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75章 天无二日,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大阪城头,将军德川家治完全崩溃了,他看着左右的所谓幕府高层,摊开双手,颤抖着发问。

在德川家治看来,此前他一直采用大关增辅等人建议的保守作战策略,所以一步步陷入了被动。

那么现在他改用松平定信的主动求战策略,那就应该可以收到效果,扭转局势啊!

结果呢,现实给了德川家治一个狠狠的耳光,主动求战的结果别说扭转局势了,连稳住局势都做不到,反而让形势急转直下了。

怎么会呢?怎么会有怎么选择都是错的事情呢?

而在战场上,松平定信又判断失误了,因为抢先渡河的并不是中华线列步军,而是骑兵。

这如果是线列步兵军渡河,确实要赶紧跑。

不单等中华陆军完全展开,那你想走就走不了,还因为大家都是步兵,都靠两条腿走路,只要我先走,短时间你是追不上我的。

只可惜,抢先渡河增援的,是旗人降兵组成黑骑兵两个营七百骑,以及由漠南漠北和准部蒙古人组成番直近卫骑兵。

莫子布对这些蒙古人在爵位和赏赐上是很优待的,但驱使他们也非常之严格。

规定了顺义王到忠顺侯必须提供的番直宿卫数量,也就是却薛歹人数,就必须要一个不少,且不能滥竽充数的提供。

少一个,轻则抓到北京挨鞭子关禁闭,重则褫夺爵位流放南洋。

所以目前在莫子布身边,就有一支四千多人,跟铁木真却薛军差不多的蒙古番直骑兵。

毕竟却薛在突厥-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番直宿卫的意思。

这下幕府的武士们可就遭殃了,他们的少量骑兵在兵库津陷落之前,就消耗的差不多了,根本没来人给仓促撤退的几万人提供掩护。

而中华的骑兵中,旗人组成的黑骑兵战斗力一直都不弱的。

毕竟这才到乾隆后期,十全老儿前四十年拼命养起来的旗人精兵还有一截尾巴在。

至于莫子布的蒙古番直骑兵,基本都是全蒙古挑选出来的勇士,打硬仗的本事还是差了些,但基本的骑兵集团作战手段还是懂的。

于是,一千五百骑兵一过河,也不直冲幕府军阵,而是不断来回奔驰、吓唬,不断制造混乱,把幕府军本来就仓促的撤退,弄的更加人心惶惶。

很快,黑骑兵和番直近卫,就将幕府军切割完毕,六七千还有胆气抵抗的,被分割为了四块,各自在他们原本的营寨甚至就是山包中被包围,无法脱离战斗。

至于其他失魂落魄逃亡的,则根本不用管,就这样的,治好了也是不停流口水。

因为他们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中华不可战胜的敬畏之心,日后很难再提得起反抗之心了。

大阪城头,哪怕就是德川家治这样基本不懂行军打仗的,也看出来自己这方要完蛋了。

他这几万人中,最有勇气战斗的,都要被困在城外,被唐人消灭了。

可是,方才他突然的哀嚎,都没人上来劝解几句,这会嘛,自然就更没人能能站出来,有胆子去组织一场像样的接应了。

城中的怯懦者,连面面相觑都没有,因为都怕别人发现自己脸上的惊恐。

而城外被围者,都在发出愤怒又惊恐的喊叫,等待着他们的末日降临。

“不着急,慢慢磨。”郑锦水这会反而没有请瑞恩斯坦下令猛攻,而是笑着对这位军事上的主帅说道:

“瑞侯,还请暂缓行动,让我将这些倭人的毒牙给拔掉,他们就可以为陛下,为中华所用了。”

“拔掉毒牙?”瑞恩斯坦奇怪的看着郑锦水,他明白自己只是军事主官,而如何征服倭国,主要还是看郑锦水的。

“但凡能为好鹰犬者,其中定然是有些桀骜不驯的,自然要拔除了毒牙,方可收养。”

郑锦水呵呵一笑,“现在被围住的,都是倭人中战斗意志最强的,那些极端反对大虞,抗拒中华皇帝为东方世界大皇帝的,肯定也在这里。

而越是绝境,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我要让他们自己瓦解。”

瑞恩斯坦明白了,说了半天就是要用绝望把对面那些倭人给筛选出来,扛不住的,都是在心里接受可以当狗的,自然驯养一下就能用。

而这种情况下还死硬的,那自然是对中华极度抗拒的有害者,那就需要处决了。

郑锦水这一招还是很毒的,差不多相当于公开处刑了,还是钝刀子割肉,跟凌迟差不多了多少。

七月底,淀川争夺战基本结束,六千五百幕府精兵,被切割包围在大阪城到淀川的四块区域中。

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被包围在曾经松平定信主帅大寨的三千余倭国残兵。

由于先前松平定信出城是在以快打快的,说是主帅大寨,但实际上没多少粮食。

中华军队在大寨外围了十一天,里面三千多人基本就把能吃的全部吃光了。

阴风怒号,粮食将尽。

但最让人心士气受挫的,还是幕府的态度,只要中华军队没有去进攻大阪城,他们就没有任何反应。

别说出来救援他们的援军了,幕府将军德川家治甚至在假装没看见他们这些人。

“没希望了,我们已经对得起大阪城内的公方,更对得起那个没给我们发一分钱俸禄的天皇了。”

饥困交加下,大寨内部的朱子学武士西衣成斋等人到处煽风点火。

或者也可以不叫煽风点火,他们只是把这些倭人面临的情况,完全的说了出来。

随后,选择放弃所谓的忠诚而保住自己脑袋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理由是现成的,你只要承认尊王攘夷的王,只能是东方世界的光中大皇帝就行。

甚至都涉及不到忠义与否,完全就是学术问题。

七月最后一天,城外最大一股幕府军,在著名儒者西衣成斋的带领下,发动传统艺能下克上。

西衣成斋率数十武士闯进了主将房间内,将这个由幕府侧用人担任的临时主将乱刀砍死,随后向中华镇东军缴械投降,

而几乎在同时,幕府用六七个月建立起来的淀川沿河堡垒、炮台,基本都被清除。

两千多幕府最精锐的甲贺组铁炮手,以及仙台藩的藩兵们,也先后投降。

此事搞定,瑞恩斯坦和郑锦水商量了一下,没有继续强攻大阪,因为人太少了,现在打很难收到多大效果。

中华镇东军这两三万人,甚至连周长十多公里的大阪城,都没法合围,没必要现在去进攻还有五六万守军的大阪。

八月初四,大虞镇东军沿着淀川一路向北,连克大阪周围的幕府军据点,不断斩断幕府在大阪城外的所有触手,把大阪变成了一座孤城。

八月初十,中华镇东军来到了京都,来到了这座仿照洛阳修建的倭国都城,这是倭人文化的最高象征。

武士口中提到上洛,痛陈利害的洛,就是指京都。

不,不应该是指京都,而是京都只是地位的称呼,表示它是倭国的京城,而京都的真正名字,就是洛阳,倭语发音为(rakuyo)。

“洛阳自古便是中国之中,天子居所,汉唐龙气所在,天命之攸关,承九鼎之重,诸位,何人能居洛城为皇而制天下者?”

“如此神都,岂容僭越!”

郑锦水身着大红飞鱼服,将手中象征节钺的尚方斩马刀高高举起,看着周围的一票倭人大声问道。

“殿样,阳明学派的武士心中只有一个圣王,那就是中华大皇帝陛下,京都的僭越者,我们是不认的。”

“殿样,古学派的先师们早就命说了,东方世界,名教之下只能有一位圣王,整个东方世界,亦只有中华大皇帝有这个资格来做。”

“天无二日,近思录派武士心中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光中大皇帝陛下!”

我草,你们玩的这么溜了吗?

刚刚在大阪城外投降的一票水户藩学武士,有些傻眼了,领头的西衣成斋把牙一咬。

“殿样,在下愿意即刻入洛,与天皇与公家痛陈利害,让他们出来拜见殿样!”

按照倭人的理解,被皇帝从小养大,一直带在身边的郑锦水,就是皇帝的养子,约等于御儿干殿下的这种。

因此他们表现的格外卖力,而且此时的天皇,是真没什么牌面,若是面前的是德川幕府的江户城,恐怕这些人都没这么容易惊呼谄媚的争相表态。

“好,西衣君果然是好样的,若是城内的僭越者能知道自己罪过,愿意出来谢罪,那吾就可以上奏大皇帝陛下,请求对其宽宥。”

说着,郑锦水把倭国第一忠犬岛津忠持招了过来,“忠持,你与西依君一起进城,好好劝说一下!”

郑锦水把‘好好劝说一下’这几句话刻意加重,然后又立刻对所有人说道:“僭越者由诸君劝解,那么大阪城的德川将军,就由吾出马去解决吧。”

这话一出,周围的倭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岛津忠持。

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倭国学儒学的,当他们真的站到中华的立场来考虑之后,突然就发现。

中华在倭国最大的敌人,甚至是必须要消灭的敌人,不是德川幕府的将军,征夷大将军嘛,给天皇当自然也能给中土大皇帝当。

虾夷人是夷,北美土人那不也是夷,甚至泰西白鬼,不也是夷嘛。

唯有天皇家,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哈依!”岛津忠持也身上一麻,但是他更明白,走到这个节点了,就是他展现大皇帝第一忠犬的时候了。

。。。。

京都,城内还不算太混乱,因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并不是所谓的天皇。

天皇能表面上管理的地方,就是那个小小的皇居御所,很多时候甚至连山城国的三万石收入,都是幕府转交的。

此时在京都真正的权力机构是京都所代司,这是由织田信长到京都与天皇痛陈利害后,设立的整个关西权力中心。

而在这场征伐战中,作为大阪-京都防线的重要一员,京都也有万余幕府军驻守,不过由于京都太大,而导致防御处处是漏洞,很不好守。

郑锦水走后,瑞恩斯坦留下陈秋泽担任主帅,率立威军三千,苏淞镇镇军一千五百,以及倭国仆从军两万,开始围攻。

不过,还算激烈的攻防枪炮声,与岛津忠持无关,他的任务,就是解决天皇。

屋内气氛很是压抑,作为岛津氏的亲藩,佐土原藩虽然只有三万石的石高,但一百多年下来,近支、偏房的人数并不少,这也是佐土原藩如此穷困的重要原因。

“这里是南洋的亚齐,目前存在一个亚齐苏丹国,但是已经被南洋总理大臣下辖的洪兴镇军削弱了很多,原本可以出动两万人的他们,已经只能抽调六七千人了。”

岛津忠持拿着一张地图,把亚齐周围的城市一一指给佐土原藩的亲人们看。

“别看地图上不大,实际上亚齐苏丹国的领土,差不多有咱们九州岛一半大了。

丁口五十余万,物产也很丰富,好好整治一下,百万石的石高,绝对不难。”

岛津忠持的弟弟岛津忠光听完,怀疑的看向了岛津忠持。

“这么好的地方,至少百万石的石高,几十万的百姓,中土的唐人为什么不去占领?大皇帝真舍得赏赐给我们佐土原藩?”

岛津忠持苦笑一声,“三郎,你觉得好,那是因为咱们实在是太穷了。

这亚齐苏丹国在唐人看来,百姓信仰天方教,在南洋算是战力不错的,又能拉出万人军队,完全就是鸡肋。

他们唐人,不管是去缅甸、泰平还是南暨,都比去亚齐好得多,所以根本看不上。”

岛津忠持这话没说错,确实是看不上。

亚齐这样有些刺头的南洋小强,征服的费用至少是三十万银元起步,其后治理的成本也不低,搞不好收入还抹不平征服费用,每年都得亏本。

当然,更重要的是,征服亚齐需要的兵力可不少,至少要四五千职业军人。

哪个华人疯了,有这力量不去欺负嘉庆岛(加里曼丹岛)上挺富庶,战斗力又挺弱鸡的文莱等国,而闲的去打又穷又横的亚齐。

所以,太上皇莫天赐亲自指挥南洋总理衙门统合进攻,不断削弱亚齐的实力,但最终这一击和镇守的重任,却总是没人愿意承担。

“可是我们也没钱啊,征服这样的大国,肯定需要很多钱,光是铳炮和火药的消耗,就不是我们能负担的。

而且仅仅凭着这个功劳得藩,还是太过容易了,万一日后被移藩呢?”

呃,要是莫子布在这,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在他看来在倭国应该有很强影响力的天皇,在武士眼中,实际上是远远及不上一个百万石的大名的。

岛津忠光说出了最后的担忧,岛津忠持却哈哈大笑,“我在汤山宫面圣的时候,陛下已经许诺。

复兴银行会贷款三十万银元给我们,分二十年还清,不收一分钱利息。另外我们的妹妹明子,也将入宫侍奉大皇帝。

未来的亚齐苏丹国会成为亲王国,而我们作为开藩之主,可以得到两个知行三十万石的藩国作为奖赏,名列帝国封臣伯爵。

其余的石高,将会变成这个亲藩之主,也就是我们外甥的天领”

岛津忠光一下就跳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我的妹妹明子,这个佐土原藩的乡下丫头,竟然能成为高贵的皇妃,兄长你怎么不早说啊!”

其他佐土原藩的岛津氏成员也兴奋极了,“这样的好处,就是杀天皇全家也值得了,干了!”

唯一清醒一些的家臣御幕致斋则赶紧摆了摆手,“我们不要动手,让最下面的浪士去办。

这些天我看一个名唤山次郎的町士就很积极,他很珍惜这个即将成为武士的机会,让他带人去动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6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