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20章 勿遗子孙忧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宁夏府,灵州,金积堡。

李献文这姐夫当的,那真是相当劳模了。

兰州之战刚刚结束,他就立刻率大军顺流而下,来到了乱军最后的大规模聚居处,也算是西北乱军最开始的大本营-金积堡。

此地位于后世的吴忠市南三十里左右,从明末清初开始,就是天方教在西北的重要据点之一。

或者可以说没有之一,它就是最重要的根据地。

这也是金积堡难打的重要原因,从西面中卫县的古水井堡开始,沿着黄河而下数百里,全部是天方教建的数百个寨堡。

汉民在这里,或者确切说没有信仰天方教的汉人,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这哪怕是兰州、甘州这样的地方,也没有出现汉民几乎没有,大军得不到一点情报,获取不到一点粮食的情况。

而随着大军不断深入,当地的乱军已经把水井不是填平就是污染了,使得大军根本不能离开黄河,不然就会有饮水困难的可能。

所以,李献文三月初三就从兰州出发,四百公里的路,李献文顺水而下,足足打了三个月,才打到金积堡附近。

这三个月中,大军折损上千人,攻克寨堡一百余座,击溃完全是当地民夫组成的乱军数十万,斩首万余,俘虏十余万。

从兰州到宁夏府金积堡,附近州县几乎被打成了白地,生民十不存一。

而到了金积堡,进展又慢了起来。

这金积堡说是堡垒,但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山城,它修建在一座相当陡峭的山包上,在金积堡之外,前后左右还有十余个堡垒环绕。

堡内百姓三万多,能作战的丁壮不少于一万五千,堡中甚至有挖掘的人工湖提供饮水,存粮据说有十多万石,足够全部人吃最少四个月。

同时,从山脚通往金积堡的道路,全部都被挖断,树木全部砍光。

乱军在山上各堡架设私自铸造的火炮,居高临下弄的李献文大军非常难受,要攻陷金积堡,竟然还要先被乱军炮击。

不过李献文并未觉得气馁,因为很明显,乱军没有任何外援,堡垒再是坚固,那也不过是多坚持一些时间而已。

金积堡的火药总有用完,粮食和饮水总有吃喝完的一天。

“公爷,我观陛下之意,似乎有把这甘肃几百万人都迁移到西域甚至河中去的念头,这可不是迁移几万人,也不是咱们下南洋用船一装那么轻松的。

三百万人走几千上万里路去西域、河中安家,没有二十年的时间,没有上千万两的银元,是不可能办成的。”

跟李献文说话的,是陕西巡抚,宗室莫善德,他说着,声音不禁放低了一些。

“公爷,陛下是不是太高看这些乱军了,就他们这点本事,至于咱们花费这么多,把他们全搬走吗?”

李献文看了莫善德一眼,他这陕西巡抚越界跑到了甘肃省来,没有皇帝的允许,莫善德是绝对不敢的。

而他现在又在跟自己说这种私下议论皇帝,貌似很大胆的话以示亲近,是为了说明他不是皇帝安插到自己身边的眼线,而是来配合他的。

毕竟陕西也是李献文所管辖的区域嘛。

不过虽然莫善德这么表示,但李献文一贯非常谨慎,从不会跟别人私下议论皇帝,于是想了想非常书面的回复道:

“陛下高瞻远瞩不是我等能比拟,也不是我等能揣摩的,既然万岁爷有这个意思,咱们做臣子的,尽量来完成就是。”

说完,可能是觉得这个回复有些生硬,毕竟之后很多事情也还是要莫善德配合,不能显得太冷冰冰不近人情。

于是,李献文又开口说道:“甘肃一省,特别是陇右,乃是我大汉民族的发祥之地,周、秦两代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现在竟然出了这么多背弃先人的乱军,咱们所有人脸上都无光,自然是要大大惩戒的。

我看陛下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把他们全部迁走,以儆效尤,让后人不敢再跟他们一样。”

莫善德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随后对李献文说道:“公爷觉得,陛下此策,真的能杜绝西北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李献文知道,他接下来的说的话,百分百会被莫善德送到皇帝的御案上,于是整理了一些思路,指着远处的金积堡,有些感慨的说道:

“在我看来,西北之事变得不可收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满清政府出于愚民、消磨汉人反抗之心的目的,强行破坏了乡间的文化传递,这使得汉人本就苦苦坚守的西北,最先出现了状况。

听说那嘎德忍耶的祁道祖,便是幼时无处进学,最后只能去天方教的寺庙求学。”

“那第二个方面呢?”莫善德颇有些急迫的问道。

李献文苦笑一声,“第二个方面,就是我祖宗永昌皇帝他们的过错了。

昔日他们在时,西北汉人虽然过得艰苦,但大量驰骋乡间的游侠儿还在,彼时别说天方教徒,就是北面的蒙古人,也对他们忌惮不已。

可是自从他们走出陕西去打天下,最后反倒没有守住之后,事情就麻烦了。

西北之地的汉人豪杰没能成为新朝贵人,反而基本被消耗殆尽。

等到吴三桂起兵之后,王辅臣也跟着起兵,出身关中的张勇等人也招募陕北等处豪杰入绿营,与之相抗。

三年时间,打的西北残破,壮士凋敝,遂使乱军趁机盘踞,成就大患。”

莫善德闻言愣了一下,这倒是一个他未曾想到的可能,但仔细一琢磨,又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道理。

要是昔日陕北没有生变,李闯、张献、高迎祥、罗汝才、刘宗敏、高杰、郝摇旗、党守素、袁宗第以及李晋王、刘蜀王这些人还在各府州县。

虽然他们不一定有多大成就,但是凭他们的能力,站稳当地乡野的中高层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结果他们走了,汉人也在满清成了二等民了,西边来的教徒反倒成了乡野间最能打的存在。

这汉人在西北,一来生存艰苦,稍微有能力的都搬走了,二来文化被割断,进学只能去天方教寺庙。

三来乡野的强人都是信教的,其余人能怎么办,在这种信教能获得一定庇护,不信教就被疯狂排挤乡野间,好多人都会选择信,这样一两代人下来,就成了茴茴了。

想到这些,莫善德颇为感慨的说道:“这就是陛下说的失格啊!

西北汉人从文教和武德,全方位的失格,大家族也被打烂了,传统的宗族社会残破不已,连组织度都被别人给比下去了。

满清又是鞑虏政权,他们防汉胜于一切,不像大明朝廷,哪怕也有贪官污吏,但整体上总还能给汉人一点支持。

搞到现在,看见情况有些不可收拾了,满清朝廷又粗暴的搞一刀切,无论有理无理都偏袒不信教的,使得信教者更加觉得被冤枉和针对。

这他妈哪是在解决事情,完全就是继续拱火制造矛盾啊!”

李献文点了点头,“本公,会把这里的情况如实上奏陛下,迁走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不然光迁走,他们搞不好还会回流,甚至有可能与西域缠回一起作乱,危害更大。

所以一面要将大量白莲教徒发配到西北,让他们重建西北,特别是甘肃等地的宗族体系。

甚至就是宗教教义也应当多引导,使白莲教成为有些战斗力的佛门正宗。

同时,迁走的人,还是要把他们当汉人,不能单纯让他们变成天方教徒。

要让汉人的标签大于教徒的标签,要组织他们,让他们去打西边的河中汗国,给好处让他们当老爷去。”

莫善德点了点头,他认同李献文的想法,但只觉得有些魔幻,跟天方教比起来,历代朝廷忌惮的大家豪族和能动员僧兵汉时佛门,竟然成进步势力了。

。。。。

十二天后,北京城的莫子布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报告。

莫子布就在舍卫城,把李献文的夏国公幕府,莫善德的陕西巡抚衙门和锦衣卫北镇抚司陕甘千户所的报告。

拿给了第三世章嘉呼图克图、禅宗高僧悟彻法师、刚刚得封的第五十八代张天师张起隆和大觉广德普济大师,也就是郑信看。

郑信先看完,然后对莫子布说道:“陛下,贫僧在金佛山悟道,已有所成,近日又多得章嘉活佛、悟彻法师和张天师提点,更得进窥我佛真意。

贫僧愿意去河西坐镇,以统领各地白莲教徒,再于河西重建佛门。”

莫子布是真没想到,郑信现在竟然还有这个作用。

这老小子本来年纪大了就有点神神叨叨的,要放在一般家庭,出这么个人那是对家庭的重大打击。

可是在莫子布这不,莫子布干脆放开让郑信胡搞之后,他还真的有所悟道。

现在的郑信,乐善好施、心怀慈悲、开阔豁达,竟然真就像是一个高僧了。

三世章嘉也赞许的看着郑信,“大师不愧是梦中得佛祖点化的开悟者,定然是诸天佛陀转世。

陛下,贫僧觉得,普济大师可进活佛位,领袖河西与青海厄鲁特。”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得逢盛举,中原的佛门同道,也愿鼎力支持。”悟彻大师虽然早不在红尘之中,但还是乐意看到郑信成为活佛的。

这样既不抢中原佛门的资源,还能抑制天方教继续东进,对他们好处也不少了。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已送信回龙虎山,不日就将召开全国道友汇聚,也愿意为普济大师安定河西出一份力。”新任张天师张起隆也出言说道。

之所以还有他的事,那是因为白莲教徒的信仰非常驳杂,其中火居道士或者真正道家参与的也不少。

且郑信虽然要去青海、河西坐镇,但他基干信徒是白莲教徒,教义也会夹杂许多道家理论,所以也需要张天师派人协助并帮着完善一下教义。

莫子布也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可不想郑信直接照搬黄教教义。

这些家伙,特别是青塘高原的格鲁派,那玩意说是佛教,实际上是苯教和原始崇拜的变种。

有其好的一面,但不好的那面,也是相当落后和残忍的。

宗教的事情搞定了,莫子布也不藏着掖着,对这几位目前宗教界的最高人士说道:

“至于河西的天方教徒,他们叛乱有罪,朕已经让陕甘总督衙门和夏国公幕府准备审判他们了。

未来这些有罪者,都将被流放到西域和河中去。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是粗暴流放过去,与杀人无异。

所以朕准备在前期已经弃暗投明的回良军中,挑选忠勇豪杰之士,让他们统领教徒西去流放之地。

朕还会给他们赐姓,就以三十六为数,称回良三十六姓吧,每姓数万至十数万不等。

章嘉大师,普济大师,二位还要多多协助陕甘总督衙门和夏国公幕府,做好流放百姓的组织与迁入百姓的安置。”

几个和尚、道士悚然一惊,皇帝果然精准出手了。

先审判,把所有人定罪然后流放,这就从律法上做到有法可依,日后谁敢私自从河中和西域逃回来,那就是死罪,直接可以砍脑袋了。

此外,抽调勇士充当回良三十六姓的首领,就是给其中能打的人好处。

有朝廷支持他们去河中和西域拿好处,想来他们在被判刑和给朝廷当狗做人上人两个选项中,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则是连这些人的姓氏都给废除了,那就是相当于把组织打散重组,至于未来这些人是三十六姓高层的农奴还是臣民,皇帝看来是不打算管了。

“贫僧知道该怎么办,请陛下放心!”郑信脸上,终于露出狠辣的神色,昔日那个威名赫赫的郑王,仿佛回来了一样。

莫子布让他去协助,可以有深意的。

协助,呵呵,郑信暗自一笑,李献文终究还是代表官方,手下控制的,是帝国的军队。

完全敞开了杀戮,不但有违大虞律,军队这种事情做多了,那也是要出问题的。

但他郑信去河西和青海当活佛的,手下都是玩宗教的,那就没这个顾虑了。

看来,这是要让他去西北乱军高层全部杀光,然后朝廷就好从组织、训练的回良军中,挑选有能力的去管理剩下的底层教徒了。

这样,就能在大方面保证这些人去了河中、西域不会跟当地同流合污,毕竟中高层都是朝廷培养的,去了那边是要拿大好处的。

看到郑信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莫子布站起来说道:“外父,你放手去干,朕绝对会支持你。

朕有的是时间,二十年迁不完,那就花三十年。

一千万两不够,朝廷拨不出来钱,朕就掏内帑,哪怕花两千万两,也要消除乱军继续产生的土壤,替子孙后代解决这个忧患。”

雨太大了,虽然没老虎的事,也被要求必须在岗,我也有点不敢用电脑摸鱼码字,这要被逮住那就大条了,所以只能用手机写,昨晚实在没法写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