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1章 人间地狱婆罗洲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洛坤,虽然这里地处热带,但三四月间的气候还是不错的。

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

因为三十三四度的气温对于北人来说已经算是盛夏了。

但对于南方人,特别是广东人来说,不怎么潮湿的三十三四度,绝对称得上舒适。

罗芳柏举着锄头挥汗如雨,他虽然是读书人,但对种地可不陌生,实际上中国正宗的耕读之家,都是要求读书人精通耕种的。

只不过后来,特别是晚明到清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和文贵武轻的进一步加剧,产生了大量专靠研究科举的家族,读书人才开始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起来。

不过罗芳柏家只是稍好一点的自耕农,不是传统卷科举的家族,自然没有完全脱产的条件,是以他种地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

“芳柏,你现在可是官人了,放回咱嘉应州,那至少也是五品官,怎么能自己耕地呢?”

远处,一个身材高壮的汉子走了过来,他头上的辫子已经不见了,露着大大的光头,光头上几道虬筋乱窜的疤痕,更添几分凶狠。

“元盛兄弟,听说你得了玄德公的青睐,也已经被委任官职了,可喜可贺啊!”

罗芳柏哈哈笑着放下锄头走了过去,此人正是跟他一起下南洋的吴元盛。

罗芳柏家乡石扇堡和吴元盛所在东厢堡隔得不远,吴元盛为人豪爽大气,武艺高强,天生有那么点反官府的桀骜之心,在某些程度上与罗芳柏有相似之处。

在嘉应州时,罗芳柏和吴元盛也经常为应付下乡的胥吏而彼此合作,所以两人旧日也是相识。

“元盛兄弟可不要小看种地啊!”罗芳柏端着一碗茶水走过去递给吴元盛,随后指着前方开垦出来的大片良田说道:

“你看此处,溪流众多,不缺引水之源,虽处于山岗,但坡度不陡,地势平坦。

更不像咱嘉应州山上尽是碎石,种地还得先清理一层石头。

好地方啊!只要稍微打理,垒砌梯田,防止雨季大水把表层肥土冲走,就得万亩良田了。”

说着,罗芳柏极为感慨,“这仅仅洛坤一个府,就至少能开垦出四百万亩的良田,这就是六个嘉应州的规模了,土地肥力还要胜过。

咱们人来的太少了,应该把赣州府、汀州府的客家人都叫来,这南洋广阔天地,大把的好处,何必困在山上苦熬。”

一说起土地,罗芳柏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一旁的吴元盛也是,虽然他不喜欢种地,但对于土地的渴望,还是同样深深刻在了这个客家人心里。

“地方确实好,比我们家乡好多了,但这可不是轻易得来的。就说这洛坤府,那都是大王亲冒矢石,杀敌数千打下来的。”

现在下面人对于莫子布称呼非常奇妙,军中之人大多直接称呼大王或者龙头,安戴地区管政事的称呼为玄德公或者披耶。

土瓦、丹老那边,则统一称呼王子。

河仙属于鄚天赐的人则叫他五公子。义从团的欧洲人与荷兰人则叫他安戴公爵或者大公。

也难为我莫大穿越者了,能把这么多来源复杂的势力缝合在一起,还缝合的不错。

罗芳柏对吴元盛的这话很是认同,“玄德公之能,还不在能亲冒矢石打天下,还在于熟知民情,能因地制宜建立建立社团制度,真乃天纵英才。”

罗芳柏说的这个社团,不是指后世那种黑社会社团,而是有点类似人民公社。

莫子布把下南洋的客家人按八十人为一个社团进行组织,每个社团任命一个团长。

每十个社团组成一个乡团,任命一个乡老。

五个乡团组成一个县,任命一个知县。

平日里,下南洋的百姓就按照一个社团为基础开始生产生活,如何开垦荒地,建立定居点,种植粮食种类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统一管理。

同时针对南洋缺乏成熟耕牛和精铁农具的情况,将耕牛和农具都收归公家管理,以租赁的形式租给社团,由社团集体调配这些资源。

有时候甚至为了完成垦荒和耕种,会把几个、十几个社团的耕牛、农具、人力组织起来搞集中突击。

想来分配的时候,社团长、乡团老,甚至知县这一级别的为了自家人小小的徇私偏袒,那是不能避免的。

但只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莫子布就能接受。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吃饭的时间就到了,正在这片缓坡上开荒的男丁们,兴奋的一阵鬼哭狼嚎大叫。

罗芳柏和吴元盛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若说在南洋有什么和家乡的区别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那必然就是饭食。

叶小妹笑眯了眼睛,她腿长脚大,挑着担子在这种小丘陵地区走起路来如履平地,绝对是妇人中最像男人,干活最麻利的那一个。

罗芳柏从远处看见叶小妹来了,不由得喜上眉梢的对吴元盛说道:

“元盛兄弟,今天你有口福了,叶家妹仔的汤饭远近闻名,比洛坤城中王家酒楼做的还好。”

一帮子客家小伙大呼小叫的围了过去,妇人下南洋的可不多,叶小妹还长的这么漂亮,引得不少小伙直往身边凑。

不过没人敢打叶小妹的主意,因为叶小妹将来会去哪,是几乎所有客家人都知道的事情。

在这个以乡党、亲族为群体抱团的南洋,只有当莫家大王当了客家人的女婿,他们才会觉得与莫子布拉近了距离。

不然一个客家人心中的大王跟客家人没半点关系,那才是笑话呢。

饭菜果然不错,嫩黄的客家盐焗鸡,油光透亮一看就极为下饭。酿豆腐焦黄面皮上点缀着葱花,颤颤巍巍的一看就相当酥嫩。

当然,这两样菜的量不多,八个人才有一盘豆腐,一只鸡,其余最多的则是各种盐煎大鱼小鱼,还有各种螺贝煮的汤。

米饭则可以管够。

远处,一个吴元盛族弟正捧着大碗,哐当哐当的刨的震天响,一口肉一口饭,吃的满足感都要溢出来了。

看着他又去飞速打饭,吴元盛忍不住了,走上去就是一脚。

“你是饿死鬼投胎还是怎么的,斯文点,别一个人把饭给吃光了。”

族弟名叫吴元章,因为干饭干的太欢乐了,竟然一直没看到吴元盛到了,这才慌忙咧嘴一笑。

“大哥,你怎么来了,你不是去婆罗洲了吗?”

不过嘴里说着话,眼睛却还在看着饭盆。

吴元盛无语了,赶紧挥了挥手,放他去干饭。

回头时候,见罗芳柏正在笑呵呵的看着,吴元盛气哼哼的说道:

“不知道这小子怎么想的,明明是猛将的身板,动起手来不下死手我都打不过他,却不愿意跟我一起,只想着在这种地。”

“元章兄弟和我说过了,他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现在来了洛坤,只需要种地都能吃饱饭,那他的梦想就达成了,自然想好好安顿下来。”

罗芳柏说着,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祖辈这么多代人的梦想,结果在南洋竟然能轻易的实现。

这地方,水稻随便种个三季,鸡鸭放出去不用怎么经管就能长大,海边渔获多的让人难以置信,盐更是近乎不要钱,山林中还到处都有各种能食用的水果。

可以说,只要肯种地,就没有吃不饱的,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

那些土著那么穷困,其实更大的原因,是上面头人压榨太狠,种地手艺太粗糙的缘故。

“芳柏,话是这么说,但人人都只种地,谁来打江山呢?”吴元盛两手一摊。

“就是好地方,才更要拿命去拼,都不给大王当兵,只想拿好处,大王再是心疼咱们这些客家人在家乡过得苦,那也不能白养着我们呀。”

可以说,此时经过满清政府残酷的压榨之后,中国百姓的要求,低得可怜。

以至于吴元盛这样还算有见识的人,也觉得莫子布组织客家人辛苦开荒,再把田地授给他们,未来田赋只按十税一来收,是在养着他们,以至于让吴元盛有点无所适从了。

罗芳柏笑了笑,“吴兄,你太着急了,现在还没到时候呢。”

他比吴元盛书读得多,自然知道,自古圣君明主在要下面人效命之前,一定会最大限度的施恩。

要老牛耕田,那也得小心伺候着不是。

吴元盛点点头,呲溜两下,一条盐煎鱼就下了肚,随后对罗芳柏说道:“罗兄,奉大王教令,明日你跟我一起,去北大年府觐见。”

。。。。

北大年府,莫子布正在看报告。

如今,距离叶宪阳等人回乡拉人不过七个月的时间,两广的官吏和黑社会一起发力,就给莫子布送来了接近四万客家人。

惠州府的官员也想挣点钱,于是也搞了一万多人假扮成客家人送到了南洋。

这些家伙还以为莫子布只要客家人呢,实际上莫子布只要是华人,管你是汉还是畲,他都不嫌弃。

只不过,他们这么卷下去,逼得莫子布已经在准备借口降低标准了。

按照如今的标准,每送一个人下南洋,莫子布要给大陆上的官吏男丁一两,健妇六钱。

虽然这个一两和六钱包括了中途提供饭食和住宿的钱,但嘉应州和惠州府的官吏精着呢。

提供的都是猪食一般的野菜粥、干菜饼,住宿就给一卷凉席打地铺,根本用不了多少钱。

但下南洋可不轻松,要是身体不行,一路上风浪颠簸,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因此移民还没出海之前,莫子布还得大鹏湾、大亚湾,海陆丰所在的红海湾把这些移民养几天。

让他们吃好,把身体养壮,没事时还要用船把他们拉到近海晃荡一圈,测试一下对海上航行的适应能力。

毕竟嘉应州不靠海,客家人现在还没太适应在海上讨生活。

这样一套走下来,现在莫子布拉一个男丁下南洋的成本,不算到了之后提供吃食什么的,基本在二两五钱到三两左右。

这小六万人光是直接支出就高达十五万两以上,哪怕是以河仙莫家每年结余三十五万两银子的财政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了。

而且,大陆上的人,还在以每月六七千人的规模出海。

原本莫子布给这么高的价钱,是害怕广东的满汉官员会担心华人在海外坐大,特别莫家还是明香人,他们会阻拦。

所以把价格给的高点,用高利润的糖衣炮弹来打垮这些满清官吏。

但现实证明,莫子布完全高估了这些官员的底线。

在全广东的官员看来,汉官明白自己只是来做官而已,谁耐烦替满人的朝廷担心未来。

就算要担心,哪轮得到你个二等汉操心这样的大事嘛,有钱不捞我脑子又没病。

而在满官看来,广东全省一千二三百万人,经济又发达,还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这到处都是不安分的汉人四处乱跑,扔出去几万人算什么,要是走个几十万才好呢,更好治理了。

是以这种情况下,广东人下南洋的速度完全震惊了莫子布。

我莫大龙头预计,这七八个月中,起码有十万以上的华人,跑到了南洋来投靠了郑信和他。

看着郑信一分钱不出,照样吸引了三四万人潮州人到南洋,且增加的还比莫子布快,莫子布羡慕坏了。

绷不住他的,终于准备降价了。

“龙头,罗芳柏来了。”还在想着用个什么招把人头费降一降,王无楚就进来通知罗芳柏到达的消息。

莫子布大喜,客家人下南洋七个月了,但其中五个月莫子布都在丹老和土瓦,后面又忙着筹备鄚子溶去法国出使的事。

是以一直没来得及接见他们,只是让李献文代替接见并安排了官职。

罗芳柏身量并不高,但长相非常正派,虽然不是朱时茂那种浓眉大眼,但他的相貌,自然而然就带着一种古朴严谨之气。

俗话说相由心生,有些人,你只看他样子,就知道他会是个忠臣义士。

罗芳柏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跟他一比,本来长得不算难看的吴元盛,就跟一个土匪似的。

历史上这两人就是好搭档,罗芳柏下南洋到婆罗洲的时候,最开始就是托庇于吴元盛的。

最后吴元盛在婆罗洲击败土著戴燕苏丹建立了戴燕王国,传四世到1870年左右,先于兰芳被荷兰人所灭,子孙被降为甲必丹。

而罗芳柏所建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兰芳大总制国了。

不过后世很多人都没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罗芳柏为什么能名留青史?

大部分人都以为他是建立了共和国,实行了所谓民主的体制。

但共和议政稀奇吗?没什么稀奇的,老祖宗玩剩下的玩意而已。

罗芳柏真正伟大的地方,也是他名留青史的地方,恰恰是他的人品。

因为此时的婆罗洲,说是人间地狱一点也不为过。

这地方由于金矿多裸露于表层容易开采,因此早早吸引了大量华人到婆罗洲淘金。

按莫子布收到的情报,这地方起码有八九万华人,比河仙都多。但生存环境很差。

他们大多被掌控在与婆罗洲土著苏丹勾结的华人黑社会头目、海盗头目手中,被逼着从事极为艰苦的淘金工作。

“大王,婆罗洲上的那些家伙太不是东西了,被骗到金矿的华人,被逼着没日没夜的淘金,据说得到的八成都要被他们拿走。

病了不给医,死了就往山谷下面一扔。

而且每个到达婆罗洲的华人,都被他们哄骗逼迫签下了有高额砍头息的借款,不还完不准走,据说有人挖了十五年都没换清债务。

哪怕就是有些能还清债务有所结余的人离开时,也会被他们勾结海盗在海上拦住,钱被抢光,人被直接扔进海里。”

“罪恶滔天,禽兽不如!”莫子布重重的一锤案几。

他本来还不太相信,所以派吴元盛去调查了一番,结果没想到真是如此。

这哪是婆罗洲金矿,这他妈是缅北电诈园吧!

而历史上,终结这一切的人,就是莫子布面前的罗芳柏。

罗芳柏到婆罗洲后,只用了五年时间,就铲除了残害华人的罪恶之徒,把这个比缅北电诈园还黑暗的婆罗洲,改造成了华人可以安全来淘金的乐园。

他本来可以成为最大的电诈头目,吃到婆罗洲最多的利益,但罗芳柏最后没有这么做,而是真正还了所有人一个朗朗乾坤。

在他治下的兰芳,能做到相对公平对待每个华人,至少前来淘金的不管是华人还是土著矿工,只要守规矩,都不会在金矿上受到迫害。

这才是他伟大的地方!这才是能名留青史的伟人!

“芳柏,我已经收到婆罗洲华人不下二十次的求告了,但一直抽不出来手,今日幸得你们到来。

我准备让你卸任洛坤屯垦大臣,转而与元盛一起去往婆罗洲,去为婆罗洲的华人,撑起一片天,你愿意吗?”

罗芳柏长叹一声,崇拜的看着莫子布,“大王这里百废待兴,自己还要与强敌周旋,却仍然心系婆罗洲的华人,真乃季汉昭烈帝在世也。

臣罗芳柏,愿追随玄德公,效犬马之劳,为南洋华人建一太平天国。”

“好!”莫子布大笑一声,“不过芳柏、元盛,你们暂时不要去婆罗洲,我最近要与缅人决战了,你们先跟着我,熟悉一下战场。

等战事完毕,我挑些人给你们,再去婆罗洲惩戒凶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8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