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0章 察举、科举,谁才是同路人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在下定决心要收拾黎贵惇这批人之后,莫子布在北河的第一批科举以极快的速度展开了。

先进行的是针对高门的察举,能通过这个察举的,都是莫子布准备保留的高门。

包括吴时仕父子的清威吴氏,陈韶昶为首的昔日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后裔,比如海阳陈氏,慈山梁氏,清池阮氏等。

裴世达等郑氏府僚的高官,他们听从了郑森的命令前来为莫子布效力,也得到了宽宥。

总体来说,莫子布在八十多家高门中保留了九家,而这份保留也是有前提的。

在通过察举,把这些人授予高官之后,莫子布亲自举行宴会款待这些人,好言劝说他们道:

“诸君都知道,黎氏乃是逆贼之后,黎利逆天而行,后人享国三百余年已是邀天之幸。

郑氏无有王气,是以只能僭主,得北河富饶之乡二百年,子孙繁衍昌盛,足矣。

但,此二姓皆是逆天而得人间富贵,遂只能治于上,而不能安抚于下,统税制贻笑大方,为肉食者不耻。

诸君皆是国家栋梁,当知赋税对国家之意义,咱们这安南乱了几百年了,势必不能像黎氏,郑氏那样。”

说着,莫子布伸出了右手三根手指头,在他们眼前晃了晃。

“三千亩,这是我能接受的最高数,超过这个数目的都交上来,孤王命人调查过后,会分割给尔等同宗的寒门。

你们这三千亩地,孤王特许都按下田收税,诸位要是同意的话,自此以后高官做得,立功之后,勋位也当不少给,传诸子孙。”

这就是要断这些高门的根了,打破他们对土地的垄断,对农夫的人身控制,从此以后,高官厚禄有,但这人与财的两手,就没了。

有几家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落差太大了,毕竟他们现在要失去的,可是几百年积存的家业。

可是这些人还没敢出来置喙两句的时候,就看见一群身穿锦衣的人走了进来,好像也是来参加宴会的。

这些高门一看,这是一票莫氏子弟,外加一些.嘶,是顺化高门的人,包括在北河有的影响力的陶维德,陈太理之子陈太兴等都来了。

顿时,他们就不敢说话了,我莫大王确实需要他们稳一稳北河的形势,但也不是没有替代者。

陈韶昶一看时候到了,立刻出来拜伏在地,“海阳陈氏秉承先之志,愿意交出三万一千亩族田予朝廷,做王上的忠臣。”

“善,果然是忠臣之后!”莫子布大加赞赏,“爱卿深明大义,日后定然会有福报。”

陈韶昶出来之后,那几家交趾布政使司文官武将后裔,也纷纷出来献出了族产。

随后吴氏父子也出来了,他们虽然是高门,吴家还是传承了四五百年的史官家族,但并不算很有钱,他们只用交出不到五千亩,也没什么不乐意的。

唯一舍不得是裴世达,他们家可是海阳第一大族,田产占了整个海阳镇荆门县的一半还多,足足有十九万亩土地,这下吐出来,可就遭了老罪了。

但是裴世达心里很明白,他还能在这里,一是莫子布进北河后他很识趣,另一方面,就是顺州大战时,他向莫子布通风报信的功劳。

“海阳裴氏,也愿意交出土地,只请大王看在裴氏子弟众多,分割之时,还请多多考虑他们。”

“这自然不是问题!”莫子布满口答应了,只要这些高门交了土地,失去对下面百姓的人身控制权,那他们就还是可以用的。

毕竟寒门子弟虽然有才的多,但大多还是缺少一些上层视野,用他们做知县、乡老什么的,让他们在底层发动土改也可以。

但是不宜把他们一下提到国家最高层面,那就反而会变成拔苗助长害了他们。

所以在国家层面,还是要让一部分可以放心的高门暂时顶一顶。

高门察举过后,就是寒门的科举了。

在以往的北郑科举中,哪怕是会试,你只要缴钱,哪怕大字不识一个都能来参考,虽然不能中式,但也会把这份为国取士的庄严搅乱。

所以莫子布这次肯定不能这么整了,因此不但规格办的大,审核还非常严格,只有寒门士子能考,其余人一概不许。

。。。。

阮庄摸了摸后背的虚汗,为了节省钱买笔墨,他已经一天没吃饭,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

与他一起结伴的七八个寒门士子都差不多,这些人大多来自山西镇安朗县的下雷乡,都算是乡党,因此结伴而行。

从山西镇到东京可不近,他们一路走来,好多人连鞋都走破了。

当他们穿着破烂的长袍,裹满灰尘出现在东京西门的时候,真的不像是什么士子,更像是乞丐。

‘咕咚!’阮庄突然听到身边最要好的朋友陈辉林,传来剧烈的吞咽声。

阮庄惊讶的回头,只见与他一样饿了一天多的陈辉林,目光痴痴的看着远处一个小棚子。

阮庄也顺着视线看去,视线落在了一个飘扬着招牌的大棚子下面,棚子里坐着满满的人,他们都捧着一个大土陶碗唏哩呼噜的在吞咽。

这是一碗最好的米粉,粉洁白如玉,炸好的鱼排白嫩中带着点金黄,河鲜被煮的通红,鱼露伴着鲜辣椒和柠檬与薄荷叶,再加一把花生碎,阮庄狠狠咽了一口口水,天下间就没有比这还好的美食了。

陈辉林痴痴的走了过去,一天多没吃饭,已经让他脑子混沌成了一片,全身上下的细胞都在怒吼着要吃东西。

阮庄比他好点,还残存了一点点的理智,就在陈辉林快走进这个棚子的时候,阮庄一把拉住了他。

“林,不要去,等买完了笔墨,若是还剩的有钱,咱们买碗野菜粥填肚子就是。”

之所以要先买笔墨,是因为阮庄根本不知道如今东京城的笔墨价格会不会又涨到天上去了,反正往届大比之时,都会猛涨的。

“钱?咱这米粉不要钱。”棚子里的厨子听到二人的对话,立刻接口说道。

“不要钱!”阮庄和陈辉林同时惊呼一声,身后的同伴们也一下围了上来,有些心急的甚至现在就想坐下等着美食上桌了。

不过厨子看了看他们一身破烂衣袍,风尘仆仆的乞丐样,很是神气的一撇嘴,“是不要钱,但这米粉可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陈辉林实在饿的受不了了,他赶紧拱了拱手,“敢问老丈,何人才能吃你这米粉。”

厨子把手往左上方一指,众人这才发现贴着一张皇榜模样的玩意,厨子鄙夷的看着他们。

“知道了吧,这是大王自掏内帑建的米粉铺,专门招待今科来参加会试的老爷,你们几个看看自己,是老爷吗,像个老爷吗?”

阮庄愣了半晌,突然反应过来了,自己不就是来参加今科大比的吗?

老爷?这个词差点没把他的CPU都给烧了,不是只有那些高门大户的,才能被称为老爷吗?

他在愣神,身边的陈辉林已经把路引和会考凭贴的给拿出来了,“我们都是山西镇来参考的士子,休要白眼看人低,快快把米粉煮来!”

厨子接过去一看,果然是真的,他有些迟疑的问道:“你们还真都是来参考的老爷?”

听到老爷两个字,阮庄、陈辉林等八个山西镇安朗县的寒门士子同时挺直了腰杆,异口同声的回答道:“自然是,别的有假,凭贴可做不得假!”

厨子大喜,脸上鄙夷的神色不见了,立刻就堆出了满脸笑容,“好勒,山西镇安朗县老爷八位,米粉八碗!”

说着厨子对着八人一弯腰一拱手,“咱这米粉,东京城谁人吃了都说好,今次你们有福了,大王御赐,吃了还不得个个高中。

方才小老儿多有怠慢,一会给诸位老爷一人加一个水蛋,以表歉意。”

这下轮到阮庄、陈辉林等人不好意思了,他们这一辈子都没被人这么奉承过,飘飘然的同时,还有些紧张和不适应。

没过多时,米粉就端了上来,看着这一碗还加了水蛋,比他脑袋还大的米粉,阮庄呜咽两下就哭了出来,这是他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食啊!

今次他没有立尺寸之功,就能得到大王的恩赏,还把他们这些寒门士子也当成老爷,想到这些,阮庄强忍饥火,噗通一声跪下,对着王宫的方向三拜。

“山西阮庄,叩谢大王恩赏!”

陈辉林碗都端起来了,看到阮庄在叩拜,也赶紧跪下,语带哽咽,“山西陈辉林,叩谢大王恩赏!”

三拜完毕,两人才站起来,相视一笑,随后风卷残云的开始吞咽,而他们同伴,已经吃了一半下肚了。

而此时,厨子则走到了后厨,撩开一点门帘,对着一个长脸汉子,指着阮庄与陈辉林对他说道:

“队正,那二人吃粉之前先三拜叩谢了,我听他们言语,也比寻常人要强。”

队正点了点头,“把名字、籍贯记下来,相貌马上草绘出来,传回安全处去让他们登记,这样大比的时候,就可以特殊关照一下。

你再去告诉他们,今科大比,笔墨也是大王出内帑恩赐给他们的。”

原来,东京城周围十八个免费的米粉铺,全部是殿前安全处在运营。

就是为了筛选一下这些士子,看看他们的本心,顺便施恩的,这种科举,自然是要选同路人,因为寒门中里拎不清的也不少。

三日后,阮庄与陈辉林要进入考场了,这三天中,他们吃了四顿米粉,都是大王恩赏。

至于为什么三天只吃了四顿,是因为他们实在不好意思,如果不是饿的慌,轻易拉不下脸去吃的。

拿着恩赏的笔墨,阮庄再次对着王宫的方向拜了一拜,看着身边全是寒门来的学子,他有种感觉,此次的大比,跟以往不一样了。

他隐约觉得,属于他们这些寒门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果然,到了考场中,题目非常简单,除了日常一些四书五经的考题以外,只有两道额外加题。

一曰‘山河一统,试论洪武太祖之功业。’

二曰‘两亡天下,当问天下间华夷之辩。’

这还要站队了啊!

阮庄很快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回味了今天早上特意去吃的美味米粉,阮庄很快拿着莫大王恩赏的笔墨写了起来。

‘洪武太祖复二百年之河南河北,四百年之河西陇右,有再造华夏之大功,然何独弃五百年之安南耶?’

“子曰: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然满清东虏入中国,貌似尊孔尊名教而中国之,实则大兴文字狱,钳天下之口,又剃发易服断华夏礼仪服饰,不如蒙元多矣。

其貌似华夏,实则狄夷,正当有英雄奋起,揭露其假面目使天下人知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0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