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1章 准部与回部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莫子布看着眼前这个小老头,一股酸汗臭和一点点的粪便味,从他身上若有若无的传了过来。

看手脸,已经是在内官的要求下洗过的,但还能发出味来,只能证明他是经常接触这种环境。

当然,这是因为在承德,规矩没那么大,要是在北京,肯定是被洗刷干净了才会觐见。

嗯,这莫子布就放心了,看来下面的旗人,确实过得比较艰难。

一个大礼尚未参拜完毕,这永贵就开始呼呼喘不上气,看起来最严重的应该还不是肺疾,而是支气管上面的毛病。

莫子布赶紧让内侍把在承德的御医传了一个过来,可别奏对没开始,这人就死到宫内,那也太晦气了。

等到检查完毕,一碗药喝下,情况就好了很多,终于能正常说话了,永贵便开始更仔细的给莫子布介绍西域的情况。

这其实呢,西域本来不应该搞成一个省的,因为在此时,天山以北和天山以南情况完全不一样。

跟后世全西域完全成了畏兀儿的天下,也不一样。

北疆还生活着大量的蒙古人,以及关外索伦、西僰等族,当然,人数最多的,是从汉地过来的汉人。

而且这里不是畏兀儿人的聚居之地,这里原本居住的,是准噶尔蒙古人,所以满清政府把这里称作准部。

而相对于准部的天山以南,才是信仰回教的畏兀儿人聚居地,这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满清将这里称为回部。

“陛下,这回部的缠回,与河中的浩罕人、布哈拉人和希瓦人,同属乌孜别克人。

他们风俗相同,语言相近,回部不断叛乱,都是这些乌孜别克人在支持。

且这些乌孜别克人,臆造攀附了许多只存在于古籍上的家族,自称和卓,也就是马哈茂德圣裔的意思。

他们通过不断制造血脉和宗教上具有高贵地位的和卓,从精神上掌握回部民众的思想。

奴才就任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时,发现回部缠回,多以家族出自乌孜别克为荣,好像那是了不得的荣光一般。

他们几乎不认内地的中央政府为自己人,而是把河中乌孜别克人,看做自己人。”

莫子布听完,这才恍然大悟。

这穿越者的身份,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知道未来大致方向和未来科技的前进方向,因此能事半功倍的找出敌人,也能事半功倍的敲定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但坏处,就是容易被事实清楚的结果,遮掩住事务发展的变化中的一些情况。

比如穿越者就绝不会像永贵这样,把畏兀儿和乌孜别克看成一个族群甚至民族。

因为后世共和国已经做了民族区分,确认他们不是一个民族。

但实际上,呃,怎么说呢,如果在此时来看,永贵的话是正确的,这两族可能在祖源上不同,但在其他方面,确实可以看做一个族群。

“原来如此,我就说回部这些缠回,怎么一而再再而三被人蛊惑,一点好处得不到,却不断造朝廷的反,竟然是有这情况在里面。”

“那乌孜别克在河中的情况如何?”莫子布接着问道。

永贵露出了一点回忆的神色,继续说道:“乌孜别克人在河中有两汗国,一附庸国。

其中两汗国为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附庸国为浩罕国。”

“浩罕国?”莫子布一下叫出了声,原来这浩罕国是乌孜别克人所建,难怪八十年后能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永贵可能是以为莫子布奇怪浩罕怎么不是汗国,于是解释道:

“浩罕国国小力弱,二十多年前被定边将军兆惠降服,向前清朝贡称臣,同时又向西面的布哈拉汗国称臣,是以国主未得推戴为大汗,不能算作汗国。”

原来,中亚三汗国是不算哈萨克的,莫子布稍微感觉有些诧异。

“原来所谓中亚三汗国是希瓦、布哈拉和浩罕,而哈萨克不算三汗国之一。”

永贵有点没懂什么是中亚,也不知道莫子布为什么纠结于三汗国这个称谓,但他也没问,而是继续谦卑的为莫子布解释。

“万岁爷,这哈萨克与乌孜别克人的三汗国并不一样,乌孜别克的三汗国,是真正的汗国,人多势众,民风彪悍。

其下有各种教团层层把控,汗国大汗在得到教团支持下的时候,是能严密控制国家的。

而哈萨克汗国说是汗国,实际上三玉兹之间的联系,尚不如昔日左右匈奴和东西突厥,甚至还要弱于如今的蒙古各盟旗。

且在对天方教的信仰上来说,乌孜别克三国几成疯狂,他们严格按照教义生活,把教经当做律法,哪怕是贵人,只要触犯了教经的规定,都要受到惩罚。

其余百姓,每日三次礼拜,从不间断,比种地放羊还勤,让人闻之,有不寒而栗之感。

反观哈萨克,其靠近罗刹国者,多有不信天方教而信基督正教。

其靠近我国者,多信萨满教,甚至还信蒙古人都已经不怎么虔信的长生天,亦有信黄教者。

只有靠近乌孜别克三国者,方才较为信仰天方教,但也没有那么狂热。”

永贵说的有些情况其实也不准确,比如此时的哈萨克除了少数几个信东正教的部族外,其余基本都信仰天方教了。

只是他们这个信仰怎么说呢,夹杂了大量传承已久的原始萨满教信仰。

所以才有哈萨克法典规定,凡七人以上证明你侮辱过阿拉,就要处死的奇葩律法。

这说明,哈萨克东部,也就是靠近伊犁河谷的中玉兹和大部分北面的大玉兹,在宗教信仰上并不稳定。

“原来如此,我说乾隆一贯心高气傲且心眼比针眼还小,但哈萨克的阿不赉汗总是忤逆他,放纵部族进入伊犁河谷游牧,他却不动手。

原来哈萨克并不是国家在西域的敌人,乌孜别克人才是。”

莫子布这也才想通,以乾隆的性格,怎么如此放任哈萨克的阿不赉汗了,原来是想留着不多的力气,去对付乌孜别克人。

莫子布最开始的认知,也算是一个典型的穿越者认知了。

即以为哈萨克是中亚三汗国之一,也以为哈萨克是中亚最强大的国家。

但实际上,乌孜别克人的实力才是最强大的,所谓中亚三汗国,也是指乌孜别克人建立的三个汗国。

听到莫子布吐槽乾隆好面子、心眼小,永贵也只能跟着尴尬一笑,然后接着莫子布的话说道:

“确实如此,不但乾隆忍了下来,甚至决定在伊犁大兴黄教,把哈萨克人从天方教的怀抱中拉出来,变成下一个蒙古人。

只是后来诸事繁杂,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莫子布听完,赞同的点了点头,乾隆应该确实是这么想过,但后来可能是人年纪大了,注重享乐而没有实施。

而莫子布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满清在重新收复西域后的光绪十八年(1892)于伊犁察布查尔县修建了靖远寺。

光绪十九年(1893),又在伊犁昭苏县修建了圣佑庙。

并在这两座黄教寺庙周围,配了一大堆关帝庙、娘娘庙等,这些庙宇,甚至到了共和国都还在发挥影响。

只不过,光绪时期修建,虽然能巩固剩余的伊犁河谷领土,但时间还是太晚了。

宗教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国家实力。

光绪时候,代表中国的满清政权已经极度虚弱,在国际上没有多少影响力,甚至没有多少颜面。

这些庙宇的修建,只是促进了当地汉、蒙、西僰等族的团结,为国家守住了伊犁。

但对于已经完全被天方教控制的哈萨克人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当年去这里旅游的莫子布,曾经非常遗憾,若是乾隆时期就把这事办了,搞不好能多守住一段伊犁河谷。

君臣二人,又继续交谈了一会,莫子布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至少他弄清楚了国家在西域的最大敌人是谁。

至少可以在如今往西域投射力量极度不方便的时候,能跟乾隆一样,做到有的放矢。

于是到了最后总结的时候,莫子布问永贵,“那么以你看来,朕在西域的政策,就要萧规曹随,暂时延续乾隆一贯的作风了。”

永贵干咳了几下,把精神调整到了最好,因为这才是改变他们全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大体方面,奴才觉得是没问题的,但小方面,万岁爷与乾隆又不一样。

乾隆之所以打得垮准噶尔,打的回部和浩罕跪地求饶,却始终不能安定回部,是因为他不敢把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回部。

这旗人全部加起来,算上索伦、西僰,也就不到二百万人,能去西域的根本没多少,最多也就二三万人。

而人口最多的汉民,乾隆则根本不敢动用。

因为此去回部上万里,万一迁移大量汉人过去,他们与回部搅合到一起搞反清复明,排满复汉,恐怕会更加麻烦。

但对于万岁爷您来说,您就是拯救汉人于水火的大皇帝,根本不会有这个顾虑。

而如今回部人口在经历二十年动乱之后,只有三十八万,就算官府统计户口有差异,再加十五万了不起了。

所以,目前回部人口至多也就五十万上下,这对于前清来说,确实人多势众难以压制。

但对于大虞来说,十年时间迁移五十万汉民过去,也并非不可能。

若有五十万汉民到达回部,管他什么和卓,也再难以掀起风浪。”

“说的不错!”莫子布抚掌大笑。

虽然这永贵不知道莫子布已经决定把陕甘的乱军全部赶过去,让他们去抢回部的耕地草场,然后再挟裹回部去打浩罕,但大体的思路还是没问题的。

见莫子布高兴,永贵也很高兴,他感觉自己全家马上就要脱离痛苦的牧场生活了,虽然他行将就木,但儿孙还有大好的日子要过。

“奴才谢过万岁爷赞赏。既然万岁爷觉得奴才说的有道理,那奴才就再大胆建言一二。”

“但说无妨!”莫子布高兴的抬抬手,让永贵继续说。

永贵从赐的小凳子上站起来,对着莫子布一礼,随后说道:“万岁爷要定回部,亦不缺人口填补,那就干脆用刀解决问题。

不过不是去杀回部的人,而是去杀河中三国的人。”

“去杀他们?”莫子布有点稍微沉吟了一下。

“对,就是杀三汗国的人。”永贵大声说道:“因为就算清理了回部,但还是会不断有天方教徒从安集延过来,所以要杀,就从源头杀。

河中三国不过三百余万人,看起来五倍于准噶尔汗国,但万岁爷能动用的人力,是五十倍,是一百倍于前清。

所以只要像前清对付准噶尔那样,去对付河中三国,到时候回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说着,永贵稍微有些激动,他噗通一声跪倒地上。

“万岁爷,旗人中有许多曾在回部征战,譬如正在宫外等候拜见的海禄父子。

我们皆愿意做陛下的鹰犬爪牙,为陛下安定西域效命,请大万岁爷给我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