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7章 天劫到来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满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四月初一。

缅军主帅梯诃波底调集六千大军,穿过已经没有华人驻守的城南,开始进攻阿瑜陀耶内城。

此时,内城外最后的堡垒,由銮乍都镇守的华罗塔也早已失陷,銮乍都及三百士兵战死,缅军自此没了后顾之忧。

梯诃波底观察内城各处城墙,发现东北角凯旋炮台处土墙龟裂缝隙最大,立时决定强攻此处。

他命缅军拆毁红檀寺、三宝殿寺等寺庙,将收集到的木料全部运来,准备烧墙。

而在阿瑜陀耶城中,惨状不比城南华人区好多少。

缅军长达十四个月的围城,对阿瑜陀耶城造成了恐怖的伤害。

挨了十四个月的炮击之后,城中房屋大量倒塌,其后为了生火做饭,百姓又开始拆毁房屋。

到了现在,阿瑜陀耶城如同一个大工地般,房屋倒塌大半,地上深坑比比皆是,有的坑深一两米,灌满水之后,伏尸沉浮其间,甚为骇人。

至于城中各处,尸体最开始还有人收拾,后来则几乎没人管。

除了最主要的几条大道以外,其余各处人畜尸体比比皆是,大量腐尸都呈现出了千奇百怪的巨人观。

阿瑜陀耶城从最初的居民三十余万,现在已经只剩下了七八万左右,加上逃出去的几万人,城中人口损失也相当骇人,最少没了十五万人以上。

且南洋的四月,天气已经开始炎热了,更兼多雨。

这一会下雨,一会暴晒,瘟疫很快就到来,城中居民患病者数以千计。

这种情况,其实就算缅军不攻,阿瑜陀耶也坚持不到多久了。

而到了这时候,阿迦达王似乎又知道要拼命了,他见缅军在架设浮桥靠近内城,立刻命令王弟乍蒙领军出城阻击。

出城的暹罗军队,迸发出了阿瑜陀耶王朝最后的光芒。

他们六千余人面对人数比他们少一些的缅军,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连续将几波缅军赶下了护城河,还破坏了一条浮桥。

但也就是如此了,对于缅军来说,暹罗军不是华军,华军只要撤走就跟缅军没什么根本利害冲突,暹罗军则不一样,必须要击败。

于是在梯诃波底的严酷命令下,缅军不断增兵,奋勇冲杀,扑灭了暹罗军最后的反抗。

王弟乍蒙被缅军火枪射伤,官兵伤亡千余,只能退回城中。

随后,缅军迫不及待的便开始在凯旋炮台下堆积大量木柴,烘烤城墙。

这一烧,就是六天,六天中暹罗守军多次想要出城阻止,阿迦达王也在寺庙中祈求佛祖降下暴雨,但都宣告失败。

此段城墙本来裂缝就大,最近被大雨冲灌已然不稳,又被大火烘烤,随后缅军更是架好大炮对准猛轰,墙体再也无法承受。

四月初七下午,阿瑜陀耶城东北,凯旋炮台下的城墙崩塌,早已准备好的缅军蜂拥而入,暹罗守军不能抵抗,稍微抗拒之后,就一哄而散。

缅军围困十四个月,终于破城。

十四个月的围城,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磨难,缅军在城外,风餐露宿吃了多大的苦,进城就有多大的怨气。

因此甫一进城,他们就开始烧杀抢掠,不管是民居还是官衙、宫殿,通通在洗劫后被纵火焚烧,就连寺庙都不能幸免。

具有极大艺术价值,著名的拍室利讪碧大佛,就是被缅军纵火烧毁,只为熔化大佛身上镶嵌的黄金。

城中居民,士兵乃至贵族,被缅军先抓起来严刑拷打,搜刮钱财。

等见到暹罗人实在拿不出钱后,就开始肆意杀戮,男性不管成人还是孩童,大多都不能幸免。

妇女大量被奸淫后杀死,也有一些被当做战利品运走。

仅仅四月初七这一天,缅军就屠杀了超过三万名泰人。

短暂的抵抗后,素有疯王之称,罹患麻风病的退位暹罗王武贲通及其妻妾子女,以及阿迦达王的王后、子女六十余人被全部俘虏。

暹罗阿迦达王在十余侍卫的保护下,走王宫密道逃到不远处的僧侣寺,最后躲藏于寺旁的丛林中。

突围中,受伤的阿迦达王胞弟乍蒙和阿迦达王嫡子昭法翠,则很不幸刚从地道出来就被缅军逮住。

本来他们故意搞得灰头土脸,想要隐瞒身份逃得一命,结果碰上了一伙傻子缅军。

这伙缅军见他们衣着邋遢,又没搜出多少财物,顿时大怒。

昭法翠跪地求饶大喊他是暹罗王世子,但缅军并未听懂,随后便把他们尽数砍死。

而阿迦达王则不同,他竟然神奇的没被发现。

但这可不是好事,因为这丛林中没有吃的,外面到处都是缅军,他们也根本出不了城。

于是过了一天之后,身边卫士纷纷以出去找食物为借口陆续开溜。

阿迦达王开始还在苦苦等待,但等了两天一口吃的没吃上,侍卫都跑光了他才醒悟,原来他被丢下了。

可怜阿迦达王又肥又胖,平日里就行动就多有不便,现在被饿了两天,早就头晕眼花,行不得路。

于是只能在丛林中死扛,希望有侍卫能良心发现回来救他。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不!

肥胖导致了阿迦达王行动不便,但又让他格外能抗,这位声名狼藉的暹罗王硬是在野外只靠喝脏水,活生生扛了十天都没死。

这.这还不如被缅军给一刀砍死呢,整整饿了十天还没死,这完全可以算得上顶级酷刑了。

最后等缅军找到他的时候,阿迦达王已经饿的脱了形,宫廷侍卫一时间都没认出他来。

随后缅军找来一块大木板把他从树林中抬出来,尚未到缅军营地阿迦达王就一命呜呼,被缅军草草埋葬了事,饿了十天,到死也没吃上一口热饭。

。。。。

云南,昆明。

新任的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明瑞到任,随着明瑞一同到达昆明的,还有乾隆从全国范围内抽调的精兵。

其中驻京八旗西山健锐营六百,内外火器营四百。

关外吉林、黑龙江驻防八旗一千六百。

老倒霉蛋,快被清政府用绝种的索伦兵四百,共计三千八旗精兵。

且大多数都是满洲旗人和索伦兵,绝无蒙八旗和汉八旗这种凑数的,战斗力相当强悍。

绿营方面,抽调四川绿营八千,选取川北常年参与大小金川鏖战的精兵。

贵州绿营则抽调了一万。

有清一朝,黔省和湘西一直是反清情绪较为激烈的地方,因此贵州绿营几乎常年都有战斗。

加上他们也熟悉山地作战,因此大多被抽调,几乎倾巢而出,精兵不在少数。

同时富察.明瑞此人,也是满洲有数的悍将,曾在兆惠的麾下参与过恐怖的黑水营大战。

与他一同时期能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海兰察和后来的堂弟福康安了。

而为了让富察.明瑞在云南不受掣肘,乾隆特意给他加了兵部尚书衔,可以从容调动西南绿营。

行到半路,乾隆又给了明瑞实际上开府的权力,将明瑞好友鄂宁调任云南巡抚。

从明瑞所奏,将河南开归道道台诺穆亲调任云南盐道,陕西汉中道道台钱受谷为云南迤东道道台。

前者是把云南全省的财权交给了明瑞。

后者明清时期,称昆明以东为迤东地区,这是为了保证明瑞的粮草供应。

其余凡是明瑞保举,乾隆无有不应。

四月底,乾隆又把悍将副都统额尔景额调给明瑞做副将,记名都统海兰察也调往前线。

五月,明瑞弹劾贵州巡抚汤聘供应军需有多拖延,乾隆案都不问,直接下令逮捕,其对明瑞的支持和对缅甸的势在必得,可见一斑。

随即,明瑞又在云南全省开始整顿吏治和军备,总兵索柱,永昌府知府陈大吕等大批文武,被明瑞弹劾下狱。

就连早期前来稳定形势的原广州将军,现云南提督杨宁这种满洲旗人大将都被罢免。

这样一来,云南全省上下,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明瑞这种顶级满洲大员,乾隆面前大宠臣的威风。

终于无人敢对明瑞的军令推诿退让了,战争的机器,开始轰然响动。

只不过,很多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明瑞刚直有余,但怀柔不足,搞得下面人心惶惶却不知安抚,导致无人敢跟他说真话。

面对前两次征讨的失败,云南绿营久不经战,战斗力不足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贡榜王朝处于上升时期,战斗力远比清朝以为的要强。

但明瑞这么一搞,直接就没人敢说真话的了。

怎么的,我满大人给皇帝的奏疏已经把基调都定好了,就是云南绿营将贪兵怯,杨应琚、李时升等人罪该万死,明明两三万人就能打赢的仗,就是打不赢,全是他们无能。

你现在突然来说不能把罪过让杨应琚、李时升全背,主要原因是敌人太强。

这不是打我明瑞明大人的脸吗,你还想捞着好?

于是,在这种氛围下,云南文武官员,纷纷把缅军描述成了跟边境土司一般无二的存在,最多就是人比土司多点,武器好点,路比其他土司难走点。

堂堂贡榜王朝,直接就成了一个山高林密瘴疫之地的大土司。

更要命的是,远在北京的乾隆,也是这么认为的。

甚至在明瑞赶赴云南之前,乾隆皇帝直接在不知道哪来的基本不属实的地图上,把缅甸给‘安排’了。

就在那张上下缅甸跟台湾岛差不多大的地图上,乾隆亲自面授机宜。

指示明瑞占领缅甸之后,应该把哪的土司,挪到哪块地上,可以允许几个土司投靠,什么样的土司必须毁灭等等

简单来说,乾隆把贡榜王朝直接当成了一盘菜,谈笑间就给安排好了。

乾隆甚至还交代明瑞,说他早已命两广总督李侍尧派人出海,晓谕已经在丛林中躺板板的阿迦达王。

命阿迦达王封锁边境,一旦贡榜王朝的白象王孟驳逃到暹罗,立刻将其锁拿进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