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6章 南起华夷之辨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到了莫子布这个位置,最忌讳跟年轻人谈利益,跟老人谈理想。

年轻人是初升的朝阳,心中有对所有未来的美好想象,这是人一生中最好,最容易被感动的时光,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是有梦想的。

你要在这时候跟他们谈利益,他只会觉得你庸俗甚至肮脏,就算能收揽到一些,就算有才能,也大多不是什么好鸟。

所以对于郑锦水这一批莫子布亲手调教出来的年轻人,莫子布很少说以后会给他们多高的爵位,多高的官职。

反而不断用岳武穆、徐达、常遇春的事迹鼓励他们,灌输驱逐鞑虏,收复河山的信念,这比给什么利益都管用。

而对于老人来说,他行将就木,见过看过了,理想对于他们,早被现实磨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所以你得给他讲利益,直接把好处摆在面前,让他一见就知道该不该下注。

所以陈太理没用三天,他只用了一天半,就统一了人心。

对于这些顺化的京汉高门来说,支持莫子布收益简直大上了天,要付出的,虽然也很多,但绝对值得。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远居天南的就算跟着莫子布闹事,最后也不会得到什么惩罚。

因为满清注定无法管辖这么远的地方,说不得到时候还要来收买他们。

陶维德坐在陈太理下首一点点,他把那天莫子布的观点整理了一下,随后散发给在座的顺化高门族长看。

“我觉得,仁德大王这套理论虽然粗糙了一些,但还是很可取的。

如果把大唐之后的五代、两宋都看成割据的话,道理是讲得通的,从这个角度批驳黎…黎利,也是可行的。”

“但是要把莫太祖也给说成顺天应人的话,除了金瓯无缺以外,还是要从华夷之辩出手。

黎利出身九真蛮人,所以要变夏为夷,抗拒一统,而莫太祖汉人华民出身,自然要归夷为夏。”

阮久策缓缓说道,其实此时的莫登庸名声还没坏到后世那个程度,在此时,安南内部大多还是视莫登庸为活曹操,因为他造了后黎朝的反,又杀了黎昭宗等一大批皇亲国戚。

最主要的,还是阮淦、郑检帮助后黎朝复国,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莫登庸就成了失败的活曹操。

此后到了越南被法国殖民,中国则在满清统治下陷入了至暗时刻,许多越南人有一种新认了一个恶霸做干爹后,嫌弃自己老爹只是个民工的诡异优越感。

他们觉得文化血脉来自中国是件不光彩的事情,远不如西方干爹高贵。

在这种思潮下,越南史学家开始把莫登庸内附批评为卖国贼,尤其以越南著名史学家陈仲金为代表。

而到了越共黎笋时期,这白眼狼为了靠拢苏联,完成越南东南亚小霸主的愿望,于是开始猛烈攻击莫登庸,称莫登庸为越南的儿皇帝石敬瑭。

矛头所对准的,就是越共中的亲华派长征、黄文欢、朱文晋等人,暗指这些人是跟莫登庸一样屈膝北面的儿皇帝。

但目前嘛,还在第一阶段,还没多少人觉得莫登庸是卖国,因为后黎朝自己都是父事中原的,莫登庸篡位后,多得是人去大明告状。

且莫登庸虽然内附了,道君皇帝嘉靖也只是取消了安南国王的称号,莫登庸仍然以安南都统使的名义权摄安南国事,压根没多少变化。

是以听了阮久策的话,一众人纷纷赞同,都觉得从名教入手,讲华夷之辩,揪住家国天下这一条来宣传,是可以的。

陈太理之子陈太兴也有些兴奋的说道:“这华夷之辩一开讲,那就是在为我等正名,之后北人就再也不敢说咱们是蛮夷了。

且此时中原被东虏占据,仁德大王乃是明之遗民,正合洪武太祖驱逐鞑虏、重开天地之道,我等附之尾骥百利而无一害。”

看到所有人都表态完毕了,陈太理才出来总结,“要干,就要下力气来干,不要左想右想,舍不得三瓜两枣。

咱们这些长房,借着祖产、族产的名义,上不交税,下把自己族亲当做佃户,确实有违道义,也该改改了。

今日你们既然都同意了,那我这就去大王那里复命,等我出了这个门,事情就定了下来,谁还要再阳奉阴违,舍不得那三两个铜板,那就别怪老夫不客气了。”

行宫中,莫子布拿着一封书信递给了吴文楚,这封书信是他名义上的侄子黄公质写给他的。

黄公质是北河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原本姓莫,是越南莫朝的疏宗,算起来是莫子布的侄子。

我莫大王八年前出了会安的第一仗,就是去荣市救了黄公质部将阮陀求,走时又命阮陀求带信给黄公质,表示他五年之内,必到北河。

虽然莫子布没有完成这个承诺,但他打残了北河郑军,也算是给黄公质解决了大麻烦。

历史上黄公质在1768左右因北郑围剿,走投无路,急火攻心而死,其子黄公缵等逃往满清,被安置到乌鲁木齐,至今仍有后嗣在。

而这个时空,因为莫子布的利好消息,黄公质足足多活了五年半,但目前也已经油尽灯枯了。

其子黄公缵只有十一岁,无法掌控局面,因此来信恳请莫子布这个远房叔叔派人到蒙天岗统领部署。

“家侄在信中说,母弱子幼,想让吾派一员统帅前往蒙天岗接替,思来想去,唯有你吴文楚最合适。”

莫子布说着,在地图上给吴文楚指了指蒙天岗的位置,就是越南西北的奠边府。

这地方其实不是什么山高林密的穷苦之地,至少在此时来说,蒙天岗山环水绕、粮食丰足,其民勇悍善战。

黄公质在蒙天岗二十年,控制了十州之地,凭借天险,多次击败讨伐的北河与想要控制蒙天岗的老挝琅勃拉邦王国军队。

“黄公质占有十州之地,但实际上只有蒙天岗周围还算有价值,安全处说他有民十三万,兵三千,应该是可信的,再多,蒙天岗就养不活这么多人了。”

莫子布继续说着,“但人数虽少,却多老兵,他们与郑军搏杀十数年,非常了解北河。

若吴卿能团结抚慰黄公质所部,在吾进兵北河之后,从西北顺流而下,当有事半功倍之效。”

吴文楚点了点头,“大王所言极是,臣也愿意去蒙天岗领兵。”

对于他这种野心勃勃的人来说,独当一面就是最渴望的。

“然臣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要到蒙天岗接替黄氏基业,还需要大王多多封赏黄家,使其甘愿。”

莫子布点了点头,“这是自然,吾准备册封黄公缵为高平郡公,世袭罔替,让其恢复莫姓,以后就是王族了。

其部将邓廷嘉封蒙天岗宣慰使,允他三代镇守蒙天岗,其余阮励求、阮陀求等将,皆有镇守使封赏。”

吴文楚听到莫子布这么说,立刻就松了一口大气,他现在可以确定,莫子布确实是缺一个人去统帅蒙天岗黄公质的部众,不是随便找个借口把他派去送死了。

同时吴文楚也明白,这仍然是一个试探,如果他干得好,未来才有进入核心的机会。

假如他又投向了阮文惠,那么也不过只能给莫子布进入北河增加一点困难,阻挡不了大势。

“你原本延庆团所部一千二百人,现在还给你,吾还准许你自罪囚和顺化民夫中,征召五百勇士,组成新的延庆团。”

吴文楚立刻跪下拜谢,“臣领命,定不辱使命。”

送走了吴文楚,陈太理就进来了,莫子布也很高兴这些家伙能识时务,稳定顺化这一百多万人,为他北伐北河提供后盾,是莫子布的第一要务。

“臣回去之后,立刻组织各家各门自查,按照土地多少,最低者也要出三十个恩乡试名额。

原本土地上的佃户,将由本门子弟率领,尊大王教令,前往嘉定和西婆罗洲屯垦。

此外,历年各高门大户积欠之税,也会尽快上缴,预计不少于粮十五万石,布八千匹,以助大王消灭北河郑氏。

臣还组织陶维德等,选定以华夷之辩,儒学文教入手,批驳黎利,为太祖洗刷冤屈。”

莫子布大喜,放本门底层子弟出来考恩乡试,就相当于把捏着的土地,吐出来一大部分。

补缴昔年积欠的赋税,相当于放弃了高门最大的权力之一,要知道在以前,这些高门所在的县社,朝廷是收不到他们的税的。

至于开始批驳黎利,为莫登庸内附造势,更是莫子布最需要的。

“兄长及诸位深明大义,吾感慨莫名,日后驱逐鞑虏,兴复汉家之后,吾当于安南旧地设广南行省,每科科举至少为广南留六个会试名额。”

按明清科举,只要进了会试,就肯定是高中的,只分前三甲,进士及第,赐进士,同进士的区别而已。

陈太理听完,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这六个名额,就是保底,表示日后广南在科举上,不会落后太多。

而且这是给最下面高门子弟的,他们这些现在入股的,利益只会更大。

至于莫子布能不能成功,陈太理觉得还是有一定可能的,至少莫子布进北河,完全没问题。

“关于吾那位伯祖的问题,咱们只论证他内附是顺天应命就可以了,逼杀黎王及宗室这些,就不要沾,以免被人针对。”

莫登庸有些事情是没法办洗的,确实比曹操做的还过分,而且莫子布拿出莫登庸,也只是想证明内附的正确性,那就干脆不要管别的。

。。。。

五月初五,端午节,就在莫子布于会安大规模举行龙舟赛的时候,恩乡试如约举行。

莫子布共取礼生两千五百七十一人,赐田十二万九千亩,剩余二十余万亩土地,全部变成了王庄。

赐田上原本的佃户,则由这些礼生的兄弟招募,前往西婆罗洲建立种植庄园垦荒。

闹事的十三家中,莫子布只杀了阮有进等罪魁祸首七十余人,其余连带家属四千余人,也全部放逐西婆罗洲。

随后,莫子布又封吴文楚为蒙天岗宣慰使,延庆团千总,授上校军衔,率两千人走密林前往蒙天岗,替换快要病死的黄公质,为北伐北河,作最后的准备。

同时,莫子布引导的华夷之辩也开始四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莫子布身上的反清主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2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