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8章 北大年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南洋土著生存状态,其实跟草原上的牧民有些相似。

或者说人类初始的生活环境,都是有相通之处的。

就比如现在的南洋,一般人以为的定然是茫茫多的热带雨林,土著随便藏在什么地方,你就完全没法找到他。

嗯,后世越战时期,或许可以那样操作。

因为彼时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哪怕藏身雨林,也可以有各种现代物品。

比如各种治疗疾病的药品,驱赶蛇虫鼠蚁的药物等,同时还有大量工业食品可供果腹。

但是这时候不行,以上种种条件一件都没有,所以此时南洋,不管是华人还是土著,想要活命,就没法长期呆在热带雨林中。

雨林中甚至都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养活人类,就比如土著们经常用来果腹的水果,密林中的和人类村庄周围经过培育的,完全是两个品类。

甚至就是最常见的芭蕉,都会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南洋,以北大年为例,四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差不多有三分之二上海那么大,人口看起来也就有八九万,在马来半岛并不算少。

但真正能住人的,也就是沿着北大年河两岸周围这一长条。

开垦出来的农田,种植的果树都在这周边,从河里打鱼也是非常重要的维生手段。

就如同历史上汉军出塞只要顺着水源,就一定能找到游牧部族一样。

在南洋,顺着河走,就一定能找到土著,哪怕他们是土著,密林里呆久了,一样会要命的。

而此时的南洋,马来半岛上苏丹们一般分成两个派系。

其中最大的一股,是马六甲王国被葡萄牙人灭亡后,马六甲苏丹后裔,在废墟上重建的柔佛苏丹国及其延伸。

包括雪兰我、彭亨、登嘉楼、霹雳、吉兰丹等苏丹国,都是马六甲苏丹的亲属,或者马六甲苏丹权臣子嗣建立的。

另一股,就是吉打和北大年两个苏丹国了。

吉打苏丹的祖上来自波斯,极大可能是黄巢大起义时期,劫掠了广州的那股波斯海商(盗)的同族甚至后裔。

而北大年,在林道乾被杀后,失去了华人海盗的支持,拉图.昂古女王无法平衡内外,又先后经历了与暹罗和柔佛的战争,很快就把国家带入了毁灭的深渊。

等到拉图.昂古女王去世,她的女儿昆林女王继位后没几年就被架空,随后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内乱。

混乱中,北大年国原本的实权阶层奥朗卡亚海商集团被清洗,昆林女王也被废黜,王位落到了隔壁的吉兰丹国苏丹的手中。

而此时,蛰伏快四十年的华人突然发力,他们将早就不满北大年脱离的暹罗国,引入了北大年的内战中。

于是吉兰丹苏丹控制北大年没多久,就被华人和暹罗的联军击退。

只可惜北大年在拉图.昂古女王时期,就完全天方教化了,暹罗和华人也无力控制小十万北大年土著。

于是经过商议,他们又引入了与马六甲系苏丹没什么亲缘关系的吉打苏丹王室,并达成了协议。

华人们接受一个来自吉打的苏丹统治本地土著。吉打来的苏丹也要给与华人特权。

除了每年商定好的少量税金以外,华人不承担任何兵役、徭役,还有开矿、开垦的特权。

且北大年国并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暹罗王国的属国,这相当于是被北大年苏丹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咒。

随后,双方和平共处过了一百年左右,然后到现在又过不下去了。

。。。。

北大年城,苏丹巴哈杜尔二世愁眉不展,刚刚驱逐了暹罗的税官,省下了今年上贡给暹罗王的金花银,但这仍然不能挽救苏丹国的财政。

因为这些年,华人们用他们先进的耕种技术,以及垄断开矿等特权,已经基本把土著挤兑的没法生活了。

苏丹国内的几个小锡矿,大部分的良田都属于华人,但他们基本不纳税,可以说是国中之国,与巴哈杜尔二世苏丹没什么关系。

土著们只有少量土地,大部分人还是过着采集和渔猎的日子。

这种生产力,哪怕就是把这十万人压榨到死,也榨不出多少油来,何况每年还要给暹罗上贡不菲的金花银。

所以自立国起,北大年苏丹国的经济,就没有好过。

巴哈杜尔二世那是相当的难受,他在王宫的露台上,看着远处华人的阡陌纵横的良田,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那就是干掉这些潮佬,把他们的田地、矿场都收归国有,把他们的财富全部搬到王宫中,这样才能缓解王国糟糕的财政状况。

几乎同时,城外的华人庄园中,以魏家为主的潮州人也在破口大骂。

尤其以魏大全的幼弟魏大款最为激烈,他双手握拳,在桌子上砸的邦邦响。

“当年没有我们这些潮佬,他巴哈杜尔的祖先,怎么可能当的上北大年的苏丹。

自己没吊用,种田不行,开矿也不行,吃不下去饭了就要来抢是吧,那就让他来试试!”

不过,话是这么说,魏家众人脸上还是有些难色。

他们在北大年住了一百多年了,早就失去了祖先当年驰骋闽粤沿海,可以跟水师名将俞大猷过过招的勇武了。

他们现在的战斗力,也就比土著好一点,三千来人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过两百来人。

但土著可有八万多,至少能拉出四五千人,这就别提土著手中还有几百把火铳了,就是纯拿刀,也不好对付。

而他们唯一的依靠,暹罗阿瑜陀耶王朝自身都难保,说不好已经覆灭了都不一定。

至于附近的华人,陶公城的客家人叶氏。

嗯,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沟通起来,估计不比与土著沟通起来轻松,因此两家根本没多少来往。

所以,北大年魏家其实没多少选择,要么与莫子布合作,要么现在就得舍弃家业,带上金银细软逃到暹罗腹地等待时机。

所以魏大款发了一通火之后,众人也知道,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魏家三房的族老站出来说道:“暹罗那边,估计是很难出兵了,郑国英都被困在了阿瑜陀耶。

可是咱们再等下去,城内的苏丹就要对咱们动手了。

他们有十万人,咱们可只有三四千人,大哥,你是族长,你做决定吧。”

魏大全点了点头,“莫五公子这个人我去打听过,为人豪爽大气讲仁义。

王春发如今好好的在河仙养老,吴让的燕窝产业送上门他也不要,又是咱们魏家埔仔房的日坤的义兄弟,可以相信。”

听到兄长决定好了,魏大款也松了口气。

他就怕兄长把着潮州乡党这个观念不放,所以赶紧苦笑一声,附和道:

“其实做昆仑山堂的执扇也行,这些年郑国英他们在暹罗发展的越来越好,原本跟着咱魏家的好多丁壮,都去了暹罗,再这么下去,魏家就要没人了。”

“不说那些,郑国英他们起来了,对大家都有好处。”魏大全赶紧止住了弟弟的话头。

“那各房回去以后就开始准备吧,把女人、孩子和值钱的都往船上运,让城内的苏丹以为咱们要跑。”

以魏家为首的海盗后人们在北大年扎根上百年,自然不可能与土著一点交集都没有。

实际上他们核心虽然只有三千多人,但外围成员和依附于他们的土著,还是有一两万人上下的。

但正因如此,魏家的一举一动很难保密,好些土著吃魏家的饭,但背地里肯定都是向着苏丹的。

甚至有好些主动给苏丹通风报信,就是为了在赶走或者干倒魏家之后,接受他们的财产。

这是坏事,但现在却成了可以利用的点。

因为他们只负责把苏丹巴哈杜尔的卫队引出来,让他原形毕露就可以了,反正打击土著的武力,又不是来自魏家。

果然,四处漏风的魏家甚至都还没开始行动,北大年城中的巴哈杜尔就知道了消息。

他生怕魏家将大量的财货都给转移了,因此以极快的速度下达了动员令。

而北大年的土著早就对魏家的产业垂涎欲滴,动员令一下达,到处都动员起来了。

平日里睡到日上三竿都不爱动的,集合起来一个比一个积极。

他们几乎是以全家出动的方式,开始往北大年城集结。

身体强壮的就拿着铁刀、铁矛,年老一些的就拿着木枪、木棍。

除了这些能打的以外,更老的头发都花白了仍然跟了过来,他们乱七八糟的拿着武器精神饱满地好像是要过节。年纪小的更是吱哇乱叫兴奋不已。

就连土著妇孺,也叽叽喳喳穿着最漂亮的衣服来给父兄儿子们送行。

而此时,昆仑山堂的舰队已经到达北大年外海三十海里处了。

不过莫子布没有下令进入魏家控制的港口,他怕把土著们给吓跑了。

因为他没那么多的时间去清剿,缅军围困阿瑜陀耶一天比一天严密,他要随时准备去帮助郑信。

而且,就北大年土著的武力,也不需要莫子布拉着炮舰上去干,出动几百精锐就足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5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