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30章 这还能有替补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欢声笑语和繁琐的仪式中,莫子布累得都快昏倒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酒,甚至连说过什么话,都有点记不清楚了。

摇摇晃晃的莫子布进了洞房,就看见一个稍微有些黑,瘦瘦小小的小女孩穿着大红霞帔,笑眯眯的看着他。

“你的凤冠呢,怎么把它给取下来了?”莫子布愕然的问道。

“嘻嘻!”诗诗笑着扑了过来,“夫君不是说过,你我非常人,不让搞凡俗的那一套嘛。”

说到这个,莫子布想起来了,郑信嫁女儿的时候,用的是暹罗人的那一套规矩,结果被莫子布给否了,最后才采用的中式。

当时,莫子布用的就是这个借口。

好吧,莫子布也不管了,他一把就将小小个的诗诗拎了起来。

他跟郑信,那就是整个南洋汉人最重要的大王,郑信手里是南洋最强势的汉人族群潮州人。

莫子布这边有大量肯种地的客家人,闽南人也基本在向他靠拢。

他们两能和谐,就是南洋华人最重要的事情。而能证明他俩非常和谐的标志,无非就是莫子布与诗诗尽快诞下子嗣。

只有当这个孩子出现,暹罗与河仙的两个汉人集团联系稳固之后,暹罗才会放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向西去真正征服下缅甸。

莫子布也才能放心把屁股对准暹罗,全力进入安南参与这场难得的吃鸡大赛。

果然,十几分钟后,有个瘦瘦的新媳妇撑不住了。

我莫大将军自从入了嘉定城,就忙的跟什么似的,压根没心情来想这些事。

结果到了今晚终于放心下来,那战斗力。

“吴蒨,吴蒨!”诗诗在挂着蚊帐,匀速摇晃的大床上探出头,满头大汗的哇哇喊叫了起来,“快点过来,该你了。”

莫子布也探出头来,什么叫该你了,这还能有替补?

结果还真有替补,随着诗诗的喊声,一个穿着泰式长筒裙,身材圆润,丰满到要爆炸的女人走了过来。

咦?

莫子布揉了揉眼睛,这女的,好像有点眼熟。

诗诗匍匐着,在莫子布身下扭过头嘻嘻一笑,“眼熟吧,披耶罗勇还记得吗?这就是他的三女儿。

不过现在是我表姐了,母亲收养了她,以后她生下来的孩子,也算作我的。”

莫子布想起来是谁了,这不是披耶罗勇的三个漂亮女儿之一嘛。

老大成了郑信的宠妃,老二给了老婆被缅人杀死的披耶碧武里郑敏成。

老三原本由王后吴萱送给他,但莫子布没有收,扔给了郑莫赛。

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又转到了吴萱这边,看来是调教一番改姓吴了。

莫子布稍微一想,明白了,这诗诗的身体,看着就不像是个好生养的,为了尽快诞下子嗣,于是让她带了一个替代品来。

可能吴萱觉得带上一个郑家的堂妹或者吴家的表妹来,都有可能削弱诗诗作为暹罗与河仙这个纽带的唯一性,于是干脆选了这么个早就定给莫子布的女人过来。

既然是这样,莫子布就不客气了,他从诗诗身上抽身离开,后者则赶紧一翻滚,如蒙大赦的躲在角落去了。

然后不一会,她又好奇的爬了过来,眼睛瞪的溜圆。

“天老爷,这一个就能喂饱五个孩子了吧。”

。。。。

莫大将军这边炮火连天,千里之外的广义府平山县也在炮火连天。

西山军自拿下归仁以后,军力就开始急速膨胀。

从归仁北伐前,阮文岳再次改变了军制,将原本五大寨主的军队,变成了中、前、后、左、右五个屯。

不愧是张文献这种研究帝王之学的毒士教育出来的学生,阮文岳这样一来,又把合伙人形式的五大寨主,变成了五方屯将,正式成他的下属了。

但他这搞法,土豪阮桩等人还好说,他们都是越人,伏低做小也能低的下去。

但对于李广才和李集亭来说,这就很难忍受。

特别是李集亭,这位暴躁老哥入伙的时候都不肯称寨主,这时又怎么能忍受给阮文岳当属下。

而李广才身上背着任务,只能尽力的安抚李集亭,同时他心里,也忍不住想要开骂。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与阮文岳这种兵不过一两万就要急着收权不同,我莫大将军,那是真的舍得,有气度。

哪怕就是他李广才这样暗通过罗阿爷,又确实有些忍受不了军纪的,照样大把银钱洒下来,要船给船,要枪给枪,还许他自便。

两相对比下,本来是来劝李集亭的李广才,把自己也给劝出火气来了。

李集亭气呼呼的说道:“胡丕岳这个杂种不是个能共事的。

这一路来恶仗都是老子给他打的,结果不赶紧给老子划地盘,还想吞了老子的兵,这平山我不打了,看他怎么办!”

李广才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两人开始作壁上观。

此时西山军还没有经历大战的洗礼,战斗力远不能跟几年后相比。

相反在西山军中,李集亭手下都是彪悍高大的广东惠州人,作战非常勇猛,经常作为先锋出击。

李广才的几百海盗军火铳比例超六成,还有一门带炮车的野战炮,攻坚战一般都由他负责。

这两人不动开始摸鱼之后,西山军的战斗力一下就降低了不少。

同时在平山县,张褔峦从顺化调来了三千相当于禁军的正营兵防守。

罗阿爷为了让张褔峦相信他是跟着顺化朝廷的,也派出了两百火枪手,并且帮助顺化朝廷招募了七百多欧洲、日本雇佣兵。

他们的火力远不是西山军能比的,又是守城,两千多杆火铳,打的西山军抬不起头来。

“大哥,不能打了,城头枪炮太猛,儿郎们伤亡太大了。”阮文惠策马来到帅帐提醒着兄长阮文岳。

所谓是金子始终都能发光,自西山寨举兵以来,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三兄弟各带一部,打到现在,只有阮文惠麾下的左军,战斗力能与李广才和李集亭部相比,

阮文惠虽然只有十八岁,但勇猛又有胆略,喜欢用奇,擅长穿插伏击,作战更是身士卒先,深得西山军上下拥戴。

每逢战斗,只要听到是阮文惠指挥,个个都愿效死力,是以他很快就成了三兄弟的一块招牌。

张文献听到阮文惠这么说,就狠狠瞪了阮文侣一眼,就是他撺掇阮文岳收紧对李广才和李集亭供应的。

不过对阮文岳说话的时候,张文献就温和了许多。

一是阮文岳的身份必须要尊重一下,二来张文献知道阮文岳这么做,也算是有点苦衷。

而且张文献也不是反对限制这些北人,而是觉得时候还没到,于是他瞪了阮文侣之后,尽量温和的说道:

“看来此时还不是拿下那些客兵的时候,大事未成,还需要这些北人出力,大将军还要予以安抚。”

阮文岳此时也已经自称安民大将军了,与我莫大将军一时瑜亮。

他见张文献说了话,只能点了点头,“我省得,军粮辎重、民夫丁口等事,我亲自去调拨一些出来。”

这说来说去,都是安南盘子太小的缘故。

此时的态势,乃是莫子布占据了嘉定周围,虽然富安、平康两营没有拿下,但也拿走了广南三百万人口中的九十万上下。

西山军居中,占据了平康、富安两营,归仁一府和大半个广义府,人口大约有七十万。

广南阮氏的顺化朝廷则占据着剩下的广南、广平、布政、正(富春)、旧(爱子)五个营加会安城,大约还有一百四五十万人左右。

这三方不但西山军占据的地盘和人口是最少的,更严重的是,由于他们出身太低,莫子布又在南方搞与世家高门合作的策略,莫家本身也要算是广南的高门之一。

这导致平康和富安两营的汉家高门全部跑到山上躲了起来,不跟西山军合作。

而他们一跑,西山军连拉夫的人都没有。

因为你不可能让军队下乡去拉夫,他们是做不了这种事的,让他们去拉夫,跟放纵他们去抢劫没什么区别,更别说百姓也是会跑的。

而西山军起兵的归仁府本来就是经常闹事的地区,又是此次起兵打的最激烈的地方,好多地方算得上已经被打烂了。

这就导致西山军的补给极为困难,在军粮、器械、民夫乃至地盘都只有这么多的情况下。

阮文岳自然倾向于大部分给自己人,只给李广才和李集亭残羹冷炙了。

“师父,如今还是得靠您出马去劝一劝。”阮文岳想了想,自己有些拉不下来面子,于是又开始求张文献。

张文献沉默了一下会,然后领命出去了,但他心里知道,即便到了这个地步,阮文岳还是不愿意给多少好处出来。

现在让自己去,也没说给多少东西,显然还是打了先糊弄过去的主意。

那么这样一来,这北边来的二李,就要尽快想办法除去,不然他们被阮文岳逼急了,闹起来就会相当麻烦。

想着想着,张文献看了一眼营帐中正在跟阮文岳说话的阮文惠。

原本看阮文岳是三兄弟中最合适开基立业的人选,现在看来,恐怕要靠十八岁的阮文惠了。

。。。。

四月底,西山军与顺化朝廷的平山之战落下了帷幕,张文献虽然已经尽力忽悠。

但李广才和李集亭也不傻,两人打定主意不见兔子不撒鹰,一直嘴上答应着是是是,但就是不出力。

于是平山之战最后竟然以西山军无法攻克平山县城为结束,五月初,阮文岳带着万余败兵回到了归仁。

在张文献的苦劝下,阮文岳也开始尝试做了一些安民的举措,哪怕争取不到平康营和富安营的汉人高门支持,那也要把归仁府经营好。

同时,阮文岳也认识到了李广才和李集亭的作用,他终于含泪大出血了一次,拿出了大批资源供给二李,成功再次团结了人心。

而在顺化,张褔峦的骚操作来了。

平山之战以前,顺化朝廷是没多少盈余的,因为这些年财政被张褔峦和他的同党们侵占的太多了。

是以此次正营兵出发到平山,朝廷只给了一个‘首付’,剩余则是由张褔峦出面承诺的,打胜了不但给三倍饷银,还要大大的给赏赐。

至于会安出的小一千人,张褔峦本着一视同仁的原则,也是口头予以白嫖。

等到现在打赢了,一算军饷和赏银,起码要支付五万两以上,张褔峦立刻就舍不得了。

话说这已经很少了,平山的守军至少有五千人,一人平均才十两银子。

且军官肯定要拿大头,到士兵手里平均可能也就六七两银子,这还是包括抚恤在内的。

结果,张褔峦看了看顺化几乎空空如也的国库,一想到这五万两几乎都要自己出,他顿时不干了。

这老小子死到临头了还舍不得钱,他高调宣布自己捐出五千两,然后希望其他人也跟进,大家捐一捐,凑一凑。

可他都这样了,其他人能多有责任心,定王阮褔淳的内帑还有十几万两,但他也只肯出五千两。

其余蔡生等张褔峦党羽,最少的竟然只肯出二十两,最多的蔡生也只出了一千两,吵吵闹闹一个月,只凑了不到两万两。

这一下,彻底把正营兵们的怒火给点燃了,战死士兵的家属四处闹事,甚至冲击了一次宫门,到王城外来哭丧。

在这种情况下,张褔峦最终又咬着牙加了一点,到处摊牌,凑起了三万两,按人头给军饷,赏赐几乎等于零,算是勉强把事情给按了下去。

但是顺化的军心,彻底没了,这可是阮氏广南国的根基,形同禁军的正营兵啊!

同时,下一次再有事的时候,会安的欧洲佣兵和日本切支丹浪士,也肯定不会再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06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