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1章 仁德大王除三害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王宫万寿殿中,莫子布带着从顺化赶来的首辅裴建南,以及北河的邓陈常,裴世达等人,正在紧张的进行改制。

这红河平原,如果不算高平、谅山和靠近云南的那些高山密林,实际上只有三万平方公里大小。

这地方有多大呢,比海南岛还小六千平方公里,只有广东省的百分之十七左右。

而在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挤了山西、太原、京北、海阳、安广、清化外镇、山南上下等八个镇,下面的府县社等多如牛毛。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来是统治需要,把行政单位设的多一点,就不方便高门跨州连郡了,一旦有这种高门出现,朝廷就直接打击。

二来是多设一点行政单位,就能多出一堆官帽子,这样可以多安置一些官员。

要知道,哪怕就是高门学子,他们勤学苦读十数年,也是需要地方‘发挥才干’的。

但莫子布不需要这样,他需要一套便捷不臃肿的行政单位来为他编户齐民。

于是经过十几天的讨论后,莫子布直接将整个北河改为了安南道,下面就是府县乡三级。

其中京北、山西、海阳、山南上镇、清化外镇,这五个镇全部被取消。

京北、山西、海阳直接归东京管辖。

山南上镇撤销,改山南下镇为山南镇。

清化外镇取消,改清化内镇为清化镇。

其余保留的镇都改为府,现在存在的府改为州,只是品级高一点,职权与县相同,县以下的各种社、村,全部合并统统改为乡。

搞完了这个,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郑锦水适时的进来提醒。

“大王,今科琼林宴准备好了,请起驾准备赴宴吧。”

。。。。

琼林宴中,这次中试的八十人中,一半以上会直接获得知县的资格,其余也会安排到朝廷基层,莫子布可不想再过顺化那样基层官吏都被高门掌握的苦了。

一一接见之后,终于轮到了一甲进士出身的阮庄等人了,莫子布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家伙。

说实话,他们能中一甲,不是因为他们的文采有多好,而是思想跟着莫大王走了。

阮庄望着座位上的莫大王,只觉得眼眶中突然出现了一阵水雾,他甚至连莫子布的相貌都有些看不清楚了。

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众人拜倒在地,感激涕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要当一县的知县了。

阮庄最是激动,他说起来还有个寒门,但家道早已衰败,为了供他读书,家中几乎是倾家荡产。

可是他考了三次,都没能中试,如今快三十岁了,种地种地不会,想去乡里的私塾教书也不行,因为早就有先生了。

所以他这次才会饿着肚子来参考,因为家中实在没钱了,他是抱着此科不中,就直接跳进富良江的心思来的。

结果没想到直接就中了,还是一甲进士,很快就要一步登天成为知县老爷了,怎能让他不激动。

“你就是山西阮庄?”

听到莫大王的问话,阮庄赶紧站起身来,弯腰低头,语带颤抖回答道:“回大王,学生就是阮庄。”

“很好,你很有见识,孤王问你,这北河如此富庶却民不聊生,是因为什么?”

阮庄连想都不想,直接就答了出来,因为这个问题,他思考过起码几十遍了。

“郑氏僭主以霸府统治北河,名不正言不顺,是以不能使人心服膺,遂与高门勾结,一起鱼肉百姓,使百姓如在水火之中。

又放纵三府军为非作歹而不能制止,是以朝堂上下,乌烟瘴气,贪腐成风,民不聊生就成了必然。”

“说得好!”莫子布大赞,看着在座的寒门士人说道:“众卿都是北河的大才,正因为郑主的黑暗统治,才不能出头。

这北河有三害,一害在三府军,我已击灭之。二害则是尸位素餐,鱼肉乡里的高门。三害乃是那些甘愿做芒奴而不愿做汉人的害群之马。”

“谁愿意为孤王,继续灭此二害?”

听到莫大王的玉音放送,阮庄又是第一个跪下了。

什么同宗高门,什么乡党之情,这些能给老子一个知县的官位吗,能让自己衣食无忧吗?

只有真真刻苦铭心的穷过,才知道可以成为人上人机会的可贵。

“学生阮庄,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学生陈辉林,也愿为大王除此二害。”

莫子布大喜,这次寒门科举,唯一让他觉得有培养兴趣的,就是这两人了。

嗯,莫子布自然不会知道,历史上十年后,阮庄科举不成,回到乡里成了当地有名望的乡老。

阮文惠进北河后,末代郑主,也就是郑森之子郑楷逃到下雷乡,结果被他擒拿,送给了西山军。

陈辉林则跟随后黎王朝末代主昭统帝黎维祁前往中国,黎维祁在满清郁郁而终后,被勒令回到桂林的陈辉林冒死前往北京,协助阮朝将其遗体送回河内,此后就在桂林定居,再也没回过安南。

“既愿除害,当有宝剑赐下,孤王已经在文德殿中为你们准备好房间,自明日起,你们都跟着我,学习如何除害。”

嗯,哪怕就是这种丐版打土豪分田地,那也是要学的,要是现在这样放他们下去,大部分人一定会把事情办砸。

所以必须要搞一个学习班,让他们知道下去了要如何办事,才不会使这些人走错路。

等到学习完毕,就让这些寒门士子在安全处和近卫军的配合下前去任职,方能事半功倍。

四十五天后,学习班学习完毕,莫子布终于可以动手了。

因为等到他们下去之后,北河的东京承天府,太原府、山南府、安广府这个四个府的知府,都换成了投靠莫子布的高门。

府之下三十八个知州、知县,甚至最小面几百个乡老,都换成了寒门士子。

而莫子布又为每个寒门的知州、知县配备一个殿前安全处的队长做县丞,一个中卫以上的军官做县尉,以及一百人的军队做衙役,这些人就是武的一手,协助他们镇压地方用的。

一切准备就绪,莫子布突然对外放出风去,说黎贵惇不肯把孙女嫁给他,还多有中伤之语,有藐视君王之罪,立刻下狱查办。

紧接着,就在莫子布正式下令拘捕黎贵惇之后,吴时仕出来状告黎贵惇,举报他的大越通史把莫大王的伯祖莫登庸写为逆臣。

莫子布大怒,下令立刻缉拿参与协助黎贵惇编纂大越通史的所有人员,又在王宫外设立铜匦,效仿武则天匦检制度,鼓励检举。

一夜之间,莫子布就收到了检举信数百封,全是被莫子布授予了官职的寒门士子指使至亲作为检举人,来检举其他高门的。

莫子布拿着检举信,又翻出昔日北河高门交给郑森,批驳莫子布檄文的‘效忠书’,在大朝会上大发雷霆。

当时是,门外就站着安全处的红巾力士,一种额头缠着红色抹额,专门负责审讯与诏狱的专业人士。

我莫大王每念一个名字,红巾力士就进殿来拿下一人,气氛异常紧张。

郑森的前女婿,山南大户,前恭武侯,山南上镇镇守阮廷恭扛不住了,在莫子布念到他名字的时候,对着莫子布破口大骂:

“南贼,早知你没安好心,我看你一人能敌北河全体乎,日后必将不得好死!”

“去你妈的!”我莫大王大骂一声,飞起一脚将阮廷恭踹翻在地上。

阮廷恭兀自还要大骂,一旁的陈光祖上前,拎起阮廷恭,手起刀落,一刀就把他的脖颈大动脉割开了,鲜血喷洒的满万寿殿都是,连莫子布身上都溅了不少。

终于有个不知死活的了,莫子布退回王座,借机进一步升级动作,“陈光祖,你亲自带队,抄了谅江阮氏,一个都不许走脱!”

随后莫子布继续拿着检举书,一个一个的下达命令,同时,阮廷恭的鲜血,还在这万寿殿中蜿蜒流淌。

所有人都吓得魂不附体,至此才知道莫子布的手有多狠,他竟然想把整个北河的高门都连根拔起。

裴世达等人更是满头大汗,如获新生,好像那交出去的十几万亩土地,也不是那么心疼了。

。。。。

诏狱中,黎贵惇终于感觉有些不对劲了,因为原本哪怕在狱中,他也是众星捧月。

但到了现在,虽然他还是住着单间,却已经没人敢亲近他了,不但不亲近,饭食也开始变差了,跟其他犯人一个样子。

而就在黎贵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郑锦水再次出现了,他也不废话,直接在纸上,一条条写满了莫子布这些天的操作。

黎贵惇看完,只觉得胸口闷热难当,未几,噗的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这位北河大儒惨哼一声。

郑锦水淡淡一笑,“桂堂先生,其实上次在下来,就是大王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只可惜你没有珍惜。”

“小贼,是你在从中使坏,哪有第一次谈就是最后通牒的。”黎贵惇恶狠狠的看着郑锦水,再也无法保持一个大儒的修养了。

郑锦水哈哈大笑,“桂堂先生,都这个时候了,还不能坦诚一点吗?

你敢说你不知道我家王上要干什么,也不知道你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

你还以为我王会向你妥协,因为治理北河还得靠你们。哼哼,桂堂先生你想的太多了,也太小看一位天纵英主了。

你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却数典忘祖,竟然还有脸说什么没给机会,桂堂先生不觉得可笑吗?”

黎贵惇刚想辩驳,突然又收住了嘴,他惨笑三声,浑身一阵抖动,一盏茶后才恢复平静。

“我明白了,莫王一开始就没想给我活路,他要把我这完善南国山河南帝居理论的人,当成杀鸡儆猴的那只鸡,我确实低估了他。”

“能给延河黎氏留一点血脉吗?”黎贵惇问道。

郑锦水笑了,“在下正为此事而来,延河黎氏要留下一支人,那就要看桂堂先生的决定了。”

黎贵惇点了点头,“请回禀大王,延河黎氏会有一支人出来批驳我的。”

“桂堂先生果然是聪明人。”郑锦水很喜欢这种和聪明人说话的感觉,因为可以省下很多口水。

“大王也让在下转告桂堂先生,若他不是明人,也不至于如此。

延河黎氏的其他人会死一些,但不是全都会死,只要他们愿意去嘉西道屯垦。”

七月二十七,由黎贵惇大越通史一案引起的血腥震荡波,直接波及到了整个北河。

四十多家北河高门被严重波及,许多人径直出来造反,他们纠结乡团固守,还向高坪的黎维祧,谅山的阮文惠求援。

剩下的高门也被波及,但还是很有一些调头很快,立刻附庸吴时仕,火力全开的猛批黎贵惇数典忘祖,大逆不道等等。

吴时仕遂在东京城召开大文会,与许多高门饱学之士一起,在东京国子监中群策群力修改他的《大越史记全本》。

上一次吴氏父子三人只是修改了关于莫朝和莫登庸的评价,这一次直接开始修改后黎朝。

他们直接把后黎朝打成了伪朝,痛骂黎利是九真蛮夷不知华夏,不明一统之大义,并把宣宗放弃安南后黎利的反攻倒算放大。

声称黎利在这十年中,杀害了百万人,许多真正汉家义士都被黎利这蛮人杀了,他更妄想把所有天南汉人都变成芒人,其心恶毒,几与满清相比。

至此,就差一步就完成小中华理论的本土自立思潮,被当头一棒,陷入了低谷,莫子布希望的氛围,终于开始慢慢建立起来了。

八月初一,身在高平的黎维祧命大军两万南下,希望接应正在北河起兵的高门。

结果被瑞恩斯坦和陈联在东京东北的陀阳州与北河县先后击败,后黎朝好不容易征召的两万人几乎全军覆没,重臣兼大将丁锡壤战死。

瑞恩斯坦趁机收复西北的兴华镇,改为兴化府。陈联收复太原府左侧的明顺镇,改为宣化府。

至此,黎维祧的地盘,基本就剩下了高平一块,完全失去了对东京的威胁,甚至都进不了红河平原了。

东面,谅山的阮文惠倒是精明的多,他只派了千余人前来响应,被陈光耀派人一打,损失百余人后,就又缩了回去,依靠谅山天险固守。

同时,阮文惠大肆宣传,让北河起事的高门前往谅山,连接满清以图将来,倒还真是吸引了一些人去。

八月二十一,动乱基本被平息,北河高门受到重创,凡是不肯献出土地的,基本都被连根拔起了。

而他们不到一个月就失败的原因,除了莫子布早就开始布局以外,还是莫子布的离间计成功了。

这些高门下边的寒门,人人都知道莫子布从高门拿走的这些田,是要授给他们的,是以除了一小部分以外,大部分寒门都站在莫子布这边。

有些这些中间阶层的百姓支持,兴唐军才能有的放矢,百战百胜。

九月初一,莫子布以数典忘祖,大逆不道,污蔑宗亲,阴谋造反等理由,判黎贵惇斩立决,并夷三族。

他的学生裴辉壁,陈公烁等十一人,抄家,族灭。

被抓到东京的十四家起事高门族灭。其余罪轻一等的杀头,家人流放。

于是当天在东京城南,一次性就杀了一千九百多人,以至于刽子手都不够,只能从军中挑人来行刑。

杀了人,莫子布又下令,将凡是起事的,不论轻重,四十七家高门全部流放,前往嘉西道,安戴道的丹城,土城等地屯垦,足足有三万人之多。

这一下,把剩下的高门都吓破了胆,他们连三千亩自留地也不敢要了,日日夜夜就在王宫外苦哭求。

莫子布这才出来安抚,承诺三千亩地还是给他们,也能让他们和寒门一起参加三年以后的科举。

只要他们不唱反调,愿意重新做汉人,全族通习汉越音,这些人自然感恩戴德,时局遂开始安稳了下来。

而这一次的动乱,殿前安全处估计不算黎维祧来送死的两万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被杀了三万人以上,加上被处死和流放的,五万人都挡不住。

但这些代价是值得的,莫子布终于理清了北河的风气,同时,进一步开始定成分的运动也要开始了。

因为现在扭转的是上层的风气,哪怕就是寒门,但他们大多都是读书写字有学问的。

除了他们,北河更多的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夫,他们的思想,也需要改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1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