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8章 此生无憾为杀虏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广州,沙贝村,陈大夫宗祠。

沙贝陈氏乃是岭南巨族,家族自南宋到岭南定居,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当地最为著名文华大族,有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的美名。

而这个家族最著名,最刚烈的人物,莫过于岭南三忠之一的陈子壮。

陈子壮生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少年便是神童,十五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三岁就中进士,而且还是第三名探花。

中了探花之后,陈子壮被选入翰林院,时值魏忠贤当权,各地争先立生祠,魏忠贤党羽为了讨口彩,请探花郎为魏忠贤生祠提‘元勋’二字,被陈子壮当场拒绝,随后被魏党攻讦,同父亲吏部给事中陈熙昌一起被罢官。

此后几经沉浮,等到清军攻破南京后,陈子壮与其弟陈子升等在家乡广州白云毁家纾难,竖起大旗,召集乡党卫国。

然清军势大,无力回天,数年之后,陈子壮长子陈上庸战死,三子陈上图被俘,母亲自缢而死,沙贝陈氏子弟随陈子壮抗击清兵,战死高明城中逾三百人之多。

陈子壮被满清俘虏后,宁死不降,竟然被满清两广总督佟养甲释以人锯之刑,即把人固定在木板上,从头开始把人锯成两半。

而遭受酷刑的陈子壮,未有一句求饶,至死骂不绝口。

。。。。

“兵部尚书,银川侯,驸马都尉李公献文侯爷到!”

沙贝陈氏的祠堂中,二十余位陈氏核心子弟正在准备香案,外面就传来了通报之声。

不一会,只见一员身穿绯袍,头戴乌纱帽,一副大明高官的男子走了进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我莫大王的义兄兼姐夫李献文。

李献文这次到广州,是莫子布特意要求的,主要是广州这边形势变化的太快了。

对于满清征召广西的僮苗土兵,说实话吧,莫大王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广西狼兵名声在外。

所以黄忠仝已经接到命令,他会亲自前往广西,按照李侍尧给的名单,一个个去拜会当地的土司,让他们放弃随满清进兵。

如果不识趣的话,黄忠仝就要在当地招募客家矿工闹事,把这些土司的力量牵制在广西。

嗯,现在在广西的平乐、浔州两府,也就是历史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地方,已经有大量的烧炭工,采煤工人了。

而黄忠仝走了之后,广州的昆仑山堂就需要一个有身份和地位,哪怕就是黄忠仝见了,也要心甘情愿跪下喊一声大佬的人去坐镇。

这个人,除了李献文,没有别人能胜任,因为黄忠仝原本就是他的心腹亲将。

而李献文的能力也足以胜任,他自己也有心出来闯荡一番。

作为兴唐王国武勋的第一把交椅,带着数千人入股的大股东,这些年李献文为了不在兴唐内部形成另一个山头,一直没有插手兵事。

从最开始的坐镇丹城(丹那沙林)到坐镇下缅甸,再到坐镇北大年,最后在归仁一呆就是四年。

到了现在,莫子布已经完成天命,集大权于一身,李献文哪怕出山也不会造成分裂之后,莫子布才将他放出来做事。

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兴唐逐渐走到了和满清角力的舞台上了,这种情况下,广州的昆仑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而黄忠仝只是李献文的亲将出身,在兴唐内部并不算排名靠前的,与莫子布的关系也不是特别亲近。

所以继续让黄忠仝是不合适的,这种未来势必会演化成特务组织的存在,需要一个李献文这样的人去坐镇。

至于黄忠仝,广西的事了之后,就会进入军界,立下功劳后很快会封爵,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人群中,有人看着李献文的绯袍和乌纱帽突然泪流满面。

此人不是沙贝陈氏的子孙,但他也姓陈,乃是岭南三忠之首陈邦彦的重孙子,其祖父陈恭尹乃是陈邦彦长子。

陈恭尹在陈邦彦殉国之后躲了起来,终生不仕清,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子,算是给陈邦彦留下了一支血脉。

李献文到了祠堂内部之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露出了非常标准的束发,而后看着祠堂正中陈子壮的绘像郑重的行叩拜大礼。

祠堂内的陈氏子弟哭成一片,这个家族是非常坚韧的。

历史上陈子壮死后,沙贝陈氏子弟发誓绝不仕清,而且说到做到了。

后世广州白云区沙贝村陈氏的祠堂中,历代祖先名宦画像自陈子壮就截止了,全部是汉家绯袍乌纱,没有一个身着满清官服的画像。

作为一个世代簪缨的家族来说,放弃了两百多年的子孙前途,真的非常不容易。

“敢问大人,兴唐皆是如此,已经复我汉人衣冠了吗?”李献文叩拜陈子壮完毕,陈邦彦的重孙陈松峰走上前来问道。

李献文缓缓摇了摇头,“南洋,本非我华夏之地,乃是我等不肯臣清祖先的暂留所在,土人数以千万,华人不过十数万,要恢复衣冠谈何容易。”

看到周围的人都露出了黯然的神色,李献文把手举到左侧头前,行抱拳礼,“幸得仁德大王承天应命而至,十年中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不避刀枪,不顾生死,建国天南,号为兴唐继汉,始可保住一部分衣冠。”

陈氏众人拜伏在地,陈松峰更是激动不已,“大王果然就是那位应命的海外天子,草民恨不得现在就追随大王驱除鞑虏,为先祖报仇!”

李献文亲手把陈松峰拉了起来,“我等遗民虽然已经复了一个小国,但祖先是仓皇下南洋的,虽有与鞑虏周旋到底的决心,但离了故国,就如无根之浮萍,若是再过些年,就难称华夏了。

是以大王不惧满清强大,提枕戈饮血之师,欲扭转汉人气运,然则我华夏的衣冠文华的兴复,还要更靠君等。”

陈松峰再次拜倒在地,“草民愿效犬马之劳,只为华夏衣冠有再临羊城的那一天,如此九泉之下的父祖,我陈家战死的族亲乡党,也能瞑目了!”

“我们沙贝陈氏,也愿追随大王,为先祖报仇!”

李献文目视陈子壮的画像,感慨万千。

在南洋,这种深受压迫,为报祖先血仇奋不顾身的感觉并不强烈。

因为在南洋,特别是他李献文遇到莫子布之后,就没受过多少土著的委屈,反而是他们一直在欺负人,汉人在当地是人上人,根本不觉得憋屈。

可是回了广州,李献文目之所及,虽然大家日子还过得下去,但那种被人欺压,胸口上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感觉,一直如影随形。

他很难想象,这些在压迫下过了这么多年的人,内心该是多么的煎熬。

“我们不但要让华夏衣冠再临羊城,我们还要驱逐鞑虏,重拾河山!”李献文狠狠握了握拳头。

“到时候,不但能告慰祖宗,告慰数千年来的汉家先贤,还能图像凌烟阁,受万世敬仰!”

很明显,莫子布选李献文来代替黄忠仝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黄忠仝只能团结下层,当一个江湖大豪,因为他在跟李献文之前,就是这样的人。

但李献文不同,他虽然是海盗出身,但能读书会读书,精擅粤语、闽南语等,更能团结汉族知识分子。

“驸马爷,小人准备好了,请为我剃发吧!”激昂的气氛中,一个矮壮的陈家子弟走了过来,他就是今次选定的义士。

德保好歹是一省封疆,想要像杀南海知县那样无伤杀他,是不可能的,只有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才有可能成功。

李献文点了点头,“敢问兄弟,可是陈文忠公的后人。”

男子摇了摇头,“吾陈绍成,乃是文忠公三弟陈公上子下升之重孙。”

“也是英雄之后。”李献文点了点头,“让叶家的两位兄弟也进来吧。”

不一会,两个身穿短褂的叶家人也进来了。

岭南三忠当中,陈子壮和陈邦彦都有子嗣侥幸生还,唯有张家玉,全家包括母亲、妻儿、兄弟、姐妹、姐夫、妹夫和舅父、姑父,堂叔伯兄弟全部都战死在抵抗满清的战斗中,没有留下后人。

而当年张家玉所倚仗的,除了他张氏乡党以外,就是道滘的叶氏家族。

叶氏当年在东莞人多势众,黑白两道通吃,族人有上万之多,光是道滘叶氏就有几千丁壮。

张家玉战败后,道滘叶氏损失惨重,没了两三千人,至今尚留道滘大坟。

但靠着人丁兴旺,叶氏硬是扛了过来,如今又是东莞第一大族了。

他们也没忘祖先血仇,历史上嘉庆六年(1801)道滘叶氏的叶缙光考中了道滘历史上第一个举人,而他考中举人后第一件事不是接受族人投献当老爷,而是号召全道滘人为当年战死的族人修了道滘大坟,并大张旗鼓的纪念。

“小人叶廷保,叶廷泰,拜见驸马李侯爷!”进来的两个叶氏族人,唱名之后,就要向李献文下拜。

李献文赶紧扶住了他们,随后拍了拍手,几个侍从端进来了一个长条桌,接着是各种美食,深井的烧鹅,江门的乳鸽,化州的牛杂,顺德的炒水蛇片等,林林总总摆满了一桌子。

李献文亲自为三人布菜,斟酒,一如晚辈伺候长辈一般。

三人足足吃了大半个时辰,把所有的美食都吃了下去,叶廷泰哈哈大笑。

“能让驸马爷为我们夹菜倒酒,这辈子值了,后日一定把德保那扑街炸的粉碎。”

李献文带着身后众人对三人行拜谢之礼,“德保疯狂杀害我汉家义士,其祖上就是当年打破广州城的佟养甲部将。

今杀之,公者,为震惊天下,告诉满人我汉家儿郎要重拾河山了,使天下不甘为鞑虏奴役的英雄起来反抗。

私者,当为先祖报仇雪恨,让其余各省之人,看看我粤人的血性。”

陈家陈绍成读过几天书,有些醉醺醺的问道:“敢问驸马爷,我们的身后名如何?”

李献文拱手答道:“大王驾临羊城之后,会为陈忠烈公,张文烈公,陈文忠公建岭南三忠祠,三位将于偏殿同享,子孙封男爵与国同休。”

陈绍成大笑:“如此,今生无憾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7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