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9章 替大明朝擦屁股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哭声阵阵,不但有男有女,还有老人和小孩抽泣的声音传来。早已空置上百年的东京王宫诏狱,今天又热闹了起来。

包括黎贵惇全家三十七口,亲近族人一百三十口,得意门生裴辉壁、陈公烁、阮廷简等七人全家四百余口,总计六百出头的犯人,全部关押到了此处。

由于人数太多,甚至诏狱都无法承载,是以只能把他们分开安置,有些都直接安排在了宫殿之中。

而莫子布没有立刻去提审黎贵惇,而是让吴时仕找来了黎贵惇的著作,开始亲自阅读。

这就是我莫大王的优点,哪怕已经被气得恨不得马上杀了黎贵惇全家,但在冷静下来之后,仍然会按下愤怒,亲自求证,以防被某一方欺骗。

而在用了两天时间,粗略读完黎贵惇的所有著作之后,莫子布相当惊讶。

这黎贵惇,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此人对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的精通,恐怕放到此时的满清,也要算大儒了。

他有非常多关于儒学的文章,比如《群书考辩》,《圣鄚贤范》等。

这种书是对安南自汉以来保存下来的古籍、著作甚至是一家之言的总结语归纳,形成了相当严密有逻辑的安南儒家哲学、文学传承体系。

同时他又著作了《经书衍义》、《四书约解》等,从安南人自己的视角,来对四书五经进行了解构、阐释和重组。

其中四书约解这本书,完全是由汉喃字书写,是整个汉喃字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且此人虽然研习程朱理学,但绝对不是一个迂腐的老夫子。

黎贵惇在这个十八世纪的封建时代,竟然反对严苛的礼教,倡导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

他还亲自写了一首接近白话的诗篇,直接就叫做《妈妈我想嫁》,以此抨击、讽刺过于残酷,泯灭人性的礼教,在此时来说,简直惊世骇俗。

他还是安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十几年前,广南有位工匠阮文诱随荷兰商船去往欧洲,居住两年后,带来很多新奇玩意。

黎贵惇没有像其他士大夫那样,视泰西玩意为奇淫技巧,他甚至专门从北河去往顺化与这个小商人亲切交谈,还为其立传。

黎贵惇把从阮文诱这里得到的欧洲情况,与出使满清时翻阅到的传教士作品互相印证。

他甚至搞懂了大气浮力说,还试图验证,承认人是生活在宇宙中,且宇宙无穷之大。

草!莫子布看完,真的是舍不得杀这样一个人啊!

对比起吴氏父子三人,吴氏三人不过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黎贵惇是真正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是莫子布目前最需要的这种人,莫子布甚至觉得,黎贵惇有能力帮助他补全华夷之辩,和儒家四分这些理论。

只可惜,等莫子布继续翻阅下去,问题就来了。

首先问题出现在理学方面,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一切的本质和法则,气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根本材料。

但黎贵惇完全反着来,他反对程朱理学认为理才是万物本质的提法。

他认为‘盈天地之间皆气也。理者言其实有而非无耳。理无形迹、因气而见、理即在气之中。’

简单的说,他认为气才是本源,而理这种法则,是依附于本源之上的。

怎么说呢,有一定的道理。

但莫子布一眼就看穿了黎贵惇这个理论的本意。

所谓理气谁是本源都是假象,真相是要与中原理论相反,你重理,那我就重气,且气为理之本源,以示南国地方我为主。

或许更简单的说,这套说法,叫做倒反天罡!

然后,关于华夷之辨,黎贵惇认为,安南人乃是神农氏炎帝之后,确系汉人华民。

但在保持汉人华民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本族群文化优越性,以示来自北国而差异巨大,安南已经是天南中华了。

“惜哉,此人误入歧途,不是孤王的同路人了。”鄚子布对着身边的郑锦水感叹了一声,随后严肃的吩咐道:

“阿水,你去诏狱见一见黎贵惇,不要跟他辩论,也不要听他说别的,也不做任何许诺,只问他愿不愿意为我所用。”

郑锦水有些没懂,但还是点头下去执行了。

而莫子布这时候才知道,郑森走的时候,为什么说不能降服黎贵惇,他就一定会成为祸患了。

这是一个已经觉醒了民族意识,且拥有丰富理论的思想家,他就是一杆旗,只要有他在,莫子布就别想统合已经自立八百年的安南。

而面对这样的人,莫子布根本不敢去跟他辩论,谁特么能辩论得过一个可以称为大佬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就莫大王那几下子,根本不够给人看的。

所以莫子布自己不去,而让郑锦水去,还不让郑锦水跟他交谈,只问愿不愿意投靠。

愿意投靠,那就修改著作,向我莫大王靠拢。

不愿意,哼,不愿意更好!

人一刀杀了,书一把火烧了,传承人全部挖坑埋了,这才是最简便的办法。

没过一会,郑锦水过来回报,“此人在狱中闭目养神,始终不与我说一句话。

而且那些北河宦者和狱卒对他极为尊敬,黎贵惇在狱中还有单人间,饭菜一如在家时一样。”

莫子布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挥了挥手就让郑锦水下去,郑锦水迟疑了一下,对莫子布说道:

“王上,我观此人,不是那种铁骨铮铮之辈,至少不是方孝孺那种全家几十口被杀也不屈服的狠人。

若是王上用他家人和学生的家人相挟,一定可以打动他。”

“打动他?哼哼。”莫子布冷笑几声,对郑锦水挥了挥手,“不必了,解决人永远比解决问题容易,你还不懂,下去吧。”

赶跑了这小子,莫子布陷入了沉思,黎贵惇目前还不能杀,因为目前他要重用的寒门还没有捏到手中。

现在杀了黎贵惇,一定会把全北河都激怒,他们大概率更加不会合作,那自己就抓瞎了。

“去,放出消息,就说本王在请黎贵惇商议大事,还有意纳黎贵惇的孙女为修容。

黎贵惇的学生,除了承接他衣钵的裴辉壁,陈公烁以外,全部释放,但要严密监控,确保下次抓捕的时候,不至于找不到人。”

莫子布把李全,霍然招来,做出了严密的安排。

黎贵惇要杀,还要借着这个由头,大杀特杀,但不是现在,现在最重要的是完全掌握寒门和均田。

暂时放下黎贵惇的事情后,莫子布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方面。

在最基本的行政建立起来,莫子布召集各处文官武将恳谈之后,他知道自己已经可以开始下一步的动作了,但必须要快。

因为他现在只占领了北河的东京、山西、太原、京北、乂安、兴化、海阳、山南上下,清华内外等十一个镇。

而安南的镇,大约只相当于大陆上的州,两个镇才能勉强有一个府的规模,所以地盘并不大,就是围绕着东京城的红河平原核心。

其余西北边的高平、明顺二镇还在景兴王黎维祧手中。

东北面的谅山镇,则在阮文惠拥立的王太子黎维谨手中。

也就是说,整个红河平原的形胜之地,还是在别人手里面。

特别是谅山镇,实在是太重要了,历来失去了谅山镇,东京就无险可守,随时有被长驱直入干翻的可能。

这一切,都为清军干涉,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而莫子布要做的,就是赶在清军干涉之前,通过一系列快刀斩乱麻,把北河的人心控制到手中。

六月初一,处理完大部分紧要事情的莫子布再次于东京城南祭祀了莫氏宗庙。

并为当年死难的大明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建庙纪念,为他们上谥号,并敕封他们留在安南的后裔。

其中最为特殊的人,就是莫邃。

此人官居大明交趾布政使司右参政,对于大明收复安南,他居功至伟。

带领千余交趾汉人,请求明朝直接统治交趾的是他。

跟随英国公张辅剿灭陈朝后裔反抗,一直把人追到顺化附近斩首的是他。

擒拿胡季犛之子胡汉苍以及胡汉苍之子,胡朝王太子胡芮的还是他。

只可惜在永乐十年,巨寇侬文历占据谅山作乱,莫邃率领卫所军前去讨伐,大获全胜。

但此战莫邃却在战场上不小心中了流矢,入肉虽深,不过当时并未有什么生命危险,可哪知这箭矢上抹了毒药,莫邃突然在夜间剧毒攻心,吐血而亡。

这真是气数,此人当时在交趾,是士林领袖,又能领兵打仗,允文允武,他要是不意外战死,交趾的情况根本不会败坏的那么快。

而明朝方面,并未认识到莫邃此人对交趾布政使司的重要性,他战死之后,连个谥号都没给,甚至连记录都不多。

一直等到弘治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邱濬撰写《平定交南录》时,才简简单单的记载了一笔‘时有土官莫邃领兵深入,中毒箭死。’

说实话吧,大明朝有的时候,还是过于有些没心没肺了。

而莫邃的事迹得到承认,还得等到莫登庸到了越南。

他冒称莫挺之的子孙,建立莫朝之后,往上追封祖先,就把莫邃这真正的莫挺之子孙,也认为了祖先,或者说,莫登庸确实有可能是莫邃的后代。

于是莫登庸追尊莫邃为裕祖,谥号‘肇福弘道积德皇帝’。

呃,这么一看,莫登庸举国内附,似乎也很顺理成章,难怪他没多少心理负担。

除了莫邃以外,交趾都指挥使陈封,顺化知府杜维忠,交趾布政使司参政梁汝,乂安知府琴彭,乂安卫指挥使琴烂,清化同知陶季容等还能找到后人的大明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子孙,都来到了此地。

嗯,莫邃的后人也来了,其实在北河,莫氏的子孙还是不少的,毕竟是前朝王族。

除了黄公质这样的直系后裔被迫改姓黄以外,还有许多莫氏的疏宗,得以继续以莫为姓。

并且因为莫氏极为重视文教,这些疏宗还混的不错,有的还当过三四品的高官。

这些人,对于莫子布打回北河,那简直是欣喜若狂啊!

因为越南莫氏和粤西莫氏,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莫子布先祖莫仕平,还当过明时东关(京)的北城巡检。

他们纷纷出来与莫子布联系,成为了莫子布可以放心依靠的一股势力。

呃,历史上更炸裂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黎笋集团不做人,为了搞坚壁清野,他们残忍地把高平到谅山一带的越南百姓全部赶进森林,并烧毁他们的房屋,烧光他们的粮食。

这些进入森林的百姓,连一天的口粮都没有,单是在高平就饿死了上万人,最后还是靠解放军的军粮活命。

因此在战争中,高平的百姓主动支持解放军,解放军撤退时,越军想在高平打伏击,往往部队还没部署到位,就被高平百姓通知给了解放军。

这其中,就有很多高平莫姓人。

战后高平百姓还有一部分人怕被黎笋集团报复,选择以华侨身份进入了共和国生活。

所以在安南,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仍然还拥有一定的基础。

而莫子布在竖立起榜样后,立刻就准备在清军南下之前,先把内部清扫一遍了。

他要让所有的安南人知道,只有跟着他莫子布归国,才会有未来。

莫氏的研究资料,基本参考中山大学历史系牛军凯教授的越南莫氏与中国关系研究一文。不过由于史料缺失和模糊,牛教授有些方面也只能交叉验证和提出推测。

而老虎不过是个写的,就比牛教授推测的更大胆一些,大体上没问题,但细节上肯定有出入,可能还不算太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3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