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9章 头颅如许负英雄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于敏中死了,自从他把乾隆当傻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莫子布的出现,让乾隆更加的窘迫。

满清朝廷为了把过去四十年间出旗的汉军旗拉回来,还要去重新启动陕甘绿营,指望像昔日平灭三藩那样镇压下莫子布。

而这些一切,所需要的都是大量的钱才能摆平。

所以莫子布选了一个好时候,如果他选择在大小金川之前起事,那么彼时清廷手握几千万两白银的积蓄,估计现在第二次战争已经在广东打响了,对莫子布将是极大的考验。

而此时,满清面临大小金川之后极大的空虚,他们极度缺钱,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找以往养着的大肥猪下手。

比如扬州的盐商,比如于敏中这样的汉人大贪官。

所以,历史上都逃不过乾隆一杯毒酒的于敏中,此时也就更没理由能逃过了,只不过时间提前了两年多而已。

但是乾隆完全没有察觉到此时弄死于敏中,会对江南士林带来多么大的冲击。

乾隆还觉得是于敏中先负他,且对于这样的大奸臣、大贪官他没有付有司论其罪,只是秘密处死,还专门发上谕为其遮掩,已经是极为优待了。

可是在江南士林看来,于敏中为满清出仕三四十年,汉臣中自刘统勋以下,就是他最为劳苦功高。

从四次征缅到大小金川,于敏中虽然贪,但他在位置上的时候,也能称得上殚精竭虑。

特别是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所有的辎重粮草民夫和军饷调动,没有于敏中,满清朝廷根本玩不转这种要大规模动员民夫的操作。

不说别的,就是那六千多万两银子的账册,满清就没人能明白的弄出来。

至于于敏中的贪污,若是在莫子布的大虞王朝中,确实是极为恐怖的大贪。

可是满清,你要不要看看你下面的旗人官吏都是些什么德行好不好?

你们那些旗人,哪个有于敏中一半的能力,哪个不是有空就贪污。

要是哪一个旗人像于敏中这样有随时掌握几千万两银子的机会,三十年才贪三百万两,那绝对是青天大老爷。

所以,在乾隆这,他觉得他已经格外开恩,宽大处理了。

但是在江南士林看来,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当然,在莫子布这看来,于敏中死的并不冤枉,不是他玩弄乾隆和贪污,而是他把满清的死穴透露给了莫子布。

于敏中最后一次让于东给莫子布带信的时候,对莫子布说,在北河一战打掉满清的八旗无敌虎皮之后,满人就会虽然五脏俱全,却又瞎又聋又瘸了。

现在果然应验,林乔荫带着几十人在江南活动,下面的人可能不知道,以为他是从福建逃难来的士子,但整个江南士林的高层绝对知道他是谁的。

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向满清举报,也没有一个人企图用林乔荫的脑袋来换取富贵。

道理很简单,纵观满清一朝,就从未出现过宋明两朝那种有风骨的官员。

唯二的两人中,于成龙只能恤下而根本不敢对满清官场规矩有任何触动,只能算半个。

林则徐林文忠公则完全是立足于民族感情,在两坨大便-即满清和帝国主义中,选择了相对好那么一丢丢的满清朝廷。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那是因为宋明这种朝代,那就真是读书人的朝代,文官的风光,哪怕后人读史都还觉得夸张了。

在这种绝对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环境中,自然会出现大量有节操,有能力的官员来肃清官场,真心实意为皇帝和朝廷效命。

因为维护官场,维护皇帝,同样是在维护他们自己。

以至于还出现了海瑞这样的近乎道德完人。

所以要是在明朝,一百个林乔荫也被海瑞这种官员揪出来打死一百遍了。

但是在满清没有,因为汉人官员无论上下都在混日子,混出头了就贪污,被查处了就回家吃老米。

反正你就算把林乔荫给举报了,也不过是从看门狗上升为宠物狗,能有多大的意思。

看不见沈德潜、于敏中这样人的待遇吗?还是想要学刘统勋前后八次告老都不准,最后活活累死在了上朝的轿子里面。

是以现在消息灵通一点的官员,都在等虞清第二次大战的结果,一旦满清不能战胜,甚至是满清惨胜,他们就会立刻跳反。

毕竟‘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句话对于儒家官员实在太有杀伤力了,让他们忍不住总往‘本朝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话上去联想。

以至于纪晓岚一边修四库全书,一边把本应被销毁的书籍图册偷偷抄录临摹时,他身边的汉人官员不但没举报,都还心照不宣的帮忙遮掩,甚至亲自动手。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未来汉家朝廷真的回来了,那今天这些可就是功劳了。

这就是这半奴隶半殖民政权的死穴,高高在上的殖民者与下面的大众是脱节的,同时绝对少数的人口和大量的上升通道,又让他们很难通过极度内卷产生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于是他们就必须要利用被统治百姓中的聪明人,来充当这个中间的角色。

可是这些中间角色随着实力和见识的进一步上升,对于自己只能在流浪狗、看门狗和宠物狗中选一个角色来当,是十分痛苦了。

当然,当狗就没办法独立反抗了,可是,当出现另一个可选项,且还是他们自己族人的时候,这一切就变了,他们有了指望。

是以现在哪怕根本没人出来统一汉人官员士大夫的思想,他也会默契的进行一些自发配合。

而没有了这些人积极的向上传递消息,满清朝廷,确实就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现在的乾隆,他甚至没有莫子布清楚江南的具体情况,一步步走错路,那就不奇怪了。

。。。。

钱大昭带着十五岁的儿子钱东垣挤在一艘不大的海船中,波涛起伏让他感觉有些晕船。

钱大昭在船舱中看见了许多人,有些人他很熟悉,当然别人也熟悉他,但彼此之间并未打招呼。

满清目前还统治着江南,前路还不太清晰,至少在没有亲眼见到那个大虞朝时,他们还无法肯定未来属于谁。

小小的海船左晃右晃,钱大昭已经晕船晕的有些绷不住的时候,忽然传来了船老大的喊声。

“舟山到了,舟山到了,大家就在这里下船,马上就有大海船来接。”

钱大昭长长松了口气,还好不用坐着这个狭小的小船一路摇到广州去。

“那是什么?那就是书上说的泰西大船吗?”三十几人刚刚下船,钱大昭的儿子钱东垣就激动的喊叫了起来。

一群人随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只见在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巨大的多桅战舰正在进入定海港口。

“确实很大啊,泰西的软帆也与我们确实不一样。”看着海面上驶来的大船,钱大昭也忍不住仔细观察了起来。

“这炮可真多,一侧就有最少十八门炮,难怪舟山的水师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另一个士子惊叫了起来,钱大昭侧身看了一眼,感觉有点眼熟,好像是鄞县张家的人。

鄞县张家就是著名大忠臣张煌言张苍水的家族,历史上张煌言之妻董氏和儿子张万祺,曾在永历十二年(1658)被钱谦益救出。

虽然张万祺随后又在永历十八年,即康熙三年(1664)同被俘的张煌言一起被杀害,但张万祺是有子嗣的。

鄞县张家宣称张万祺二子均已夭折,但那只是掩人耳目,不给满清继续清算的借口而已。

这位张姓士子也认出了钱大昭,两人有些尴尬的一拱手,正要互相答话,船老大又说话了。

“鞑子福建水师一百多艘战舰都全军覆没,区区舟山水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

这可是夏完淳号五级风帆巡航舰,载三百官兵,有炮四十二门,其中还有你们说的三千斤三十六磅榴弹炮。

这在咱大虞,都是有数的大舰,除了泰西国的主力战列舰,这片海上,自然没有敌手。”

钱大昭神色巨震,张姓士子也脸上也浮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这位将军,你说此船为何名?”

船老大是个退役海军中卫,原本是李献文带来的海盗,他听到钱大昭叫他将军,脸上难得浮现出了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

“夏完淳啊!我听我儿子说,是个大英雄,我儿子他们小学中专门教了的,前几个月我回家时,儿子还专门给我讲了夏完淳的故事呢。”

船老大以中卫军衔退役,顺化攻城战时立有军功,退役后因功获辅国上尉民爵,因此孩子可以进入各府设立的皇家小学读书。

他是骄傲的,一个海盗的孩子也可以读书识字了还是皇家学校,但钱大昭的注意力完全没在这地方。

他脑海里不断回荡着夏完淳这个名字,一路上波浪起伏没有把钱大昭给弄吐,但此刻,他却突然激动的有点想吐。

“光中陛下也知道夏完淳吗?”

对于此时的江南士林来说,抗清的标杆,为世人最敬仰的,一定是张煌言。

但最壮烈,最让人意难平,午夜梦回也要叹息几声的,却是夏完淳。

夏完淳少年神童,十四岁就追随父亲夏允彝起兵抗清,一路历经艰险始终不改民族气节。

他尚未满十六岁时,父亲夏允彝就兵败,随后不愿被清廷俘虏,投水自尽。

刚满十六岁不久,他最尊敬的师傅陈子龙策反清苏松提督吴胜兆起兵,但是吴胜兆谋事不密,被清廷抢先下手杀害。

陈子龙从浙东出义兵去接应吴胜兆,一到就被清军伏击,陈子龙见救国无望,也投水自尽了。

夏完淳此时刚满十六岁,他顶着悲痛,准备前往舟山投奔张煌言,走之前他想回家看看嫡母和生母,结果被人告发,旋即被俘。

八十天后,他巧骂洪承畴,留下绝命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后,慷慨就义。

与他一同就义的,还有伯父夏之旭,岳父钱旃,岳父的兄长钱棅等三十余人。

岳母徐氏悲愤交加,也于同日投水自尽。

而在此之前,夏完淳岳父的长子钱熙招募乡勇时,已被清廷杀害。此外夏完淳的亲姐夫侯文中父子六人,表妹夫侯智含等也早已殉国。

夏完淳妻子钱秦篆悲痛之下不幸没有保住胎儿,夏完淳唯一的遗腹子,出生就夭折,钱秦篆随后出家,一生未离寺庙半步。

十四岁的年纪,夏完淳就背负着国仇家恨,刀剑加身,洪承畴以高官厚禄诱惑,未改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清军入关,抵抗者不知凡几,但像夏完淳这种,抵抗到他自己家,伯父家,岳父家,姐夫家,加上老师全部为国而死,自己十六岁就慷慨就义的,极少极少。

哪怕几百年后之人听闻他的事迹,都要为他的壮烈和忠贞洒下一掬泪水,就更别提此时了。

而船老大听到钱大昭的质疑,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了,他拍了拍钱大昭的胳膊,“我儿子都知道,万岁爷怎么可能不知道,你跟我来。”

随后船老大带着二三十个士子走到了距离定海县城不远的山崖上,一尊即将完成的雕像正矗立着。

这是一个年轻充满了朝气的士子,他左手按剑,右手戟指北面松江府的方向,脑袋微微朝后看着,脸上带着几分笑容,眉眼间透露出坚毅的神色,仿佛在对后面的人说,‘诸君,杨帆出兵,衣冠还乡。’

钱大昭泪眼婆娑,他看到雕像下还有一块石碑,正面刻着一行字‘愿我族人,生生世世永远记得夏完淳。’

后面刻着四句诗,‘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今年华垂三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落款是河仙莫昭甲午年(1774)正月十五有感夏君父子忠贞壮烈留笔。

这是后世柳亚子纪念夏完淳时所写的诗,莫子布拿来稍微修改后,当做是自己所做了。

钱大昭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如泉水般喷出,对着尚未完成的夏完淳像,不停的磕头,一直磕到额头鲜血淋漓。

“不意今日复见祖宗神像,天下尚有人记得他未及弱冠就为国尽忠。”

钱大昭哭嚎着抬起血红的额头,招手让自己的儿子钱东垣过来,“我儿,你快来,快来拜过祖宗!”

钱东垣奇怪的看了父亲一眼,“夏忠愍是我祖宗吗?”

钱大昭哭着说道:“夏公之岳父钱公彦林先生乃是我们同族,他与夏公一同就义之后,夏公之妻悲痛于遗腹子夭折,遂遁入空门。

而在遁入空门之前,她将夏公长女交由我嘉定钱氏抚养,长大之后,就嫁入钱氏之门,乃是你的六世祖母。”

待到儿子跪下磕头之后,钱大昭却站起身来了,他对着身后都眼眶泛红的江南士子喊道:

“我乃嘉定钱大昭,鞑子杀我祖宗,害我族人,自今日起,我就要追随汉家真主,驱逐鞑虏了,谁要报予满清,请即刻前去。”

此时,方才站在钱大昭身边的士子也猛然占了出来,他掏出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剪掉自己的辫子。

“我是鄞县张复,百二十年前的张苍水就是我伯祖,今日我也要投奔光中陛下了,老子要跟鞑子干到底!”

“钱兄,我是华亭陈秋泽,陈公子龙正是我祖,今你我同去,就算立刻战死,到九泉下也有脸去见祖宗了。”

“同去,同去,我祖徐闇公知晓了,也定然可以含笑九泉了!”

这些由于敏中家仆于东配合林乔荫选出来的忠臣之后们,终于沸腾了,他们纷纷在夏完淳雕像前剪掉辫子。

祖先的血性,在这一刻,从他们身上复活了。

据记载夏完淳去世之前,已经有一个女儿大约一岁多,妻子钱秦篆也怀有身孕,及至夏完淳与岳父岳母同死之后,钱秦篆悲痛交加诞下一子但随即夭折。

其后钱秦篆万念俱灰出家之前,将长女交予同族抚养。

记录到这里就没有了,她到底是把这个女儿交给华亭县夏家本家抚养,还是娘家同族的嘉定县钱家抚养,就不得而知了。

考虑到当时夏家基本全部殉国,所以极有可能是钱家在抚养这个夏完淳唯一的血脉。

本书中是老虎猜测,真假不知,单纯就是一厢情愿,希望这个英雄孤女,能有在那动荡的年代,有一分安宁的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2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