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5章 这是天要亡郑氏啊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事实证明,哪怕经过了张褔峦的瞎搞,西山军的祸祸,以及北郑的占领,但这些存在了几百年的京汉高门,还是能刮出不少好东西的。

陈太理如约在三日后为莫子布带来了大量京汉高门的实权人物,这些人也随之宣布接受了莫子布的兴唐幕府。

虽然真正家族掌门人,大多还在顺化被扣留,但有了他们,很多事都已经可以开始办了。

而莫子布也很上道的把在陈家庄园时见过的那些年轻一辈,都收进了幕府中任官职。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莫子布幕府中空缺的六曹官吏等等,终于完全补齐了。

同时,这些京汉高门还给莫子布贡献了粮食十万石,布匹七千匹,火药一万斤,民夫丁壮四万人。

莫子布从这四万民夫中挑选了六千人,组成志愿兵队伍,这些都是不需要莫子布付给军饷的。

他们可以在战时做辅助,以及战前的侦查、带路等,要是事情紧急了,还可以把他们当炮灰来用。

这才叫做真正的扈粮从征,也是世家高门最正确的用法,给了权力,你就得尽义务。

同时,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与北郑的战争就不可能暂停,这一仗是必打不可的了。

而有了物资短缺的经验之后,莫子布也学乖了,不能跟打西山军这样枪弹火药不要钱的上。

莫子布把军队分成了三部分,大量的高门志愿兵和华人志愿兵被顶在了前边。

被锁拿的奴隶中,也抽调出了几千人,莫子布答应只要他们奋勇杀敌,立功后就可以得到赦免。

作战的主力,则是近卫军的元从团、羽林团,以及嘉定镇的武定团,唐山镇的中南义从团,泰西义从团等

这五个团要精锐的多,对热兵器的使用也要熟练些,可以极大避免在战场上的乱打乱放,提前给他们申明铅弹火药的用量他们也能理解。

其余的团,又重新开始装备上了大量冷兵器,基本就是作为打一枪然后就上去肉搏的预备队准备的。

在被现实的无情教育后,莫大将军的军队,终于跟传统东南亚大区的武备开始越来越匹配了。

而在顺化的京汉高门把这些东西送到莫子布这边的时候,陈太理帮助他起草的讨贼檄文,也开始向四处传播了。

莫子布没想到的是,陈太理可比莫子布狠多了,莫子布只是不想承认阮褔旸继承王位合法,是从礼的方面入手的。

而陈太理,直接开始混淆视听,他在檄文中说,阮褔淳并未让位给阮褔旸,而只是让阮褔旸担任顺化留守。

如今阮褔旸自称的王位,实际上是黄五福为了获得擒获广南之主的功劳,而故意宣传的。

这简直就是来了个釜底抽薪,比莫子布用不合礼来当借口,可要厉害的多,连辩驳这个程序都免了,直接把阮褔旸给整成了冒牌货。

同时还暗指阮褔旸屈从了黄五福,有助纣为虐的嫌疑,把原本阮褔旸身上饱受同情的落难王孙光环,给打落了个七七八八。

随后,陈太理的檄文中,着重开始喷张褔峦,把张褔峦骂的狗血淋头的时候,又暗暗捎带上了阮褔淳,暗指这对组合主打的就是一个主昏臣奸。

主上跟汉成帝仿佛,臣子简直就是秦桧在世,隐隐约约透露出阮氏气数已尽的味道。

对于莫子布,那自然是在莫子布亲自打造的忠义驸马人设上,再把他的人物形象设计的更加丰满。

其中神来之笔就是写莫子布北上之前,本应当王的阮褔之长女阮氏玉琇,对这位忠义驸马爷倾心不已,两人那是天雷勾动地火般的一见钟情。

阮氏玉琇更当众誓言,只要莫子布能剿灭西山黠贼,赶走北郑入侵之军,拯救百姓于水火,那她就是当妾也没意见。

这样,很顺利的就解决了以阮氏玉琇身份,不可能给莫子布做妾的难题。

人家这是国家有难,为鼓励忠臣义士而做出牺牲的伟大壮举,什么妾不妾,那是壮举要名留青史的。

他们两一个是英雄豪情,一个知礼知恩爱护百姓,两人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轮得到你个妖精来反对!

而且这么一来,阮氏的嫡长女都给人做了妾,无意中极大抬高了莫子布的身价,同时又把阮氏的神圣性往下摁了一截。

妈的,这篇跟通稿差不多的檄文,把莫子布看的冷汗淋漓,他第一次非常直观的感受到了笔杆子的厉害。

果然掌握了话语权的,那是一言可以造神,一言可以使人遗臭万年啊!

。。。。

顺化,黄五福其实也没闲着,但是他这身份跟莫子布差了太多,完全不能如臂指使的让顺化的高门和官僚系统为他所用。

同时,黄五福也没有尔朱荣那般带上阮家宗室大臣,去举办潜水大赛的狠劲,于是就只能扣押住这些人慢慢磨。

等他慢慢把事情磨完,成功让阮褔旸用阮主的名义下教,斥则莫子布击垮了西山军后不退兵,反而进一步占领会安是谋反。

并命令莫子布立刻率军返回嘉定的时候,上天给他留的时间窗口就已经过了。

这玩意还没发出去,陈太理为莫子布写的讨贼檄文就已经传遍各处。

黄五福都六十岁的人了,自觉是国家的大功臣,如今又拿下顺化,正在志得意满。

结果陈太理在檄文中把黄五福骂了个狗血淋头,揪住他是阉人的弱点,疯狂开始弱点打击。

从赵高到十常侍,从李辅国到魏忠贤,凡是历史上的权阉奸宦类举了个遍,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人都没有黄五福坏。

黄五福拿着檄文气得浑身发抖,太监嘛,本来就很在意人拿他的身体说事,这哪受得了如此直接的‘大逼兜’抽脸。

更别提陈太理还是黄五福自己下令可以让他居别院,然后跑掉的,因此只要想想,那真是气得连呼吸都困难起来了。

“毛锥子言语如此恶毒,该下十八层地狱,我誓杀之,我誓杀之!”

周围的亲信怕黄五福给气过去了,纷纷过来劝慰,等到黄五福心情平复了一点,养子黄廷宝过来建议道:

“父亲,那阮文惠看来没说错,这莫五阴损狠毒又擅长蛊惑人心。

单凭我们,是很难与之对抗的,还是赶紧请靖都王率大军南下吧。”

黄五福的副手丁锡壤也劝说道:“莫氏在嘉定经营数年,其又是明香人出身,听说还娶了暹罗吞武里郑昭的女儿,恐怕此次是引了暹罗兵北上的,必须要谨慎应对。”

另一大将阮有整则眼珠子一转,“那莫五莫玄德与张褔峦有杀子之仇,公爷不如把张褔峦放出来,让他和他的党羽,出钱出力组织乡兵。”

之所以所有人都劝黄五福求援,那是因为北郑自己也不平静。

早在三十年前的北河农民起义中,后黎朝的宗室黎维密等人举企图火烧东京,谋杀郑主,事败后逃亡安南西北与老挝的交界处。

而黎维密本来应该在1769年最终被剿灭的,但在莫子布的资助和敲边鼓下,西山军更快的干翻了南阮。

从而导致黄五福比历史上提前了三年南下,所以剿灭黎维密的力量被分散了,一直到去年1771年底,才最终被剿灭。

郑森是亲自布置剿灭方案,又有黎维密的女婿赖有玿,引郑军攻灭了黎维密最后的砦堡。

这位跟郑主对抗了快四十年的后黎朝宗室,选择全家自焚而死,整个后黎朝,才终于失去了所有的反抗能力。

而黄五福带着南下顺化的三万五千大军中,也因为此战被调回去了一万五千。

黄五福一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命人写奏报给郑主郑森,准备让郑主增调大兵两万,用来击破莫子布。

不过黄五福的奏报还没到东京城(河内),反倒先是从东京城传来了爆炸性的新闻。

郑主郑森在三个月前,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强行杀害了被废的后黎朝世子黎维祎。

黄五福目瞪口呆,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炸疼,连郑主的老支持者丁锡壤都吓得脸色惨白。

这历来郑主废掉后黎朝的大王不稀奇,废掉一个王世子更不算什么,就算是杀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这里面必须要有一个逻辑,就是你不管废王还是废王世子亦或者是杀,必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这个正当理由的核心,不是说像霍光废昌邑王那样,需要列举所少条罪状的表面正当理由。

而是你要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和需要,才能废。

就像是董卓废汉少帝刘辩,他这是为了立威,为了拿捏朝廷,所以必须出的狠招。

这种废立虽然很多人不同意,但他们能理解你做这事的内核,知道你不是乱搞事,而是个知道行业规矩和潜规则的人。

但是郑森杀害黎维祎这事,就完全没有这个正当性在里面。

因为黎维祎连王世子都不是,他是一个被废三年,一直被幽禁的王世子。

郑森作为幕府之主,在政治上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和需要继续针对这样人物的,更别说把黎维祎及其亲近全部一起杀死。

这就太坏规矩了!

而且这件事,还把郑森作为主上的性格缺点彻底给暴露了。

这郑森为何对黎维祎这么狠呢,原因是因为郑森的父亲明王郑楹,是个非常尊重黎朝大王的郑主,也就是前边说的郑主横跳之往左跳的典型代表。

在郑楹的尊重下,黎朝大王的威望有所恢复,至少表面是这样。

而郑森当时是世子,与身为黎朝王世子的黎维祎关系很好,有次郑楹招待黎维祎吃饭,郑森也在,且与黎维祎分庭抗礼相对而坐。

饭没吃几口,郑楹的妃子阮氏觉得黎维祎是王世子,身份比郑森高点,不能跟黎维祎面对面吃饭,于是劝郑楹把郑森给赶了出去。

这是这么一件事,郑森深深怨恨上了已经是他妹夫的王世子黎维祎。

等到他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冤枉黎维祎干了他的小妈,以此为借口,强行把黎维祎给废了。

嘶!

没看错,郑森废掉黎维祎的借口,是说黎维祎给他爹郑楹戴了绿帽子,与他的预备后妈之一经常打扑克。

好家伙,这不提心眼小不小,有没有必要之类的,你这借口,是不是有点子太牛头人了。

而废了黎维祎怎么说也出气了吧,但郑森只忍了三年时间,竟然硬是处死了没有还手之力的黎维祎,这就太过分了。

这不但暴露了郑森为人阴狠小气的弱点,还违反了最基本的政治规矩。

这不得不让外人相信,黎维祎肯定是真的给你父亲带了绿帽子,所以你才这么恨人家。

对于一个王者来说,一旦出现这种事情,立刻就会把你身上不可亵渎的光环打碎,是非常败坏形象的一件事情。

黄五福服侍了郑氏三代国主,所以知道这事大条了,他惨笑一声,“准备囤积粮草吧,大王的大军,很快就要南下了。”

以黄五福对郑森的了解,这位爷现在肯定回过味来,觉得事情整失败了。

而要掩盖他身上的失败,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南下,彻底击败北河人眼中的阮氏余党,莫五莫子布的兴唐军。

只有用这样的大胜,才能为郑森的提供一件完美的遮羞布。

听到黄五福这么说,阮有整有些为难的提醒道:“公爷,咱们到顺化不过两年半,但已经征粮三次了,还要征粮的话。”

黄五福何尝不知道现在顺化的平头百姓基本被搜刮的差不多了,再征粮就只能去抢大户,把他们往莫子布那边推了。

但是,不征粮,等大军南下了,军粮从哪里来?

北河现在也是天灾不断,快要饿殍遍野了,郑森率大军南下,是带不了多少粮食的。

想到这些,黄五福把心一狠,冷着脸说道:“你手里的刀是干什么的?三十日内,必须征集到十万石粮草。”

。。。。

“哈哈哈哈,郑森啊,郑森,你真是辱没这个名字了!”

会安,莫子布也知道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差点没把我莫大将军给笑死。

陈太理愤怒到了极致,他穿着青色的道袍,气得须发皆张。

“郑国主狠毒如此,不但不能恪守人臣之礼,还胆敢杀害主上,哪还有半点尊扶之心,这是上天要灭亡郑氏。”

其余黄仲辛、阮善泉,以及顺化的京汉高门的也纷纷对郑森破口大骂。

我莫大将军听他们骂的起劲,也确实群情激奋,突然想到一个阴损的点子。

他装作愤恨的一跺脚,然后好像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似的。

“这郑森如此怨恨废世子,难不成是郑森自己觊觎父亲的侍妾,结果被废世子捷足先登了,于是怨恨在心,不杀始终难消心头之恨。”

啊?

哪怕是编故事的行家陈太理都愣住了那么几秒,然后他又得不得佩服我莫大将军的脑子和思维的跳动能力。

你还真别说,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打击郑森的声望不说,逻辑上也挺合理的,还顺便把后黎朝王室的形象给踩了一脚。

“这虽然莫须有,但挺有道理的。”陈太理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他来穿这种桃色八卦,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

“大将军真乃神人也,北河之人,就是如此说的。”陈太理还在犹豫,一个无耻的家伙扑了出来喊道。

莫子布仔细一看,原来是前翰林吴廷恕,这老小子原本是张褔峦的党羽,还参与过谋害阮氏宗室。

黄五福南下的时候,他被蔡生安排到会安督军,因此逃过一劫。

莫子布把他带在身边,是因为此人虽然无耻,但能力不错。

钱粮辎重等等算盘两拨,立刻就算的明明白白的,安排大军供给能精确到分毫且不出错。

这家伙,就是出身低了点,但确确实实是个能臣。

而且他还挺无耻的,无耻到莫子布正好需要他,需要他成为敲打顺化这些高门的一面锣鼓。

谁要在我莫大将军这阳奉阴违,装模作样,莫子布就可以用用这样的奸臣来敲打他们。

“北河真是如此流传的?”莫子布有点不太确定这家伙是说真的还是在拍马屁,于是就问了一句。

吴廷恕跪在地上大头连点直点的,“确实是真的,臣去过北河,北河人都这么说。”

那就是假的了,莫子布明白了,要是北河真的都这么说,早就传到南边来了。

不过他不准备让吴廷恕去传这个谣言,因为这是个实干派的官员,传谣言这种事,他不专业。

“兄长,这样的事,咱们广南之人竟然还不知道,得传扬出去,让大家都知道郑主的无耻面目。”

陈太理一听到莫子布叫兄长心脏就开始狂跳,他生怕莫子布还要加料,赶紧应承了下来。

而在陈太理周围,顺化高门的正人君子们都愤怒的看着吴廷恕,好像要冲出来把他撕了吃了一样。

吴廷恕脸皮奇厚,这种小儿科阵仗,他当初投靠张褔峦帮着助纣为虐的时候,就已经体验过了。

不过他不也愿意被这么多人盯着,于是赶紧追随莫子布的脚步走了。

这种人出身低功利性又太强,注定不会有什么坚持也不在乎面皮,用好了,就是能吏兼锋利的爪牙。

。。。。

北河,郑森果然如同黄五福预料的那样,心里后悔的同时,在东京也呆不住了。

因为东京城已经有辈分高的老臣当着面斥责他了,大街小巷也有人开始张贴评论抨击郑森,悄悄去给黎维祎送葬的也不少。

这些人当然很少真正是后黎朝的忠臣,这黎氏当了二三百年的傀儡,恩泽早就断绝,哪还有什么忠臣。

只不过郑森这些做的是在太没品,太下作了,完全是坏了政治规矩。

大家都是体体面面的高端玩家,你搁着搞些鸡鸣狗盗的行为,简直是丢我们大家的脸。

颇有点‘你开马自达,根本就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的意思。

被骂的这么惨,郑森确实也只有用功绩给自己挽回颜面一条路可以走。

历史上就是这样,郑森杀了黎维祎之后,正好碰上广南西山军之乱,郑森立刻派黄五福南下,拿到了消灭宿敌阮氏的光环,才免了继续挨喷。

而此时,顺化已经拿下了,那郑森就只剩一个选择,彻底消灭广南阮氏的最后势力,那个奇奇怪怪,在北河都有一点名气的忠义驸马莫子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8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