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54章 开门,有士兵失踪了

书名:汉风烈烈起南洋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3

长崎会所。

这个会所,可不是后世会所嫩模那个会所,而是幕府设在长崎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关。

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地位,就等同于南京条约之前,拥有十三行的广州。

因此,能到长崎就任长崎奉行的,都是幕府极为信任的亲信旗本,比如著名的高家旗本。

而目前的长崎奉行久濑广民,就是出自高家旗本中的上杉家,是老中田沼意次的亲信。

不过,后世想象中长崎奉行应该是长崎总督或者镇守这样的角色,但实际上不是,长崎奉行只能负责对外商贸以及对西南诸藩进行表面上的监督。

这不像是长崎总督,有点像明朝放在江南收税的市舶司太监,或者清朝的江宁织造。

总结起来就是,有一定的行政权和监察权,但是没有军权。

长崎守卫的职责,是由幕府责令黑田家的福冈藩和锅岛家的肥前藩负责。

长崎会所中,来自江户的歌舞伎,正在咿咿呀呀的唱着著名的倭剧-国姓爷的合战。

倭人戏剧分为歌舞伎剧和净琉璃戏剧两种,歌舞伎就是由歌舞伎表演的真人剧,净琉璃剧则是用木偶娃娃表演的木偶剧。

这两种就是日本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各种流派,非常繁杂。

舞台上,完全是倭人打扮的主角,叫做和藤内,而这个和藤内,实际上就是指国姓成功。

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有深意的,其中和便是倭人的大和,腾在日语中与唐同音,内,则有不是的意思。

所以和藤内的意思,就是非倭非唐,或者半倭半唐,但由于他名字是倭式的,所以实际上应该归于倭人。

这《国姓爷合战》与《国姓爷后来的战斗》以及《中国船带来的国姓爷消息》一起,被称为国姓爷三部曲。

这三部曲,在日本的影响极为深远,不单单是长崎人喜欢看,江户人也喜欢看。

但这部剧的创作、剧情和思想,那就让人很难评了。

这不,舞台上正演到和藤内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并恢复汉姓郑,赐国姓,称朱成功的时候。

饰演朱成功的倭人歌伎(男),四十五度抬头看天,眼中似有无尽激愤,也有几分得意,情绪还真是挺到位,他咿咿呀呀的唱着:

‘尔明国人经常污蔑我日出之地乃是小国,可是我这样的日本人,却连猛虎都能降服,鞑虏都能驱逐,你们看到我的本领了吗!知道我日出之国,不是蛮夷了吗!’

这还是一种自卑与狂妄的结合,有非常鲜明的日本气息,是典型的日本思想。

历史上日本在万历朝鲜之役被暴打后,就又开始自怨自艾。

不过由于这次暴打,不是白江口那样的断崖式吊打,所以自怨自艾和自卑中,还存着几分不服气。

所以这些倭人还是挺渴望中国人能看得起他们,承认他们是华人的,也对到富庶的大陆生活,充满了渴望。

更用这种你们明国人无法战胜鞑靼人,从日本来的国姓爷却可以,以此证明日本人不比唐人差,甚至更厉害。

听到台上唱念出这一段台词,下面的倭人们集体高潮了,他们欢呼着,赞颂着,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这是此时的剧情,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这三部曲的剧情,被不断删改,终至魔化。

最后变成了国姓成功能赶走了鞑靼人,收复了南京,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他母亲从伊势神宫中为他请来的神符。

这种神符可以使用天照大神的神力,国姓成功因此战无不胜,很快驱逐了鞑靼王。

结局也不是儒家式的功成名就,而是被封在大陆上做大名,跟随他去的日本人,也个个都在大陆上做了大名,千秋万代。

这实际上所反映的,就是日本对大陆的野心,以及军国主义在日本基层的飞速发展。

不过目前的版本还是比较温和的,是日本人在畅想能跟着国姓成功在大陆上扬东瀛之威,也能成为华民一员,以及暗搓搓隐藏的大陆幻想。

久濑广民看的津津有味,长崎奉行在这段时间,一般有两人,轮流到江户交代。

这次去交代的,是另一位奉行土屋守直,所以这里就只有久濑广民一人。

“真好啊!若是日出之国的武士,真的能跟随国姓爷去往富庶的大陆唐土,就不用在这贫瘠的海岛上,握个寿司就是人间美味,吃串烧鸟恨不得写篇美文为记了。”

“是啊,是啊!”有人在久濑广民身边奉承道,“幕府的日子不好过啊,就是一千石以上的旗本家,都要节衣缩食,听说还比不上大陆一个两百亩地的土财主。”

“比不了,比不了!”久濑广民连连摆手,“在吴地,一亩茶园、桑园,年入缴纳地丁银粮后,还可余八银元。

能买白米清石四石,等于我之两石有余,两百亩地就是快五百石了。

而我日出之国,一千石的旗本,到手的糙米也不过就四百石上下。

这还是我之糙米,比彼之精米,若都用糙米来算,差距还要多个二三成。

且咱们一千石的旗本,要养起码七八十人,还要维持排场,唐国两百亩土地主,连带佃农,也就是三十人顶天了。”

久濑广民说起来头头是道,显然对这些了解的很清楚,且说的很流畅,证明他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

周围听见的人,也啧啧赞叹,有人又神神秘秘的说道:“听说唐国大虞朝的光中陛下已经把全南洋给吃下来了,好多唐土的武士,什么都不带,去了南洋就有几百石的地。”

“诶!你这消息还是落后了。”久濑广民看着这个跟唐商魏家有联系的倭国商贩,飞快的摆了摆手。

“这按照以往啊,咱们就该叫唐国为虞国,但好像这位光中陛下不喜欢外人称为虞国,所以现在一般要称中华了。

而且唐国早就没武士了,光中大皇帝可不是山城国的天皇,人家是出口成宪的大皇帝,所以那些公卿,也跟着掌权了。”

“那,那不是武士去南洋,是谁去,公卿去吗?”有个武士不太乐意的问道。

“都可以去,只要你有能力,你敢拿刀去劈南洋的土人,就可以去南洋当封臣,哪怕你在家是个农夫,也能一跃成为旗本。

唯一的坏处,就是个个都能去南洋当封臣了,愿意去种地的就少了点,土人又不堪使用,所以田地虽多,但大部分都荒废了。”

听了久濑广民的解释,一个站在旁边,俸禄只有十石的城下町同心涨红了脸。

“这些唐人封臣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怎么能让好地荒废呢,他们手里的刀是干什么的,农夫不种地,难道不能一刀劈了吗?”

久濑广民或许是心情好,竟然给一个小小的同心解释起了什么叫汉儿不为奴,以及由这个政策造成的尴尬。

这惹得一群武士就更不理解了,纷纷觉得光中皇帝的政策不对,农夫不种田,就该拿刀劈,不能惯着。

但也有人听出了另一些东西,一个大阪来的,刚刚跟久濑广民搭上线的豪商,就悄悄靠近了他一些,“这,大人,咱们日出之国农夫可多得是啊!”

久濑广民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找一个懂他言下之意的,于是顾不得人多,也轻轻咳嗽一下,压低声音说道:“不但农夫多,温顺的和女,也还很多呢。”

大阪商人眼睛立刻一亮,仿佛看到了天量的金银,正直接从天下往下掉。

作为全日本极少数的开埠港口,长崎思想活跃,民风开放,自然为了百分之百利润,敢卖吊死自己绳索的家伙,也不缺。

不过,还没等他两进一步约定时间具体商量,就听到外面突然传来的火铳震响的声音,以及密集的脚步声。

久濑广民脸上露出了震惊和畏惧的神色,这家伙说是个武士,但关东地方像他这种出身的,根本就跟武一点都不沾边。

而且,长崎奉行的卫队只有二三十人,其余虽然有几百人,但都在城下町充做吏员和警察等。

至于福冈藩和肥前藩的士兵,没有驻扎在城中,短时间根本过不来。

这要是真有什么人拿着火铳打进来,久濑广民压根就没有还手的能力。

可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一会,随着歌舞伎们的惊叫和大量客人仆役的四散奔逃,三百多唐倭各半的武士,闯了进来。

久濑广民一看,那些倭人武士,不就是他前段时间暗示甚至明示,要求他们一起跟自己搞贩卖人口买卖,但并不愿意合作的长崎豪商集团吗?

呃,这边的唐人武士也不陌生,魏家已经在长崎四五代人了,基本快要融入了,据说还搞了个日本姓氏叫做钜鹿。

其余几个,确实有点陌生。

见久濑广民看着自己,郑端嘿嘿一笑,把刚刚放完的手铳插回了腰间的武装带。

“鄙人,中华大虞延平侯、两南总督郑公庆,郑爵爷之弟,现任大虞锦衣卫东瀛司指挥同知。

有个还算知名的祖宗,那便是国姓爷延平王!”

“啊!”屋内一片喧哗和惊呼,毕竟他们刚刚看了国姓爷合战,现在国姓爷的后人就来了,这实在让人有种异常魔幻的感觉。

“我认出来了,你是郑家的郑邦宗,国姓爷之弟田川次郎左卫门的五世孙。”终于有人把郑端旁边的武士认出来了。

这证明这些倭人崇敬国姓爷,还是有现实原因的,因为单纯崇拜英雄的话,不会只有几个人认出来郑邦宗。

久濑广民明白了,他知道这些长崎豪商为什么不愿意跟他做人口买卖的生意了,因为这些人做了更大的生意。

长崎豪商首领,井部上村淡淡一笑,“松平大人,买卖人口,何如买卖一国呀。

国姓爷的驱逐鞑虏的事业,已经有人继承,长崎之人,不应该誓死追随,然后得到大皇帝无上的赏赐吗?”

。。。。

长州藩,藩厅萩城。

“什么?唐国舰队要求进入萩城城下町搜查罪犯?”

刚刚隐退,把长州藩藩主传给儿子毛利治亲的毛利重就,一脸的莫名其妙,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的消息传播,是非常慢的,且萨摩藩有意控制了消息的传播。

毕竟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且周围的藩,跟岛津家的关系也就那样,传出去了估计帮忙的没几个,看笑话的肯定一大堆。

所以,现在毛利重就只知道萨摩藩岛津氏,因为琉球惹恼了中原唐土的大皇帝,有可能会遭到讨伐,除此之外就基本一无所知了。

“是的,他们不但要进入城下町搜查罪犯,还说罪犯炮击了他们惩罚萨摩藩的舰队,且罪犯驾驶的船上,打着的是咱们毛利氏的一字三星纹。”

报告消息的,是专门赶来的长州藩支藩,德山藩藩主毛利广镇的堂兄毛利广忠。

德山藩是一个很小的藩,跟带着大虞舰队来打长州藩的岛津忠持那个佐土原藩差不多大,三万石到四万石的样子。

毛利重就听到毛利广忠这么说,顿时一个头有两个大,最开始他还真以为是有长州藩的船跑过去了,但随即想到,这不可能啊!

他这藩主都不知道唐人的舰队已经在教训萨摩藩了,下面的人怎么会知道。

而且炮舰,长州藩并不以水军见长,拢共就那么几艘大一点的战船,哪有什么炮舰!

“他们这是想找事啊!”毛利重就大怒,可是他又有点搞不明白,这唐人如果只是惩戒萨摩藩,那拿下鹿儿岛城就行了。

要是是想征服日出之国,不是应该去打幕府吗?

找他们这个全日出之国最不受待见的长州毛利氏干什么?难道不应该大大给钱给粮给枪炮,招揽他们一起对付幕府吗?

或者,这就是招揽?

“真是混蛋!”毛利重就以为自己猜到了大虞舰队的意图,顿时有些羞恼的骂出了声。

“这些唐人以为长州藩,以为毛利家是半岛上的朝鲜人吗?他们随随便便派几条船,几个使者过来我们就要跪下当狗。”

骂完之后,毛利重就大声喊道:“让所有的支藩、一门众都带人到藩厅萩城来,命令所有长州藩的武士,都集结起来!”

毛利重就决定了,要给这些唐人一个教训,不要轻易把别人当软柿子捏。

而毛利重就也有资格这么狂,因为长州藩毛利氏一直对关原合战的战败不满,历代藩主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抗幕府。

历史上倒幕,其实主力就是长州藩的藩兵,他们独自抗住了第一次长州征讨,才有后来的萨摩藩等加入的倒幕大军。

所以,要论武力,长州藩是西南边的九州地方和中国、四国地方,当之无愧的第一。

但毛利重就不知道的是,你不是这个第一,中华大虞还不来打你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2026s