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83章 刀山火海大云寺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就在神罗三年内两任皇帝突然暴毙,已经显现出亡国之相。

莫三哥以为自己要去单挑法兰西,急的如同热锅上蚂蚁的时候,回部也在经历着剧变。

疏勒(喀什)。

超过四万哈萨克大、中玉兹的壮勇者,在一万五千蒙古骑兵监视下,于地上积雪才开始融化的时候,来到了疏勒城东北三十公里处。

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地上满是碎石与黄土,极目远望,只见一道凸起的土梁,如同一条陨落的巨龙一般,静静的卧在大地上。

巨龙脊背正中间处,一座佛塔正孤零零的矗立在这里,它饱经风霜,甚至看起来跟土堆没什么区别了。

只有按照古籍比对地理和向下挖掘,才能勉强确认这里就是曾经疏勒最大的佛教寺庙,疏勒大云禅寺遗址。

此庙由武周则天大圣武曌敕建,历任住持和高僧都来自神都洛阳,是武曌之后,大唐控制西域文化的中心。

历史上西域万里佛国,在中原无力支援之后,还抵抗了天方教绿化数百年,根源就在于此。

五代时期,于阗李氏逐走吐蕃后,历代大王都曾到这里拜佛祈福。

不过到了著名西域汉主李圣天祖父尉迟毗迄罗摩末年,疏勒人开始绿化,大云禅寺逐渐遭到破坏。

此后于阗国至少发起了五次大规模作战,期望拿下疏勒,守护大云禅寺,遏制天方教东进,但皆先胜后败,未能功成,以至于李圣天孙子时期,西域汉国于阗也陷落。

而及至此时,大云禅寺已经完全破败,共和国时期,这里则叫做莫尔佛塔。

‘呜呜呜呜呜!’

巨大的法螺吹响,苍凉的号角,回荡在这片残留着点点积雪的黄沙土上。

随着声望波向远方,一南一北两股人马,浩浩荡荡的踏步而来。

南边来的人头戴黄色桃形的班霞僧帽,身披橙色袈裟,显然是密宗高僧,不过不是来自羌塘,而是从北京来的。

僧众正中抬着一架法床,端坐于法床之上的金色雕塑,乃是第四世章嘉依希丹必坚赞之金身。

之所以是金身,是因为按照密宗规矩,只有上一任尊佛圆寂之后,才能挑选圆寂之日后出生的婴孩作为灵童。

不然上一任还没逝世就已经转世,这不是闹笑话嘛。

于是在第三世章嘉于光中十一年(1786)去世之后,朝廷才开始认定转世灵通。

所以第四世章嘉依希丹必坚赞是生于光中十二年(1787)的,今年才满五岁,还被莫子布养在北京雍和宫里面呢,自然不可能让他这五岁小孩不远万里跋山涉水。

而北面来人则声势更大,最前引路的,是数十位身着素白僧袍,头戴白色粉莲花纹的见即解脱帽,不过僧袍并不长,只到膝盖下面一点。

而这些僧人也并未着履,因此基本膝盖以下全是光秃秃的,唯有从脚背到大腿,纹着一朵栩栩如生,带有根茎的白莲。

这些人在不到零上五度的环境中,身着单薄僧袍,大脚直接踩在雪地上,不但没有半分怕冷的样子,他们神色还相当肃然,步伐也很有韵律,且非常统一。

这是我们信教信的快疯魔的普度慈航郑信郑国丈,搞出来的玩意,叫做步步生莲逍遥法,还把这些苦行僧叫做白莲力士。

这特么的,莫子布暗中吐槽过很多次了,你这到底是佛还是道,亦或是儒家啊,步步生莲就算了,你都当和尚了,还要怎么个逍遥?

而且你不是和尚吗?怎么还让信徒考斯普雷道家的黄巾力士?

只不过白莲宗里面多掺杂一些道家元素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所以莫子布只是暗中吐槽,表面则非常支持。

每年赏赐给郑信这普度慈航尊佛的金银、法器等,是其他尊佛的数倍以上。

而在这八十八位步步生莲的白莲力士开道的后面,则是八十八位完全一身劲装,斜背燧发枪,腰插雁翎刀,手持长铩的武僧。

这种长铩跟后世复原的陌刀模样差不多,刃与杆为四六比,看起来寒光闪闪,被一群壮汉武僧握着,还真有几分唐代陌刀军的气度。

郑信则端坐在二十八人抬着的步辇上,一身素白僧袍,不过却不是光头,而是跟后平头差不多的毛刺。

这是郑信号召的教义复古,他认为梁武帝之前的僧人,都该是这种打扮。

这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白莲宗僧人能结婚生子,可以喝素酒,吃三净肉,都是郑信倡导的教义复古之主要内容。

据说我们的被百姓们称为郑王佛的普度慈郑尊佛,正在着手修改老子化胡经,要把这当做白莲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了。

皇太子阿森在礼台上看着郑信的队伍迤逦而来,要不是知道来的是郑信,他还以为这是谁来造反攻打他了呢。

“尊佛是咱岭南人嘛,干什么都要讲究一个发,若是只有八名白莲力士护卫,多少显得不够排场,所以一般出行都是八十八人。”

阿森身边,闽南籍骁将,十六岁的陈化成笑着解释道。

不过脸上虽然在笑,但他的手却不由自主摸着腿边一面长条形钢盾。

这面钢盾足足有二百五十六斤,万一有人开枪,那他就会迅速提起来挡在太子大佬森面前,然后再由羽林近卫的三百精骑护送太子离开。

阿森看出了陈化成的紧张,那他就不紧张了,下面人能如此,他自然就更加安全,因此对这个比他还小两岁的贴身侍卫愈发满意。

阿森抬头看了看,他身后就是大云禅寺唯一剩下的莫尔佛塔,春日稀薄阳光照射下,原本土里土气的佛塔,仿佛知道要迎来新生,竟然好似变得有些金光闪闪了。

“挖到了,挖到了!”突然,震天的欢呼声响起,一阵接着一阵。

不过多时,这个数万人的大营中,满是欢呼,连正一南一北摆好阵势要来朝见的尊佛队伍,都喧哗了起来。

阿森也有些激动,他把手一挥,控制各军的令旗,立刻从他这里飞奔各处,协调进退。

不一会,宁夏郡王李献文持飞虎旗前来禀告,“太子殿下,大云禅寺遗址挖掘出东西了,臣请赐在场诸君一观。”

虽然平日里,阿森很尊重这位姑父,但此刻,他是君,李献文是臣,因此在他准许之后,李献文才从单膝下跪的姿态起身。

“着各部首领,各军中校以上军官,回良三十六姓各镇守,漠南漠北各部镇藩王侯,向前参拜。”

阿森立刻同意了,就为这醋包的这饺子,自然要他们都过去看。

要挖掘的地方,其实并不大,不过用上了最先进的杭州钱塘大学黄珏丹化院研制的苦味酸炸药,小心翼翼从一万多里外,装在刷了三遍漆的密封箱里面运来的。

所以等到众人跟着阿森过去的时候,豁然看见大云禅寺遗址下面,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能让十人几并排走进去的大洞。

进入这个大洞,前行十数米,再走过一截乱石横飞的小路,展现在所有人眼前的,是一座宽阔的大厅。

大厅中摆放着乱放着各种物品,一股呛人的味道不断飘进众人的鼻端,十六个羽林近卫和洪武太学的考古系学生打着火把,热烈的看着众人。

“殿下,我们找到了,我们找到了!”二十六岁的考据派学者,外朝翰林学士王引之激动的看着阿森。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火光映射中,一尊巨大的佛头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此佛只有头并无身体,是雕刻在墙上的。

“殿下请。”王引之带着阿森走过去,把佛头从左往右轻轻一推,佛像非常顺滑的就划开了一个小口,露出了里面一小龛,龛中存着一木盒,尘土破旧,却不掩它自有一股雍容气象。

阿森亲自伸手把这木盒捧了出来,大厅内立刻安静的只有上百人急促的呼吸声。

王引之颤抖的说道:“这种覆钵式塔历来就是为珍藏佛舍利所建,从唐至北宋末的记载中,都有说大云禅寺存有佛舍利,请恕臣斗胆,已经打开了过来,这确实就是佛舍利。”

阿森闻言,轻轻打开了早已打开过的木盒,只见盒中铺了一块织锦,织锦上面两粒看着并不怎么起眼,连光芒都没多少的‘小石子’。

“阿弥陀佛!”来自西安大兴善寺和西宁塔尔寺几位高僧忍不住口拈了一声佛号,随后对阿森说道:“千岁,请将此宝物交由老僧等一观。”

阿森没有犹豫就递了过去,对于佛舍利的认定,这些佛门中人自有一套办法,据说为了达到效果,很多著名高僧火化的时候,还会提前吞下某些物品。

过了半晌,人人都屏气凝神的时候,那位西安大兴善寺的高僧,突然如同长鲸吸水一般啸叫了一声,回身就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下。

“恭喜殿下,此乃佛舍利子真品,应该就是昔日则天大圣从神都洛阳赏赐疏勒大云禅寺三粒中的两粒。”

“一千年了,佛宝舍利重见天日,定能护佑我大虞朝万万年。”

还真找到了,阿森也笑了,本来是准备挖出几尊珍贵的佛像就开始做文章,但没想到还真把佛舍利子给找出来了。

“佛舍利重见天日,看来在这西域大地,佛光还未消散,又有我大虞天兵横扫贼寇,光复汉唐故土,真乃天意!”

阿森笑着说道:“既然佛宝已经找到,那就重建大云禅寺吧,分南北两院,南院归密宗,北院归白莲宗。

姑父,将叛贼俘虏两万,回部变民三万即刻征召过来,是他们毁的,那他们就得给我做苦役赎罪!”

而随着李献文领命之后,佛宝被找到的消息越传越远,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

慈航普度尊佛郑信和代表四世章嘉的高僧们,直接就在现场召集信众开始了法会。

虔信的蒙古人以及白莲宗的教徒,亦就在冰天雪地中开始唱念,当阿森举着佛舍利木盒出现的时候,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传来,起码有数千人同时对着叩拜。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不过,阿森这皇太子专门从敦煌赶来,可不是为了回部这三十几万人的,他们已经被确定要带走。

而预计迁到回部十万汉人,已经在山西和河南北部完成了登记,很快就要启程,因此不需要弄什么仪式。

是以这么大的排场,实际上是为了给哈萨克两个玉兹的人准备的。

他们目前还浅信天方教,属于能扭转过来的那种,且大玉兹的博罗特汗,中玉兹的代理可汗哈斯木,都已经同意了改信。

狂热的气氛中,阿森坐到了安排好的主位上,慈航普度尊佛郑信在阿森左下首,代替四世章嘉来丹增活佛则下右侧更下首一点,其余白莲宗和密宗的僧众,都侍立在两旁。

而在他们身前,摆着两个障碍物,一个长约一米多,铺满了尖锐碎瓷片的长方形地块。

随后是燃烧着火炭,长约一丈左右,也就是三米多的长条形地块。

郑信看着阿森,笑呵呵的说道:“大玉兹和中玉兹的牧民们背弃佛祖,信了邪魔外道,究其原因,乃是他们中了妖僧的蛊惑。

今降世明王佛大慈大悲,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通过贫僧这刀山火海的试炼,以利刃放干妖僧污血,烈火燎尽妖僧妄言,便能回归了。”

果然还是潮汕人脑子活,会玩鬼点子,本来阿森和李献文是准备直接将大、中玉兹中的天方教僧侣处死就算这两部落皈依佛门了。

但郑信却说,改信不经历磨难,谁会当真,这是去青楼招歌伎呢,还是成为降世明王信徒呢?

阿森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有了这刀山火海的考验。

只是,阿森怎么想怎么觉得,这不像是入教仪式,倒是像他们广东人天地会那一套的搞法,像是大佬在收小弟。

呃,细细品起来,好像都是这么一回事。

第一个走过刀山的,就是被陈光耀选定成为右翼中玉兹代理可汗的哈斯木。

这家伙装出一副龇牙咧嘴的样子,但实际上,他穿着一双厚底的鞋子,瓷片根本就伤不着他。

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吧,对于从利益上就离不开的,自然要优待一下。

接着就是火海,一丈远的距离,哈斯木一个飞步就跳了过来,不过由于实在有点远,落地的时候自然不稳,直接就一个滚地葫芦,滚到了阿森面前。

哈斯木吓坏了,一个劲的磕头请罪,阿森却淡淡一笑,命人把哈斯木扶了起来。

“无需惊慌,只要尔忠心任事,那里就是孤的自己人。”

哈斯木大喜,又是三个响头磕下,随后站到边上,挺胸凸肚的做威武状。

第二个过来的,就是左翼大玉兹的博罗特可汗,他也有一双厚底鞋,因为这家伙很识时务,在乾隆时期就常常朝贡,没必要为难。

不过后面的,就有好一些没有这个优待了。

特别是部落里出了大量变民,或者信天方非常虔诚的,根本就是赤脚上阵。

那是过刀山的时候血流如注,跃火海就已经痛不可当,加上有些年岁大了跳跃能力不行,摔倒在火堆中被烧的满地打滚。

甚至有好几个直接在火里被烧的奄奄一息,没有完成试炼。

阿森端坐高处,一动不动,强迫自己看着有人被烧的几乎当场死去,这就像是普度慈航尊佛说的,没有代价,谁能珍惜?

当然,能到阿森这边走刀山火海的,那是少数,绝大多数左翼和右翼的,是在外面营地,由大虞军官监督着完成仪式。

刀山就是用碎瓷片把脸划几道,火海就是搞个火堆跳一跳,反正这些人基本没有自我决定能力,都要听上面大小汗王的。

入夜,赐宴结束,阿森稍微喝的有点多,正想睡下,却听陈化成来报,宁夏郡王次子李兴泰求见。

阿森只能打起精神坐好,然后召见。

只是这一次,反倒是阿森喝了不少酒,李兴泰在宴席上几乎滴酒未沾,因为他有大事要办。

“殿下,臣这次来,是有个请求。”李兴泰不好意思的表情中,带着几分狡黠。

“说吧,你我血亲表兄弟,只要不是太为难人的请求,我都答应。”阿森也是喝多了,竟然相当爽快。

“好,那臣就谢过太子殿下。”李兴泰先是堵住了阿森的退路,然后小声说道:“那就请殿下把护卫你的五百羽林近卫交给我。”

“啊?”阿森极为诧异,“你要这么多羽林卫干什么,这回部都平定了。”

“向西翻越天山!”李兴泰沉声说道:“臣已经挑选了三千勇士,如果再能有五百羽林卫相助,把握就更大了。”

阿森猛地瞪大了眼睛,他知道李兴泰要干什么了。

这位二表哥等不及到明年秋天才能进攻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的安集延了,他要现在翻越西面的雪山,去突袭这座浩罕国都。

“二表哥,三月翻越大雪山,这难度可太高了,搞不好你都会有危险!”

“刀口舔血的事,只要上了战场都会有危险。”李兴泰满不在乎。

“难度高,相应的收益也高,只要我神兵天降,安集延的浩罕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会被我拿下,到时候,浩罕国直接就崩了,多省事。”

说罢,李兴泰咬着牙保证道:“殿下放心,臣早已找好了向导,过雪山没问题,五百羽林卫我至少可以给你保住三百。”

阿森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伤亡率,这可是羽林近卫啊!

“姑父知道吗?”阿森问道。

“知道,虽然他不支持,但拗不过我,太子殿下,你就信我一回,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浩罕可汗正在从各处调兵,真等到明年秋天,他们扼守险关,咱们不死万把人,根本过不去。”

“好!”阿森狠狠的一握拳,酒精的作用下,他做出了人生总最冲动的决定。

“陈化成,把羽林近卫旗队长以上军官都召集过来,孤要他们去办一件大事!”

陈化成眼睛里露出了惊喜的光芒,不过很快就担忧的看着阿森,“可是太子殿下,您还需要人护卫啊!”

阿森兴奋的涨红了脸,他挥了挥手,“你别管,我自会让董金凤派几百骑兵做护卫,岂能因为我之小事,耽误国家大事。

表兄连命都不要,难道我身居国内,还要担心自己安危吗,你们放心为国建功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4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