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8章 兵出奠边府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五个月前,蒙天岗。

身材高壮,有金刚公之称的黄公质躺在病床上。

他蜷缩成一团,瘦的皮包骨头,唯一还有些神采的眼神,让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具在燃烧生命之火的骷髅。

身边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安南历史上最彪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很快就要走向人生的终点了。

这个时空的黄公质是幸运的,因为他远房叔叔莫昭莫大王在顺州干掉了北郑的主力,使得郑主无力也无心像历史上那样来攻打蒙天岗。

所以他也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在五年多前就在焦急中病逝。

“去把吴将军请进来吧。”预感到自己快要不行的黄公质,对身边的亲族说道。

因为断断续续病了一年多的他突然感觉身上有力气了,病痛似乎完全消失,他甚至还想美美的吃一碗河粉。

疾病不会无缘无故的好,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很可能是回光返照了。

没过多大会,等吴文楚赶到正堂的时候,黄公质已经穿戴完毕,坐在了主位上。

在黄公质左侧,站着一员身材颀长的将领,此人乃是黄公质的妹夫,大将邓廷嘉。

邓廷嘉身边,还站着几个蒙天岗的土人酋首。

而在右面,则站着阮励求,阮陀求兄弟以及一大票跟着黄公质以及最早的阮有求、阮明芳等人起事的义军领袖。

这就是整个黄公质所部的权力组成,高平莫氏自己人和蒙天岗的土人,由他妹夫邓廷嘉统帅,算是心腹。

跟着黄公质从北河起事,然后一起跑到蒙天岗的北河草莽们,大多则与阮励求,阮陀求兄弟亲近。

“吴将军,我将要去见祖宗了。”黄公质看着吴文楚,突然低声说了这么一句。

吴文楚看着黄公质,脸上没有多少表情波动,“看来公爷终于考虑好了。”

说着,吴文楚实在忍不住对黄公质说道:“我主仁德大王乃是真仁主也,除了同宗之谊,吴某其实看不出来有如此的必要。”

这话有点没头没脑的,但却是吴文楚心中的疑惑,因为他确实搞不清楚莫子布为什么愿意给面前这人如此好的待遇。

在吴文楚看来,就蒙天岗这几千已经窘迫到这种地步的流民军,实在没必要待遇给的太好,因为他们根本毫无选择的余地。

嗯,吴文楚当然不知道,这黄公质不但是莫子布的远房族侄,在历史上黄公质死后,邓廷嘉、阮励求等护着他儿子黄公缵退往了中国。

满清把黄公缵安置到了新疆乌鲁木齐,黄氏子孙后来全部融入了汉人之中。

历史上阿古柏之乱时,黄氏子孙在大英雄徐学功的率领下组成汉民团,与阿古柏侵略军和叛乱的天龙人血战,战死数十人,诚为护国豪杰。

所以,除了宗亲关系和现实的考虑外,莫子布也愿意给黄公质等人的后人一个过好日子的机会。

而听到吴文楚这么说,黄公质也是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对着南面一拱手。

“听到吴将军此言,质始知叔父爱护之意,自今日起,蒙天岗上下,都听从吴将军指挥了。”

听到这话,吴文楚才把莫子布早就给他的敕书拿出来,“黄公质听教!”

黄公质赶紧在邓廷嘉的搀扶下,走下高高的王座,设香案,向南而拜。

“侄臣黄公质,跪听叔父兴唐继汉复山河仁德大王教敕!”

“思我先祖,从天兵入交趾,迄今三百年矣,此间沧海桑田,莫氏一族之心未变.,得知贤侄承祖先遗志,吾心甚慰.。

教敕:

黄公质为高平郡公,改蒙天岗为奠边府,收蒙天岗军建镇军奠边镇。

邓廷嘉为奠边镇副将,阮励求为醴泉州宣慰使,阮陀求为合肥州宣慰使,其余官将各有提拔。”

醴泉州和合肥州,都是蒙天岗下属的军州,呃,这些安南人取地名可真会偷懒。

黄公质跪下接了教敕,人已经非常累了,但喘气如牛的当口,他还是不放心的问道:

“我之将死,但儿女尚幼,奠边府十数万百姓,数千弟兄未来会如何,还请吴将军赐教。”

吴文楚点了点头,“公爷若有不幸,大王定然会让小公爷继承爵位。

我看大王的意思,有意将小公爷带在身边,并把高平这个莫氏的祖地,留给小公爷做食邑。

未来,公爷一族应该会改回莫姓,算是宗室的疏宗吧。”

黄公质听完,再次向南拜了三拜,感激涕零,“叔父大王,恩深似海,侄臣无以为报。”

黄公质的儿子黄公瓒今年只有九岁,他死之后肯定是掌握不住局面的,搞不好还有性命之忧。

如果莫子布能把黄公瓒带在身边,还有高平一府作为食邑,这不但性命无忧,还能与国同休,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的结局了。

而听到莫子布把黄公瓒安排走了,一直脸上神色不变的二号人物邓廷嘉,突然有些期待的看了吴文楚一眼。

“至于奠边府,这几年的话,镇守使自然要由下官来接任。”吴文楚看着黄公质说道,但随即眼神看向了邓廷嘉。

“但对下官来说,奠边府偏远,哪及得上东京城繁华。做一边境封疆,自然也不如在中枢坐镇。

是以,等平定北河之后,大王有意命邓将军接任奠边府镇守使,继续镇抚十州蛮夷,为国戍边,子孙若是能胜任,至少三代之内,无忧也。”

邓廷嘉噗通一声就朝南跪下,脸上的喜色怎么也遮掩不住了。

在黄公质病重的这些年,邓廷嘉基本掌握了奠边府的实权,你要说他没有想法,那肯定是假的。

但你要说他有心‘篡位’,他也没那个狠心,没那个胆子。

而现在黄公缵未来会去东京,莫大王干脆承认了他的地位,怎么叫邓廷嘉不欣喜若狂,感激涕零。

“臣邓廷嘉,叩谢大王恩赏,愿为莫氏镇守边疆,世世代代永为大王爪牙。”

“吴将军,小人与叔祖早在乂安就有一面之缘,还得叔祖拯救,因此愿意到叔祖身边效忠,不知可否?”

阮陀求出来问道,他是海阳府清河县人,当年莫子布在荣市击败郑军救了他的命,现在莫子布麾下的京人大将武文勇等,原本都不过是阮陀求麾下的小喽啰。

所以对比起在合肥州做一个万把人的土司,阮陀求更愿意回东京去,哪怕就是在老家清河县当个县尉呢。

吴文楚大笑,“阮兄,如今天下板荡,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只要掌中有刀剑,心中有忠义,大王必不会吝啬封赏的。”

阮陀求大喜,也跪下向南拜了拜。

黄公质随即命人捧出印信,召集大小将领,将整个奠边府全部托付给了吴文楚。

。。。。

东寿堡,莫子布在万众欢呼声中进入了这座残破的城堡中,意外打开缺口之后,兴唐军大兵进城与北河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出乎莫子布预料的是,这些北河兵的战斗意志还挺顽强,兴唐军出动了三千多人,打了大半天才把差不多同等数量的北河军从东寿堡中完全清除出去。

等到他进城的时候,北河军战死七八百人,被俘近千,阮文惠带着几百残兵渡河退到了清化内镇,并且在河北岸炸毁了马江上的木桥。

“大王,吴文楚从奠边府上了奏疏。”郑锦水把一封密信呈给莫子布。

莫子布打开一看,长叹一声,“我那侄儿病逝了,吴文楚收了他的部众,精选得战兵三千五百,加上延庆镇的一千五百人,一共得战兵五千。”

郑锦水大喜,不过脸上没有表现出来,毕竟黄公质怎么说也算远房宗室。

“有此五千大兵,黄廷体必败无疑了,等瑞恩准将收了他的战船顺流而下,就是黄廷宝的末日了。”

莫子布强忍着笑意点了点头,他根本就没想过在清化内镇强渡马江,因为这难度太大了,他一直都在打上游西京黄廷体的主意。

黄廷体手里收集了一支大小船只几百条的内河船队,有了这些,才会有强渡马江的可能。

“阿水,你去把这个送给那头肥象,再赏他一只羊,两坛酒,让他好好养伤。”莫子布随手摸出一盒治疗烫伤的膏药递给郑锦水。

肥象昨天凌晨的骁勇已经传到了莫子布耳边,不过这家伙抱着铁子母炮砸人的时候,被火热的炮管给烫伤了,目前还在嗷嗷叫着养伤呢。

郑锦水服了,我莫大王不但想到了赐烫伤药膏,连肥象在医士那里聊天说过的想吃烤全羊都记住了。

就这份爱兵如子的操作,下面那些武夫怎么能不效死命!

。。。。

马江上游,西京。

阮文惠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瑞恩斯坦没那么傻,他不会想着这时候才开始造船,等造好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造船不过是假象,实际上瑞恩斯坦这边的精兵,早就逆流而上,从其他地方渡过马江,跑到西京城背后去了。

而瑞恩斯坦在造船厂摆出所有大炮,一是为了迷惑敌人,让黄廷体以为大军主力在此,二是为了不让黄廷体侦查到具体情况。

比起兄长黄廷宝,黄廷体算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此人指挥能力中规中矩没多少出彩的地方,但胜在兢兢业业,所以他才会被黄廷宝派来守住西京。

黄廷体知道西京重要性,于是亲自坐镇水寨,让心腹副将武佐坚守西京。

并且把西京六门中的五门用巨石堵塞,只留下南门交通,瑞恩斯坦大军还没到的时候,西京就严格控制进出了。

水寨这边也差不多,除了运送辎重补给的民夫以外,基本上也是小进小出,严格控制人流,主打的就是一个闭门不出。

不过,这完全难不倒瑞恩斯坦和吴文楚。

正月二十,吴文楚率四千奠边、延庆两镇精兵从奠边府出发,一路南下赶到了西京以东三十里处。

随后瑞恩斯坦所遣的渡河精兵两千也赶到与吴文楚汇合,吴文楚手下的士兵达到了六千之多。

两军汇合之后,客家第二团千总叶宪纯就接过了指挥权,他将一封信拿给吴文楚看。

“大王新得北河海阳人邓陈常投靠,邓陈常举荐山南人汝兴浈为内应。

此人现在正于黄廷水寨中任仓储大使,可以监管民夫进出。我们今日先休整,明日拣选千五百精兵扮做北河民夫,突袭水寨。”

吴文楚接过密信一看,随后哈哈大笑了起来,“汝氏出自姒姓,乃是大禹之后,此人又不得志,必然是真心投靠,黄廷体可下也。”

汝姓别说在安南了,在中国也是小姓,这样的家族基本百分百是汉人南下的后裔,不然没必要选这么个姓氏。

山南汝氏,也是安南数百年高门,历史上汝氏的长房汝公瑱,会在今年高中二甲同进士。

但这样的好处,肯定轮不到已经混到跟邓陈常交上朋友的汝兴浈。是以这个同样野心勃勃的高门寒士,比兴唐军还积极。

书友们,老虎晚上有点急事,万一不能更新,还请大家见谅。不过大概率不会请假,只会更的晚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53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