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22章 改稻为桑孟加拉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就在李献文最终平定陕甘乱局面,莫子布把岳父郑信加封慈航普度广济大师,前往甘肃的时候,加尔各答的战争,也来到了最后的关头。

而其实早在西北之乱刚刚平定,李献文还没有出征甘肃的1781年10月,陈联就成功在加尔各答城东击败了英军主力,但是之后的进展一下就变得极慢极慢。

因为中华征印军面对的,是比金积堡还难打十倍的威廉堡。

虽然旧威廉堡中的守军已经被大大削弱,守将贾尔斯.斯蒂伯特中将也被吓破了胆,但进攻起来依然非常困难。

因为整个旧威廉堡可供进攻的就是东面,其余西面是胡格利河,北面会被新旧威廉堡上的大炮夹击,南面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沼泽湿地,大军无法在那里展开。

而旧威廉堡刚好建在一个山包上,如果说金积堡是把斜坡挖陡峭,那旧威廉堡就几乎是挖成了悬崖。

七十度左右的斜坡,直接一百多米,简直是让人绝望的距离。

在这个距离上,挖地道根本不可能,人家在上面看的清清楚楚,只需要调整大炮的角度,以加尔各答这潮乎乎的地理环境,震都能把你的地道震塌。

所以,征印军也只能用沃邦元帅的老办法,挖壕沟把大炮送到棱堡下,以炮换炮,打消耗。

唯一好的地方,恐怕就是加尔各答这边的人力比甘肃充沛得多,而且全是黑乎乎的阿三,用起来一点也不心疼。

想当初,修两座威廉堡,英属东印度公司活活累死了两千多印度民夫,其后改稻为(罂)粟,又饿死了几百万。

现在,轮到陈联不把这些恒河三角洲的阿三不当人了。

征印军在四个月内,锁拿了超过二十万男丁,让他们顶着英国人的火炮,用命挖壕沟。

初步估计,四个月时间内,为了给征印军挖壕沟,至少被打死、累死、病死了超过三万三哥。

这.。

真是只有巴拉特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这就是落后的原罪,谁来了都能把你当奴隶和牛马用。

。。。。

覃三从闷热中醒来,这印度的鬼天气是真的难受,比老家广西热多了。

覃三很有些不耐烦的咳嗽了一声,立刻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四个身穿彩色长裙(纱丽)的女子走了进来。

其中领头的手里端着一个大碗,另一个手里端着一个木盆,剩下两人则抬着一个大木桶。

覃三如同王公贵族一般,极为嚣张的张开嘴,一勺冰凉沁人心甜的绿豆汤,立刻就喂到了他的嘴里。

绿豆是海军从南洋运来的,蔗糖是印度产的上等,凌晨就熬煮好了,一直放在井中用井水冰镇,就为了他早上起来能喝到。

喝了几口绿豆汤后,覃三站了起来,女人们自然就把他身上被汗水浸湿的睡衣脱下去,等着一会去洗。

等到脱掉衣服后,三个女人各拿着一块毛巾,在木桶中冰凉的井水中打湿,细心的给他擦拭起了身体。

剩下的那个女子,则拿着一把棕榈叶做的印度式蒲扇,缓缓给他扇起了风。

舒服!

浑身的闷热和汗渍渍的感觉,一下就消失了,覃三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从灵魂中传来的呻吟。

随后,有个不老实的家伙,总朝覃三,,某个地方握来捏去的,很快就把他挑逗的擎天一柱。

覃三白了这个虽然长得有点黑,但相貌挺不错的妇人一眼,随后做了一点淡淡的暗示。

妇人立刻就懂了,她放下手中的毛巾,把垂下的长发挽到脑后扎成马尾。

‘嘶!’覃三浑身一阵颤栗,灵魂都直接出窍了。

他现在有种强烈的愿望,他想马上瞬移到老家广西平南县,让家乡的伙伴们看看这场面,一定能把他们羡慕的眼睛充血。

虽然有点黑,但说实话吧,对面百依百顺乖巧到这个程度,相貌已经不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不是嫫母无盐,不是波刚,都无所谓了。

而且,覃三昔日在家乡对歌的时候相中了一个,那女的也黑的很,而且还看不上他,宁愿跟一个小白脸私奔,看不上发誓要明媒正娶他的覃三。

“覃三啊,覃三,就你这出身,有现在的待遇,那是老鼠掉进了油罐子里,这都是陛下的恩德啊!”

覃三嘀咕着,嗯,想来莫皇帝应该也觉得很开心。

他下面的百姓在忙着传宗接代运动的时候,嘴里还在念叨皇帝的好,让我们莫大皇帝莫名其妙有了一丝参与感。

未几,享受结束,覃三走出了自己的屋子,跟他一起住在这个村子的两个征印军士兵,也已经穿戴完毕。

三个苦出身,在大陆老家注定要打光棍的穷汉子,竟然学着国内老爷们的模样,互相拱手,强行文绉绉的打招呼。

寒暄几句后,三人就在村中一个四面通风的竹楼里面,让下面的人把饭食端了上来。

饭食很简单,三张巨大的芭蕉叶上,铺面了长长的印度米饭。

主菜是咖喱黄油鸡和一块炸鱼,配上黄、红、绿三色以豆子为主要原料咖喱辅菜。

然后就是大量蔬菜,西红柿、洋葱、辣椒老三样和用柠檬、蔗糖、高度酒等原料做的饮料。

肉并不多,但非常受士兵们欢迎,而且极为符合印度的气温和环境。

历史上印度高种姓基本吃素,除了要以此彰显自己纯净以外,还有现实的需求。

就印度这天气,肉食非常容易腐败,而咖喱和辣椒,又能在极大程度上遮掩住腐败的形状和味道,这让人完全没法在第一时间就分辨出来食物是否变质。

这要是不小心吃了,管你是什么婆罗门还是刹帝利,在湿热、细菌极易繁殖,同时医疗条件又落后的印度,很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而吃素,则能极大的避免这种情况,首先不易腐败,其次腐败了也不会有肉食这么大的杀伤力。

刚开始来的征印军士兵也不太懂,逮住印度的牛就嗷嗷开吃,结果这一年多拉肚子就拉死了超五十人,然大家就都老实了,饮食习惯跟着本地人走了。

三人一顿狼吞虎咽,吃得饱饱的,覃三左侧一个广南上士叹息了一声说道:

“这里也就是夏天太热了,不然绝对是个好地方,要是能在这里这样一辈子当老爷,也不枉这几年九死一生了。”

覃三和另一个人小鸡啄米一般,赞同的不能再赞同了,另一人是个京营振武军的上尉军官,见识比覃三他们两多一些。

“可惜了,咱们国内还未统一,陛下能挤出咱们三万人来打印度,就已经是砸锅卖铁了。

所以拿那新旧威廉堡没什么办法,而打不下来威廉堡,咱们就不可能在印度安稳当老爷。”

“对!”刚刚感叹印度太热的广南上士大声附和道:“就是人太少了,要是有十万人,老子日夜不停,全天十二个时辰围住打,看他们能坚持到几时。”

“鞑子误我中华啊!”上士越说,越是捶胸顿足的,“要是没有鞑子,咱们汉人团结一心,印度说不定早就拿下了。”

嗯,现在的广南,绝大部分人都认同自己是汉人,但也有在下面秘密活动,宣称广南人,阿不,安南人不是汉人的。

但在当汉人带来的好处面前,这些宣传根本不值一提,只有一些在回归中央后受损的家族中,还有一些影响力。

三人中只有覃三出自南洋征召的辅兵,因此他胆子最小,听了上士的话,反而小心翼翼的摸了摸下巴后,有些迟疑的问道:

“我听说陛下好像没有占据印度的想法,连运些印度人去南洋当农奴都不让,严重者抓住了就杀头,咱们还想在印度当老爷,岂不更犯律法?”

“你傻呀!”上尉白了覃三一眼,“那南洋是咱们辛苦打下来留给后世子孙的,现在搞那么多印度农奴过去,他们一生一窝,几十年后哪还管得住。

要是管不住,那这南洋到底是咱们给子孙后代留的,还是给印度人打下来的?

而陛下也只是说不让咱们把印度人给弄南洋去,没说不准咱们在这当老爷啊!”

覃三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暗淡了下去,“那也不行啊,万岁爷不许,这里就不会有大封臣,咱们这样的治理几个村子还行,大了可不会整,没有大封臣,咱们站不稳呀。”

上尉嘿嘿一笑,“说你傻你还真傻,要什么大封臣,印度这地几十个土邦王公,这不现成的嘛。

只要你想留下,那就去找蒂普苏丹这样的,去给他当军事教官或者什么,让他赏几个村子给你,然后你帮他打仗。

而且,老哥我还告诉你,你不但能在印度土邦王公下当封臣,还能在锦衣卫再领一份薪水,只要负责帮锦衣卫监视这些土邦王公,让他们老老实实当我中华的藩臣就行。”

啊?

你以为覃三是被震撼到了嘛,不是,他还是没想明白。

但另一边的上士想明白了,“原来如此,看来陛下是想让这些土邦都成为咱们藩臣,就像是昔年西南、岭南的土司一样。

而咱们顶着天朝上国的威风,拿着朝廷的薪俸来给这些土司当心腹大臣,一来帮他们压制下面的人,二来确保他们忠心朝廷。”

“这个好,嘿嘿,这个好!”上士嘿嘿的傻乐了起来,他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不想回大陆去了。

反正这一年多,他已经有些适应这里气候了,若是在这里能管三五个村子,治下三几千人,那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上尉也嘿嘿笑着点了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这印度是通行种姓制的,高种姓要越少才越值钱。

可咱们人太多了,要是一下涌来几百万人,那还怎么当高种姓?

真要再多几百上千万唐人当高种姓,那印度的穷人还有活路嘛,咱们唐人的地位也肯定是要下降的。

所以朝廷一定不会允许太多人过来当老爷的,但咱们这种在印度立了军功的人想过来肯定不难,只要扛得住思乡之苦,这里确实就是天堂。”

覃三还是听的半懂不懂,但他明白这事有搞头,于是傻笑着咧了咧嘴,“好,好!那咱们回去了加把劲,一定把威廉堡给打下来。”

就在三人享受的时候,距离他们七十多公里一个叫做阿兰巴克的城镇,刚刚被征印军攻陷。

这支隶属于神电近卫的骑兵连,将阿兰巴克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柴明达尔全家押了出来,然后把男丁就在城门口砍了脑袋。

随后,近卫骑兵勒令阿兰巴克的农夫们出城,将周围种的罂粟全部给铲除。

同时则把柴明达尔家积存的粮食拿出来分发给各个低种姓,赢得了他们震天的欢呼声。

做完了这一切,骑兵少校留下了五十人率三百仆从军驻扎在阿兰巴克城,享受覃三他们这样的待遇,其余骑兵又继续前往下一个罂粟还没被铲除的城市。

这个行动,是陈联身边参谋军官提出并设计出来的。

这英属东印度公司不是拉拢了当地的柴明达尔嘛,那简单,老子把这些人杀光,然后把粮食分给下面人,再用一定数量的士兵控制仆从军稳定地方。

至于为什么印度底层会支持征印军,很简单,孟加拉本来是全印度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之一,但种粮食只对百姓好,对英属东印度公司并不好。

同时这些年,英国越来越承受不住来自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可他们又没有任何的商品可以打开中国市场,只能不断被狂吸白银。

所以为了扭转这个趋势,这些家伙找到了罂粟,通过向中国贩毒,来减小逆差。

而种罂粟的话,不列颠把鼻屎大点的地方自然不合适,于是这些家伙就强行推动在孟加拉种罂粟,搞印度版的改稻为(罂)粟。

而他们下面的柴明达尔也非常支持,因为这些柴明达尔发现种罂粟后,不但收入变高了,还多了一个拿捏农民的手段。

具体怎么拿捏呢?

很简单,大量的稻田被改种罂粟之后,粮食很快就供应紧张了,而这些柴明达尔又在自己能严格控制的地方种满了粮食。

这样一来,不管下面农民种了多少罂粟,拿到了多少钱币,但他们变不出来粮食,要是粮食还得找柴明达尔老爷买。

你听话,老爷就便宜卖给你。

不听话,老爷就让你全家饿死。

八九年前的孟加拉大饥荒就是他们玩脱了,大干旱下少量种水稻的田减产,根本不够吃,结果活活饿死了几百万人。

所以征印军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直接把东印度公司的柴明达尔杀光,把种植的罂粟铲除,允许印度农民继续种粮食。

同时还把柴明达尔囤积来卖高价的粮食,分给他们。

这样的操作,怎么可能不得民心,印度农夫们高兴得很,这也就是为了打旧威廉堡死了这么多人,阿三农夫还很支持征印军的原因。

而有了大量阿三农夫支持,陈联三万多人,也才能过得如此舒坦。

现在,就看是征印军先扛不住高温,还是新旧威廉堡的英国人先扛不住根基被连根拔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53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