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4章 下缅甸何及君等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农历九月,南洋的气温,终于也开始慢慢降低,变得十分怡人起来。

一般这时候,随着气候转凉,农忙结束,就是争战的最佳时期。

但如果没有争战的话,将是非常难得的放松之日。

春武里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因为在此会面的郑信和莫子布,都各自返回了。

凭着曾经的功劳和手腕,出发前还在害怕被郑信手下人埋伏刀斧手给砍死的莫子布,成功又把郑信以及暹罗人给绕进去了。

按照约定,莫子布放弃了对下缅甸的控制权,将其交给了暹罗,从而换取了暹罗上下承认安戴地区完全属于莫子布。

代价不能说没有,虽然莫子布没在下缅甸驻兵,也舍不得将本就不多的人才放在目前无法彻底实控的地方,但毕竟是一个跟湄南河平原差不多大小的地盘。

所以消息一放出来,虽然目前离交接还有一段时间,莫子布还需要将三侯五伯召到吞武里觐见郑信并面谈,他封在下缅甸的封臣,也需要郑信承诺保护。

但郑信派系的所有人欢声震天,那叫一个得意。

莫子布这边,自然很多人不干,每天都有人到洛坤王宫向莫子布请战。

不知道什么时候,士兵们还有了写血书请战的风潮,消息传开后的五天内,莫子布就收到了上百封,从武文勇的这样的团级军官,到下面的士兵都有。

不过看着下面群情激奋,我莫大王反而在王宫内哈哈大笑,这就叫做军心可用。

先让他们怒,怒完之后,就把这股气,给引导到打广南那去。

九月底,就在莫子布准备在北大年开共和会议凝聚人心,再进行大规模征兵的时候,吞武里来了消息。

郑信亲自让郑莫赛作为使者,前来告诉莫子布,他的最后决定。

首先,莫子布的昭披耶安戴封号可以保留,他永远是暹罗的昭披耶。

每年的贵族年薪,在吞武里的赐宅,相应的特权都可以保留,也可以传给子孙。

其次,下缅甸的镇缅大将军幕府体制,暹罗予以继承,甚至连名字都可以保留,莫子布任命的第一任大将军苏基,可以干到届满。

第三,郑信将用粮食、牲畜、海船、民夫、金银五种方式,分三年支援莫子布不少于三十万两银子换算的人力物力。

第四,郑信知道莫子布不愿接受满清的册封,特许莫子布用安戴王的名义,派使臣随暹罗使团一起北上朝贡。

此时暹罗在向明清两代的朝贡中,并不会单独自己去,而是会拉上周围一票小国一起行动,有些小国,甚至还有没有中原一个县大,根本就是暹罗控制的。

这样做的好处不少,对于暹罗来说,此时的朝贡,也可以算是一场单方面获益的经济活动。

多拉几个小土邦的话,他们自然是没钱组织大海船北上的,那么暹罗就可以吃掉他们的份额多赚一笔,多得一点紧缺的战略物资,当然还有中央王朝的赏赐。

同时,对于中央王朝来说,来朝贡的国家多一点,面子上总是要好看很多,只要你不是几个月就要来一趟便行。

所以郑信给的这个使者指标,综合下来就是每年可以赚个一两万两银子左右的好处。

最后则是郑信给出的最大诚意了,陪郑莫赛来的人有两个。

高个子正是与莫子布长时间配合作战的断剑披耶陈联,另一个就是他从阿瑜陀耶城救出来的黄(銮)真。

“阿联,阿真,你们怎么来了?”莫子布大笑着迎了上去。

其实莫子布在暹罗,不是没有派系的,比如眼前的陈联和黄真,加上郑敏成、披耶宋加洛。

还有几个非潮州系的闽南商人、小贵族,甚至现在被郑信当做禁卫军大将的坤阿拍耶勃底都可以算。

只不过莫子布无意深度参与暹罗的政斗中,所以他们并未真正成为派系,一般有事也都跟事实上的吞武里朝宰相,昭披耶碧武里郑敏成联系。

而其中能力最强的,就是陈联和黄真两人。

陈联武艺高强,统兵能力也算一流,乃是澄海人,也就是后世汕头人。

澄海算是潮州人中的一大派系,因而对潮州内部,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黄真的在指挥作战上要差一点,但祖上一直是暹罗高官,父祖两代都是阿瑜陀耶城南的大税务官。

因此黄真从小就是被当做官员培养的,有很强的行政能力,经济上也颇有心得。

指挥作战差一点,但他能团结人,这在阿瑜陀耶城南被缅军围攻数十日他还能稳住军心上,就可见一斑。

陈联把手一拱,“郑王这边,该打的仗,已经打的差不多了,呆着也无甚意思,听闻大王要打回广南去,陈联带了两千兄弟,特来求收留。”

莫子布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陈联原本是郑信身边最得力的干将,因为他能打。

但是政治上嘛,多少有点太粗糙了,本来就玩不过通,加上又经常被派来给莫子布打配合,因此就更受排挤了。

以他这种纯纯武将的风格,你让他老老实实在巴蜀府当个披耶,估计能把他憋死,他本人也不愿意在屈居于通之下。

可能郑信也看出来这点了,于是就干脆把陈联给打发到莫子布这来了。

虽然这样郑信会损一员大将,但以暹罗如今不会大打的情况,也不算大出血,反而还会让莫子布觉得他很够意思。

嗯,也确实很够意思,陈联和他手下这两千汕头人,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也听惯了莫子布的指挥,算是很大的加强。

还有一个,陈联的堂妹陈惠,已经被郑信的王后吴萱任命为了宫廷女官之首,这可是随时能知晓大秘密的关键岗位。

陈惠看起来很恨陈联,两人基本没多少联系,但终究血浓于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何况她对莫子布.。

至于黄真嘛,他几乎要算是郑信身边莫子布最坚定的支持者了,同样也被通等人排挤,以至于连个披耶都没混上。

“大王,黄真此次来,可不是孤身一人,昔日你在阿瑜陀耶城救下的那三千多人中,有两千余人都愿意来投靠你。”

莫子布笑的嘴都合不拢了,他现在是非常的缺人才,得了陈联与黄真,似乎放弃下缅甸,也没什么可惜的了。

“我失下缅甸,世人都以为我不识珍宝,但今日能因此得到两位,下缅甸之地,何足贵也!”

莫子布仰天大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半点作伪,确实是很高兴。

陈联与黄真对望一眼,也齐齐下拜,原本稍有忐忑的心情,变为了感激。

“大王谬赞了,不过我二人,愿从此以后,跟定大王,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太好了!”莫子布把他们两拉了起来,“阿联就留在我身边,立刻组建澄海团。

阿真你的任务更重,我马上要去夺回嘉定,但土瓦与丹老,正缺一个合适的宣慰使,”

。。。。

河仙,白马镇,阿标悠闲的躺在躺椅上,周围三四个小娃娃在他周围跑来跑去。

开始还是很好的在玩游戏,但随即开始了争抢,继而兄弟姐妹间就打了起来。

阿标被烦的不行,只能爬起来,一瘸一拐的在自家田坎上散步。

田地中已经收割完毕的稻杆堆积如山,他的一个妻子正在跟一个商贾激烈的争吵着,看样子是嫌给的价格低了。

稻杆是喂牲畜的好草料,随着莫子布大军的骡马增多,对稻杆的需求也多了起来,这些商贾,大多都是为军队办事的。

阿标瘸着腿,慢悠悠的走了过去,能到处行商的自然没有几个善茬,他们很善于挑刺压价。

于是阿标轻轻掸了掸上衣,手划过右胸前的时候,发出了叮当的声音。

这是他退役之后,大王莫子布给他补发的一枚勋章。

勋章这玩意,本来是欧洲从家族纹章中演变而来的,中国古代没有,大多都是赐服、赐宅、赐饰物,比如金银鱼袋,金玉腰带等等。

但这些玩意,对于此刻的莫子布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他没有专门的大内尚衣监等机构,根本做不出来复杂的赐服等高端袍服。

就是目前少量的飞鱼服、大红锦绣曳撒等,都是河仙收留的几个明郑灭亡后逃到南洋的东宁王宫匠人制作的。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现在欧洲都没怎么成型的勋章好用

反正就是把铜锭锤呈圆形,弄点花纹,最多再加点不值钱的玉和宝石,跟做铜钱差不多。

省事省力还显眼。

阿标这枚勋章,就是一个铜板,上面用一块玉石雕刻太阳形状镶嵌其中,背面刻着金曜元从四个大字。

金曜就是金曜日,出自七曜记日法,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星期五。

而莫子布面临的第一场大战,就是与北郑的荣市之战,当时正是金曜日。

于是,所有参与过那一场大战的兵将,都得到了这么一枚有元从称号的勋章。

这是阿标最珍爱的宝贝,也是他骄傲的最大本钱。

一想到自己是大王元从,虽然现在没有一官半职,但他心里就如腾云驾雾一般美滋滋的。

商人看到了阿标的勋章,也看到了他的瘸腿,不由得肃然起敬,把价钱主动提高了两成。

阿标满意了,收获了周围农户崇拜的眼神,看着妻子傲娇的模样,他带着大老爷的飘飘然感觉,又缓缓向远处走去。

只是,事情好像有些不太完美,他大老爷的气势还没装完,远处锣响三声,镇里的乡丁簇拥着一群人走了过来。

领头的穿着崭新军服,头戴一顶黑色大帽,腰间插着做工精良的燧发手铳。

身后的牛车上,放着几十匹上等松江布,其余小吃零嘴摆的到处都是,惹得几个村的小孩子,都围着牛车欢笑讨要。

最引人注目的,是牛车后面跟着的七八个少女。

她们长相与华人稍有区别,但并不大,不提前知道的话,甚至不太能分辨出来,这与阿标带回来的三个孟加拉女人迥然不同。

阿刚披红挂彩,看到了在路边腿脚不便,神色有些尴尬的阿标,他立刻跳下车。一个复古的叉手礼,高举胸前。

“老官长,身体可好。”

这也是莫子布的军事改革之一,现在欧洲,他们自己的军礼都还没弄出来呢,莫子布于是先行一步,规定军中平时相见,行叉手礼以示问候。

阿标慌忙行了个叉手礼,他退役的时候,还没有军衔制度,但莫子布依然在军衔定下来后,给阿标这样的退役人员补上了军衔。

于是,阿标以少卫的军衔退役,这使得他可以见官不跪,协助收税,农闲时兼任一下乡丁的教官,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福利。

“老官长,请上车!”阿刚亲自下来搀扶腿脚不便的阿标到牛车上去。

阿标热血涌上了脸颊,率先登上了阿刚的牛车,看到阿刚胸前晃动的勋章,他也忍不住伸手摩挲了一下自己的。

两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迎着朝阳,褪去了乡野小子的无知,正襟危坐带着一股朝气,在乡人的欢呼声中,并肩而坐向着村庄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9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