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1章 苍天不绝忠义之路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决战.哼哼!”

接到了黄廷宝的命令,阮文惠忍不住冷笑了几声,他看着身边的范文兴、范文参两兄弟说道:

“莫五的南兵打过暹罗复国之战,协助北国灭掉过白象王,乃是百战的灭国精兵。

反观我们,三府军精锐在上次顺州大战几乎丧尽,如今收揽的,不过是清化、乂安两镇的山贼水匪和土豪而已,甚至好多是地里的农夫。

若是固守坚城,以逸待劳尚有一战之力。

而如今莫贼屯兵玉皇山,虽然不过二三万人,但占据地利,还有万斤大炮助阵,哪是我们的可以去进攻的。”

范文兴惨笑一声,“西京丢的太快了,若非如此,再拖三个月就到雨季,到时候道路泥泞,要走八百里为十万人补给,那就是莫贼的末日,他有再多的大海船都没用。”

阮文惠沉默了,他这套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最重要的就是西京不能丢,只要西京在,莫贼南军就不能渡过马江。

可现在马江防线被突破,被动的就是他们了。

“吴文楚!”想到这些,阮文惠忍不住咬牙切齿的低喝了一声。

在他看来,就是吴文楚自奠边府的突然南下,打破平衡,乃是莫贼可以渡江的最大助力。

“现在再说这些也无意义了,三将军,我们确定要回师吗?”范文参压低了声音问道。

阮文惠缓缓点了点头,“不回师是不行的,下面的兵将认的是黄廷宝而不是我阮文惠。”

范文参瞪大了眼睛,“明知是死,也还是要去吗?”

“参,你去找李广才,告诉他我决不食言,事成之后,二十万两一文不少他的。两广李制台那里,我自会帮他说项,一定让他得从三品绿营游击衔。”

李广才也是个神人,本来都准备带人离开的他,听到阮文惠的条件,立刻又犹豫了起来。

“大王虽然来召,但兴唐已经没咱们的位置了,周远权和疍家二连将军衔都没得到,我等离开大王五年多了,就算回去,恐怕得一个七品镇抚使都勉强。”

听到李广才这么说,下面的海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心里明白,李广才纯粹就是贪阮文惠的那二十万两酬谢银。

我莫大王因为制度的原因,可以给李广才论功行赏给块地盘让他当当山大王,但是不可能给二十万两白银这样的酬谢。

因为就李广才这样的你都给二十万两了,其他营有功之臣怎么办?

那以后每打一仗岂不是战前都要开始谈好赏赐,不给兵将们就不打?

莫子布这些年,一直在避免的,就是作战跟金钱直接挂钩,是以他绝不会出二十万两白银的价钱,别说二十万两,五万两,甚至三万两,莫子布都不会给。

“大佬你决定吧,咱们反正就认你。再说了,能回老家去当老爷,谁耐烦在这南洋跟土人抢地,而且咱们也不会种地啊!”

李广才的心腹族人开始出来带节奏了,但话说的并不算有多错误,特别是在李广才部离开兴唐军已经足足六年半的情况下。

现在的他们没法感受到兴唐军内部的朝气蓬勃,也不相信莫子布可以反攻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阮文惠的二十万酬谢银和绿营游击官衔,确实比留在南洋种地强得多。

“好,那咱们就最后再帮拿阮文惠一次!”李广才装出一副好像很艰难才下了这个决定的样子。

“你们放心,这二十万两老子只要八万两,其他的都给大家分下去。”

按照海盗们的规矩,大当家的或者叫做大佬一人拿五成以上那是行规,狠一点的自己拿七八成,剩余的才会给下面人分,现在李广才只拿四成,确实很良心了。

于是意见很快统一,这些从兴唐水师中脱离的海盗,继续选择了留在阮文惠身边。

这也跟历史上李广才的性格相吻合,没个坚持,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混,最后两面得罪,谁都不待见。

。。。。

另一面,黄廷宝倒是没那么傻,他不会拉着这几万人直接去冲击玉皇山上的兴唐军,那跟送死没什么差别。

你有城墙守护都被大炮打的受不了,再去仰攻岂不是还不如在城中坚守,至少还有城墙可以躲避。

这位武勋三代,丐中丐版的赵括,先是放弃了被兴唐军大炮覆盖的清化内镇北城,将辎重等都转移到了南城,随后命大军开始在城外加固营寨。

清化内镇城并不大,黄廷宝手中战兵加民夫有十几万人,是以根本不可能全部住在城中,城外是有延绵数里营寨的。

现在黄廷宝几乎把所有人都转移到了外面的营寨,然后摆出一副挑战的姿态,就是在等莫子布放弃玉皇山,主动去与他交战。

。。。。

邓陈常又风尘仆仆的从山南下镇赶了过来,虽然累,但邓陈常非常的兴奋,因为他感觉自己要大大的迎来官运亨通了。

莫子布也很高兴,因为这邓陈常确实很有用,不说别的,就是打下西京,邓陈常的功劳不比叶宪纯、吴文楚等人低多少。

他招揽的这般安南寒门士人,确实帮了莫子布的大忙。

“大王,臣为大王请来了可安北河人心的大才,还请赶紧拨冗一见。”刚刚见面,没等参拜完毕,邓陈常就大大咧咧的大声喊了起来。

莫子布心中明白,这家伙又把他昔日的屌丝朋友们介绍过来了。

这些日子,邓陈常功劳是不小,但是搞裙带关系,往莫子布这嗷嗷塞人的事情也没少干。

我莫大王看着这家伙,似乎能想象得到历史上他会遭遇什么了,这人确实有才学,但很没逼数,做事屡屡突破君主的底线。

这都还没全取北河呢,邓陈常就往莫子布这塞了二十多人了,还明里暗里暗示莫子布要大大信任,大大给官职。

“能得邓爱卿举荐者,定然是安邦定国的大才!”

莫子布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脸上和善的神色,谁看了都会觉得他现在确实非常高兴,对邓陈常也很宠信。

“汝邦屏,允文允武,通晓明算,可为户部郎中。”汝邦屏就是汝兴浈,邦屏是他的字。

“阿常饱读诗书,知政务,善抚慰,能使吏卒用心,还是吾之家门,就先在侍从文官处伴随,日后当为孤王镇守清化、乂安这样的大镇呀!”

阿常则是莫粲常,我莫大王甚至直接都把他当自己族人来用了。

听到莫子布的如此称赞以及许诺,汝兴浈、莫粲常两人感激涕零。

“臣叩谢王上,愿为大王效命,万死不辞!”汝兴浈跪在莫子布身前大礼参拜,他做梦都没想到,这次收益如此之大,他马上就从一个落魄士人一跃而成户部郎中了。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后世一个乡政府的临时工,一夜之间就成了财政部的司长,说是一步登天,绝不夸张。

而莫粲常听到我莫大王亲热的叫他阿常,又说他是家门,更是激动地浑身打摆子。

“王上,若是从莫国太祖算起,臣确实是王上的族侄孙。能留在王上身边得听教诲,孙臣求之不得。”

这位更厉害,马上就自称孙臣了起来。

邓陈常忍不住脸颊抽搐了一下,汝兴浈、莫粲常两人确实是他举荐的,但实际上这两人跟他关系并不是非常亲近,他的亲近同党在最开始举荐给莫子布的那些人中。

但邓陈常又不能说什么,因为这两人确实是他举荐的,还立下了大功,总不能他现在站出来说不要厚赏吧。

哼哼,莫子布在心里冷笑一声,跟我莫大王玩脑筋是吧。

他自然知道这两人不是邓陈常真正的亲近者,所以故意如此操作,把这两人都邓陈常身边切割开,还堵了邓陈常的嘴。

至于邓陈常举荐的其他人,现在都给些小官养着,莫子布准备慢慢考察,确定有才能又跟邓陈常来往不是异常密切之后,才会放出去立功再提拔。

北河寒门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怎么也不能让他们都出在邓陈常门下。

而邓陈常此时,还没有多少高层政治经验,他只觉得有些可惜和被堵住嘴的憋闷,但还没想到这是莫子布有意为之。

是以,他很快放下了心中的一点点不舒服,转而开始有意无意让莫子布继续接见他引荐来的人才这方面。

莫子布再次在心里呵呵一笑,但面上摆出一副好奇的样子,“能让邓爱卿如此举荐者,孤王都忍不住很好奇了,好,就让他现在进来吧。”

没过多时,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非常白皙的安南儒生被引了进来,他穿着得体,走起路来西平八稳,只看气质,就不像是个寒门学子。

莫子布大为诧异,这邓陈常,怎么还有高门的朋友?

“草民海阳陈韶昶拜见仁德大王!”

莫子布更加肯定了,这个叫做陈韶昶的绝不是寒门出身了,因为他用的不是汉越音,而是字正腔圆的南京官话。

好家伙,这在安南,那可是顶尖高门的标配啊!

甚至别说安南了,在现在的两广福建能说一口毫无口音南京官话的,都是极为罕见的。

看到莫子布奇怪的眼神,邓陈常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呵呵一笑,“王上,陈韶昶出身海阳陈氏,祖先乃是兴道大王之孙,文惠王陈讳光朝。”

果然是高门,莫子布哈哈一笑,“原来是英雄之后,请坐。”

邓陈常见莫子布没有多有兴趣,当即眯着眼睛站起来对着莫子布一拱手,“王上,海阳陈氏的开基家主,乃是陈封,”

“陈封,是那位欲刺黎利不成的陈指挥使吗?”

莫子布为了法理,这些年一直在整理当年大明收复安南后的史料,是以立刻明白邓陈常为什么说此人可以安北河了。

“然也,陈公讳封正是草民先祖。那位举家殉国,只身入钦州的陈公讳汀,乃是我家叔祖。”陈韶昶立刻笑呵呵的承认了。

莫子布赫然站起身来,对着陈韶昶施了一礼,有些感慨的说道:“原来是吾先祖故人之后,今日相见,不论君臣,当叙昔日祖先同袍之谊。”

陈封,交趾海阳至灵县人,起先为胡季犛麾下将领,明军收复安南的时候,他率先响应英国公张辅,为明军先导,克谅江等府州。

后又尽力镇压芒人反抗,先后升任交州右卫指挥同知,交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是明军在交趾当地卫军的官长。

1427年,明宣宗弃守交趾,明将王通等撤离之后,陈封与顺化知府杜维忠,交趾布政使司参政梁汝笏等本地人被迫向黎利请降。

但他们不是真心投靠,隔年的1428年,陈封等人就秘密集结了心向明朝者数千人,密谋在海阳起事。

陈封一面派信使前往大明请援,一面准备趁黎利到海阳巡视的时候,亲自以强弩刺杀之。

结果他派出去信使被黎利大将黄原懿逮住了,事情遂告泄露,黎利先下手为强,陈封、梁汝笏等人仓促起事,旋即兵败被杀。

陈氏一族也被陈封牵连,但硬是靠着枝繁叶茂抗了下来,后人还继续混得不错。

其家族的陈汀也是交趾卫所的千户,镇压乱民颇有功绩,明军撤退之时异常仓促,连陈汀这样的千户先前都不知道。

等得到明军撤退消息的时候,王通这狗东西已经快跑到广西了。

陈汀在交趾忠于朝廷,是黎利的眼中钉,因此不敢也不想继续留在交趾,遂率家族九十余口追赶明军。

结果黎利深恨他,亲自下令追杀,在距离防城县(港)只有二三十里的地方被黎军追上,陈汀全家九十余口大部分被杀,只有数人跟随他进入大明境内。

“陈千户举家蒙难,此乃家之不幸,更是国之大不幸,孤王祖先为交趾北城巡检,当年宣德弃地之时,莫氏遇难者也数以百计。”

陈韶昶听到莫子布这么说,不由得有些咬牙切齿,“宣宗弃交趾,使朝廷恩绝天南,颜面丧尽,更使后来者,不复再提归国之事。

当年愿以交趾再筑金瓯的忠臣义士,被黎利那贼杀者何止莫氏与陈氏,恐怕有十数万计。

我陈家本是交趾第一大族,宗族子弟有千三百人之多,大明撤后,被黎利杀的只余百十人,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草民也是见了大王檄文,才知莫氏还有人不忘使交趾归国,大王全族真乃汉家天忠也!”

“朱瞻基见识浅薄,毫无父祖雄风,害苦我们这些天南汉家了。”见到陈韶昶咬牙切齿,莫子布也忍不住大骂了起来。

他到现在都想不通,黎利明明不成气候,宣宗怎么就会想到弃守交趾的。

陈韶昶听到莫子布这么说,精神就是一振,果然这莫大王有心使交趾归汉,那陈家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把手一拱。

“幸得苍天不绝忠义之路,使大王承天应命,提二十万虎狼至此,海阳陈氏愿随大王再定交趾。”

莫子布大笑走下作为拉着陈韶昶的手,“如何安交趾,还请先生教我。”

陈韶昶非常谦虚的弯着腰,“如何安交趾,早在大王心中,草民何敢称教。

不过昔日大明撤走之后,黎利虽然大肆屠杀忠义之士,但并未能做到斩草除根。大王若是能重用这些人,必能使心向国家者心安,不至于行差踏错。”

莫子布稍微思考了一下,明白陈韶昶的来意了。

这些北河高门虽然不知道莫子布会在北河大肆株连,但肯定明白莫子布最好的做法就是提拔一批寒门起来代替高门。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有些不在乎是越还是汉的高门,比如海阳陈氏这种,就主动出来投靠了。

“哈哈哈,先生原来是来当郭隗的啊!”莫子布大笑,反正他不会把高门全部铲除,那确实可以拿陈韶昶这样出身的来当千金马骨。

“郭隗乃是王师,草民岂敢相比,今做一千金马骨足矣。”陈韶昶也笑着回答道,还是佝偻着身体,话也说的非常有逼数。

“草民还有一事报予大王知晓,草民同门宁逊在黄廷宝军中任校书参谋,他来信说。

黄廷宝素无大志,家小被靖都王扣在东京,下面的军将又不断把他架到火上烤,因此日夜忧叹,认为将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此次他陈兵旷野,并不是有十足把握能与大王相抗,而是。”

莫子布惊喜地再次握住陈韶昶的胳膊,接口说道:“而是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准备破罐子破摔,做一锤子买卖了。”

“大王英明!”陈韶昶这倒不是在拍马屁,而是真心实意的称赞,看来这位大王能雄踞天南,确实是有原因的。

“好,那孤王就遂了黄廷宝的意。”莫子布大笑,他其实早就考虑过黄廷宝可能会有这种可能,只是不能确定而已。

“先生果然大才,又是邓爱卿举荐,孤王这里尚缺一个大理寺卿,还请先生屈就。”

“臣,叩谢大王恩典。”陈韶昶大喜,这一趟总算没白来,起步就是大理寺卿,未来做个大学士,应该不难了。

也不枉他舍了一个貌美如花,贤良淑德的堂妹,嫁予邓陈常这丑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