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75章 汉奸走狗的下场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四川省,成都府。

整个城市就像是一个大工地一般,这几十年,成都府城一直处于不断地建设之中。

毕竟八十年前,这里还是一座无人的空城,五十年前,才算勉强有了点人气。

开始兴盛,也就是最近这三十年的事情。

历史上对于此时包含重庆的大四川人口,一直有两个统计口径。

比如按官方来说,此时四川人口只有一千万出头,但实际上应该有接近一千七百万。

这相差的七百万人中,有两三百万是因为满清户籍制度混乱而没有统计上的人口,但还有三四百万,就是纯粹被隐瞒的人口。

隐瞒的方式,就是大量与官府勾结的湖广豪强抢先占据了土地,迁移来的移民还没到,就上报为死亡。

这样等他们到了当地,自然而然就成了黑户,为了活命,便只能给大地主们当佃户。

至于说人头税已经摊丁入亩了,隐瞒人口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好处,但实际上是可以操作的。

因为隐瞒的是移民,按规矩他们到地方是会按人头分田地的或者鼓励垦荒的。

比如这次来了一百移民,当地官府就会大概分配好土地。

这些土地相当于已经很入账,那么等到当地官府和豪强勾结上报移民死亡,按规矩就要把土地退回。

而勾结官府的豪强就在这一步做手脚,直接把土地从账册上删除。

这样一进一出,改几笔的问题,土地就消失了,已经来了的移民,种上了原本是分给他们的土地,但已经变成了黑户佃农。

为了掩盖这些真相,地方上还会故意把户籍图册弄的乱七八糟,用一些小问题掩盖大问题,这也是有清一代,四川户口统计一直有问题的原因。

总督署衙,海兰察看着眼前的陈杰,这个前浙江提督投靠大虞之后,反而来策反起了自己。

由于对满清官场的熟悉,陈杰不但敢来策反海兰察,甚至他现在表面的身份,还是满清四川绿营的记名总兵。

而且陈杰还有自己实实在在的可以依靠的力量,不是一个空头总兵。

他能依靠的力量,就是哥老会。

当然,此时他们不叫哥老会,而是洪门、天地会这样的反清分支。

至于为什么四川有大量天地会,而紧挨着他的湖南湖北并不多呢?

很简单,因为四川盆地的延绵大山中,藏着许多的大西军、大顺军后裔,他们在满清放弃对他们的围剿之后,纷纷出山来屯垦。

而他们其中相当一部分底层士兵,是张献忠、李过等人在湖广挟裹的,尤其以湖北孝感一带居多。

这些侥幸没死的,在时局稳定之后,有人顺江而下返回了家乡,招募了大量乡党前来四川开荒。

这部分人的人数还是不少的,也早就占据了交通要道,下游的移民沿江而上,只要说是孝感人,都能得到这一部分侥幸未死的‘本地人’帮助甚至接纳。

因此,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大量真实或者自称、诈称的孝感人到处分布,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带有浓厚移民开荒特征的乡团。

他们,就是历史上袍哥会的雏形,这种雏形到了人口爆炸,水陆码头兴起的嘉庆、道光时期,被各种穿府过县的行商利用,用来串联各地黑社会,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川的地下网络。

最后形成,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比起乾隆中后期都大幅下降,深受双重、三重压迫的百姓接受了来自闽粤沿海的反清复明思想,最终形成了带有四川特色的反清洪门组织-哥老会。

这个时空嘛,自然是由洪门昆仑山直接组建的,陈杰还只是表面上的人,内里负责的,是首辅中极殿大学士李献文的部将,原兴唐三卫指挥使袁开道。

这可真是专业对口了,李献文是李来亨的五世孙,袁开道是袁宗第的后人,他们原本就是这些躲在山里自称孝感人的大顺军余脉一员。

有了这样的关系,自然无往而不利。

陈杰有些可笑的看着无所适从的海兰察,这位打仗确实勇猛,而且还有不错的指挥才能,但只可为将,不能为帅,更不能独当一面,因为他不够狠,不够果断,

是以,策反的事情,从三个月前一直拖到了现在都没有进展,只是陈杰已经接到皇帝的命令,不能再拖下去了。

“海将军驰骋沙场何其骁果,怎么如今些许小事反而犹豫不决?”

海兰察听到陈杰这么问,忍不住脸颊都抽搐了一下。

小事情?我他妈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两个孙女在西安,两个女儿三个外孙在顺天府,我一投降大概率他们连命都要没,你竟然说是小事情!

“陈军门,你我昔日也是军中同袍,都是从关外而来,何必如此苦苦相逼,且容在下寻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陈杰是陈永华的子孙,郑克臧投降后,陈杰一家被安置在沈阳周围,所以也能算是关外人。

“两全其美?”陈杰哼了一声,“世上安得双全法,海将军,陈某正是因为都出身关外,更敬重将军忠勇,所以才一直等了三月,还要再等,恐怕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吧?”

海兰察叹息了一声,“只是家人尚在北,实在难以抉择。”

陈杰看了海兰察一眼,他不相信这都三个月了,海兰察派往北边安顿家眷的人还没办妥事,最多也就是还没给海兰察回报而已。

而海兰察心里,肯定是存了得到家人确切消息后再反正的想法,陈杰没有点破,但当然也不会让他再拖下去了。

“海将军,这天下的武人,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干着刀口舔血的事情,朝廷已经给足了将军时间,不可能再等了,这是陛下的命令。”

“请再缓十日,我好给下面的兵将通个气。”海兰察还是想等一等。

给脸不要是吧,陈杰冷哼一声,拿出了胜利方的姿态,“就在今日,但有允或者不允二字。

允,就立刻召集成都八旗兵将议事,我与将军一起把他们一网打尽。

不允,陈某立刻离开成都,大人就让成都旗人为满清陪葬吧。”

海兰察深吸了一口气,听出陈杰话里的话,“成都旗人还能有活路吗?”

“这不是你该问的事,是死是活,自有陛下定夺。”陈杰狠狠瞪着海兰察,厉声大喝:

“海兰察,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降还是不降!”

海兰察沉默片刻,缓缓点了点头,“末将立刻召集城内旗人将官来总督署衙议事。”

历史上,驻成都八旗是在大小金川之战时设立,由于肩负着镇守成都,控制川西北和滇北的重任,兵力还是很充裕的。

成都驻防八旗有官兵三千七百多人,还管着各镇绿营,辖兵一万五千,所以海兰察召开军议的时候来的将官还是挺多的,足足六十七人。

甫一进入总督署衙的节堂,有些旗人将官都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因为这次安排的座位,不是按照官职来安排,而是海兰察带来的索伦、巴尔虎、西僰等族军官坐在东边,配了一些四川总督督标中军的军官。

其余的旗人将官则完全坐在西头,呈现出了一种完美的分庭抗礼格局,好像是有意要隔开一样。

不过他们也没过多在意,莫子布崛起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很多旗人脑海里的优越感还在,甚至还有蠢货认为八旗天兵天下无敌。

在这种感觉的加成下,他们并未意识到,满清在东北的政策,对于索伦、巴尔虎、西僰等各个民族来说,完全就是灾难性的。

他们以为这些关外人仅靠投胎就能获得旗人身份,入关就可以得到关内几万万汉人供养,一定会对他们感恩戴德。

但实际上,这些关外人过得比汉人还惨。

男人们为满清征战,干最苦的活,去危险的战场,死伤往往是关内旗人的数倍,他们好多人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而他们留在关外的父母妻儿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慢慢在大小外三个兴安岭的酷寒中,痛苦的死去,而这些,都是关内旗人根本没见识过的。

所以,历史上满清政权风雨飘摇时,关外的旗人和汉人联合起来断他们后路。

溥仪建伪满洲国,大量关外旗人和汉人一起上山打游击。

吵吵闹闹了片刻,披着一件奇怪袍子的海兰察出现了,他环视了一下周围,沉声说道:

“自江宁有变,我等孤守西南已经两年,自去年起,我等就几乎没得到一兵一卒,一文钱一斗粮的支援,守到如今,也算仁至义尽了。

幸得今大虞光中皇帝陛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本将军决定,自今日起弃暗投明!”

说罢,海兰察忽然扯掉了身上的奇怪长袍,露出了一身明制一品武官的官服,随后他又摘掉了头上的顶戴,赫然露出了一个大光头。

在场旗人的军官都被这个变故惊呆了,好多人根本都没反应过来。

而就在他们震惊的时候,坐在东边的索伦、巴尔虎、西僰和一些督标中军军官,全部集体摘下了头顶的帽子,露出了一排排大光头。

“海兰察你敢造反?”

“反了,海兰察反了!”

旗人军官们这下反应过来了,纷纷喊叫着。

海兰察无视他们的叫骂,双手一拍,东边的关外和汉人军官立刻从座位下面摸出来一把把刀剑。

一阵脚步声响起,数十人洪门杀手,手持长刀和手铳冲了进来。

一阵阵的厮杀和哭喊声也同时陡然响起,看来是这些军官留在外面的卫兵正在被杀。

海兰察拿着短刀,指着已经有些不敢叫骂,脸色惨白的旗人军官们大声说道:

“事已至此,我看诸位还是不要无谓抵抗了,好好在监狱里悔过,光中陛下还是可能饶恕你们的,不过就是去南洋拓殖,总比丢了性命好。”

“海兰察,你这畜生,你忘了是谁让你一个关外蛮子身居高位的吗,你怎么对得起万岁爷?”

副都统保宁站起来大骂了起来,他涨红脸,显得特别义愤填膺。

“保宁,我操你妈!”可是,保宁这份自以为是的大骂,却成功把海兰察给搞红温了。

“老子二十五年前从黄河屯离开后,连回黑龙江给父母送葬你们都不许,老子的部落男人都快死光了,老子宁愿这一辈都呆在关外!”

大吼声中,海兰察抢先扑了过来,一刀就把站起来的保宁给捅穿了。

霎时间,其余关外人军官也拔刀冲了过去,他们比汉人还下手狠,不一会就把节堂内的旗人军官给全数砍死了。

几乎在同时,昆明城中,云贵总督明德提着刀,有些怅然的站在书房中。

在他身前,云南巡抚朱珪胸腹一片血红,正难以置信的看着明德。

老汉奸又悔又恨,他抬起手哆嗦着指指点点,“明德,你可是旗人啊,你是上三旗富察氏出身,还是孝贤皇后的侄子!”

朱珪的意思是,老子这样的汉人都在为你们旗人卖命,你这满洲顶级勋臣竟然先跳反了。

“什么人的侄子,一刀砍来也是会死的。”明德倒是很直接,他就是怕死。

“光中陛下也是我老相识了,答应让我活命,老子剪掉辫子,带着这二十万两白银,混到汉人中去,岂不比被兴唐军乱枪打死的好。”

说罢,明德走上前来,提着长刀,眼神阴沉。

朱珪想要躲避,可是全身都没了力气,只能仰天大哭。

“苍天呐,苍天呐,你们满人都不要大清了,我朱珪何苦来哉,何苦来哉啊!”

明德看着朱珪,沉默了片刻,“朱石君,你也别怪我,你兄长朱筠首倡修四库全书,作了多少孽你是清楚的。

你们兄弟,你们顺天朱家,是上了光中皇帝必杀榜,还是极为靠前的,不然老子就带着你一起归顺大虞了。”

说罢,这个从征缅之战起就跟莫子布勾勾搭搭的旗人举起大刀,一刀就把朱珪心脏捅穿,随后斩下他的脑袋,拎着辫子提起走出了总督书房。

在外面,少数几个不肯投降的军官也早被砍死了,明德走过去,噗通一声跪在大虞新任云贵总督黄忠仝的面前。

“黄大人,罪人甘愿伏法,请你处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1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