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1章 共和议会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西元1779年,4月18日。大虞光中三年,满清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三。

第二次共和大会,在广州召开。

这是北伐以来,莫子布第一次回到广州,经过深思熟虑,莫大皇帝只带了羽林近卫团和神电近卫团六千人,以及广东左翼镇的四千镇军。

除了这一万人以外,莫子布一个也没动,京营十二军中,已经完成编制的七个军全部留守在了应天府周围。

因为对于莫子布来说,南洋的事情再重要,肯定也比不上大陆上重要,暂缓湖广战役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再把首都的兵力抽空。

于是,南下之前,莫子布为大虞唯一的陆军上将李献文加车骑将军衔,任命他为应天府留守,京营总戎负责镇守,自己则把大部分的文臣带上,南下到了广州。

共和议会宫中,莫子布把原本他作为行宫的广州将军府衙改建成了共和议会宫。

而莫子布现在的行宫,则搬到了顺德大良的龙家园林,也就是后世著名的岭南园林代表清晖园中。

热烈的掌声一阵又一阵的响起,经久不息,这种双手相击表示强烈情绪的姿势,古今中外都屡见不鲜,只不过到了共和议会宫中,莫子布把它约定成俗下来了。

莫子布身着礼服,左右手各牵着袁枚和姚鼐,走到了共和议会宫最中间的发言台上,笑着对参加议会的议员们说道:

“自古以来,以我闽粤百姓为主的岭南,就文教不昌,所以今日朕把江南文华之地的文宗也带来了此地。

等议事完毕,赐宴之时,大家可要多与两位先生多喝几杯。”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大笑,而袁枚和姚鼐两人虽然都是当世文宗,也见过不少大场面,但还是被莫子布的搞法搞的有点手足无措,看样子没有这么多人在,他俩都要感激地给莫子布跪下了。

这也算是个满清留给莫子布的福利吧,康雍乾三代几乎已经把华夏文人的脊梁骨给打断了。

这要是在宋明,莫子布这个皇帝想出门就出门,让征召当世文宗就征召当世文宗,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插科打诨又说了一些,把气氛彻底拉起来之后,莫子布才开始说正题,最后的结果嘛,当然是全票通过。

不提这所谓的议会其实是皇帝抬举他们,就单说拿下巴达维亚,也就是爪哇岛,光这一项就是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财富,谁不支持简直是脑袋有包。

通过决议之后,共和议会的议员们立刻就开始宣布自己出兵、出钱、出枪炮船只的数目。

只用了一个下午,他们就凑出来了四千五百藩士、一万一千藩兵,合格水手七千人,火铳两万多支,西式武装商船八艘,大小中式硬帆炮舰四十艘,另外还可以看情况动员丁壮民夫五万人。

至于粮食吧,开什么玩笑,南洋根本就不会缺粮食,运输船只要莫子布想要,两三千条都没问题。

而且这些兵将以及所有的物资,都不需要莫子布出一分钱,全部由议员们自己承担。

甚至还有些一些钱粮不足的,还可以到复兴公司的复兴发展银行去借贷,我莫大皇帝私人批准借给他们低利息的开发拓殖专项贷。

这也就是莫子布一直所推崇的,你享受了多大的权利,就要付出多大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对等。

这些封臣吃了等同于被流放的苦,替后世子孙开拓了生存空间,那他们就有资格在共和议会中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

不然的话,人家吃了这么大的苦,你还要他单纯给皇室和政府当狗,傻子才会出去拓殖。

当夜,从江南来的文臣、豪绅、文宗与共和议会的议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联谊晚会,气氛非常好,连一向自制力不错的莫子布都喝多了。

晚会结束后,钱大昕、钱大昭兄弟,袁枚、姚鼐、卢文弨等江南文人士绅聚集到了一起。

他们虽然微醺,但还没有喝醉,这倒不是说他们酒量的比莫子布还好,而是这些人今天看到的一切,太过震撼了,这种来自心灵的震爆,把酒精的麻醉感,驱散了很多。

“今日吾始知,为何那么多人推崇上古贤君了,与之相处,无顷刻间变色而遭祸,没有时刻不在的跪拜叩首,不用做奴仆之姿态。

虽有上下之分,贵贱之别,但无战战兢兢、胆颤心惊如同伴虎之感。”

卢文弨饮了一口浓茶后说道:“逆清之乾隆虽然也能做此亲易近人之举,但你能感觉得到,他不过是在伪装,在强行假扮圣君明主。

但光中陛下,你却能感觉到那股真正的平易近人。”

钱大昕看了卢文弨一眼,他知道卢文弨的话,可以说是颇有夸张之言,莫光中可没他说的这么好相处。

卢文弨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共和议员的地位与福利,着实震撼了这票江南文人,让他们感觉震惊又羡慕。

这哪是什么议员,这根本就是批发丹书铁券嘛。

因为这次来的人,都听说了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十几年前的共和议员长鱼港镇守使犯了包庇罪,皇帝为了把他定罪,硬是亲自出面解释,共和议员通过三次投票,花了一个时辰剥夺了他议员身份后,方才能定罪的事情。

就问在座的,谁不想要这样一重保障。

甚至对于很多江南士绅来说,这一个有保障的共和议员身份,比出仕做大官还要有吸引力。

不过钱大昕决定给他们降降温,因为他这大学士距离皇帝最近,是知道皇帝心思的。

“诸位,亚圣曾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你们且看看这共和议员都是些什么人,别说咱们这些来自江南的人,广东、福建的士绅有一人能得议员身份吗?

今日在议会宫中出现的,都是安戴、嘉庆两省去拓殖的封臣和庄园主,这都是没要朝廷一分钱,拿命去南洋蛮荒拼搏的。

比如此次回来的槟港子林通火和柯城男叶宪才,那是干着把头伸到荷兰红毛人口中的危险活计,不然哪有如今的地位。

哪怕其中最次的,来自兴唐府的土官们,也是在陛下初兴之时就投靠的,光是为了把兴唐和日南两省的占婆人清理干净,他们就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扬州来的经学家阮承信带着十五岁的儿子阮元也来参加这个盛会了,他笑着附和道:

“钱阁老说的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入仕造福百姓,自然就不能得共和议员之保障。

至于说共和议员身份不给大陆上士绅这个难题,倒一点也不难。

我看这广州的气候与我江南到差不太多,南洋就算再热一些也无妨,闽粤人去得,我江南人自然也去得,诸位贤达若是有这想法,何不响应陛下开拓南洋的号召呢!”

卢文弨笑着看向阮承信,“汝家多出武将,家中子弟能文能武,自然去南洋拓殖不难。

我等家中全是只会拿笔杆子的,去了南洋还不得被土人给打杀了。”

阮承信的父祖都是绿营将官,到他这一代才开始转文,但家族子弟却确实还多有习武的习俗,去南洋自然不难。

听到卢文弨这么说,阮承信十五岁的儿子阮文却有不同意见。

“抱经先生,陛下乃我汉家圣君,不似满清那等异族生怕咱汉人造反,是以从来不禁火铳等利器。

晚辈近日研究了一下,发现火铳远比弓箭长刀要好练的多,只要身强力壮有胆气,不需童子功,只要旬日就能上手,练习二三月就可精熟。

若是遇敌,任他习武二十年,刀法精湛如何,我一铳打来,数十步内取其性命,易如反掌。

咱们江南人不缺钱也不缺人,更不缺农技精通的农夫,招募得三五十青壮,装备以火铳,土人就算十倍于我,彼手持破烂铁刀与木矛,奈我等何?”

听到阮文如此有见识,阮承信也兴奋了起来,“诸位,在下早已研究过了,这南洋拓殖其实我江南人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我等不缺技工。

这无论是酿酒的,织布的,木匠、石匠,泥瓦匠,我江南人手艺人之多远超各处,此正是南洋拓殖急需的人才呀!”

阮氏父子之所以如此兴奋,那是因为柯城男爵之子叶明月和他们勾搭上了。

叶明月背后的人有地盘,有武力,阮氏父子能拉人,叶明月正在牵线,让阮承信嫁一个女儿给槟港子林通火的儿子,三方强强联合,

这两把气氛烘托起来之后,一直作为大佬的袁枚与姚鼐两人也开口了。

姚鼐算是考据学的大佬了,他笑呵呵看着众人说道:“我看要做议员,也不是那么难。

陛下不是在南洋时,便以文布告天下,把儒者分为祖儒、雄儒、腐儒和犬儒嘛。

我看其意不是在为了侮辱我们这些两亡天下的儒者,而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我江南文华天下执牛耳者,若是能协助陛下使天下儒者冲破窠臼,跳出自宋以来的将儒学不断坡脚的怪圈,开眼看这世界,迎接寰宇第二次战国时代,区区一个共和议员,有何难哉?”

袁枚也笑得合不拢嘴,原本他们这种文宗,是局限于文坛,对上官府势力还是很吃力的,现在若是能有一个议员身份傍身,自然要好的多。

虽然他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将共和议会开到江南来,但只要皇帝愿意开这口子,那就是好事。

不过,袁枚还是好心提醒道:“有件事诸位可能没注意,这共和议会可是有一年一度的财税审核的,据说每年还有一定时候会不定期抽查。

诸位,这士绅一体纳粮不按时完成,亦或者隐田的,可选不上共和议员。”

袁枚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满清虽然完成了士绅一体纳粮,但是下面应对的办法可多了。

隐没田产都算是小儿科,更有甚者与官府勾结,一个吓一个哄,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尽量让无权无势的多交杂税,然后把这部分杂税改成大户交的地丁银,以此偷税漏税。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的手段。

莫子布知道禁止不住,于是在不停打击的同时,也给了一点好处,这议员的待遇是好,但只要进来了,就要承受每年的财税审查。

暹罗,吞武里城,因陀罗摩寺。

就在一票江南人见识了共和议员身份之宝贵,个个蠢蠢欲动也准备加入到这场拓殖中来的时候,通与郑信,终于见面了。

通迟疑了一下,还是跪拜了下去,郑信孤身一人,仍然穿着他那金黄色的僧袍。

郑信最后的倚仗,披耶摩诃杜纳被披耶讪抓住家人后,就选择抛弃了他,这给了本就绝望的郑信,最致命的一击。

“我可怜的兄弟,你真的以为你能拿走这个国家吗?”郑信讥诮的看了通一眼,随后又相当感慨。

“我原本以为,能拿走这份基业的,会是子布,但没想到你会出来为人做嫁衣。”

世界上的事,一旦遇到权力,就没有任何人情可言了。

郑敏成、罗芳柏这等人能明白暹罗对于大虞来说是个障碍,郑信当然更清楚。

所以他与莫子布的关系,才会在莫子布不断开始壮大之后,就显得非常拧巴。

如果诗诗能正常生育,自己的外孙能继承中华,郑信说不定会乐意将暹罗奉上。

但这些年,明香人和粤西乡党以及广府人都在力挺贵妃陈依珍,郑信的心思就变了。

通也很无奈,郑信说他在做嫁衣的时候,通的脸色更加难看了,不过都上了这条道了,自然也就只能走到黑。

“信,这不是你的国,而是泰人的国,我只是遵循全体泰人的意志而行事。”

“哈哈哈哈!”郑信大笑了起来,“你连这种鬼话都信,看来你也知道自己走上了绝路。”

笑完,郑信看着通,脸上露出了回忆的神色,“看在我们一起长大的恩情上,通,我劝你放弃吧。

你斗不过子布的,现在终止,你的家人还能有一条活路。”

郑信虽然是好心,但通可听不得这个,他黑着脸什么话也没说就走出门去了。

“把他捆起来,日夜紧紧看守着他,一定不能让他找到机会自尽,要是他想绝食,就给我直接往嘴里灌!”

听到他这么说,侄子披耶柯叻愣了一下,“为什么,难道不该现在处死他吗?”

“你别问为什么,老子说什么你做什么就好了。”通越来越焦急,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因为他看出来了,今天郑信所说的一切,根本不是在劝他,而是似乎想激怒自己杀了他。

那样的话,等到大虞的军队到达暹罗的时候,就有充足的借口把背叛郑信的人全部杀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7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