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1章 大明忠烈祠(二合一)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河仙,武定城,共和议会宫。

即便已经受全广南士庶拥戴三次,但莫子布的登位仪式,依然没有开始举办。

因为他要做,就要做到最像模像样。

先前为了拉拢人才,办了一次草台班子样的科举就够粗暴了,那么登位仪式,就不能马虎。

只有隆重的仪式,才能带给人以威严和重要的感觉。

而且,还有内部人心需要统一的问题。

议会宫中,等到八大长老,七十七议员都坐定之后,千等万等的莫子布终于出现了。

甫一入场,共和宫中立刻就是全员起立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因为莫子布这次穿的,就不是以前的亲王常服了,而是穿着大明亲王的冕服。

按大明律,亲王冕九旒,玄衣五章,纁裳四章,形制只是比帝王冕服在冕旒、衣服纹章上少一点。

不是内行人的话,看起来只会跟大明的帝王冠冕一模一样。

爆燃的掌声中,鄚天赐和陈大胜两人迎了上去。

鄚天赐手里捧着的,是一套绿袍。

陈大胜手里捧着的,是一个檀香木盒子,里面不知道是装着什么。

鄚天赐走到莫子布面前的时候,当着所有长老与议员的面,将这套精心保存,但已经有些破旧褪色的袍子展示给众人看。

原来这是一套青袍绣黄鹂的八品文官官服。

一向以强人自居,从不轻易显露神色的鄚天赐,此时却有些泪目。

“我儿。”鄚天赐看着莫子布,郑重的说道:“这套常服,乃是你的曾祖,大明雷州府徐闻县县丞莫公讳仕平的常服。

仕平公尽忠王事,为国姓爷大军提供军需、粮秣、民夫,协助官军作战,立功无数。

只恨大业未成,却被东虏侦之,仕平公苦战不得脱,莫家儿郎死伤殆尽,公亦血染袍服,归家数日就含恨而去。”

说着,鄚天赐指着这套官服上左肋边一处看着确实像是血迹的乌黑色说道:“此乃祖宗忠义之血也!”

河仙莫家的祖上是雷州半岛的大族,别看他的曾祖莫仕平有个生员功名,但实际上却是亦商亦盗的沿海走偏门大族。

莫子布只知道自己这位曾祖父大概是在永历十三年,也就是清顺治十六年,西元1660年左右战死的。

当时国姓成功正率军北伐围攻南京,而在广东沿海,接受明郑指挥的粤西大族和海盗们,也起兵万余攻击广东沿海清军策应明郑。

结果他们起兵的时候得到消息是国姓爷快要把南京给打下来了,但谁料到郑军又很快战败,策应广东的这些人自然也讨不了好。

莫仕平应该就是那时候战死的,只不过他战死的时候,莫子布的祖父莫玖也不过才五岁,是以事迹并不是很清楚。

但不管成败与否,顺治十三年都还坚持与东虏血战的人,绝对是英雄。

莫子布颤抖着手接过这套八品县丞官服,心里很清楚,这就是未来他北复中原、驱逐鞑虏的最大法理来源之一。

祖宗是不屈的英雄,子孙也当为矢志不渝的好汉。

‘当!’所有长老和议员敲响了他们的青铜小鼎,表示钦佩。

莫子布则赶紧将这套官服转交给后面的侍卫,对鄚天赐说道:“我当存此袍于家庙之中,日日提醒我牢记祖先血仇。”

在这个基本都是自己人的共和议会宫中,莫子布终于能说几句真心话了,这也是他一直不肯接受满清册封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人,但凡还有半点良心,就绝对过不了心里那关。

除非乾隆现在宣布满汉一体,放弃金钱鼠尾和满清服饰,真正做一个汉人皇帝。

莫子布为了民族,或许会愿意跟他和解,不然绝不可能了。

“子布,这里的敕书和金印,乃是监国宁靖王赐给你外祖的。

这可是他一辈子最为珍视的东西,你四舅昔日最得他宠爱,都不敢乱碰。

当年忠贞公弥留之后,曾想将之带进坟茔之中,但最终还是没舍得,只说留给子孙做个念想,但我知道,他还是忘不了故乡。”

原来这里面装的,是东宁的宁靖王朱术桂给陈上川的高雷廉三镇总兵敕封书与总兵官金印。

“今日,七舅代表陈家,把册书和金印都交给你了,愿你.。”陈大胜说着突然停住了。

“不忘祖先遗志。”莫子布立刻补上了这句。

陈大胜哈哈大笑,将檀木盒子递到了莫子布的手中,屋内的明香人议员、侍卫们不约而同的欢呼了起来。

“兴唐继汉,不忘祖宗!”

“大将军当于天南再兴大明!”

其他脑袋上还有辫子的长老和议员们则稍微有些尴尬,但没有谁想退缩。

因为他们都已经与莫子布深度绑定了,也都坚信莫子布会干成一番大事。

而给他们信心的最大来源,就是河仙港外停泊的那支舰队。

这些人都是在波涛中纵横万里的人,自然知道以靖宁号为首的大海船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哪怕满清广东、福建水师倾巢而出也占不到丝毫便宜。

而且他们还能出海吗?每个见识过满清水师官兵的人都会摇摇头。

甚至闽粤沿海所有人都知道,出海一百里,那就不归大清朝管了,自立国以来,除了迫降东宁郑家以外,满清水师就没有远航的记录。

而从澎湖到台湾,还不足东宁到南洋的十分之一。

莫子布也在观察着场内所有人的表情,看到没有什么人面露难色与畏惧之后,心也放了下来。

这与他这几日分别找众人谈话后的判断,基本相同。

他手下这些人,已经从最开始单纯把莫子布当大腿,到以为他会接受满清册封在海外当王,可以追随。

现在终于逐渐进步到认为就算莫子布在南洋举旗闹事,满清也奈何不得他们的境界了。

这就叫做人心可用。

“大将军,我们愧对您的嘱托,没能把晋王殿下三公子的后裔带来,他们后人已经改姓段氏了,不肯再提旧事,只说让我把此剑带来。”

“此乃永历皇爷赐给晋王爷的尚方宝剑,段家人说他们已经不配留着了,愿赠给英雄!”

跪在莫子布面前献上宝剑的,是当年他在阿瓦城收揽的那些桂家人。

当初桂家人残存的首领吴岩乐表示李晋王第三子李嗣兴留在了滇南没走,愿意去帮莫子布将其后人寻找出来。

结果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直到最近汉艾栋才从老挝方向回来,原本的百余人也只有三十余人了,跟叫花子一样。

他们自述在滇南寻找李晋王后裔的举动被清廷发现,加上清缅战争刚刚结束,滇南盘查的非常严,所以寻找的难度非常大。

等最后找到,别人却已经改姓段,在当地生活上百年。

族中唯一几个知道身份的耆老,不愿意再起事端,所以就把他们打发走了。

而在回来的路上,吴岩乐等觉得没办成事,无颜来见莫子布,又气又羞,加上旅途劳顿,竟然病死了。

说实话吧,莫子布已经有点怀疑他们的真假了,甚至他怀疑朱红珍和李嗣兴会不会是这些人编纂出来的人物。

或许他们一直都在撒谎,或许他们祖上是大西军的一员,但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却历史久远到他们自己也弄不太清楚了。

但另一个声音在告诉莫子布,从这些人的表现来看,又不像是完全在欺骗。

或许他们比自己更怕得不到承认吧。

算了!

想到这些,莫子布上前拿起宝剑,“晋王是咱汉家的英雄,我定当建庙祭祀之。”

说罢,莫子布高举宝剑,欢呼声再起。

实际上,三年前莫子布或许很需要大西军为他的活动提供正当性,但现在已经不是很需要了。

因为莫子布的实力,比他自己以为的增长的要快,满清也没有莫子布想象的那么强大。

更重要的是,莫子布这一系的法理,严格来说并不是来自永历政权和拥护永历的大西军。

他这一系的法理,实际上是来自东宁的最后一代监国宁靖王朱术桂,包括他曾祖莫仕平的官职和外公陈上川的官职,都是朱锦上报朱术桂后封的。

莫仕平和陈上川所代表的沿海小海商家族在接受了国姓爷令牌保护之后,实际上更应该看做明郑政权的外围。

。。。。

当日,在共和议会宫接受了拥戴之后,莫子布再次带着众人移驾武定城北的屏山山顶。

在这里,一座并不恢弘,但非常重要的庙宇已经建设完毕,这就是莫子布一直准备建设的大明忠烈祠。

忠烈祠正殿,正中供奉着一尊冕十二旒的高大神像,在他身旁,还有一尊小一些的冕九旒神像。

不用说,这两人就是永历帝朱由榔和最后一代监国宁靖王朱术桂。

本来这是忠烈祠,所以肯定不能供奉永历皇帝这种帝王的,但莫子布现在为了统一人心,是以将永历帝和监国宁靖王朱术桂,都供奉了进来。

忠烈祠的左偏殿叫做尽忠武勋殿,供奉的是甲申以后的武将。

左偏殿左侧最上首,供奉着一尊武将雕像,乃是延平忠武王国姓成功。

国姓爷下面,还有一排排小一些的雕像,都是在与满清战斗中全节的的明郑将领,包括国姓爷之子朱锦,以及大将甘辉、万礼等。

而在朱锦、甘辉、万礼之下,第四座雕像色彩丰富、表情生动,一看就是有来头的,赫然便是莫子布的外公陈上川。

其实陈上川只是明郑外围成员,地位要比许多明郑将军低,但谁让他是我莫大王的外公呢。

而右侧则是晋王李定国,以及大西军和大顺军一系的将领,李定国之下就是李过、李来亨父子,余者还有靳统武、郝摇旗等人。

莫子布换上亲王的九缝皮弁朝服,带着众人上香祭拜这些忠义之士。

李献文、袁开道等人一看见大顺军众将神像,立刻就绷不住了,他们跪在神像前泣不成声,声音之凄切,让众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已经开始有点发福的李献文拜完了祖宗,又对着莫子布长长下拜。

“大将军,能在这方寸之地,使祖宗血食,我今日就算立刻死去,也能安心九泉了。”

莫子布赶紧把李献文等人拉了起来,他并不怀疑这些人会支持他,莫大将军最关注的是另一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就是以宋城主吴让,高州城主庄春德,吉达城主叶丰昌,下缅甸通州伯陈建生等为首的闽南人。

此时闽南人对国姓成功的感情可是很特殊的,远比后世要浓厚的多。

可以说,目前要团结闽南人,除了妈祖以外,就属国姓爷这三个字最好使。

“国姓爷英雄如此,如果要是看到我们这些后人,不知道会作何想。

郑晦堂真是侮辱了他身上的血脉,就连追封王号都只敢上个潮,简直是儿戏,自古以来哪有以潮为号的王。

今日,我欲追赠国姓爷为闽王,诸位以为如何?”

听到莫子布说完,这些闽南人小心翼翼的对望了一眼,然后都把视线投到了吴让身上。

这些闽南大豪中,吴让地盘最大,又因为有燕窝和锡矿之利,他也是最有钱的,从能力上来讲,吴让的能力更是最强的。

而吴让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他就知道,这是世上的便宜没那么好赚。

这些年他在宋城发展的顺风顺水,五年中只给莫子布这个大王上缴了不过五万两银子的贡赋,而他每年获得利润都在八万两以上。

如今吴让已经几乎把全族都接到了宋城,宋城也在这些年发展的飞快,已经有华人七八万,土著十五六万了。

这些人中,虽然有些他是代管,但不管怎么说,势力已经相当庞大了。

这种封建主的待遇,还能传给子孙,回到大陆上就是给个知府也不换啊!

同时,他也明白莫子布要把郑克爽追封给国姓爷的潮王称号换成闽,是什么意思。

这种事情,只有愿意接替郑氏衣钵,不说反清,至少要不屈从于满清的人才可以干。

现在莫子布要这么干,不但代表莫子布已经准备接手明郑未尽之事业了,而且还是把他的身份,放到了至少和郑克爽一个档次的地步。

一瞬间,吴让想了很多很多,但最后他都发现,背叛莫子布的成本,已经大到他不敢想了,他根本没得选择。

而且,吴让是看着莫子布如何从无到有的,他觉得,莫子布或许无法反攻大陆,但是保住南洋基业还是可以的。

这位大将军是如此的年轻,现在不过二十五岁,哪怕他就跟国姓爷一样三十九岁就英年早逝,也还有十四年呢。

干了!

吴让立刻就在祠中单膝下跪,莫子布则非常巧妙的移了一下,站在了国姓爷的神像身前。

“大王,我吴让是你一手栽培起来的,心里也知道华夷之别。

满清占我家乡,我虽然不能像祖先那样与东虏决死于沙场之上,但跟随大将军的胆子,还是有的。”

后面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但还是跪了下去,随后其他二十几个闽南籍的共和议员也走了过来,

这些闽南人就在国姓爷的神像面前,当众立誓要跟随莫子布,绝不背叛。

解决了这些闽南人的问题,莫子布长长松了口气,现在他麾下,势力大但并不能完全拿捏的,就是闽南系的这些人了。

偏偏莫子布还很需要他们在吉达、宋城、丹城再到下缅甸一带效力,现在看到他们大体同意,总算是没闹出什么伤感情的幺蛾子。

随后,众人来到了右偏殿,与左殿有有很大自主权,实际上拥有自己幕府的武勋不同,右殿供奉的,都是尽忠国事的文臣。

位于右侧最上首的,是江南系文臣之首的史可法,史可法下面则是张煌言,其次为张名振,再次为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以及陈子龙等人。

而位于左侧的,就是闽粤系的全节忠臣,以岭南三忠的陈邦彦为首,下面依次为张家玉、陈子壮,以及潮州系的大忠臣郭之奇。

当然,一众绯袍全节忠臣中,有一绿袍小官极为显眼,我莫大王自然要把自己的曾祖,放到这些大英雄中间。

这全节文臣殿中的氛围,就要比尽忠武勋殿中的气氛好多了。

跟莫子布一样说粤语的广东人就不说了,那是一进殿就很多人开始大哭。

此时的广东,乃是全中国反抗清廷最激烈的地方,乾隆一朝天地会就在广东一省起事二十余起。

二十几年后嘉庆七年(1802)博罗天地会起义的时候,甚至一度达到了义军数万人的规模。

而此时的岭南三忠,在广东名声极大,四时八节都有人悄悄祭拜供奉。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不单是老广们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还因为清军在广东做不到斩尽杀绝。

老广们掌握着大海,打不过了能跑,还能跑到南洋修养生息,继而一代一代的把仇恨传续下去。

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广阔的北方和巴蜀等地,敢反抗的都被清廷杀绝了,无人传承仇恨、激励后辈,自然就没人反抗了。

是以莫子布一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稳了。

说粤语的广东乡党肯定是支持他的,客家人就不用说了,他们都穷成那样了,能对清朝有多少好感,而且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莫子布给的,必然要追随他。

至于潮州人,莫子布这里不多,但现在还跟着他的潮州人基本都是铁杆,比如陈联和黄真这样的。

莫子布带着他们一起祭拜之后,立刻就对众人说道:“自甲申以来,多少忠臣义士为保卫国家流血,可他们百年之后,却连生平也无人评价。

这是咱们这些后人的失职,不能这么对不起他们,是以今与诸位到此,就先来为这些先烈上个谥号吧。”

人群中懂得人都是一凛,上谥号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得帝王来办,且还带着一份传承的意味。

但莫子布可不管这么多,这事他早就想办了。

从公来说,岭南三忠之首的陈邦彦因为担任过绍武朝廷的官职,而没得到永历王朝的谥号,这对他是十分不公平的。

其余广东等地殉国的官员没得到谥号的,就更多了,比如郭之奇等人,谥号还是乾隆给上的,这简直就是笑话。

往私人方面来说,莫子布这外公陈上川、曾祖父莫仕平等近亲也没得到谥号,正好一并给办了。

而听到莫子布提这个事,莫家的粤西乡党和陈家这边的明香人都是立刻欢呼了起来。

而遍布安戴地区和广南的客家人,也立刻同意,叶宪阳对着莫子布说道:

“无有大王,我们这些人就不过是山上兔鼠,河里的虾蟹,哪有今日富贵,因此无论大王作何选择,我们都跟大王走。”

莫子布也万分感慨,这些最后才投靠他的客家人,现在反而成了莫子布最可以依靠的族群。

而看到所有人基本都支持他,莫子布立刻决定给他们降低一下强度。

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些人都以为他是要跟满清翻脸了,但实际上目前并不会马上发生。

“我乡党们、同胞们。如今在这天南,咱们总算有了小小的基业了。

我知道诸位的想法,若是能安稳,谁他也不愿意打仗。

不过虽说如今旗人入关已经百五十年,根基稳固,不是咱们能力敌的,但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小看了,不能让他们再从咱们碗里抢饭。

这北河,我莫子布去定了,因为那里有良田万万亩可以养活咱们的亲人。

也只有拥有了这北河的万里土,咱们才能做到进退自如,才能真正为咱们汉人再建一个家国。

所以,这北河咱们肯定要拿下,这天南大明,咱们建定了。

满清要想阻止,咱们就跟他们打,打到他们不敢干涉为止!”

此话一出,方才无比紧张的闽南人和一部分对满清有畏惧心理的文官武将,立刻长长松了口气。

在他们看来,我莫大王还是知道深浅的,不会主动去打满清,只要满清不主动来挑事就行。

但是,我莫大王轻蔑一笑,满清怎么可能不来找事,只要他拿下了北河,满清一定会来打。

因为就在广东隔壁出现一个汉人正统王朝,还给永历皇帝、国姓成功和李晋王等建庙纪念,他们不来打,才是有问题。

而莫子布现在这么一说,等于把基调就给定下来了。

以后满清来攻,那就会激起他下属这些人的满腔怒火,到时候就是被逼到墙角,所有人一起反抗。

也只有这样,莫子布才有战而胜之的希望。

因为与满清的战斗,不可能一两场战争就终结,那将是一场漫长的苦战,需要所有人同心一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