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18章 清明不清,黄河水赤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农历二月二十一,夜,月朗星稀,天气回暖。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连续的作战,也得以暂停了一小会。

这八天来,李献文手里的八千京营奋武军和四千鼓勇军一直没有出动,甚至就是旗人组成黑旗骑兵,也没怎么出全力。

八天来,与甘肃六万乱军会战的,一直是八千白莲教徒和六千延绥军轮流上阵。

而这八天历经三战,乱军硬是一次没赢,三战三败,战死两千多人,伤近万,还有两千骑兵在第一战开始不久,就直接溜号了。

这.,若不是有宗教信仰加成,乱军就已经崩溃了,在熟悉的匹配大区里面输成这样,也是一段奇景。

而白莲教徒这边,也战死了四百多,伤两千余,其中重伤者还有上百,都在野战医院中尽人事听天命的救治。

白莲教徒有一点跟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们还真有一点重视女性。

在白莲教中,有大量的所谓红灯照、黄灯照,这些大脚妇会跟军队一起行动,承担战场救护,战后医院护理等工作,特别出色的甚至会跟男性一起上战场杀敌。

他们在念血湖地狱经骗钱的时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权益的保护,这真是相当相当魔幻的一幕。

乌三娘就带着一群红灯照的女性在这里照顾伤员,看到她这个知心大姐姐进来,许多伤员眼睛里都有了光。

一个陷入弥留之际的河南教徒拉着乌三娘的手,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说着什么。

伤处的炎症,使他发烧到了四十度,高热不退,脑神经都被烧的有些不正常了。

伤兵举着没了半个手掌的右手胡乱挥舞着,完好的左手则捏着乌三娘胳膊不放,力气之大,把乌三娘这江湖高手都捏的有点疼。

“仙姑,我叫刘三,我奶奶就是你送到真空家乡去享福的,我家有十一个兄弟,人太多了,人太多了!”

乌三娘一怔,忽然想起来了,她去离开山东去襄阳的那一天,确实给南阳一户姓刘人家瘫痪在床的老孺人送过葬。

她记得很清楚,因为她就是靠这一手本事,成功混入襄阳混元教的。

而且这个刘家还有一个人是殿前司的外围不入编眼线,还为她引过路来着。

“人太多了,人太多了,家里的东西从来都不够吃,不够吃啊!”

刘三哭着喊着,突然就激动起来了,看来不够吃这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乌三娘心有戚戚焉的点了点头,她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也多,每次父母一转身,兄弟姐妹们就要因为抢吃的打起来,甚至当着父母的面,也需要抢。

因为你要是抢不过兄弟姐妹,就只能饿着,而每多吃一口,就多了一分活下去的保障。

乌三娘那时候就经常挨饿,这是她童年最为深刻的记忆,总是吃不饱导致她缺少营养,一直长到十岁,依然小小个,跟个婴孩差不多。

但也多亏了这个,她这种特殊身材被一个走街串巷的沧州杂耍班子看中,三两银子给买走了。

此后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总算能勉强吃饱,而她十年后再回山东老家的时候,他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两个姐姐中,只有二哥、小弟和三姐活了下来。

其余都是因为营养不良,稍微有点病痛,或者稍微有点荒年,就扛不住病死了。

“仙姑,我能吃点肥羊肉吗,听说伤员有肉吃!”胡言乱语了一会,刘三好像突然清醒了,他半坐起来,提出要吃肥羊肉。

“好,你等着姐姐去给你拿。”乌三娘轻轻拍了拍刘三的脑袋,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露出了期待的傻笑。

但他可能没看出来,伤员确实有肉吃的,但一般只给那些能挺过来的。

像是刘三这种来来去去高烧不退的会有一点肉汤喝,但一般不会给肉。

不过乌三娘这点权力还是有的,不一会,她就拿着一大块带骨头的炖肥羊肉过来了,还有两个人头大小的白面馍馍。

刘三大喜,一口肉,一口白面馍馍,吃的极为开心。

不过吃着,吃着,他的动作就慢了下来,不由自主的开始大喘气,眼神也开始暗淡。

“仙姑,教头说,凡是战死的都能去真空家乡,那里再也没有痛苦,有吃不完的好东西,就跟在玉皇大帝的宫殿里面一样。”

乌三娘稍微愣了一下,她看着刘三的眼神,有点不忍心骗这个孩子。

好在刘三没等乌三娘回答,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其实俺不在乎能不能去真空家乡。

我就想要十来亩地,自己有个小院子,娶一个壮的,干活能跟男人比的媳妇,再生几个孩子传宗接代。”

乌三娘听到这,心里长长松了口气,真空家乡这玩意,她是真的没法许诺,但是土地,她可以。

“小兄弟你放心,上好的田土别人给不了,但皇帝老子是肯定能给的,以你的功劳,至少可以给三十亩,甚至五十亩。”

“真的吗?”那一瞬间,刘三已经暗淡的眼神突然之间明亮了起来,他甚至惊喜的坐直了身体,就好像病痛完全消失了一样。

“那真的太好了,太好了,嘿嘿。”刘三傻笑了两声,要是有五十亩地,再养一头牛,我刘三也能当地主老爷了。

“好!好!我就知道皇帝老子是好的,我给他卖命准准..准是没错。”

刘三的声音开始断断续续了起来,在他心里,其实信什么教问题都不大,他只是在找一个可以容纳他的集体。

他最信任的,还是皇帝,因为中国百姓几千年来都这样,都觉得皇帝是好的,就算做了坏事,那也是被奸臣蒙蔽,只要醒悟就是好的。

皇帝老子金口玉言,只要说给你什么,就会给你什么。

欢喜中,刘三的手重重垂下,再一次的高烧袭来,让他全身火一般烫,但那完好的左手仍然紧紧抓着那个他没吃完的大半个白面馍馍。

乌三娘泪眼婆娑的站了起来,屋内的红灯照护理妇人也走了过来,好几个呜呜的哭出了声。

乌三娘强忍着悲伤,把一个萝卜头样的小男孩扯了过来,这是教徒们一路过来收揽的孤儿,白莲教一直有这个习惯。

“跪下吧,你以后就姓刘了,他就是你爹,他立功杀敌得来的田土,都由你继承,你要给他送终,传他的香火。”

乌三娘指着床上已经到了最后时刻的刘三,让小男孩跪下,“来,给你爹磕三个响头!”

在乌三娘的教导下,小男孩规规矩矩跪在重伤员房间内,恭恭敬敬给刘三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用稚嫩的声音,喊了一声爹。

昏迷中的刘三眼皮缓缓抬了一下,就好像感受到了这三个响头和听到那声爹了一样,

“仙姑仁义,仁义啊!”有伤员看见,感同身受的激动大喊。

乌三娘站起身来,缓缓看着屋内的伤员,又想起了在殿前司受过的培训,充满感情的说道:

“我乌三娘再仁义,那也只能口头上仁义,唯有皇帝陛下,他富有四海,金口玉言,才能做到嘴上仁义,实际上也仁义。

只有皇帝,才是来带着咱们这些苦哈哈打下一片产业的,只要大家能英勇杀敌,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

嗯,确实能打下来一片产业没错,只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活着享受到。

屋内的伤员们听完,更加振奋了,皇帝的保证,肯定比虚无漂亮的无生老母和弥勒佛要可靠,虽然他们是教徒,但这一点还是搞得清楚的。

。。。。

主帅大帐,李献文也把延绥军的军官和白莲教徒的首领们,都叫了过来。

李献文看了看,很明显,白莲教徒的首领们都有些火气。

这火气,当然不是针对他的,而是针对盐场堡附近乱军的。

这些天,白莲教徒们立了大功,但是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指挥千人的小教头都战死了好几个。

这个损失,成功激起了白莲教徒的仇恨,如果说以前他们是被朝廷逼着来甘肃打乱军,但从现在起,他们就是主动跟乱军结下大仇了。

这同样是李献文希望看到的,没有这个血海深仇,白莲教徒就不可能尽心尽力的去搜山捡海找乱军的麻烦,乱军也不会把他们当做最凶恶的敌人。

这个仇,是必须要让他们结下的。

“明日就是清明,咱们远离故乡,祭祀一切从简,就在这黄河边,杀猪宰羊祭奠一番吧。

诸位作战辛苦了,明天让儿郎们好好休息一下,接下来的战斗,本国公已经决定命京营奋武军上了。”

李献文感觉,乱军也只是吊着最后一口气了,那这个一锤定音的事情,就要京营来。

让延绥军,特别是白莲教徒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军队。

齐林儿等人当然没意见,因为哪怕乱军只剩了最后一口气,但他们也确实没法击溃乱军。

二月二十二,清明节。

李献文就在离着盐场堡不远处的黄河上游,在提前筑好的高台上杀猪宰羊,献猪羊两牲,瓜果肴肉,焚香祷告,祭拜祖先以及牺牲的三军将士。

兰州城和周围县乡侥幸未死的百姓,也出城到这里来,一起祭奠被害的亲人,数万百姓摩肩接踵,哭声震天。

李献文说一切从简,但却把场面弄的极为宏大,就是要做给盐场堡的乱军看的。

而乱军也确实看到了,甚至还有人忍不住跟着焚香烧纸,祭拜祖先。

此时,由于准噶尔人全部被杀导致的中亚三汗国,特别是哈萨克三玉兹东进,尚处于最开始的阶段。

沙俄正忙于和土耳其人血战,还没有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中亚。

因此三汗国只是略略感受到了压力,没有像八十年后那样,非常急迫的想要向东拓展战略转圜空间。

而新教黑山派各门宦,也才开始创立,没有到八十年后那么疯狂的境地。

可以说,这时候未来那不可收拾的一幕,还处于最开始的爬升阶段。

是以,哪怕是现在乱军中,很多教徒还保留着一些汉人的习俗,在心里也还是自认为汉人的。

当然,他们的这些举动,很快就遭到了大小乱军首领的制止。

但此时,祭奠完死去亲人的兰州等地百姓,成群结队的来到乱军盘踞的砦堡外破口大骂。

而乱军中许多人,跟兰州百姓其实相当熟悉,当被谎言鼓动起来的激愤消退不少,对于宗教的狂热,又遭遇现实毒打后,很多人其实已经开始后悔了。

随后,被兰州百姓骂的抬不起头的乱军中有人悄悄来李献文这,表示愿意戴罪立功。

李献文冷笑一声,看着在他面前一脸讨好的几个乱军信使,“撞了南墙知道回头了,刀砍到脖子上知道后悔了,晚了!”

李献文大吼一声,“拉下去,杀了祭旗,三军听令,午初(11)哺食,未初(13)聚兵,酉初(17)灭敌,酒肉管够!”

隆隆战鼓声,响彻黄河北岸,吓得盐场堡的乱军面如土色。

李献文亲临第一线指挥,八千奋武军为主力,用野战炮连续拔掉乱军六座营寨,逼得他们不得不列阵决战。

下午两点半,奋武军直抵盐场堡外,距离叛军主帅大帐只有一里地。

乱军四万余人蜂拥而出,奋武军在统军阮有整的率领下,抢先在乱军没来得及列阵的当口,猛扑过去。

阮有整极为大胆的让八千人只分三横排,尽量拉长战线,扩大杀伤面积。

八千燧发枪在奋武军手里,能做到两分钟五发的恐怖射速,这好武器和勇士相配合,打出来的三段击,才真正称得上铅弹如暴风骤雨,毫不停歇。

乱军根本上不了前,在每分钟接近三万颗铅弹的铺天盖地狂射下,死伤惨重,伏尸四野。

他们被打懵了,疯狂往后退去。

然后李献文又集中火炮三十余门猛轰不止,乱军吃不住,又只能哭嚎着上前来求战。

但他们仍然无法穿过奋武军的铅弹雨,惨叫着退了下去,然后又被大炮一顿猛轰。

齐林儿、张正谟等人白莲教高层看到乱军的惨状,一个个脸色惨白,他们彻底服了,并非常庆幸自己站在胜利者这一边。

如此反复铳打炮轰,一个时辰后,叛军彻底熬不住了,他们向往两边溃散。

但是黑旗军、延绥军、回良军、兰州守军和白莲教徒军,甚至兰州百姓都自发出来,堵住乱军的向两边溃逃的路,不让他们走脱。

实在太惨了,等到奋武军士兵打的枪管发烫,炮兵为了冷却炮管连尿都用光的时候,乱军才勉强获得一点点的喘息之机。

但此时,连盐场堡都已经千疮百孔了,堡垒前如同世界末日一般,不知道多少残肢断臂铺满一地,多少乱军伤者在到处呻吟。

李献文看了看时间,正好下午五点,吃晚饭的时间快到了,于是他把手一声,示意总攻开始。

数万军民,立刻扑向了盐场堡。

乱军只剩下三万出头,心智完全崩溃,他们不是跪在地上求饶,就是疯狂往河中跳去。

哪怕直接被砍死,哪怕很快消失在黄河浪涛中,也不敢回头反抗。

甘肃之乱,基本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52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