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74章 殖民也是需要培训的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又忙忙碌碌十几天之后,莫子布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下自己了。

他躺在一张巨大的彩床上,头枕着吴蒨的大腿。

这个作为郑诗诗媵妾嫁过来的暹罗女人生的十分丰腴,一百一十斤的体重看着并不太胖,但身上的肉软绵绵如同最上等的海绵一般,靠上去简直就是最舒服的靠枕。

叶仪真叶小妹的手够劲,于是正在卖力的给莫子布按着大腿。

远处陈家的小表妹最会侍弄饭食,莫子布就干脆让人把简单的厨房搭建到了这间宽大的宫殿中,让小表妹就在身边给他做饭菜。

虽然很离谱,但莫子布就喜欢这种感觉,王者嘛,要是这点随心所欲都不行,那还有什么意义。

他可不愿意当个大明那种皇宫都没法出的帝王,说是帝王,实际上就是文官雕塑在庙里的神像和用道德绑架起来的人质。

不一会,饭菜就做好了,全是典型的广式菜肴,莫子布最喜欢的,就是那一道鸡骨头还带着粉色骨头的白斩鸡。

这些天,莫大王的伙食一直是小表妹、叶仪真、吴蒨三个女人在弄,对于自己的安全,莫子布还是很关注的。

究其原因,还是这顺化城总让莫子布感到不舒服,因为顺化周围的京汉高门太多了。

就顺化道这一百一十万人中,京汉高门就控制了二十几万,还有超过半数的深受他们的影响,乡间的舆论,基本都在这些人手中。

你说我莫大王在顺化城呆的怎么会自在呢。

看来未来还是要拆散他们,想要当控制基层的大族,那就去婆罗洲,去爪哇岛,反正不许他们继续在顺化生根发芽。

侍女们开始穿梭着摆上一道道美食,但莫子布还是躺着没动,因为他在听诗诗给他读暹罗的移民情况报告。

而这一份报告的撰写者们,乃是莫子布的侍从文官。

现在莫子布身边的年轻人中,大多是由他自己选拔并放到各地锻炼的。

走军事方面的,就安排在参谋军官团中。

其中包含了大量从法兰西、奥地利招募来的小商人和破产小贵族家庭出身,为了上军校已经把自己搞破产。

毕业后却因为战争结束军队裁减,而无法进入军队获得较高报酬还不起债的倒霉蛋们。

其中最出色的军官团参谋长奥地利人莫里茨.克鲁格上校,甚至曾经做过奥地利名将劳东的参随,经历过全部的七年战争,经验非常丰富,极大弥补了莫子布非科班出身的短板。

而侍从文官中,则基本都是华人,只有很少几个法兰西人,他们承担着莫子布对未来政治的构想,外界甚至以翰林学士称呼这些人。

听着,听着,莫子布忍不住坐了起来。

不是这份报告有问题,这份报告的作者,是莫子布当年在洛坤码头救下来的郑锦水。

当时他父亲杀贼而死,母亲和妹妹也受了不小的伤,被莫子布救下来后,就得到了莫子布的苦心栽培。

此人心细如发,善于发现,读书刻苦,只要经过他手总结出来的报告,就很少有错漏的地方。

所以莫子布觉得不对的,是如今暹罗的情况。

“暹罗如今的百姓中,华人不过二十七八万,纳真最多不超过五十万,其余四百万人中,皆是泰人、孟人与克伦人等。

如果华人能与纳真团结,方可压制不满。

但如今外父纵容华人不说,连纳真都感觉有被夺取权力的危险,这么长时间下去,一定会出问题的。”

暹罗在郑信与莫子布切割之后,虽然损失了南方半岛上的洛坤以南等领土,但是得到了广阔的下缅甸,人口不减反长。

听到莫子布的警惕,诗诗反倒没什么感觉,她笑嘻嘻的说道:“大王,暹罗和兴唐可不是一样的。

兴唐乃至整个安南更像是个小号的中华,而暹罗自古以来就是实行萨克迪纳的。

如今父王让家乡华人升级为皇家华人,相当于全部成为最低等级的萨克迪纳主,正符合暹罗之国情啊!

以前的素可泰和前后阿瑜陀耶王朝,都是把自己部族变为贵族,拱卫在国王周围,这样才能稳固统治的呀!”

莫子布听完,直接愣了几秒钟,结合他手里陈惠给出的郑信最近的基本情况。

莫子布也觉得他自己,隐约摸到历史上暹罗出问题的原因了。

总结出来就一句话,潮州乡党没镇住场子。

因为诗诗说的这话没错,暹罗自古以来都是这么玩的,萨克迪纳这种奴隶制,也应该这么玩。

即把自己的乡党当成自备武器保卫王上的那种国人,甚至是可以蓄奴的低级贵族。

用他们来形成最核心的基本盘,然后权力自内而外向四方延展。

以前的暹罗王朝,不管是素可泰王朝还是两个阿瑜陀耶王朝,都是遵循的这个游戏规则。

而深受暹罗文化影响的郑信,从小受到的也是这种教育,于是他在当了暹罗王之后,就从老家潮州招揽了十七八万潮州乡党到暹罗。

历史上可能没这么多,大约就八到十万人左右。

然后这些人被称为皇家华人,郑信把他们安置在了吞武里周围,初衷就是想他们在都城周围屯垦蓄奴,拱卫王室。

可是郑信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的潮州,乃至整个大陆,被满清摧残的没剩下什么文华和心气了。

你指望一群在大陆当一钱汉,眼界完全被人为抹除的穷人,到了南洋就能当奴隶主?

别做梦了,汉唐时候他们或许能行,但现在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玩萨克迪纳制。

就跟你辛苦创立下了一个大集团,想把人换成自己的,但原来在老家喂鸡养猪的二伯三舅,却无法帮你掌控住这个大集团一样。

再加上潮州一贯重商主义气氛浓厚,钻天打洞找空子当官老爷,买低卖高当奸商的人,远远多于老老实实种田的人。

这导致人虽然到了南洋,但是分散到各个产业去了。

在吞武里周围老实种田的只有不到一半人,而这一半人,也干不好屯垦蓄奴这事。

到了后来,郑信发现这些人靠不住,于是开始打发那些完全就是来打秋风,没有什么用处的乡党回家。

这种情况,甚至能在潮州的民间传说中得到印证。

潮州传说郑信当了国王之后,就有乡党到了暹罗,但郑信不给当官,只送他们几坛子腌菜打发回潮州去。

这些人一生气,刚上船就把坛子扔进了海里,结果有人留了一两坛,回到潮州后才发现里面装的是金银。

这虽然有很明显的加工痕迹,但仍然可以反映出一些当时的情况。

眼看潮州乡党不能拱卫他,郑信又才将注意力转回了原本被他扫到了一边的纳真们。

而这些纳真,虽然为了利益再次效忠郑信,但不信任的种子已经种下。

很多人都觉得郑信王只爱他的华人乡党,不爱纳真,心里深藏着对未来某一天又会失去国王宠信的担忧甚至恐惧。

郑信也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对这些纳真更加宽容,希望能安他们的心。

同时又企图让暹罗佛教尊他为佛王,企图利用宗教的权威,来拉拢和镇压。

但一切都晚了,适得其反了。

过于的宽容,导致了纳真们更加容易互相串联以及对国王敬畏心降低。

对佛教的过于逼迫,也反而导致了更大的反对。

暹罗,可是一个神权在某些时候,能跟君权并驾齐驱的国家啊!

所以后来,悲剧得以轻易发生,先是小规模叛乱,接着近卫军借机闹事反对国王,并控制了郑信。

最后通从前线带大军返回,假做清君侧,实际上杀了闹事的近卫军又控制了郑信,来了个渔翁得利。

最后的最后,郑信的侄子率领郑信少数还留在暹罗,已经会玩萨克迪纳制之乡党起兵营救郑信。

然后被通轻易击败,全部被杀,郑信也因此殒命,吞武里王朝灭亡。

这个王朝唯一留给华人的遗产,就是潮州人虽然萨克迪纳制没玩明白,但是在教育、商业、技工、贸易甚至基层官吏等方面,完全掌握了暹罗。

通也不得不继续和华人合作,用他纳真的身份继续扮演华人的自己人。

然后用了两三代人的时间,逐步把这些掌握了暹罗除开军队和大贵族爵位以外几乎所有行业的华人,基本暹罗化。

诗诗和一众女人诧异的看着莫子布发愣,甚至脑袋上开始冒出汗珠,而又不敢打扰他。

女人们并不知道,莫子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已经完成了一次基本与历史一致的复盘。

吞武里王朝的倾覆,与其说是郑信个人能力的原因,不如说是时代的悲剧。

当中国的文化走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已经失去了西周夏君夷民时期,一个卿大夫带着百来国人就可以开垦出大片良田,控制上万野人的时代了。

更悲剧的是,郑信出身的潮州族群,偏偏还是已经不太能夏君夷民的华人中,最为重商的族群,没有之一。

这就让郑信天然跛了一只脚。

可以想象,要是郑信的族群是相对更能屯垦的客家或者其他群体,至少能在吞武里城周围建立稳固的基本盘,不至于路走到一半,又去吃回头草。

而这个复盘,也让莫子布心中一凛,他模模糊糊感觉到,要用华人控制南洋,最重要的不是征服土著,因为这毫无难度。

要是愿意,莫子布现在就能带着大船把全南洋的土著挨个打一遍,肯定都能打赢。

但打赢之后,谁来驯化这些土著,完成屯垦,掌握当地,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哪怕莫子布的选材面比郑信宽的多,但也面临着没有合适屯垦人才的问题。

现在虽然看起来还不错,那是因为敢在这个时候下南洋,舍得拿命来换富贵的,其实都是大陆华人中比较敢闯的。

等他们中绝大部分下了南洋之后,再强行拉下来的,就是本身不具有闯劲的那一批人了。

莫子布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情况,发现他这个判断是准确的。

因为目前下南洋的人数,就是一年在比一年减少。

莫子布最开始拉人下南洋的时候,加上给了钱,第一年来了超过十万人,第二年钱减半,还有七万人,第三年不给钱了,仍然有五万多人。

但是到了今年第四年,已经只有两万多人下南洋了,全年很难超过四万人了。

这说明,敢下南洋的,正在飞速减少。

另一方面也说明,大陆上的人口在没爆炸到1840年左右的四亿多。

尤其广东和福建,现在加起来也就是两千万四五百万的人口,大家一起熬一熬,也还是能过得下去日子。

而大部分的人,只要在家乡还能苟活,轻易也不敢冒风险南下。

说残酷点,在这种情况下,有闯劲的基本都来了,没来的,你让他们来了,也只有被土著欺负的份。

同时在历史上,这些青壮是被卖猪仔下南洋的,需要他们作为劳动力的殖民者,哪会管你华人能不能压住土著的问题,压不住才好呢。

而莫子布不行,华人到了南洋压不住土著,对他来说,除了安置在嘉定和归仁的,压不住土著就等于白来,甚至是负担。

不行,莫子布站了起来,他得给华人找一个老师,一个可以教会华人重新玩殖民的老师。

然后办一个短期的培训班,教会他们如何在南洋管理、教化土著,还得教他们武技,培养解决不了事情,就解决人的能力。

那.,这玩意全东方,就只有倭国武士有丰富的经验了。看看日本那群老农民被压制的有多死就知道了。

要不,想办法用炮舰去‘招募’一点倭国武士来当狗?

反正现在在十年前莫天赐以高棉王的身份向德川幕府大将军去信以后,双方是有联系的。

河仙的商船也能在长崎靠岸,只不过有贸易额限制而已。

实在不行,还可以强行去抓,就当锻炼舰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8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