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3章 我大虞自有国情在此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行宫中,皇后郑诗诗端着一碗参鸡汤过来给莫子布,看到莫子布的那一刹那,她眼睛都亮了起来。

莫子布接过鸡汤,很轻松的就把郑诗诗的拎了起来。

是真的拎,而不是抱,郑皇后二十五岁了,但仍然只有1米55左右,体重不会超过九十斤,跟莫子布这种一米八三,一百七十多斤的壮汉放到一起,显得极其娇小。

“哈哈哈!”郑诗诗得意的笑了几声,两条细细的大白腿一缠,立刻就挂在莫子布身上。

两人一路纠缠着来到了莫子布的书桌前,郑诗诗缩在莫子布的怀里,无意中看见了桌子上税制改革的文件。

于是她换了个姿势,背对着坐在莫子布的怀里,开始用手好奇的去扒拉。

“百分之十五!”郑诗诗小小的惊叫一声,随后看着莫子布,“陛下是不是太急躁了点,咱们连半壁江山都没到呢。

妾身听说,广东的乡绅地丁银只有不到百分之七,这相当于是让他们多交了一倍的税。”

百分比这个词,也是在莫子布的授意下,嘉定太学翻译西方大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所著的通用数学时,由莫子布亲自命名的,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了。

听到郑诗诗这么关心,莫子布有些怜爱的摸了摸她的脸蛋,莫子布知道,他的这个皇后其实内心很有些慌张。

因为在这个时代来说,女人生不出孩子,几乎能算得上一件罪状了,就更别提郑诗诗还是皇后。

随着莫子布的地盘越来越大,他子嗣的问题就越来越被人关注,郑诗诗名下虽然有一个儿子,但那是陪嫁媵妾吴蒨所生。

这孩子有一半的泰人血统,放到南洋或许是泰人等土著心中完美的君王,但是在中国,基本就断绝了未来继位的可能性,特别还是在莫子布大搞民族主义的情况下。

中原的汉人是绝对无法接受一个有一半泰人血统皇子的,除非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反观郑诗诗最大的竞争者小表妹陈依珍,那就太强大了。

小表妹是明香人出身,祖父是莫子布外公陈上川的族弟,这样一来,明香人和粤西乡党都是支持小表妹的。

莫家内部,太上皇帝/后两口子也都是支持小表妹的,毕竟太上皇后陈氏可是小表妹的姑奶奶呢。

而现在在莫子布麾下最活跃的广府人也支持小表妹,因为大家都是说粤语白话的,远比说潮州话的郑皇后和说客家话的叶小妹更亲切。

最重要的是,小表妹诞下的阿森,不但是莫子布的长子,还非常聪明。

八岁的小人,已经学完了三百千,前天还拿着一本蒙求来向莫子布报喜,因为他已经学完了这本书了。

所谓蒙求,是唐代李翰所写的蒙学书籍,全数2484个字,差不多每四个字就是一个典故,属于三百千后的进阶版。

莫子布考了他一下,果然每个典故都烂熟于胸,连洪乔掷水这种典故都知道,说是学完了绝对不是吹牛。

除了这个以外,这小子生下来就有七斤多,长到八岁了,基本没生过病,这简直就是接班人最强大的条件,身体好保证了他很难出现意外夭折。

所以感受到巨大压力的郑诗诗,最近总是试图帮助莫子布处理一些政事,以此表现出他这皇后很合格,是个贤内助。

莫子布有些哭笑不得,郑信这老丈人到底是怎么教女儿的,这要在一般家庭,能帮男主人解决很多事情的妻子确实是贤内助。

可这是在皇家啊,皇后这么搞的话,那可是有干政嫌疑的。

不过莫子布还是对郑诗诗解释了起来,因为皇帝这个寡人可是没自称错的,莫子布有很多真实想法不能跟下面人说,所以跟皇后说一说真话,也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办法。

“我之所以会提出这种条件,那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同意的,比起一年多交点银子,江南士绅得到的更多。

因为目前这天下最会读书,最能读书的,全是江浙皖赣这片的江南人。

朕解除了异地为官的限制,他们除了本县人不能在本县为知县,本府人不能在本府为知府以外,其余的限制都没了,这可是拿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善政。”

说着,莫子布开始坏笑着从后面解开郑诗诗的小裙子,“而只要江南的士人搞定了,闽粤之地都是咱们自己人,他们也没多少好田地,好田地都被八旗抢了,现在捏在我手里成了皇庄。

那么这样一来,江浙皖赣闽粤六个经济强省的士人都支持我,其他地方的士绅,就没法反抗了。”

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是实话,因为此时的中国税收版图中,这六个省除了福建因为体量问题外,其余全部在前十,哪怕就是福建,算人均赋税的话,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他前十的选手中,山东、河南、河北完全是靠人口推上去的,除了山东好一点,河南河北在朝中的影响力完全不够看。

后世的经济好一些的湖南湖北,此时的地丁银缴纳竟然跟福建在一个档次,显然很多田亩被隐瞒了。

至于四川,至今未从明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现在的四川省是后世四川加重庆两省,这么大的地盘,人口比福建还少一百多万,缴纳的地丁银还不如甘肃。

这钱给的少,自然也说话也就没有分量,以后他们就很难在江南已经同意放弃所有赋税特权的基础上再作怪了。

郑诗诗勉强听懂了,她嗔怪的按住莫子布作怪的大手,又有些佩服的回头看了莫子布一眼。

“陛下真是仁君,让这些士绅多出了一点,百姓的负担,就要轻很多了。”

莫子布哈哈一笑,这自古行政,其实就是要看君王能不能从士绅手里,合法又合理的多弄出来钱。

比如孙可望,他主政西南的时候,在云贵这种穷地方把税都收到百分之二十朝上了,百姓还不觉得压力很大,军队费用还足。

这就是真正的国家宰相的本事啊。

不过莫子布摇了摇头,“朕可不算什么仁君,之所以要让这些人把钱拿出来,减轻百姓负担只是附带的。

朕主要是要让这些士绅的土地收益下降,把虚高的田价打下来。

收益下降,田价也下降之后,他们就养不活土地上那么多的佃户,这部分佃户,就可以下南洋了。

同时,士绅完全一体纳粮当差,把隐田也查出来之后,百姓的负担要轻松很多,那么他们才有钱出来消费,这市面上的经济才会活跃。

市面经济活跃了,才更会出现很多比买田收租更赚钱的行业,他们才会把窖藏出来的银子拿出来投资。”

莫子布这话,是深思熟虑很久的,虽然这是一个尽量避免自己国家资本在竞争之外的时代,但莫子布还是不愿走历史上英法的老路。

所谓的竞争之外,说白了就是大家的技术没有什么代差,产品也因单一导致雷同,所有人就只能往死里互相卷,尽量去压低成本,以求击败茫茫多的同类产品,把它们排除在竞争之外。

而往死里卷,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把人当人。

所以,在这个时代,才会出来伦敦小爱尔兰地区,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工人,几年时间就能因极度劳累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失去生命,以及资本家拉着大炮要工人加班,不然就把工人一炮打死的场景。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其实可以称为血腥资本主义,主打的就是人远远不如牛马重要。

但此时中国的情况,还略有不同,因为比起英法,中国不但有海量的人口,广阔的国内市场,还有他们完全无法对抗的拳头产品。

所以用不着像英法那样把国内的最底层往死里面逼,而中国数千年漫长历史形成的文化,也不支持把国家完全变成人吃人的血腥资本主义。

中国的农夫看着温顺,但实际上非常喜欢反抗,也相对很有武德。比起欧洲和日本那种被骑士或者武士阶层压制的死死的农夫,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而他莫子布是想要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又不是非得要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他甚至只需要把这个国家拉起来,哪怕只保持了一个沙俄的水准,就完全可以屹立不倒了

所以,完全没必要搞得那么极端。

给上上下下一点空间,大家遇事可以商量着来,岂不是更好!

不过,这一套理论,对于郑诗诗来说,那就太烧脑了,稀里糊涂之间,她都被莫子布给拔光了,郑诗诗也没想明白莫子布是想干什么。

。。。。

满清,北京,紫禁城,紫光阁。

一大票的满清高官,沉默的坐在屋内,屋内众人隐隐以六阿哥永瑢为首。

但当和珅将椅子搬到永瑢身边,几乎与他并排的时候,没人觉得有半点不对。

和珅扫视了屋内一眼,从临清州退的有多快,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心中有多慌。

他们可没乾隆这样的胆量,也没乾隆这样的掌控力,所以当穆克登阿战败,江宁满城被攻克的消息传来后,这些人立刻簇拥着乾隆的车驾回到了北京城。

“六哥,老八那里回信了,他说陕甘之兵尚未练成,无法派兵到中原。”

乾隆的弟十一子永瑆见和珅也到了之后,就开始对永瑢抱怨了起来。

永瑢脸上闪过一丝怒气,老八就是被乾隆派到关中去的永璇,现在成了他,也就是老六永瑢最大的竞争对手。

“永璇这是看皇阿玛病了,就不听朝廷的命令了啊!

他去陕甘已经三年,据说王杰帮他弄了几百万两的银子,招募了五万大军,现在竟然让他出兵两万到洛阳,都不肯。”

屋内的人都没说话,因为永瑢是过继出去的,若不是和珅支持他,他的继位的正确性,是远不如永璇的。

而且永璇手里握着陕甘,还有五万大军,眼看就是剩下旗人中最大的一方势力了,这鹿死谁手,还未知呢。

永瑢发了一下怒,发现竟然没几个人附和自己,于是只能把眼神投向了和珅。

和珅眼珠转了一圈,他则把目光投向了福隆安和福康安兄弟俩。

历史上和珅与福康安在乾隆面前争宠,闹的很不愉快,但此时并没有发生,相反两人还有些惺惺相惜。

因为他们的权力来源都是乾隆,永瑢给不了他们像乾隆那样的支持,永璇也给不了。

他俩现在是最想乾隆活着的人,特别是福康安。

“六阿哥,此时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说不定八阿哥确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呢。”

听到福康安出来打圆场,永瑢也立刻就坡下驴了,“那依致斋你看,老八不愿意出兵,咱们该怎么守住这半壁江山呢?”

福康安长吸了一口气,“如今我大清,有钱有人有地,唯缺枪炮和练兵的时间。若要赢得这个空隙,除了派人去与泰西的英吉利等国接触以外,还应该。”

福康安话没说完,山东巡抚国泰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信赶到了,众人围过去一看,顿时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这莫贼是在作死啊!”一直装沉稳的和珅都忍不住出声了。

“他竟然把衙门的杂税都给摊到正税中来了,这下天下的汉臣都该死心了,知道我大清才是愿意跟他们共天下的了吧。”

“实在太大胆了!”福康安也兴奋了起来,“六阿哥,和大人,咱们上奏陛下,准许各地汉臣办团练吧。”

和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狠辣的表情,“不仅要办团练,还要告诉天下汉人,只要有团练的地方,交足了朝廷的地丁银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5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