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15章 新南洋风雨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就到了公元1787年的夏末。

此时距离莫子布在广南交趾府北河边击败满清正式立国,正式将驱逐鞑虏,重拾山河作为目标,已经过去十二年了。

而光中十二年,就是历史上满清的乾隆五十二年。

彼时的满清帝国掌舵者乾隆已经失去了完全的进取心,没有了他铁血的督促,满清那支以一百万人吸食四万万民脂民膏养起来的小而精武力,迅速崩塌。

及至乾隆老迈之后,为满清高层开眼看世界,介绍西方政治体制、科学技术的传教士,失去了满清朝廷的供养,或主动,或被动的陆续离开了满清。

唯一的少数遗留,被乾隆的钱袋子,常年与乾隆唱和诗词,研究欧洲绘画、钟表、精巧机关制造的和珅收罗。

而和珅用高额薪水把他们留住,也不是因为和珅喜欢西方科学技术。

而是因为他怕乾隆日后又对传教士的东西起了兴趣,养着以备不时之需而已。

随后随着和珅的倒台,除了少数清廷需要的画家,因为满清皇室喜欢他们绘制的欧式御绘像,从而可以继续留在北京外,其余大多都被赶走。

至此,满清在1786到1796这十年,以乾隆失去进取心为标志,飞速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开始将自己封闭起来,国力也开始江河日下。

等到嘉庆这战战兢兢小呆瓜,脆弱小宝宝,迷迷瞪瞪二迷糊上线之后。

他牢记乾隆对他的告诫,父子俩都被狂暴的法国大革命吓得魂不附体,于是干脆彻底断绝了满清高层一切对外的联系。

嘉庆甚至因此把他爹乾隆囊括欧洲各类科学家编撰的著作大部分给陪了葬,小部分销毁。

而下面满汉大臣,不但不阻止,还不停的推波助澜忽悠嘉庆。

因为满洲上层们早就想躺下享受了,可不想再来一次康雍乾循环。

要知道这样的君主每出现一次,就会搞的北京城家家戴孝,现在看嘉庆望之不似人君,于是他们立刻马力全开吹捧嘉庆。

在他们鼓动下,嘉庆直接把乾隆留下的小猪储钱罐和珅开盒,天量的财富迅速从宫内飞到了每个旗人高层家里,大家一起花天酒地,昏天黑地了起来。

至于汉人大臣,他们也被康雍乾三代的白色恐怖文字狱吓坏了,自然不会让满清再出一个‘明君’。

终于,在满汉合力之下,满清皇帝和宗室的水平以及旗人高层,呈现出了一种堪称极致的断崖式掉落。

嘉庆还把他恐惧外来事物,把一切海外东西都视为洪水猛兽,以及很多来自童年阴影,对海外的奇形怪说,遗传给了他儿子道光。

属于是小呆瓜教出了一个小小呆瓜,父子两共用一个大脑,两代人都是稀里糊涂。

不过五十年上下,满清高层从知道法国大革命,迅速退变为了‘英吉利可与云南接壤?’‘洋人下了船腿不能打弯’‘没有大黄就拉不出来屎’这种认知。

但是在这个时空,新生大虞王朝可不一样,开创者光中大皇帝眼光长远不说,是历朝历代中,最舍得放权的皇帝

在他的宽松统治下,从满清条条框框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华夏之民,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因为在莫皇帝这,只要你愿意拿命去搏,那么到手的好处,就真是你自己的。

走西北,下南洋,闯东北,十一年间中华大地,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人口流动,超过三千一百万人主动或被动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其中从河南去陕西、甘肃者超过六百万。

自河北、陕西出塞去内蒙,特别是河套地区垦荒者三百余万。

自山东、河北跨海去东北,主要是沈阳-本溪-抚顺这未来的煤铁基地者三百万。

而以闽粤桂和浙东地区为主,辅以全国各地过番下南洋者,十三年时间到达了恐怖的一千九百万。

平均每月超过十二万人下南洋,如果考虑到在蒸汽机技术不成熟之前,帆船并不能每个月都出海,这个数字还会更加恐怖。

而这个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狗吊个覃大,我吊你个先人!”南暨行省,泗水府,亲藩锦石方伯藩,新安君男领。

一条腿有些瘸的新安男韦大,每到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一定会弄一桌上好的席面,摆上十一副碗筷,一个人做出一席人聚会的样子。

这十一副碗筷,代表的就是当年韦大所在那支华人义从军中的十位袍泽,加上他正好十一个人。

而开席之前的第一句话,一定是骂覃大,“我叼你妈的,你狗叼个自己在汉川省娶了一家四姐妹,各个肤白貌美,你不嫌弃没人干活了。

你看看,你给老子选的什么,他妈的狗叼,晚上不点鲸油灯都找不到人。”

昔年,韦大在围攻日惹苏丹军时受了伤,膝盖被土人的弩箭射中,不得已退役。

当时为了照顾他,小队袍泽为了让他有所依靠,毕竟瘸腿了就没法种地了,于是给他选了三个黑乎乎,看起来就很能干的日惹女人作为妻子,让她们种地养活韦大。

而这个选择,实际上是没有错的。

因为在韦大最困难的时候,面对说是有五百亩地,但是只有三十亩熟田的艰苦时刻,就是这三个吃苦耐劳的日惹女人辛勤劳作,养活了韦大。

所以韦大骂人,并不是觉得当初选择有错,而是覃大嘴上说的义正言辞,到转眼他断手到汉川省退役,立刻就选了皮肤白皙,与汉女有七八分相似的姐妹四个。

这太他妈的双标了,弄的每次韦大想起来不骂两声就觉得亏。

“队长,你来信说这次荣升少将军衔,官拜京营杨武军指挥,可喜可贺啊!”

当年的小队长黄仁勇是潮州人,与皇后郑诗诗家有点渊源,算是他们这些草根中唯一一个突破了天花板的。

未来大战再起,只要运气稍好点,以中将衔退役,再给子孙后代在南洋找几块伯爵以上的封地,一点也不难。

“老罗,你可别怪兄弟胆寒,这辈子还是不要遇到你为好。”

韦大的第二杯酒敬给了当年的队副,历史上太平天国猛将罗大纲的爷爷罗阿生。

罗阿生是梅州人,属于皇帝的基本盘,同时他又跟梅州客家的武勋系没什么关联,因此被吸收进入了锦衣卫慎刑司。

慎刑司,也就是原本拥有诏狱还有抓捕权,被称为实际上东厂的锦衣卫刑名司。

而且罗阿生在慎刑司中的职务,据说还是专门负责调查勋臣贵戚违法犯罪的,所以韦大才说但愿一辈子都别看见他。

咋滴,别拿男爵不当贵族。

“老胡,还是你小子实在,只要开口,甚至不开口,你都给人,兄弟我实在感激不尽,哪日有回唐山相聚的一刻,给你磕一个都行。”

胡全换胡小将在光州干的很不错,是朝廷在新罗省最重要的汉人镇藩之一。

其所属的光州又是半岛上武德充沛的地方,历史上半岛日据时期,光州的义兵可是为数不多坚持反抗的存在,说声半岛之光也不为过。

那个真正的小将之所以会在光州跟百姓打成一团,也是因为光州人很多参军,性格彪悍,敢于反抗。

而这种性格到了胡全这,虽然镇压颇花了一番力气,但真的把光州上下摆平之后,好处那是真的多。

因为别人往南洋卖的是合同长工这种事实上的农奴,而他卖的,是帮助南洋藩臣管理合同长工,镇压土著的爪牙。

这些人到了南洋,地位是形同藩士的,自然价格不菲,别人卖五个人的收益,还赶不上胡全换卖一个人。

自然,对于身在南洋的老兄弟韦大,胡全换颇为照顾。

要能打的藩士就给藩士,要能种地的长工就给长工,缺点华族朝女,那也给。

可以说,韦大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甚至深究起来连汉人都不是的广西思恩府安定司(都安)瑶族人。

能被锦石伯马锦看中,将他土地置换到锦石州,成为了锦石方伯麾下三个君男之一,这些光州来的高丽武士,起到了很大作用。

给这三位当年小队中最有前途者敬了酒,韦大又调侃了覃大、覃三这两兄弟几句,最后对着那五个空位置,将手中的朗姆酒泼洒到了地上。

当年他们十一个人,活到了现在的就只有黄仁勇、罗阿生、胡全换、覃大覃三兄弟以及他。

而且他成了瘸子,覃大左手都没了,胡全换曾经头部中弹,差点人就没了。

伤亡率是真的高,但获利也是真的大,这就是南洋,这就是拓殖!

絮絮叨叨完毕,屋外他那几个黑孩子早已等半天,馋的不行了。

南暨岛物产丰富,一年四熟甚至五熟,野外还有大量的香蕉树、西米棕榈树和菠萝蜜树,就算不种地都饿不死人。

但有个问题,那就是肉类,呃,也不是肉类,而是脂肪比较缺少。

在这个时代,与后世高品质虾蟹是好东西不同,此时能让产生极大满足感,油水足脂肪爆炸的大块猪肉和肥羊,才是最上等美食。

虾蟹贝类等这些玩意,纯纯就是蛋白质,光吃这个会因为营养不良饿死的,也就是后世物质极度丰富了才把它们的价格推高。

在这个时代,龙虾大螃蟹这种东西,真就是最底层人用来骗骗肚子果腹的东西。

真要有大肥肉、小肥羊和上好牛肉吃,谁吃这些玩意啊。

因此哪怕他这堂堂亲藩男爵,家里绝不缺吃的,但孩子们对于肥猪肉、肥羊肉还是相当喜欢的。

“知道规矩吧,把弟弟妹妹们看好。”韦大对着黑黢黢的大儿子说道。

大儿子虽然长相上还有很重的南岛族群特征,但一出口就是极为标准的南京官话。

“孩儿知道,有五位叔伯的碗筷绝不能动,因为与他们为国捐躯的英灵,要跟着我们一起享用。”

韦大这才满意的走了出去,而一走出客厅,七八个身穿短衣短裤,但非常固执一定要戴着一顶黑色大帽的朝人藩士,就围了过来。

他们拱手见礼后报告道:“主上,马伯爷已经下达了动员令,锦石方伯藩最少要出动三百藩士和两千农兵。”

锦石方伯马锦其实不是华人,而是荷兰人。

呃,或者按照此时的华人的认定标准,他就是华人,只不过是属于华族中的归西人这个范畴。

马锦原名马尔科,是荷属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的少校军官。

跟随皇帝参加过灭亡白象王的战争,后来与如今的安戴总督霍克(霍尔戴克)一起,成为了皇帝在巴达维亚的内应。

在协助皇帝拿下荷属东印度公司以后,马尔科选择了归化入汉,封锦石方伯,改名马锦。

而锦石方伯领地,就在泗水府城东面,称为锦石州,下辖七个县,方伯马锦自领四个县,下面三个男爵各领一个县。

不过马锦只能在朝廷授权,也就是获得节杖的情况下,才可以管理下面三个男爵,统一安排出兵、缴纳贡赋等事情。

没有节杖,那么就只能每年收二三百银元不等的春秋敬礼。

韦大带着麾下藩士边走边谈,很快就出了男爵府,他这男爵领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县,男爵府所在的地方就是县城。

城中有百姓六千多人,其中一千多是华人,另外四千多就是伺候他们的仆役。

而这些仆役中,又有三千多是从东洋六省来的合同长工,其余才是本地土著,他们因为特别恭顺,才被允许进入县城居住。

“见过爵爷,爵爷安好。”

热情向韦大打招呼的,大多是身穿短褂短袍的华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表情,神态十分自信。

而在他们身边,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的,就是这些人的合同长工。

至于土著嘛,看到韦爵爷驾临,早就识趣躲着了,连过来下跪请安的资格都没有。

韦大带着藩士,一边走,一边通知沿途一些神态彪悍的华人到市政厅开会。

其实韦大这个男爵下面,也还是有一票封臣的,也或许不能叫封臣,而是应该叫家臣。

因为韦大一个人精力总是有限的,新安县三万户二十万人,土著有十七万,地盘又大,他一个人可管不过来。

同时,韦大也需要给下面人一些好处,提拔一些有才能的,给他们产业,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跟随他。

所以在新安县最重要的六个乡都中,韦大把距离县城较远的四个乡都,都封了出去,让这些家臣替他镇压地方,收缴赋税等等。

果然,德川幕府不愧是东方世界的封建制度集大成者。

中华帝国在南洋的亲藩藩镇,基本最后都走到了几乎与德川幕府雷同的地步,除了地盘、人口和产出大得多以外。

比如锦石方伯马锦,他就相当于皇帝的亲藩大名,韦大这个君男,基本等于锦石方伯藩的支藩,他下面镇守乡都的,就相当于那种给小藩主效命的几百石知行家臣。

按日式的说法,马锦乃是两百万石的锦石藩主,韦大是锦石的支藩,石高三十万石的新安藩。

不过制度跟日式的差不多,但新安君男韦爵爷却对倭人特别鄙视。

因为这次要出动他们,原因就在于被封到亚齐的岛津佐土原藩,虽然已经就藩,但始终不能完全搞定亚齐苏丹国。

就藩之后,土著叛乱频发,两个月前还发生一个乡都小城被土著攻破,三百多华人战死的惨剧。

虽然这些华人实际上应该叫华族和人,但依然是中华拓殖南洋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之一。

“新安君,陛下震怒,已经命京营杨武军南下,水师暨南舰队也抽调了三级战舰一艘,四级战舰两艘,快速巡航舰七艘,随同南下。

是以主上特意派我来知会新安君,一定要挑选最擅长搜山捡海的藩士,因为这次,注定要大开杀戒了!”

“哎呀,这可太好了,来的竟然是黄大哥的杨武军,放心吧,请回禀主上,我一定仔细安排。”

韦大相当兴奋,因为他的好大哥,好队长黄仁勇就是杨武军的三个指挥之一。

只不过,韦爵爷不知道的是,这次杨武军南下,可不单单是为了彻底解决亚齐人,还是为了向更南边探索。

经过两年的发展,蒸汽风帆船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是时候开始往最南边建立据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