轻嘀咕了两句,随即仔细看完了内容后,拿上奏折就命人召集内朝侍从官和外朝枢臣商议了。

“让陈光耀立刻开始营建伊犁城,让所有哈萨克右翼和左翼的千户以上的部落首领都必须送一个儿子到伊犁城。

五千户以上的立刻送长子来京朝见,谁家不来,那朕就不给他封爵。”

说是商议,但实际上还是莫子布的一言堂,只有他确实没考虑周全的情况下,内外朝的大臣才会提出建议。

“不,谁要是不送,就让傅康安领兵去逮捕问罪!”

莫子布把手一挥,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敢不来朝见的,那就不是一般的土酋了,必须要出重拳。

“陛下,布哈拉、希瓦两汗国的战争是不是暂缓,西北使司衙门几次上书,言河西陇右的百姓实在不堪重负。

今年光是运粮运物资就出动丁口七十多万,来回超二百万次,累死病死者逾两千人。

沿途所有兵站和村民合作社基本都被掏空,好多地方女人甚至都在承担重体力活了。

许多家今年粮食丰收,自己都没吃上几口,便全部运到了西域。

明明粮食堆满仓,自己还得掺着野菜喝粥吃玉米面饼,不可能没有怨气,要是明年继续这样运粮,恐有损陛下仁德啊!”

听到次辅刘墉这么说,莫子布苦笑一声,“仁德,朕在西北百姓眼中,哪里还有仁德,他们没把我骂的狗血淋头就算是好的了。

那就暂停针对布哈拉和希瓦的战争吧,让陈光耀尽快掌握哈萨克的左翼和右翼,然后边打边练,目标就是已经被罗斯帝国掌控的西翼小玉兹。

而朝廷,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在移民的同时,全力支援宁夏郡王对大宛盆地的开发。

只有大宛盆地这河中江南能发挥作用,才能改变西域足兵,却不足粮的缺点。

另外,外朝核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抽出一笔钱支援河西走廊的铁路建设。

如果有困难,就与内廷煤铁转运司合计一下,按照欧罗巴的模式,向全国豪商发行国家债券吧。”

丞相罗芳柏点了点头,“臣下去之后,立刻就着手安排,中原物资充沛就是运不到西域,全是因为蒸汽火车没有联通的原因。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汉家王朝,就永远不会丢失这块汉唐故土。”

虽然朝臣们不太喜欢莫子布的河中战略,但是对于在河西走廊修铁路,他们还是很支持的。

“至于金汤城。”莫子布沉吟了片刻,看着司礼监秉笔兼南京皇城使说道:

“派个人去问问姚之富,他要是愿意在金汤城扎根,朕赐他奉国将军的爵位,允许他向在金汤城周围的哈萨克部落传教,并且由礼部拨款,为他建一座白莲宗大庙。”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金汤城已经就是大虞帝国国土西北的边界了,因为大虞如今的能力,根本无法辐射金汤城以西。

甚至就算有了铁路,也不可能辐射,因为在火车建设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不可能把物资投入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真要有这么多钱,赶紧把火车从兰州通到伊犁和疏勒(喀什)才是正道理,且草原上修铁路,技术难度也不小,维护成本更是高上了天。

而金汤城以西的地方,无非就是鄂木斯克和秋明比较有价值,且这个价值,是相对后世来说的。

后世的秋明等地,无疑是罗斯大油气田所在,资源富裕的一塌糊涂。

但目前,价值相当有限。

而且秋明距离乌拉尔山不过六百公里,鄂木斯克也就是一千公里出头。

但鄂木斯克到兰州则有五千公里上下,秋明到兰州五千六百公里,几乎是十倍的距离差,大虞再强,也不可能在这两地跟罗斯掰手腕。

能在金汤城连续胜利,站稳这个额尔齐斯河畔,控扼哈萨克草原和西西比利亚的关键要塞,就非常不错了。

所以莫子布真正要与罗斯人作战的主战场,实际上是在里海一带。

等大虞吞下了河中,足兵足粮,火车能通到迪化后,就可以威胁里海北边的奥伦堡,以及西岸的阿斯特拉罕。

特别是阿斯特拉罕,当年没来得及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一部分还在这里呢,也就是后世的卡尔梅克人。

在里海与罗斯争斗,远比去寒冷的西西伯利亚要好得多。

于是,莫子布还特意嘱咐掌印太监,“金汤城关系西北安危,必须要得力之人全心全意镇守。

一定要告诫你派过去的人,姚之富如果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朕可以另选人才前往。”

“陛下,兰州至沙州段的铁路急需人力,而西北的民力因为转运粮草已经无力继续。

是以,臣请陛下准许在晋冀鲁豫湘鄂皖川陕九省过番百姓中,挑选一批入西北建设铁路,按劳动给予造册评分,分高者优先分田地。”

莫子布算是发现了,能做到丞相这个位置的,就没几个省油的灯,罗芳柏刚才所建议,就是要白嫖民力。

目前的大虞,人口已经膨胀到了五亿八千万左右,十五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其中固然有许多隐户被查出来,和把暹罗人、越南人、日本人、朝鲜人都纳入了统计范围的原因,但本身的增长,也很可怕了。

同时,由于大虞的只限单人田亩数,不限制土地交易的政策,民间破产的百姓也在飞速增多。

两方一相加,第二波向外拓殖移民的浪潮,又开始了。

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十五年乃至二十年前,是国家求百姓过番,不但免路费,甚至还给补贴。

不过现在,由南洋、东北等地的建设愈发完善,想要过番分田地,也没那么容易了,除非你愿意去土人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地方。

比如苏梅岛(苏门答剌岛),嘉庆岛东部和北部(加里曼丹岛),或者苏威拉西岛,上川(缅中北部)这些非常穷苦的区域。

而这就是丞相罗芳柏觉得可以白嫖老百姓劳动力的地方,“臣建议,以两年为期,年满者按照评分高低。

高者过番至嘉定、泰平、南暨、汉川等省。一般者过番安戴、嘉西等省。

还可以赐予耕牛,以及进入合作社的资格。”

好吧,也不算是完全的白嫖,只要肯卖力,还是给好处的,而且西北的铁路修建,还是很缺人手的,于是莫子布点头同意了。

然后,莫子布想到了一件事情,他对罗芳柏说道:“定国公说,他的伊犁缺少一个合适的屯田人才,我看陈秋泽就很合适,他在汉川做的很好,就让他去伊犁救救急吧。”

当年的瞒报事件,是以内外文臣第一人,出身莫氏家仆的林通退隐为结束,陈秋泽表面上甚至是得到了奖赏的。

不过这件事的影响并不小,林通扛了责任退下去之后,陈秋泽就没了保护伞,一直被摁在汉川省,还被剥夺了总督标兵的指挥权。

而现在,竟然又要被发配伊犁。

罗芳柏当然会同意,他早就看喜欢独走的陈秋泽不爽了。

而莫子布则不一样,陈秋泽虽然胆大包天,但却是他一手提拔、教育出来的,还是复国功臣,忠烈之后,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如果这次去伊犁,陈秋泽还是能发挥特长干得好,且能认识到错误改过自新的话,未来就未必不会得到重用。

。。。。

兰州,西北使司总理衙门。

二十岁的皇太子莫洲森忙的,连弟弟汉川郡王莫洲栩来了,都只给了个笑脸,挥手示意他先坐之后,就立刻开始处理公务。

此时的兰州城,比历史上扩大了三倍都不止,几乎跟后世的兰州城差不多大小了。

整座城市完全不像一座偏居西北的内陆城市,竟然有几分广州的气相。

这是因为,历史上兰州在全国重要城市中不断走低,是由于整个西北,包括西域、河中在内整体陷入了穷困之中,海权已经可以说几乎完全取代了陆权。

这是整个西北和亚洲大陆中心的穷困,而不单是兰州的穷困,或者说兰州是被中亚那些不争气的国家,给拖累了而已。

但在这个时候不一样,大虞的领土在恢复汉唐的基础上,不断往西拓展带来的对物资的需求。

又得益于皇帝决心要铲除天方教神秘教团影响,毁灭三汗国的决心。

兰州这个距离西域、河中最近的大城市,立刻成了整个西北的后勤保障中心。

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兵工厂四面开花,以及为之配套的蒸汽机厂、煤矿、铁矿,五金制造、冶炼等相关行业,也在快速的发展。

太子阿森的东宫体系,也基本转为了西北使司总理衙门,他的左庶子董敎增已经兼任甘肃巡抚了。

可以说,莫子布是非常放心的把整个西北,都交给了阿森在治理。

“怎么,京城呆不住,想要干点事情了,母亲来信说你要来,我还以为得十天半月呢,咋现在就到了?”

又忙了半天,阿森终于批完了公文,抬起头来看着弟弟皇次子阿栩。

阿森口里的母亲不是他的生母陈贵妃,而是皇后郑诗诗。

这是当年莫子布开玩笑式定下的规矩,由于皇后不能生育,所有的皇子皇女都按照大家族模式,称呼郑诗诗为母亲,至于他们的生母,随便你称呼什么都可以。

当然,这不是硬性的规定,但皇子皇女们基本都还是遵从了。

“父皇非要我当这什么河西铁路督办和复兴公司西北副总裁官,还说干不好回去就打我的板子,吓得我是觉都睡不着,一路小跑就过来了。”

阿栩苦着脸说道,他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虽然被父亲安排到河南怀庆府孟县做过两年县令,但对于政务,仍然不擅长。

要知道他可是皇次子,下面的百姓可能不知道,但官场上是知道的,这种手握尚方宝剑的优势,是多少想干事的做梦都求不到的东西。

结果两年时间,阿栩在孟县县令任上只能说干的还行,但绝对称不上多出彩。

阿森一下就懂为什么了,他这弟弟,由于是媵,也就是俗称的通房大丫鬟生的儿子,生母还是一个泰人,因此从小就很自卑,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样的性格嘛,当了大明那样被当猪养的藩王可以,可是做为汉川省这样要地的藩王可就差点意思了。

还好,阿栩只是性格太软绵绵了一点,不是脑子不好使,还可以挽救。

“铁路督办,这可不是一个好职位,钱多,事多,人多,没有一颗大心脏和耐心,是干不下去的。

难怪母亲让你来找我,原来这道考题,是父亲出给我们兄弟两人的。”

阿森长叹一声,但又有些跃跃欲试,他在西北一年多,看着很忙,但很多事情不归萧规曹随,跟着姑父李献文的既定方针走就是。

唯有铁路,虽然目前已经铺完了兰州到凉州段,肃州(酒泉)到甘州(张掖)也铺了二十几公里,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面对着即将涌来的大量劳工以及新技术的第一次长远距离应用,这种有开创性的工作,将极大考验他的能力。

不,不但是考验他的治理能力,父亲把弟弟阿栩扔过来,还有考验阿森这大哥,能不能带好、管好弟弟的能力。

那么这第一步,就先建一个河西铁道学院,培养大批能修建铁路且拥有专业技艺的工人。

然后把江南、岭南各太学研究蒸汽机和铁路的都召过来,实地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最后,再帮弟弟阿栩建立一个铁道兵衙门,把劳工进行军事化的管理。

这样一来可以加强管理,二来这些人从铁道兵衙门出去之后,在过番地方生活的时候,也能更轻松应对来自土人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好嘛,蒸汽机车过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想到组建铁道学院和铁道兵衙门了,还得是大佬森的脑袋好使。

而汉川郡王莫洲栩,正震惊的看着他那豪言壮语的兄长,这又是办学院,又是组建衙门、兵团的,这怎么听着像是要造反呢?

阿森眼睛一瞟,就知道这谨慎到有些胆小的弟弟在想什么了。

他一把拦住阿栩的肩膀,十分无语的安慰道:“你呀,要是真有胆子造反,我估计父亲得高兴的笑出眼泪来。

放心吧,来了兰州,就跟兄长一起好好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8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